中国物流产业该如何发展_第1页
中国物流产业该如何发展_第2页
中国物流产业该如何发展_第3页
中国物流产业该如何发展_第4页
中国物流产业该如何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物流产业该如何发展一、物流产业发展的背景 1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产业的革命 由于全球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人们才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称为经济运行的三大动脉。目前我国的情况是,信息产业和信息“流动”凭借其技术特点和广泛的社会需要,得到快速发展。而资金尤其是物流,却由于存在体制和基础设施上的某些梗阻而不能适应供应链中流通环节附加值增长的趋势。据专家估计,我国在物流环节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700亿美元。如果不改变物流产业的落后状况,就不能抓住信息技术发展这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更无法面对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各种规则,难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计划将物流发展的长期与具体目标纳入其中(见下表),说明它不但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可以说,用信息技术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加速物流产业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是时不我待。 2内外贸易增长的需要 十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以GDP年均超过8%的速度增长,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出口贸易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这就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诸多因素使中国的物资流通业在国内与国际市场表现异常活跃。2001年,由于世界经济低迷,致使中国外贸出口受到影响。然而,广阔的国内市场仍为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各国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依靠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是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相当一部分原材料和能源需要进口。这部分进口在国际贸易中亦占一定比重。特别是2001年7月份,国际能源机构以非正式文件的形式,要求中国增加石油储备。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中国的能源战略将向依赖进口的方向调整,将会把中国能源和世界能源的供求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无疑是中国发展国际物流的契机。另外,中国传统的以运输和仓储为主的物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并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与市场。中国国家发展规划20012005年物流产业战略目标具体目标将物流成本GDP的比重减去2个百分点。发展第三放物流,增加外包和分销配送。更新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合并、联盟,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培养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鼓励国内外企业物流外包。从分销体系的建设出发,建立几个国家级运输网络。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建立几个核心基地。建立大型城市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培养30个以上项目基地(海尔为第一个)。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3、加入WTO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入世后,为履行其中有关物流的条款,中国将在35年内分阶段逐步开放公路货运、商品分销、仓储设施及批发、零售等领域,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可以自行设立分销网络,更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被吸引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将趋于旺盛,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随之将快速增长。据预测,加入WTO使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从而使市场容量与空间的扩张对流通的需求随之提高。关税与贸易管制的松动也将使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与成品的进出口呈现较人增势。这些因素均为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也为中国物流企业向海外的发展创造子条件。中国在向国外开放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也同样享受WTO其他成员国的国民待遇,可以获得进入国外市场的通行证。同时,由于市场的开放,促使企业与政府的采购制度进一步自主化、透明化,全球采购规模将日趋扩大。中国政府也提出将实行“绿色通道”战略,鼓励这趋势的发展。应该意识到,山于中国要履行市场开放的承诺,外资企业大批涌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对中国传统的物流企业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传统物流企业被迫改制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4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物流企业运输成本高、效益低,货车空载率高、货物破损率高,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私人车辆拥有率的提高,使能源与环境的压力加大。从长计议,制定我国经济发展规划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由于物流产业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洁净型服务行业,同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将其作为我国“十五”期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战略规划和政策 中国物流产业的职能部门提出中国物流产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第一个阶段(20012010年),通过中国物流10年的发展,完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流通总框架和格局,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个阶段(20102020年),利用10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场体系的同步发属第三个阶段(20212050年),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物流先进水平。 发展战略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把城市物流体系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发展目标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深化体制改革,使物流业初步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物资流通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若干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 政策支持 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印发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全同连销经营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1999年,同务院副总理吴邦同指出:“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确定了以现代物流网络为主的方向。中央及地方政府对物流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物流产业的发展写进“十五”规划中。交通部也规划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干线交汇的全同综合交通网重要节点上,逐步建设类似物流中心功能的公路运输主要枢纽站场。为推动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使中国物流与国际接轨,中国物流协会组织制定了物流术语,使之成为国家规定的物流标准,并于2001年R月1日正式实施。 国家经贸委着手推动我国企业现代物流管理工作。2001年初,国家经贸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部、民航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凋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希望通过企业收制,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集团公司。同时重申,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物流产业,政府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支持,但绝不干预企业的自主决策。 2001年6月底,国家经贸委联合其他六部局,提出培育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了34家企业作为首批现代物流上作的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丁作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制定国家与企业联合的物流发展战略,组建首批由政府支持的中国物流企业的“国家队”,以应对人世后出现的跨国竞争。 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社会货运总量将达165亿吨,年均增长35。为此,国家经贸委于近日完成了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推进交通体制改革,并鼓励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交通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未来5年,国家将改革外商投资的有关规定,扩大外商投资的范围,调整外商股权投资比例限制。 在通关政策上,海关正在努力向高效化发展。如上海从2001年11月起采用新的通关模式,即“提前报检,提前保管实货放行”的模式,使从上海人关的货物由3天通知提货提前到24小时之内。三、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从各国物流发展的般规律来看,理论上流通的发展应与生产及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在发展的时序上会相对滞后,呈现渐进式发展的特征。但近期,可能会出现一段快速集中发展的异常期,物流企业蜂拥而至,鱼龙混杂。 从中同物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发展的重心侧重于宏观领域,即国民经济的大物流体系,其突破口是交通运输,这既合乎客观规律,也适合我国的国情。中国百姓的说法是,“要想富,先修路”。预计今后“大物流体系”的物流规模发展较快,其推动力来自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当然,完整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仅是大物流体系,应当包括企业物流在内。企业的供应链(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流)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物流还在企业的大门外徘徊”。这是我国当前物流体系的严重缺陷。一旦企业家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去挖掘它,那么物流迅速发展的时机就到来了。中国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虚拟化发展,电子商务将承担主要角色。 调整传统的企业物资经营模式,向现代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 寻求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 大物流企业通过合并、重组,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中小型物流企业将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国家经贸委提出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框架中将物流企业分四种类型:一种是由传统运输、储运、邮政、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邮政总公司等。这类公司基础条件好,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发展起点高,如果能按现代物流要求转变发展战略,有可能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企业的主体。二是著名制造业的物流部门向专业物流公司转型。如诲尔、一汽、青岛啤酒等。国际上许多物流公司都是从大型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这些企业兴律物流公司既有资金实力,也有传统物流的经验,另外原来传统体制卜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网络是其发展现代物流的特有优势。三是新型的专业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这类企业依靠后发优势,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典型;四是传统的仓储、物流设备制造企业转型,集成物流设备生产形成综合型的物流企业,如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这类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装备与管理软件,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于是,企业采取了如下战略选择方式: 改变经营模式与组织结构以适应时代变化。以往商品经过制造、批发、仓储和零售各环节间的多层复杂途径,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而现代流通业已简化为制造业经配送中心而直接送到各零售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管理系统,这将引起企业组织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开始适应这一变化。而多数企业由于此种改变压缩了流通环节,虽提高了效率但会引起人员分流下岗,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这样做。现实中的约束是企业组织现代化速度慢的原因之一。 注重核心技术,提高效率。专注于本企业擅长的经营领域,力争在核心技术方面领先,而将不擅长的业务分离出去,委托给在该领域有特长的,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这种趋势为现在所谓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创造厂条件。中国许多企业至今不能走上专业化经营之路,是因为他们害怕专营一业带来的风险太人,而选取重点,兼营他业就会有比较允足的回旋余地。打破这种局面,必须依托第三、四方物流的发展,使企业产生“购买物流服务”的欲望。 实行企业联合,创造规模效益。由于在电子商务叫代,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种、叫效性的特征更为显著,配送的难度更人,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快的在规模效益力面领先,企业的兼并、联合仍是较好的策略选择。 技术领先,人才第一。现代化的物流系统是建立在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基础上,信息平台、卫星定位系统、EDI、货物跟踪系统以及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等等,都需要有高层次和富有经验的人员来从事这项丁作。人才队伍是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在增值链中的份额。物流属于服务行业,服务水平是竞争因素的最重要部分,通过增值服务扩大营业额足重要的手段。扩大的增值服务不仅仅是增圳了物流企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山十承担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所分离山来的业务,使自己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值服务两个最基本的手段是降低成本和通过创新现有差异的服务。例如用信息技术采购原料,减少仓贮费用;面对消费者的需要,采取即时配送货物的方法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采取某种策略或其组合。 加强与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的合作与合资经营。有条件业应该成为跨国公司伞球经营网络巾的一个环节。四、对策建议 正确划分政府和企业在物流产业建设发展上的职能,作用和责任。在一项关乎同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的萌芽利成长期,国家的扶持及政府的拨款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绝对化,民间投资同样也是一个重要来源。在物流产业经营上,按市场规律和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全部由企业自由经营,政府负责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及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的国企正在进行战略调整,所谓“有进有退”。国企主营非竞争型行业,而对于竞争型行业,生产者主体应是除同企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但对转型中的中国物流产业,恐怕不这么简单。因为物流是一个涵盖各种行业、各种服务类型及各类所有制个业的产业,既有非竞争型又有竞争型的企业的总和,如国有独资的邮局、铁路,公路运输也在其中。在体制建设上,应该早做规划,比如怎打破部门分割格局,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对立等,为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需要有一个高层次的物流领导小组协调规划全国范围内物流资源的重新组合,因为正如前所述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具相当规模,但由于体制原因造成分割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使物流设施无效运转十分严重。因此,按照物流一体化的要求,重组物流设施,这要比再建,但义不改变原有体制即“穿新鞋走老路”要划算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