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导论_第1页
企业物流导论_第2页
企业物流导论_第3页
企业物流导论_第4页
企业物流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第一章 企业物流导论v 第一节 物流概述v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物流的高度发展与现代化发展过程相一致。v 1.1.1 物流的概念v 从物流发展的动因来看,社会对各种物品的需求是产生物流的根本原因,这种需求使得物品按照人们的意志和愿望进行有目的的流动,形成所谓的“物流”。v (一)从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物流概念处于孕育和产生阶段。v 1901年,首次出现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首次论述了物流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因素等。v 1905年,美国陆军少校琼西所著的军队和军需品运输中,针对军队物资调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Logistics的物流概念。v 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了physical distribution物流的概念。v 1933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最早给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销售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资资料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包括服务过程。v (二)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传统物流)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并从美国走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物流概念。v (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物流概念都相应做了改变,转而使用Logistics表述。v 但此时的Logistics含义已经远非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所提出的军事后勤意义上的Logistics可比了,这一阶段的Logistics概念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全范围、全方位的物流问题,因此译为“现代物流”。 v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v 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过程。v 1992年又将其中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改为产品、服务。v 这实际上是把物流从以支持生产制造为核心的管理过程提升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一般层面上,将物流运作的价值取向从面向企业内部调整到面向外部市场,更加强调了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v 1998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定义为:v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v 这定义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和外延。v (四)物流概念进入中国:v 两条途径:v 一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营销理论以及有关教科书的引入,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从欧美地区传入。v 二是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入日本形成物流概念后,1979年中国考察团从日本考察回来后从日本直接引入。v 虽然物流概念引入中国时间并不长,但物流运作的历史却一直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和领域。2001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颁布,该标准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物流定义为:v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v 并在2006年修订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继续维持这一定义。v 1.1.2物流的基本功能v 早在物流概念出现之前,物流的许多功能和业态就一直客观存在,例如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现代物流思想诞生之后,人们将物流的概念外延,将仓储、装卸、包装等纳入物流的研究范围。v 1.运输功能v 运输是指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v 对运输活动的管理要求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好的运输方式,合理确定运送路线,以实现运输的安全、迅速、准时、价廉的要求。v 在确定具体运输手段时,必须权衡运输系统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即从运费、运输时间、运输频度、运输能力以及货物的安全性、准时性、适用性、伸缩性、网络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v 2.储存功能v 储存是指保护、管理、贮藏物品的活动。v 任何物品只要不是从生产领域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就必须要经过储存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以衔接产需,缓冲供求。v 它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物品流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v 对于企业物品的储存管理,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明确储存的目的是以流通为主还是以储备为主,合理确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对库存物品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损耗,加速物资和资金的周转,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降低物流成本。v 3.装卸搬运功能v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者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者卸下,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v 对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主要是要确定最恰当的装卸搬运方式,力求减少搬卸搬运次数,合理配置及使用装卸搬运机具,以做到节能、省力、减少损失和加快速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v 4.包装功能v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v 对包装活动的管理,要根据物流和销售的要求来确定,全面考虑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作用、促进销售作用、提高装运率的作用、包拆装的便利性和废旧包装的回收及处理等因素。v 5.流通加工功能v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涂刷标志、栓挂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v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因此,流通加工发生于销售物流阶段。v 这种在流通过程中对商品进行的辅助型加工,可以弥补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和物品消费个性化的要求,更好地衔接生产和需求环节,使流通过程更加合理化。v 6.配送功能v 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v 它是物流的一个缩影,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在物流的末端,以送货与送货的形式最终完成物流并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v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v 7.信息处理v 指通过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对有关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企业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所需的信息支持,以提高企业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v 1.1.3 物流的分类v 1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的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具有综合性、宏观性和广泛性。v 2 区域物流:指全面支撑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政治、经济、自然和军事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活动体系。v 3 企业物流:v 4 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v 5 一般物流:具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涉及全社会、各企业。v 6 特殊物流: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等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的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等特点的物流。v 1.1.4 现代物流的理念及其与传统储运的区别v 1现代物流的理念v (1)物流是市场的延伸v 一是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新的市场v 二是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作为开发潜在的市场机会v 三是物流被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v 四是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v (2)物流价值与利润v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上发表文章,把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 和劳动力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之后,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将转向对物流领域的开发。v (3)物流系统化v 只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由所需位移的物品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影响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v 存在着“二律背反”特性:即此涨彼消,此盈彼亏。如:包装与运输成本、运输与仓储v (4)精益物流理念v 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管理方法。v (5)物流一体化v 根据商品的市场营销动向决定产品的生产和原材料的采购,从而保证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一致性。追求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和外部物流一体化的统一,即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体系。v (6)联盟与合作理念v 发展物流联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物流实践的基础。一是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高效率,二是促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v (7) 绿色物流理念v 指的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力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v 2现代物流与传统储运的区别v (1)理念不同v 现代物流: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客户为本v 传统储运:守株待兔v (2)目的不同v 现代物流:满足消费者需求v 传统储运:向社会供应商品v (3)原动力不同v 现代物流:来自消费者需求v 传统储运:生产v (4)主要功能不同v 现代物流:包装、装卸、运输、保管、流通加工、配送等v 传统储运:商品收货入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发货运输v (5)连续性不同v 现代物流:与社会全面有机联系v 传统储运:孤立、不连续v 第二节 企业物流系统概述v 建立或运用成功的物流体系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物流也是物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物流系统在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v 1.2.1企业物流的概念、特点、发展v 1概念:v 企业物流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其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v 它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v 包括采购、运输、存储、物料搬运、生产经营计划、订单处理、工业包装、客户服务、存货预测等v 2特点:大物流所具有的特点企业物流也有:连续性、流畅性、平行性、协调性、节奏性、柔性,同时还具备自己的显著特点:v (1)定制化: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v (2)第三利润源:成本占总成本较大比例,且利润也占非常重要作用v (3)集约化程度高:为实现物流一体化提供条件v 3发展v (1)产品物流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后期,管理特征是注重产品到消费者的物流环节v (2)综合物流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后期,原材料物流和产品物流的融合v (3)供应链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将个体企业间的竞争上升到企业群、产品群或者产业链条上不同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v 1.2.2企业物流的分类v 1.按企业内部活动分类v 生产物流v 供应物流v 销售物流v 逆向物流v 废弃物物流v 2.按企业性质不同分类v (1)生产企业物流v A工业生产企业物流v a供应物流突出的类型:机械、汽车制造等v B生产物流突出的类型:生产冶金产品的企业v C销售物流突出的类型:小五金等企业,大宗原材料进货,加工也不复杂,销售遍及全国各地v D废弃物物流突出的类型:制糖、造纸、印染等企业v B农业生产企业物流v a供应物流:以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为主要内容v b生产物流:不需要反复搬运、周期长且有季节性v c销售物流:以组织农产品的物流为主要内容,储存保管条件要求高,储存量大且时间较长v d废弃物物流:物流重量高于其产品重量v (2)流通企业物流v 指以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实物流通的企业物流。v A批发企业物流v 以批发据点为核心所派生的物流。运进的数量大,运出的批量变小,批次变多。包装形态以及包装批量的转换。v B零售企业物流v 以零售商店据点为核心,以实现零售销售为主体的物流活动。v 3.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v (1)企业自营物流v 自备运力、厂库及人员,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经营企业的物流业务v (2)专业子公司物流v 从企业传统的物流运作功能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实体。以专业化的工具、人员、管理流程和服务手段为母公司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v (3)第三方物流v 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是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做法。v 1.2.3企业物流系统v 1.构成要素v (1)一般性构成要素:v A劳动者要素:所有系统的核心要素、第一要素,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建立一个合理化的物流系统的根本v B资金要素:离开这一要素,物流系统不能运转v C物的要素: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各种实物。也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等v (2)支撑性构成要素:v 物流系统还需要一定的技术装备和手段作为物质基础,以及相应的体制制度、法律法规等作为支撑性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v A物流设施v B物流装备v C物流工具v D信息技术网络v E物流体制与制度v F物流标准化作业体系v G物流组织及管理体系等v 其中前4个为硬要素,后3个位软要素。v 2.基本运作模式v 物流的目的是“追求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物流系统就是“为了有效达到物流目的的一种机制”。v 企业物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料、装卸搬运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关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v 物流系统层次秩序:国际物流系统国内物流系统区域性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系统v 企业物流系统又许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v 企业物流系统的基本运作模式就是从环境中不断输入有关要素,经过处理转换不断输出产品和服务的循环过程。v 生产企业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流通企业一般包括除生产物流以外的四个部分。v 第三节企业物流管理概述v 1.3. 1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v 1、概念v 企业物流管理是对企业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在企业内外流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管理活动。v 它的基本任务是协调企业物品流动过程中不同领域内的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低化。v 企业物流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各有其特殊性,又有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同时相互间还存在着“效益背反”的问题,而企业物流管理的任务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平衡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之获得总体优化。v 2、目标v (1)降低成本: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较大v (2)减少资金占用:一般自营和第三方物流投入都较多v (3)提高服务水平:产品性能、质量、成本都相差无几,竞争力就在于服务了。物流服务是最重要的一环。追求实现客户服务中的7R.v 7R(Time,Product,Quantity,Condition, Cost, Place,Customer)v (4)提高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v 要实现这些目标,企业要有一个完善、全面的规划,例如物流网络布局、配送计划、运输方式优化等,特别是在确定物流管理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效率,还必须要与其他合作企业协同起来考虑。v 3、内容v (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v 运输管理、储存管理、装卸搬运管理、包装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v (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v 人员管理、物品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方法管理和信息管理v (3)对物流活动中的具体职能管理v 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技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统计管理v 4、特点v (1)以实现企业经营总体目标为目标v (2)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实现客户满意为目标v (3)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实现快速反应v (4)重物流运作效率,更重物流运作效益v 1.3.2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层次v 1.第一个层次被动处理型物流管理v 2.第二个层次系统化物流管理v 3.第三个层次一体化物流管理v 4.第四个层次供应链管理v 1.第一个层次被动处理型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最初级的阶段,特征是物流活动的成本高,企业自身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物流成本。采购部门为了追求降低采购成本,大批量集中订货,出现不必要的原材料库存;生产部门为了追求生产效率,采取集中、成批生产的方式,造成中间产品的大量库存;销售部门担心产品短缺,也往往采取存货的方式来保证销售不受影响。v 物流部门没有控制物流的主动权,库存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成本的增加。这一层次上,企业内各部门的物流活动是相互独立的。v 2.第二个层次系统化物流管理v 针对第一层次的缺点进行了改善,但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以销售额来确定的,销售部门只追求销售额这一指标,采购和生产部门围绕着销售部门的行为进行采购和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存货积压。v 3.第三个层次一体化物流管理v 企业将市场的需求作为生产经营信息流的源头和依据,整个企业的生产和采购活动围绕它进行。v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这就要求有时需要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企业整体利益,这与现有的企业绩效考察相冲突。v 4.第四个层次供应链管理v 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物流都离不开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鼎力合作,由此形成了供应链管理。v 供应链管理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物流概念,将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集合体,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实现多赢的目标。v 1.3.3企业物流管理的合理化v 物流合理化指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造,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v 具体表现在兼顾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即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可以接受的服务水平,或者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v 物流合理化的标准就是“均衡”。均衡造就合理,不仅要注意局部的优化,更要注重整体的均衡。v 例如:对物流费用的分析,应分析总物流费用,即使其中某个环节成本较高,但其他环节降低了成本,就认为是均衡的,合理的。第二章 企业物流管理模式2.1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概述2.2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2.3企业物流外包管理2.1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概述2.1.1管理模式的概念模式是指研究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组织,使组织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用公式可以表达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文化基础、国情基础、先进性和前瞻性。一般来说,不同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理论上比较认同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模式的特点: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依法治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日本模式的特点:重视人际关系,以集体主义至上和家族主义等情感管理为主要特征。2.1.2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类型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一,其管理模式首先要服从于特定环境下整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和目标,其次要体现出物流管理的特点和要求。1.企业物流自营模式(1)概念指企业自身承担物流管理任务,拥有自主经营的物流体系,由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日常管理。传统上很多企业除拥有生产设备外,还有自备仓库、车队等资源,即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物流运作体系。(2)组织形式两种架构:一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物流使命;二是企业内部设有物流运作的综合管理部门,通过整合专设企业物流部来统一企业的物流运作。沃尔玛、海尔都是如此(3)优缺点优点:1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运用物流资源保证各职能部门对物流服务的需求2对企业的物流资源和活动的控制力强3避免商业秘密泄露4提高企业品牌价值5有利于推进客户关系管理,适应性针对性强缺点:1企业需投入资金进行物流装备建设入仓库、车队等2企业需要拥有必要的物流管理人才3要求企业产品上数量,否则造成物流运营成本上升4一旦企业运营出现问题,不容易区分责任。2.企业物流外包模式(1)概念指物流需求企业将其部分或者全部物流业务以合同方式交给外部组织承担的物流运作模式。(2)组织形式A物流业务分项外包B物流业务组合外包C物流业务全部外包D物流业务管理外包E物流系统接管:将企业物流系统全部卖给或者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也叫物流社会化F物流系统剥离:企业将物流部分分离出去,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允许其承担其他企业的物流业务(3)优缺点优点:1企业不必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硬件系统,节省了资金投入和管理成本2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使企业能够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缺点:1如果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能力不足或者水平不高,会导致更大的物流风险2应处理好企业内部矛盾,安排好员工和物流资产,避免出现人心不稳,进而影响企业凝聚力。3企业物流联盟模式(1)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的模式。可以是制造加工企业、流通销售企业、专业物流企业之间基于正式的相互协议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是一种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也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外包形式。(2)组织形式A水平一体化物流联盟: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的合作B垂直一体化物流联盟: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整个过程合作C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两者混合(3)优缺点优点:1降低成本,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获得一定的物流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技术2有利于发挥渠道优势,提高利润水平3有利于拓展经营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缺点:1冲击主业发展,降低专业化水平2破坏旧的客户关系;脆弱易解体2.2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企业物流管理首先要服从特定环境下整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和目标,其次要体现出物流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合适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务、不断创造物流价值、谋求良好经济效益起到关键作用。2.2.1影响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其实就两种:自营和外包,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客户服务需要和物流资源条件,综合考虑。1.物流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物流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是影响企业物流采取自营还是外包的最重要因素。2.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物流服务水平提高了,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企业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企业既要抓好生产,还要抓好分销配送的过程控制,提高企业对物流的掌控能力。3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重型产品、农产品生鲜等:外包。4企业规模和实力大中型企业一般实力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可以自营。有些为了集中力量在核心业务,也选择外包;小型企业一般选择外包5物流总成本选择外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降低成本,而且是总成本6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有些地区物流企业普遍水平弱小,提供的服务种类和范围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一体化的要求。一些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到中国的同时也把一批高水平的物流企业带到了中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水平的顾客服务至关重要。帮助企业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就是物流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例如,在生产时由于物流问题使采购的原材料不能如期到达,也许会迫使工厂停产,企业因不能如期交货而承担巨额违约金。更重要的是会因此信誉受损,失去重要客户。因此,物流水平高低已成为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2.2.2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决策程序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的具体决策时,应从物流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比较各方面的约束条件,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决定采取哪一种模式。1、从企业竞争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最重要的决策变量之一是企业对整个物流业务活动的控制要求,包括上游的供应物流、中游的生产物流以及下游的销售物流等。企业对物流作业过程的控制要求越高,越会选择自营管理模式。2、从满足整个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对物流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有3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这种管理模式是否能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二是看是否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三是看能否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整体服务能力,从而带来新的价值。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前提就是必须能使企业在物流系统支持下获得最佳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2.3企业物流外包管理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模式,物流外包管理也就成了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日常内容。2.3.1企业物流外包的优势与影响因素1.优势(1)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企业将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而把包括物流在内的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可以集中资源,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其不断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长期获得较高的利润,并引导企业朝着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方向发展(2)充分利用社会物流企业的新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装备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是一家采用,其成本分摊空间很小。而物流企业可以用一个平台服务于不同的企业,具有规模效应,可以将成本摊薄。(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金周转物流设备和仓库等建设需要占用企业很多资源,不能将有限资源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削弱了核心业务能力。外包后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更大效益。(4)物流服务更专业化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发展到服务竞争,仅凭高质量的产品不足以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还必须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伴随产品销售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与合作伙伴分担风险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利用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降低由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的产品供应、生产以及分销等各环节的风险。(6)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外包后,企业可以精简与物流有关的职能部门,减少组织层次,对信息流的应变性更加敏捷,可以更加迅速地调整经营模式,适应市场需要,具有更高的柔性。2影响因素(1)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物流服务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是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不高、信息系统不健全,不能满足客户对物流一体化的要求。(2)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技能还有待提高不善于设计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物流服务柔性差;物流企业专业优势不明显;只降成本不提高质量不可能良性发展;不能主动融入客户企业的文化,对内部管理、作业流程等不了解(3)外包工作范围不明确工作范围的规范性等亟待完善,容易出现分歧。A一般性条款:即非操作性的法律问题等,包括赔偿、保险等内容B业务类的工作范围:对物流服务的细节进行具体描述某些用词等也不明确,例如:必要、合适等词,例:对“在必要时物流供应商应加班作业以满足客户需求”等条款的理解(4)企业文化理念的差异及冲突要深入了解对方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加有效的合作。(5)企业内部有一定障碍外包后企业内部员工的转行、再教育等是个重要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生产率降低。2.3.2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的步骤和须考虑的因素1.步骤(1)需求分析与决策:A对企业本身的物流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明确物流外包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考虑外包何种业务以及范围(2)确定外包的目标根据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特点确定选择目标(3)制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准则选择物流供应商时,必须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例如:物流服务质量、成本、效率等,还有以下几种指标:投入指标:物流供应商拥有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能力指标: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兼容指标:企业文化等方面指标(4)对物流供应商的综合评价与选择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才能保证选择结果的科学性。先初选3-5个,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等确定2-3家,再实地考察,比较他们提供的物流方案,最终确定。(5)签订合同2.需考虑因素(1)成本费用:与自营成本进行细致分析比较,确定是否需要物流外包,以及外包的业务范围和外包类型。考虑性价比,优选物流企业。(2)服务水平:善于满足客户的要求,并能较快适应多变的环境(3)服务资源优势:了解供应商的特长,企业需要外包的物流功能必须是与所选择的物流供应商的功能最好是特长相吻合。2.3.3企业物流外包委外成本的确定企业应从外包总成本的角度出发分析外包后企业物流活动的变化给物流成本带来的影响,只有在确保有利的前提下明确企业物流外包委外成本的上限值,才能以此为依据结合市场的供求情况确定企业外包物流的定价,在对外发包谈判中占据主动。1确定企业物流外包委外成本上限值的基本思路(1)确定外包委外成本的前提条件A外包后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不低于企业自营的水平B物流外包后的总成本不高于企业自营的物流成本因此,企业在外包决策过程中,一要分析企业历史资料,掌握自营时的物流成本,二要分析外包后物流总成本的情况(2)委外成本上限值的逻辑推导A委外成本:企业为获取外包服务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成本B交易成本:企业为达成外包协议以及监督外包合同的执行等发生的费用C引致成本:外包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外包总成本=委外成本+交易成本+引致成本则:委外成本=外包总成本交易成本引致成本又因为外包总成本的上限值为企业自营物流成本,则可以:委外成本=自营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引致成本来得到委外成本的上限值也即:物流供应商的报价不能超过该上限值,企业才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2 物流外包前后企业物流活动的变化外包后,管理性活动成为企业物流最主要的活动,管理重点在于有效促使物流供应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并将风险降到最低。(1)供应商代替企业承担外包物流的运作外包的出发点就是把本企业的物理业务转交给更专业的物流供应商去完成,并降低成本。签约后,企业自己不再亲自参与实际物流运作而是将其交给物流供应商去做。(2)围绕合同引发的一系列活动将成为企业主要的物流活动外包后,企业物流的主要活动不再是对具体物流运作进行管理,而是围绕履行外包合同的一系列相关合同,如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建立双方信息共享系统以便随时交流信息等(3)物流外包导致企业运作模式的变化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物流供应商以后,必然会对企业原有的运作流程产生影响,企业须在一定范围内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管理上要将原来面向职能的管理改变为面向流程的管理。(4)外包后企业应加强对物流风险防范的投入 外包后,企业与物流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环节任何一个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损失,因此外包后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物流风险的监控。3.物流外包后的风险分析企业物流由自营转向外包使得企业相关物流活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又隐藏着很多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即物流的引致成本。主要风险来自于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信息传递等,根据来源不同,风险分为:(1)市场风险A物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物流市场供需变化必然会带来物流市场价格的起伏,而签订的合同有一定的期限,若市场价格低于签约价格,则企业面临价格下降的风险损失。B外包企业失去创新能力的风险:外包后,企业对内部的的物流创新能力关注度降低,物流创新能力将会减弱。过分依赖物流供应商,处于被动地位。(2)企业内部风险:员工抵制等外包全部或者部分物流业务之后,企业内部某些员工会因为将失去既得利益而抵制。(3)外包管理风险A物流失控和客户流失: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企业客户的要求,会带来客户流失的损失。B企业间文化差异:企业间管理风格和制度各异,价值取向也不相同,文化差异使得物流外包管理的难度加大。C外流外包管理不善:会出现效率低下,违约事件频发等(4)信息传递风险外包企业与物流供应商之间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物流外包合作的信息不对称性。4 外包交易成本与外包引致成本的构成和估算方法(1)外包交易成本的构成一是洽谈和签订物流外包合同的费用二是监督物流外包合同执行的费用A洽谈和签订物流外包合同的费用a信息搜索成本:搜寻交易对象,掌握市场信息b吸引交易对象的成本:通过各种媒体提高自身知名度以吸引交易对象等费用c交易谈判成本:多次谈判的费用B监督合同执行的费用a监察成本:外包后,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变为通过物流供应商传递信息,形成界面更多b协调成本:企业还需保有物流管理部门以协调企业、物流供应商以及与客户间的关系c更新合同成本:市场环境的变化等需要不定期更新合同d信息共享集成成本:为与物流供应商合作需要重建或更新原有的信息系统等费用(2)外包引致成本的构成A物流市场价格波动损失成本:如市场物流价格降低,企业将承担损失B人员安置成本:企业自身的物流部门的人员重新安置C失控与泄密成本:物流供应商有意或者无意将企业或者客户的信息泄露出去的损失D寻找新合作伙伴的成本:如果合作不顺利,需要重新寻找,一系列成本E存货风险成本:存货价格变动或者过时等的风险F客户服务成本:沟通中的一些成本G物流设备设施处理成本:原有设备的处理成本H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3)交易成本和引致成本的计算估算:A信息搜索成本:参考市场上信息咨询公司这类业务的平均收费B吸引交易对象、交易谈判成本:参考企业与其他企业交易谈判所支出的费用C监察成本、协调成本:外包后企业负责监控物流供应商的人员的工资福利等D物流设施设备处理成本:原有设施的折价损失E人员安置成本:按照政策法规给与的补贴以及转岗培训费等F信息共享集成成本:可参照自营时的人员人工费以及设备费支出5.计算确定物流委外成本的上限值委外成本=自营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引致成本2.3.4企业与物流供应商关系的维护与优化与物流企业外包合同签订后,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争取互惠互利,共同成长。1.密切与物流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供应商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其供应链总成本和响应速度,甚至关系到竞争的成败,因此,必须密切合作伙伴关系,信守承诺。2强化与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双方应就信息系统联网等一系列问题深入调研讨论,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3共同设计和完善物流操作指南不同企业间的物流要求千差万别,因此双方应就外包的各种具体活动进行详细讨论,确定合理的业务流程、操作指南等,减少偏差与失误。4对物流供应商进行动态的考核企业应对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态度、质量、费用等问题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满意则继续合作,不满意则先沟通要求整改,无效则另选合作伙伴。案例分析淮南矿业集团企业物流分离分立管理模式作业:企业物流外包是发展趋势,而淮南矿业集团为何不外包物流反而要做大物流业呢?v 第三章 企业物流组织v 3.1企业物流组织概述v 3.2企业物流组织结构v 3.3企业物流组织设计v 3.1企业物流组织概述v 企业物流组织是企业专门负责从事物流管理的职能并为实现其物流目标而设置的企业组织分支机构。v 这类机构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和业务范围划分等方面与企业所采用的组织结构有密切的联系。v 3.1.1企业组织v 1概念v 企业组织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及执行企业的战略策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所建立的社会机构。v 特征:v 全体人员围绕企业的共同目标,建立组织结构,确定职位,划分职责,交流信息,沟通协调,形成独立的规范和文化;v 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以市场为环境,随时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变革自己。v 2. 企业组织结构v 企业组织结构指组织内部的构成及运行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v (1)直线制:军队式组织。是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管理层按照垂直系统建立的组织形式。由各层领导统一指挥。v 优点:结构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v 缺点:要求负责人要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所以适用于规模小、业务单一的企业。v (2)职能制v 按照工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工作技能进行专业分工,设置各个职能部门的组织形式。v 优点: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工作精细的特点,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直线领导人的工作负担。v 缺点:多头领导,责权利不清晰;上级行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命令冲突时,影响工作进行。v (3)直线职能制v 也叫生产区域制,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收这两种形式的优点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v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v 缺点: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较差,职能部门必须请示上级领导才能处理工作,效率低下。v (4)事业部制v 也叫分权组织,按照部门化结构设置的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的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v 优点:有利于高层管理人员腾出精力考虑考虑重大战略问题;责权利关系明确;各事业部能相对自主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v 缺点:对事业部经理素质要求高;各事业部都设管理机构,管理费用高,也会产生对企业资源和市场的不良竞争。v (5)模拟分权制v 介于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之间的结构形式。仅仅是模拟事业部的独立经营和单独核算,不是真正的事业部制。v 优点:充分调动各生产单位的积极性,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减轻行政事务,考虑重大战略决策v 缺点:不能独立核算,考核困难;各单位不了解企业全貌,沟通和决策也有缺陷。v (6)矩阵制v 将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照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矩阵,也即同一个人既与原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又能参加产品或者项目小组的工作。v 优点:机动灵活,可随项目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项目组任务清晰,责任明确;可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v 缺点:人员双重管理是最大缺陷。一是项目负责人对成员缺乏管理的权力,二是成员临时性的组建缺乏责任感v 3企业组织设计v 将组织内的人力合理分配于不同的任务,并通过对人员的分组取得协调一致的行动。包括:v (1)劳动分工:人适其事,提高工作效率v (2)部门设计:将专业人员归类,有以下几种方式: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v 用户部门化、地区部门化v (3)确定责权:确定各类人员的责任范围,并赋予其使用组织资源的权力。v (4)管理幅度和层次设计: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一般是反向关系。上层领导承担决策性战略性工作,管理幅度小,下层主要承担日常性工作,管理幅度宽。v 4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v (1)扁平化v (2)网络化v (3)无边界花v (4)多元化v (5)分立化v (6)柔性化v (7)虚拟化v 3.1.2企业物流组织的作用v 企业物流组织是指以企业物流经营和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实体组织,通常由企业进行日常物流业务的现场作业机构和作为企业职能部门的物流管理机构组成。v 企业物流组织按照任务不同,划分为物流行政机构和物流业务机构。v 行政机构指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和方法并组织实施的智能管理机构。v 物流业务机构指具体执行物流计划的单元组织,例如运输队等v 作用:v 1.设立物流组织体系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间的矛盾v 职能部门间管理的冲突会导致物流运作系统目标的劣化,从而影响企业的总体效益。设立一个合理的物流组织体系来协调设计企业相关物流活动非常必要。v 2. 设立物流组织机构便于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管理v 可以明确权力和职责,保证货物按计划发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柔性。v 3.有利于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v 企业设立物流组织将分散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与集中化管理,最终发展为物流一体化管理形式,通过大量的采购、储存和运输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v 3.1.3企业物流组织的发展演化v 1.职能分离时期v 20世纪50年代之前,物流观念属于萌芽时期,企业物流的只能被分散到各部门中,权力责任模糊不清。v 2.职能聚合时期v 20世纪50年代之后,企业开始把具有物流职能的机构整合为单独的物流组织。v 3过程整合时期v 物流管理的重点从职能转换到过程上,并关注物流能力在创造客户价值的整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v 4供应链联盟时期v 20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组织开始从总部占支配地位的结构装变为联盟、共享服务及业务外包等实体的网络结构,实质是从原来单个企业的内部物流过程整合扩展到企业外部多个企业间的物流过程整合。v 国内企业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处于“职能分离”或者“职能聚合”的阶段,进入“过程整合”阶段的企业比较少。少数大企业有了供应链全流程的理念,但并不是真正的全流程贯通的“供应链联盟结构”。v 3.2企业物流组织结构v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下,企业有三大基本管理职能:市场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v 企业物流也被分解为3个相对独立阶段: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则物流管理业务也分属于财务部门、制造部门、市场营销部门。v 到90年代,才把物流管理扩展到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下,唐纳德等人总结出几种典型模式v 3.2.1简单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