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版竞争机制课程研究_第1页
企业版竞争机制课程研究_第2页
企业版竞争机制课程研究_第3页
企业版竞争机制课程研究_第4页
企业版竞争机制课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作为班主任怎样做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达到最佳效果呢?我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我摸索出的模式大致如下:一、班级管理责任激励机制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管理心理学的这一原理,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长负责制”,有利于班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小组长负责制”在班级管理的不同时期,其模式和作用有所不同,但激励的主题是永恒的。我班采取的是班主任领导下的小组轮流执政制。每个小组一套班干部,并指定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担任小组班长。在班主任直接领导下,由各行政小组轮流管理。每个小组管理一周,恰好一个月轮一次。小组管理期间,负责班级的全部管理工作,诸如主持班会、考勤、打扫卫生、学习与生活管理、组织班级参与校各种活动等。管理小组可以独立承担全部管理工作,也有权调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协同管理。每一个循环结束,以民主评议的方式,选出本轮最佳管理小组。为了监督小组的正常运转,防止班级管理出现混乱,在班主任之下,我设了卫生、纪律、行政三个助理。卫生助理专管各小组室内外卫生的打扫、保洁,纪律助理专管班级整体纪律,防止各组纪律委员记录的不公正现象,及时与班主任保持联系;行政助理则专管各小组的运转情况,及时总结各组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与各组班长保持紧密联系,以督促各组管理的不断提高。三个助理有权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加分、扣分。为了激起各组、各成员的竞争意识,从八项常规到学习、活动、人品等各个方面,进行加分奖励,把能够想到的各个方面进行列表,能够调动积极性的各个方面进行调动。这样,竞争成为了班级主流。此管理方式的优点:全班同学置于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班级管理,竞争具有公平性,避免了由班主任指定干部造成的主观、片面以及由此使学生产生的不公平感和逆反心理。以组与组之间的群体竞争取代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演讲竞选,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由此而涌现出来的人才则更令同学们信服。不论是小组独立管理,还是与其他小组协同管理,在几次循环中,等于每一个同学在班级管理中都有几次扮演管理角色的机会。这种“角色扮演”有四大优点;其一,给每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避免了埋没人才之嫌;其二,人人都有了管理工作的体验,被管理者会对管理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其三,在短时间内,使班主任老师对全班每一位同学有了基本的了解 ,便于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其四,平等、民主的竞争氛围,为下一步班级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学生个人目标激励机制除了服从班级总体目标,学生还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激励:1. 写目标卡,进行自我激励内容包括理想、座右铭、克服自身弱点的格言、竞争对手、竞争目标、班级事物承包、最崇拜的人等方面,用一张小卡纸书写好,贴在桌子的右上角。树立人生丰碑,每人拥有一本伟人传记。用格言谈心,按学号每人每天上黑板右上角书写一条格言,并负责解释格言的出处和意思。2. 设立后进生小组 “后进”即后来进步的学生,使其早日成熟。规定后进生报名条件:目前学习困难的;自认为聪明,条件后进的;有决心改进的。规定录取程序:学生申请班干部同意班主任批准。3. 制定考核目标和奖励办法期末评选优秀干部:对班级事务认真、主动、负责,在学校未受过批评的;评三好学生:德班考核“良”以上,在学校未受过批评的;智在年级中进步15名以上;体70分以上。评进步奖:在年级中进步10名以上。4. 要求学生做时间主人,制定计划纵向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横向有各学科计划。做班级主人,班级事务承包。这样,使班级处在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的氛围中。暗示学生:这是人的一种习惯认真负责;这是人的一种精神与时俱进;这是人的一种作风踏实肯干。以上也是班主任对建设良好班集体的10种有效操作。三、量化和荣誉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一种影响人积极性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发展过程看,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自律时期,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同时,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在自己的行为、态度上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主观、片面性评价,另一方面,设计出科学的衡量学生行为的指标,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字说话,把公平落到实处。我班在这一方面作出的激励表格有:最佳管理小组竞争表,早读竞赛表,我为班级争荣誉登记表,月考成绩进步表等,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进行加星记录,然后每星期统计一次,评出冠军;每月统计一次,评出前3名;一学期评一次,奖励前10名,其他的达到规定的数目,给予“优秀学生”称号。这样,不仅能使优者更优,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星星等着你”成为我班的主旋律。评比:由班主任、政治老师、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团,按严格程序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此次比赛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给每个学生上台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信与口才,时间持续两周左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安排了主题班会为了我们的梦想。首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组漂亮的大学图片和资料,在一片欣赏和向往中,学生开始兴奋。这时,我不失时宜地插入一句画外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折了翅膀的小鸟启发学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并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梦想。一下子,学生在一片兴奋中,畅所欲言,描绘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未来等时机差不多了,我话锋一转,谈学习、谈奋斗。此时,学生的学习意愿非常强,主动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作经验介绍。这样,班会在热烈地学习探讨中,圆满结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一句话:“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坚持做而且反复做”。意思是,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才行。班主任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把每天的工作严格清查到位,使竞争激励机制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施展。尝试把良性竞争引进班级管理 魏晓明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教育要面向社会,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向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有了这种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和参与竞争,才能形成竞争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才能在面临或投入竞争时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提高效率。竞争意识要在反复的竞争实践中才能形成。在竞争中,我们会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但失败能磨练意志,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成功则有利于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增强斗志,强化竞争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失败和成功得到滋味。 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应该在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中,有意识的加强良性竞争意识?在开学之初的班会课上,我对我的学生说:“今年,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勇争第一。另外,我们班也将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大家要积极参加,而且每个同学都要努力,尽量做到最好。在学习上,每个同学都选择一个与自己成绩相当或稍微好一点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比一比高低。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提倡的竞争是良性竞争,是公平竞争,在竞争之外,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我们要相互帮助,目的是都要进步。”于是,我首先开始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活动。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将每星期进行一次卫生、纪律、学习等综合评比。与此同时,我又进行各组之间的上操、课上听课、回答问题次数等单项评比。至于评比标准,我们以老师印象、学生自评、学校公布的分数为参照对象。 于是,竞争就在慢慢地进行了。第一个星期下来,班上的各方面表现都让我很满意。当然,也出现了个别相互指责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自然的,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又在班会课上说:“参与竞争,我们不应把第一视为唯一目标。应该说,不甘落后,努力进取,在竞争中有所得,才是竞争的真谛。”同时,我更加明白,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抓住机遇,用第一的希望去激励竞争的热情,让同学们都去体验成功,以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不久前,学校举行了一次踢毽子比赛。我动员同学们积极练习,去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于是,我们抓紧一切闲散的时间,进行艰苦的练习。比赛那天,个个精神振奋。虽然最终没有年级排名,但是我要的就是这种激情昂扬的竞争斗志。当结束之后大家激动地谈感想时,全班同学激动之情不可言状。通过比赛,全班同学体验到了竞争的滋味,思想得到了升华,竞争意识得到了强化。显然,接受过洗礼的同学们,当他们以后面对竞争时,更是充满信心,老成多了。然而,一提起竞争,往往会令人生畏。也难怪,竞争产生的负面效应,确常使弱者无法承受。不过,这种消极作用是可以消除的。其最好办法,就是让弱者在竞争中也体验成功。在竞争中,我们要教育学生眼光要远大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不要用“你死我活”的观点看待竞争,就能找到自己竞争目标的正确定位,自然就乐于参与竞争了。我们班有位同学于航,她的学习成绩老排在最后,但她爱劳动,常做好事。我就通过评选“劳动积极分子”的竞争方式让她也享受成功,体会竞争带来的快乐。由于这样,她不自卑,在学习上始终不放弃努力,时有进步,不乏享受了成功的体验。她在学习竞争中,本来是弱者,但在劳动竞争中她是强者,所以竞争并没伤害她,反而给她带来好处。其原因,就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创造了一种环境,使她也能不断体验成功。我想,班级内的良性竞争应该就是让每一位同学增强自信自强意识,感受到成就感。 有一次,我问我们班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班上开展的各种竞争有没有给你带来压力?”他说:“压力是有的,但我喜欢这种感觉,这能给我带来动力。而且我也成功过呀,更何况别人没有瞧不起我,班上开展的“一帮一”也让我有了进步。我喜欢我们班的这种氛围,我为能在咱们班学习而感到骄傲。”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要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自信,特别是她在班级中开展的各种竞争让我受益非浅。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相信以后的我能适应各种竞争。”另外一位同学也写道:“是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手抄报制作比赛了,我以前很胆小、很自卑,但是那次我成功了。老师在颁奖时对我说:这是你竞争得来的,不管干什么,只要有勇气,加上你自己的努力,你是会成功的。” 良性竞争,让我的班级更富朝气,让学生们更加自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成功始终充满信心,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通过有效利用社会的条件和与他人的合作,去赢得合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把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成功心态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措施、优化组合纵向上实行“异质分组”,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其做法是:把全班学生按智能和学业成绩,分成个层次,再从每一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合作小组,共个小组。小组中,学生个性不同,能力上、学业上各层次都有,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横向上实行“同质分组”,组成竞赛小组。具体做法是:把各学习合作小组中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大的竞赛组,共个组。再在每一竞赛组内,又分成个小竞赛组,每人一个组。竞赛便在这人竞赛小组内展开。由于是同质分组,竞赛中目标明确,实现赶超的现实性强,这种竞赛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力等情况,在学习合作小组内尽量做到性格、特长的多样化,以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和互补性人际交往、互动的形成;在竞赛组里的学生,要考虑各方面的可比性。、合作竞赛在学生个人间,进行的是同质竞赛,即属于同一竞赛小组中名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比赛、品德和行为表现比赛。由于处于同一层次,相互间的差距很小,且竞赛的项目和内容又是全方位的,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由于实行的是竞赛分组的动态管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从而形成了“小目标、小步子、不断进步”的良性态势,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不断强化学生“我也能行!”“我可以做得更好!”的成功者的心态。异质学习小组间也进行同质的竞赛。在这种竞赛中,把个人间比赛的得分计入小组成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为小组的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培养了学生作为主人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这种竞赛中,小组的内部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助的合作风气,一方面,每个人会努力地为集体的荣誉尽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小组中的成员都会为小组的胜利,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推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因此,在小组中实现了竞赛与合作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成功心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合理量化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验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细则。由学习合作小组组长和各班委负责具体的评分工作。竞赛过程实行动态管理。竞赛小组每学期在其所在的层次内进行一次调整,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调整其所在的竞赛小组;全班性的分层与分组每学年进行一次调整,以便保持组、层的相对同质性。这种动态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了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导向,引导他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良好状态。、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强化原则的一个重要要求,班级管理中运用竞赛合作的方法时,及时进行反馈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是面向学生、班级集体的反馈。这种类型的反馈分为三个层次:每星期进行一次,把一个星期以来的竞赛得分情况向全班学生公布;每月一次,对优胜小组和进步明显的学生个人进行奖励、表彰。二是面向家长的反馈。每月的评比、每学期的评比结果出来以后,给进步明显的学生家长发喜报,通过喜报形式与家长沟通。及时的反馈旨在形成一个有利的强化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二、成效、提高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个人间、小组间全方位的竞赛,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比一比、赛一赛;赶上前面的同学、为小组争光;努力超越自己、争取进入上一层次等观念,逐步地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竞争意识明显提高,进取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原来成绩比较差,对学习、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的学生,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合理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处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当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的事。、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小组中,小组的荣誉和同伴间的相互督促,使得学生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都要对小组负责,责任意识得到了强化;在维护小组荣誉、利益,监督同伴的同时,首先自己要做好,于是也就学会了自我教育,形成了自我约束的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强化小环境及时反馈,家校沟通,让学生更多地看到了同伴的优点和长处,让家长更多地发现了子女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逐渐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个以鼓励为主的良性的强化环境,使得学生,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学生,在小组内得到较多的也是认同、鼓励、积极的强化。在整个班级集体中,形成了“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的强化小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竞赛的内容是全方位的,这种竞赛带来的导向是:特长应该充分发展,它可以为小组争光,为自己赢得荣誉;缺陷、不足要努力补上,因为它的存在,有损于小组的集体荣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改进意识,同组的同学也会经常地给予督促、帮助。这就形成了一个扬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强大的驱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发扬优点和长处,改进缺点和短处,从而向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赛,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形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环境,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都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地体验成功,造就具有成功心态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竞争无处不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要生存发展,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必须学会竞争。所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已成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谈一点我的看法: 一、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在班级中引用竞争机制选拔班干部,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通过竞选班干部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就可进入班干部队伍,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就能成为班干部。 二、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性别、合理搭配,每八人一组,选一组长和副组长,可以从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进行竞争。评选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并进行表彰奖励。 三、积极创设各种竞争机会,开展“班级之最”“班级明星”等活动培养竞争意识。例如:评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体育之星等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认识竞争,学会竞争,勇敢面对竞争,并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互动发展,同时获得良好的心理锻炼机会。 四、通过各种竞赛、比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例如:运动会、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篮球赛、演讲比赛、广播稿评选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 竞争是一种自我提高的激励形式。其特点是:超越他人实现目标,属你输我赢的对抗行为,关注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紧张,虽能让人发挥潜质,但多数人易成为失败者。对学习而言,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合作是同伴之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活动形式。其特点是:实现共同目标,属解决问题的协作行为,关注理解他人,人际关系和睦,虽能一起成功,但有人坐享其成。多伊奇曾做过“货运游戏”的实验,被试两组,两人分别担任运输公司经理,任务是使车辆尽快从起点通向终点,每个人可选择通路有两条,一是两人共用的近道,但一次只能通一辆车;二是个人专用的远道。实验表明:两人合作就能通过轮流走近路而完成实验,若相持不下则双双失去得分机会。我们需要培养竞争能力,但学会合作更重要,主要考虑小学生处在身心尚未成熟阶段,难以承受过多过重的刺激,更易享受浓浓的合作氛围,学校不是社会,儿童并非成人,上学也不是谋职,我们更应提倡合作能力的培养,防止滥用竞争,对儿童构成不必要的伤害。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首先应考虑怎样才能使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人格健康的发展。敢竞争,会合作的人,在当今的社会,是各行各业所期盼的优秀人才。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国际间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才培养、科研环境和生活待遇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要求,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孩子抓起。然而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不太善于与别人合作。他们身上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竞争能力。因此,在合理引进竞争的同时,也要将合作精神深植学生的心中。社会需要敢竞争的人才,而不是争强好胜,与人不和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同时,能否培养学生与同伴团结合作的品德,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当的竞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竞争能力。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中,由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反映了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关注点的变化由能力的出类拔萃到人格的健康完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社会生存竞争能力上,因为一个人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于与别人的厮杀,而更多来自于与他人与群体的协调。重要的是培养儿童一种认真积极的生活态度。寻找并设定一个与能力状态相适应的生命坐标系。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渗透竞争与合作的培养。一、在常规管理中渗透竞争与合作的培养每位学生既是班级的组成部分,又是班级的主人,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竞争力的集体是没有活力的,没有合作精神的集体是无法前进的。在日常的常规管理中,将竞争与合作渗透其中。学校经常进行出操、卫生、板报等评比活动,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在班内展开了各种评比。每周评出本周的“优胜小组”,每周评出本周的“小组之星”。同学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共同为组争光的良好氛围。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组内同学会因为某同学的丢分而纷纷指责他,或因为别人评到了“小组之星”而自己没评到产生不满。记得在这项活动开展了几个星期后,有一位女同学,就来向我提意见,为什么她从没给小组丢分却评不上?确实,放手让学生操作,这些荣誉常常只围着几位好同学转。因此,评比中,老师要适当调控,尽量让评比的结果的覆盖面广一些,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获得此项荣誉。同时,也要教育同学不能指责丢分的同学,而要从正面鼓励他,看到他的进步,对评到的小组和个人,不能妒忌,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对此,班里又开设了“虚心奖”,使这个问题较好地得到缓解。组员之间的共同努力,组与组之间的友好竞争,在班内形成了较好的学习、守纪的氛围。因此,我们的板报、卫生等经常受到表扬,学生看到了努力的成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在值日工作中创设竞争与合作的舞台整理教室是一项每天早晨和放学后既普通又重要的工作,为了培养学生打扫时又快又净的良好习惯,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值日工作的评比活动。如:谁负责扫地,谁负责拖地,谁负责排桌子等,每次打扫后,都进行评比,纳入本组的小组积分。于是大家便热情似火地投入了精心打扫中去。记得有一组同学,他们在一次打扫卫生时,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同学,他是负责拖地的,可是在打扫时,他却去帮着扫地,我见了很是纳闷,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如果不赶快把地扫好,我就不能拖地,这将影响我们小组的总的时间。随后,排桌子和倒垃圾的同学也来帮着扫地和拖地,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赢得小组的胜利。学生心中有小组,有集体,都希望小组得奖,多为小组争光,提高了个人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都能自觉用纪律约束自己,活动过后也能把这种好风气继续保持。尤其是那位调皮的同学,在此后的学习中也能不断进取。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沟通,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增进了友谊。平时,班级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比赛,他们在活动中展示了敢竞争,会合作的精神。特别是类似星期一穿校服、遵守“八不”规定等方面,班级都是很少被扣分。看来竞争与合作精神,已经在学生身上展示风采。三、在班级中倡导合作学习多伊奇等人研究的目标奖励结构理论也支持了鼓励学生合作的观点,合作目的结构是所有人达到目标,个人才能达到目标。竞争目标结构是其他人不达目标,个人才能达到目标。个人主义目标结构是自己是否达到目标与他人无关。三种目标结构都能在一定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合作目标创设的情境对学生同伴关系和学习效率的影响更为积极。例如:在晨会课上、班队会上或者语文课上,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懂得“水涨船浮”的道理。学习中,建立了“一帮一”小组,并且教育他们不要只顾自己,要懂得帮助身边的同学,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让他们和你一起进步。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最直接的竞争是在小组间进行的,它首先是合作,小组的成功,必须是每个人都成功,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任务明确。因此这样的竞争不同于以往的个体竞争,它是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成功。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游戏,把二十八个同学分成四个组,每组七人,然后让每个组的成员分别从小口的玻璃杯里取出一个用线拴着的小球,以所用时间最短的小组为胜。本次游戏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集体的竞争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是互相渗透,又可以互相促进,他们的协调发展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在今天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能力的提高,更为今后他们走向社会,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将这对矛盾合理地引进班级管理,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这两种能力,是今天的需要,更是明天的需要。阅读:510 次浅谈班级管理中公平竞争意识的培育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学生要适应社会,就要从小培育竞争意识,让自己在学习中有自信、有动力。但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要把良性竞争引入班级管理中去,只有加强培育学生竞争公平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和参与竞争,才能形成竞争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要培育学生的竞争公平意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本人发现可以从抓实学生竞争所依据的规则即班级制度、竞争过程中的行为评价即执法、竞争结束后的心理动态即结果认同三个方面努力。关键词:竞争公平意识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教育要面向社会,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向竞争。学生在班级中有了竞争意识,就有一定的学习动力,投入学习时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提高效率。在竞争中,学生能获得成功,也可能面临失败。但失败能磨练意志,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成功则有利于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增强斗志,强化竞争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失败和成功得到滋味。但是,学生有了竞争意识,还要树立起公平意识,不要在脑海中形成竞争就是“不折手段、你死我活”的观念。竞争公平意识包括公平地竞争意识和竞争的公平意识。它要求人们在竞争中自觉地凭借个人的实力参与竞争,并能正确地对待竞争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社会中的不正当竞争现象还较多,甚至在个别地方还很严重。如单位在招工、转干、评职称等方面,不是通过公平竞争选拔或有意制定一些倾向性明显的政策,以圈住自己的人,这些在社会上造成较恶劣的影响,侵蚀了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应着力加强学生的竞争公平意识的培育。这种良好的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有了这种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和参与竞争,才能形成竞争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竞争公平意识要在反复的竞争实践中才能形成。本人在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些许经验,现加以总结,以翔同仁。我认为要培育学生的竞争公平意识,可以从抓实学生竞争所依据的规则即班级制度、竞争过程中的行为评价即执法、竞争结束后的心理动态即结果认同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民主制定班级制度,培养制度公平的意识。 民主制定班级制度是培养学生竞争公平意识的基础。班级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三个原则:1、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基础。班级制度要与学校规章制度相一致,不能另搞一套,这样学生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就可以获得学校的肯定,利于学生公平意识的形成。2、尽量细化,便于操作。班级制度直接约束、规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学生的行为规则,是衡量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的准绳,因此班级制度不易粗线条,要尽量细化、量化。学习、纪律、卫生、礼节礼貌每一方面都要制定出行为要求及评价标准,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章可遵,也使评定工作更趋科学、客观、公正。3、由全体学生共同制定,形成班级公约。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可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学生初定。要求学生在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及本班具体情况制定一份班级管理公约。第二步,小组再定。各小组对本组成员制定的“班级公约”进行认真地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再拿出本小组的“班级公约”。第三步,全体学生审定。学生对各小组的“管理公约”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认真谨慎地筛选,制定出既符合学校要求,绝大部分学生又能接受的班级管理制度及评价标准,作为班级管理公约。学生制定的过程也就是本人内化的过程、接受的过程,制度由学生亲自制定,可降低学生对于制度的抵触心理,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纳制度。第二,严格执行班级制度,培养执法公平的意识。 严格执行班级制度是培养学生竞争公平意识的关键。为了确保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可以实行“班长协调、组长负责、全班监督”的方法。班长负总责,负责协调、解决评价组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下设四个评价组,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各带领四名组员分别负责礼节礼貌、学习、纪律、卫生各块评价。评价组成员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评价组对学生的评价分数做为该学生这一学期的总体考核分数,该分数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的最重要的依据。为了使学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加以改正或弥补,更为了较好的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评价分数要一日一汇总,一周一公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班级其他同学的差距所在,同时也能对执法者进行严格监督,并且结果出来后,要有一定的奖励,以次激励落后的学生。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评价组的构成人员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一评价组的任何一位成员若执法失误滿五次或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其有非议,就会被及时地撤换。 第三、注重引导教育,培养结果公平的意识 班主任的引导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竞争公平意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班级公约”虽是学生民主制定的,但“事关己时心绪乱”,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被扣分时就会怨天怨地、胡乱指责。一会怨“”不公平,二会怨评价人员心不公,往往总是把竞争失分归罪于它因。如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排斥“班级公约”,因此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个别谈心。让学生畅所欲言,道出自己的不满和疑虑,提出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评价建议。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不厌其烦的说明,尽力用归谬法指出其提出的建议的更加不公平之处,使其心悦口服地认识到不论是“班级公约”,还是评价人员都是公平的。二是民主讨论。在班会或者小组会上展开讨论,让众人共同进行说服工作。但要注意的是:“班级公约”若确有不妥之处,要及时地加以修改;评价人员若确有不公之事要适时地进行教育甚或撤换。总之,要让全体学生真心地承认,“班级公约”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评价人员个个都是公正执法的。竞争公平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建设有序、文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力保证。制度公平是前提,它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采取符合班级制度的行为,减少或杜绝违规违纪的不良行为的发生。执法公平是核心,它可以避免人们因竞争引发的人际冲突,进而诱发带有攻击性质的非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结果公平是目的,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平意识,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到良性竞争。此三者不可分割,紧密相联,在班级管理中对此三方面都要高度重视,不可放松,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自从我们班制订这一套措施后,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不仅以次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能互相监督,在学习及班级各项活动中能找到自己竞争目标的正确定位,都乐于参与竞争,形成了较好的氛围。【内容摘要】激励教育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自我教育。成功方法是:信任激励法;职务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目标激励法;评价激励法;行为激励法;并坚持因人而变原则;因时而异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张驰有度原则;只要我们努力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不挫伤学生自尊心,选择科学的方法,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的。【关键词】激励 自觉 宽容 认同 情感 参与 诚信 自我 有度 素质教育既不是灌输或注入,也不是塑造或培养,而“使学生以主人的意志在教育的世界中积极发展自己”,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教育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觉的的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指引他们的行为活动,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一、 建构激励机制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波特尔和罗勒尔的激励理论模式这样描述:“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或制裁满足”。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班级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或办法,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来调动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理的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可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增强他们的成功的信心,取得良好好的教育效果。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激励机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就远景意义而言,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 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正如马斯洛所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二、 实施激励机制的办法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把握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办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去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坚实有效的激励效应。激励机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信任激励法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显示出一个“诚”字,魏征从谏如 流得益于唐太宗的一个“信”字。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是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信任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领悟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在:在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职务激励法有效的激励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给龙以深水,而非误陷深潭,给虎以深山,而非逼入平地。在班级管理中应使“虎龙”各尽其能,各展其技。根据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和强烈的表现欲望的心理特征,不少班级均采用了班干部轮值制的方式来优化班级管理。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锻炼、发现、考察班干部苗子,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强化自省意识,促使每个学生自发地进行换位思考,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推动他们学习的热情。3、情感激励法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求。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情感可以分为利他主义情感、好胜情感、享乐主义情感等类型。“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学生心灵的呼唤,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情感进行零距离接触。一旦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会自觉的跟随教师前进或按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4、目标激励法需要引发的行为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目标。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作用。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可以用公式表示:“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有崇高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近景目标,不要盲目攀高,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5、评价激励法古人语:“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有人以两组学生为被试进行心算作业试验,对第一组只告诉他们尽量做好;对第二组则不断对他们做的结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第二组比第一组成绩好了16.5。这告诉我们,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评价激励,第一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公正性,不能泛泛而论;第二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给予激励;第三要注意评价的HYPERLINK“/thesis/Art/index.htm1”准确性,公开场合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否定性评价则应在私下交流;最后还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定期的和随机的等等。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会胜过一火车的说教,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6、行为激励法人的情感总受行动的支配,而人的激励又将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我们所说的行为激励就是以目标对象富有情感的行为情感来激励他人,从而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我们常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目标典型人物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内省”与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引导人们的行动。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也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给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起人们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在进行行为激励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作为教学论文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位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爱生敬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的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同学们学习和赶超榜样的动机;第三是要引导同学们辨证的看待榜样,防止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模仿;最后还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提高、进步。三、 运作激励机制的原则“激励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就是以外来因素影响的方式,以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刺激,通过人的需求影响人的动机,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达到影响人的目的,所以,激励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的过程。要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因人而变原则。人有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学生是学校这个“小社会”中的成员,他们的需要越多,越丰富,固然表明他自身越发展,但也表明他对外界的依赖性越强。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需要,激励操作只有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符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要,符合教育教学论文的基本规律,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要求班主任必须坚持因人激励的原则。2、因时而异原则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滞后激励的有效度仅为2,教育者应善于捕捉时机,及时对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通常最佳的激励时机主要有: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新到一所学校或班级),取得新的成绩或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时,遇事犯难、举棋不定时,处于某种生理或心理困境时等等。掌握激励控制的最佳时机,是激励控制HYPERLINK/Thes/Art/index.html的内在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实行激励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因地制宜原则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能只限于其中。更多的激励技艺往往体现在“随机评价”中。一般来讲,不管是教师还是餐厅,是办公室还是运动场,是路上还是车上,教师均要因地制宜,抓住“闪光点”随机激励。学生获得了1500米长跑的第一名,十分疲惫,班主任向他竖起大拇指:“真了不起,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力量倍增,下一个项目他会更加奋力去拼夺好成绩。试想如果这句话流到班会上讲,诚然对班集体与个人都仍是一个鼓舞,但效果却不一样。4、张弛有度原则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教师在运作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恰当的度。在制定激励目标时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预测激励效果,应符合“努力再努力可以实现”的规律。同时,频繁的惩罚也会降低对学生成就动机的激励效果,要间隙、渐进的强化奖励,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激励机制是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它具有“双向通讯”的特征,既要发布指令信息(激励),又要接受反馈信息(激励后果)。通过信息的反馈检查和调节十分重要:其一,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