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我国目前面临着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双重任务,这又被我国理论界称为“双重转轨”。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容怀疑的,吴敬琏教授甚至提出了“制度重于技术”的说法。一个“好”的制度为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激励,长期的经济增长藉此而成为可能,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是,诺思(1983)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既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很自然的,每一个社会都希望拥有一个“好”的制度,那么阻碍经济增长的“坏”的制度为什么又出现在那么多的经济社会中呢?诺思的国家理论由此而展开。一、诺思的国家理论诺斯将制度定义为“博弈的规则”,并认为产权制度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制度。在诺思看来,国家是一暴力组织,向社会提供安全和公正等公共产品,并以此为根据迫使公民纳税。由于国家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国家成为产权界定的主体。诺思(1973)从西方民族国家兴起的分析中对上述观点提供了支持,即国家是一具有规模经济性质的暴力组织,并由此成为产权界定的主体。既然国家成为产权制度决定的主体,那么按照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的顺向逻辑,国家就必然要对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状况负全部的责任。在诺思看来,国家具有契约的性质,表现在国家以公正和保护换取公民的税收;同时,国家又具有暴力的性质,表现在其界定产权的强制性上。由此出发,诺思认为,国家是一具有独立利益的垄断集团,具有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的组织目标。这既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说法不同,也与关于国家是万民契约集结的国家契约论不同。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状况决定于国家的产权界定状况,而国家又是以对社会的征税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那么为什么国家要做出有悖于经济增长之举措呢?制定一套有利促进经济效率的产权制度岂不更顺乎民意,而且更有利于自己?诺思指出,国家在界定产权、获取垄断租金最大化的过程中,受到双重约束。首先是交易成本的约束,国家在获取垄断租金最大化的过程中,涉及到对社会产出的考核与衡量,由于社会投入-产出结构的复杂性,为获得租金最大化的考核与衡量成本必定存在,这种成本必然要进入国家的成本-收益核算之中,构成对垄断租金最大化的国家行为的一种约束。例如,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由于羊毛是一种更容易进行税收监管的产品,处于对财政收入极端饥渴状态的西班牙政府便采取有利于“羊主团”的产权界定,妨碍了有效的土地所有权的展开。又如,我国消费税的征收环节设在生产环节,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虽然这样做,引入了地方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阻碍了商品的正常流通,但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政府可以低成本的征税。国家在界定产权的时候受到的另一约束是竞争约束。统治者总存在对手,与之竞争的国家或本国内部的潜在统治者。在竞争约束下,统治者将避免触犯有势力的选民。国家往往会在界定产权的时候,对这些有势力的集团加以特殊照顾,而无视这样做可能会对效率产生的影响。由于上述两个约束,国家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与该社会的经济效率之间可能会存在冲突,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所界定的产权制度与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之间可能并不一致,用诺思(1983)的话讲,是存在持久的冲突。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民族国家的出现源于其界定产权的规模经济,在于其对产权的保护;但是,国家反过来又可能对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构成潜在的威胁,国家要对低效率产权制度负责。这就是被温家斯特称之为“经济制度的一个根本性政治悖论”1二、资源约束、交易成本与产权制度在诺思看来,如果国家的双重约束不存在,即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如果不存在对现统治集团的竞争威胁,国家就有动力制定促进经济效率的产权制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垄断租金(财政收入)与社会的经济效率是正向相关的。既然如此,“坏制度”必然与社会交易成本过高相联系,必然与社会政治不稳定或者利益集团相关。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中将交易成本定义为利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张五常将这一概念发展为鲁宾逊克鲁索(RobinsonCrusoe)经济中的不存在的成本,并且对科斯关于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企业只是要素合约对产品合约的替代,企业的出现并没有消除机会主义,只是将产品合约中的机会主义引入到要素合约中而已。企业和市场是人类社会劳动分工的两种组织方式,交易成本也可以说是一种分工的成本,也是一种资源的耗费,过高的交易成本将阻碍劳动分工进而阻碍效率的提高。肯尼斯.阿罗将交易成本明确的定义为“经济制度运作的成本”。我们知道,交易成本的存在源于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如果没有交易成本,社会运作肯定会更有效率,个体福利也会提高。交易成本在经济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但问题是,既然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与社会的交易成本有关,为什么不同的经济社会会有不同的交易成本状态呢?决定一个社会出现高交易成本的因素是什么呢?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讲了一个假货的故事,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纪晓岚的从兄万周,一天晚上,见灯下有吆喝叫卖烤鸭的,买了一只回去,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我没有统计数字,但是不妨在情理之中推测一番。就说那做烤鸭的,肯花如工艺品一般精细的做工,再搭上等鱼上钩的时间和被人识破打一顿的风险,只为了赚一只烤鸭的价钱,这种高成本低收人的买卖,当今还有几个人肯做?。这恐怕也是当时人生之艰难和资源之贫乏所决定的。”2很明显,制造和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为,人们在购买之前必须费时费力地仔细甄别,甚至于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有关防伪的知识。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跟制造假货有关的交易成本。如果我们从经济理性假定出发,假设假烤鸭的生产函数是:,上式中Q表示假烤鸭的产量,L表示制造假烤鸭投入的劳动数量,R表示制造假烤鸭所需要的原材料,如泥土、纸等廉价原材料。再假设劳动的价格为PL,原材料的价格是PR,假设:要素的边际产出为正,即有,假设:即泥土等原材料的价值极低。假设:假烤鸭生产出来即可以卖掉,忽略掉售卖的成本(如果加入这种成本和风险将能更好的支持结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由于,上述一阶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是:这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大量剩余。自然资源(鸭子,进而鸭子生长所需要的池塘)的匮乏导致了劳动对鸭子的替代,由此制造了假鸭子,同时也制造了交易成本。可以想见,与劳动力价值下降相伴随的是人的道德观念的贬值,礼仪廉耻观念的丧失,这进一步推动了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偏离。资源约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可能会出现物质资源相对于劳动的稀缺,也可能出现劳动相对于物质资源的稀缺。与吴思所讲的故事相似,诺思(1973)讲了一个劳动资源约束下的人口增长与产权的故事。诺思故事的逻辑是:人口增长导致了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下降和土地价值的提高,引发了边疆拓殖运动,土地价值的上升推动了对公共土地产权的私有化界定进程。在诺思看来,私有产权比公有产权更能保证个体收率率与社会收益率的一致,因而也是一种更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吴思和诺思的故事仿佛说明了产权制度的内生性质,即资源约束的状况变化推动产权制度的变迁。受吴思和诺思所讲述故事的启发,下面对资源约束、交易成本和产权制度的内在逻辑作一分析。人有两种获得财富的方式:生产方式和非生产方式。所谓生产方式获得财富就是加入社会劳动分工之中,按照在分工中的贡献分配报酬。非生产的方式获得财富就是运用欺骗或者暴力的手段将财富从别人那里转移到自己手中。如果我们把前一种获得财富的方式比喻成做蛋糕并分蛋糕,那么把后一种方式比喻为抢蛋糕、骗蛋糕就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了。从具有经济理性的个体来讲,并不存在哪一种方式更文明或者更道德的问题。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我们发现,河南的一些“造假村”村民并不为自己造假而承担道德的负担。同样,政府的征税也具有暴力性质,正所谓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很明显,如果以非生产方式获得财富的人数增多,则该经济社会必然是高交易成本的,在产权制度界定上必然是掠夺性的。那么,决定个体行为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个体的行为选择又是怎样影响社会交易成本和产权制度的呢?我们假定,具有经济理性的个人要获得生存资料,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加入劳动分工队伍进行生产,要么加入欺骗集团或者掠夺者集团(包括法定的政府)。理性的个体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要在这两种选择之间进行比较与权衡,看何种选择会给其带来更大的收益。我么假设存在两种生产函数:一种是财富生产的生产函数,有如下形式(符号定义与上同)一种是财富掠夺的生产函数,具有下形式假设:上述两种生产函数均满足边际劳动生产效率递减规律,即有假设:从比较静态的意义上,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人均资源数量正向相关,即有表达理性个体对这两种选择之间无差异的均衡条件是决定参加暴力与欺骗集团的人数,而值的决定,除了函数本身的技术特性以外,又依赖于生产性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生产性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于技术水平(函数形式)与资源禀赋R。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性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直接决定于资源禀赋R,由于,物质资源R越丰富,则从事欺骗与掠夺的人数越少。从上述逻辑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技术水平不变或者进步缓慢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社会中从事欺骗与暴力活动的人数决定于该社会的物质资源状况。一个社会的物质资源越贫乏,从事欺骗与暴力活动的人数也就越多,从事欺骗与暴力的人数也就越多,社会的交易成本也就越高,对强硬政府管制的需求也就越大,出现大政府的机会也就越多,相对于大政府的规模和实力,个体显然不具有平等对话的可能,因而,这样一个社会也就越可能是一个不民主的社会。虽然国家在界定产权上具有规模经济的性质,但这并没有改变其自身所具有的掠夺性质。大政府存在极高的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又一种交易成本,这使得国家的整体理性与官僚层级的个体理性存在冲突。官僚层级利益集团的出现更增加了这一冲突,奥尔森对这一冲突进行了分析:“用分蛋糕来比喻社会收益的重分配还不够恰当,更近似的比喻是在瓷器店里争夺瓷器:一部分人虽然多拿了一些,但还会同时打破一些本来大家可以分到手的瓷器。如果社会中的典型组织只代表其中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则该组织必然不肯增加全社会的利益而作出自我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