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从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从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从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从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从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从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提要: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存政治体系认同感增强的表现,这也是政治体系自身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对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公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倾向,应在制度化的范围内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处理不妥,则可能走向其反面,成为整个政治体系的不稳定因素。关键词:政治参与制度化政治稳定Abstract:Tosomedegree,citizenparticipatepoliticsactivelyisthesymbolofthestrengtheningofidentitytothepoliticalsystem,anditisalastheimportantsourceofthepoliticalsystemitselfslegitimacy.Weshouldgiverightguidancewithintheinstitutionaccordingtotheactivetrendtotakingpartinpoliticsofitssounddevelopment.Ifwedontmanagewell,itwillturnintotheoppositeandwillbethedestabilizingforceofthewholepolitics.Keywords:ParticipationinpoliticsInstitutionalizePoliticalstability在2003年的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让人为之振奋的亮点。而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更是吸引了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如此高频率、多发性地出现民荐候选人和自荐侯选者参与竞选,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深圳竞选代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客观、理性的认识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对我国公民民主参与活动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竞选热潮之原因分析公民的实际政治参与状况要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从客观方面讲,公民的参与水平受本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及社会机会、社会地位的限制;从主观方面讲,公民的实际政治参与状况又与其政治心理密切相关。无论是客观方面的因素,还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在这次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其差别仅在于对特定环境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影响和制约程度大小。对于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程度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一般是成正比的。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由性、平等性特征本身就是造就现代参与型公民的良好环境;再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也进一步刺激了公民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参政冲动;此外,经济发展往往伴随这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当政府的影响已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的时候,公民与政治生活的联系便显得更加紧密不可分了,这必然会提高公民的参与愿望。2003年我国公民参选基层人大的活动集中发生于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京、深两地,应该说绝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2政治机制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政治行为便决定了其无法脱离其自身所附属的政治机制。从政治运行机制来说,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对政治参与发挥着直接的影响。从整体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阶级本质决定了我国政治机制对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促进的。但问题在于,多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已使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对于已经习惯了走过程的选举机构来说,突然面对诸如深圳竞选模式的公民参与热情的突然报爆发,其自身显得不知所措也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也正是目前我国选举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身规范合理的选举制度和长期在实际运行中的不合理不规范。3社会机会、社会地位应该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机会、社会地位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已经相对较小。但有些情况还是应该注意的,如在这次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参与热情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以白领阶层的参与最为活跃,成为这一轮竞选热潮的中坚力量,而其他阶层则明显缺乏参与热情。尤其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没能通过选举来表达自己的声音。从这一点来说,社会机会、社会地位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4政治心理行为主义认为,任何政治行为动是在一定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公民的政治效应意识,即公民对自己能够影响政府活动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实现的政治倾向;二是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信赖感和支持程度;三是公民对政治的关心程度和政治责任感。对于以上因素,达尔将其归纳为六点:一是重视可以得到的报酬;二是认为选择是重要的;三是相信自己能够帮助改变结局;四是相信如果自己不行动,结局将不会满意;五是拥有关于当前问题的知识或技能;六是只要克服较少的障碍便可行动。在人大地位空前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公民对于这一变化的心理反映;另一方面,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可和对通过选举维护权利的信心都对这场热潮的到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这次竞选热潮的出现,决不是什么偶然的爆发。这种看法,只能使我们在可以预见的更大规模的公民政治参与热潮中更加被动。在这次选举热潮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很多都可以归结于对公民政治参与热情认识上和准备上的不足,企图用新瓶装旧酒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竞选热潮之效应分析1公民政治参与与政权合法性建设建国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大致经历了动员式参与、消极参与、主动参与(自动参与)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正处在由消极参与向主动参与过渡的阶段,而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公民主动参与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理论上一般认为政治参与的三种共时类型之间呈现一种动态关系:在他人或政府的劝说或诱导下,会转换为一种动员式参与行为,动员式参与又会逐渐转化为一种自愿地表现公民责任的方式,即自动内化为一种自动参与行为。正如前述,建国后我国的政治参与过程经历了一条不规则的发展过程,这一状况的出现是与建国后的政治社会状况密不可分的。建国初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将革命战争年代动员式的政治参与方式引入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一段时期内掀起了一连串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政治事件。然而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动员背后却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公民政治参与都要受到其自主利益的鼓动和制约,脱离甚至违背公民切身利益的政治参与对公民个体是没有意义的。广泛的政治动员却无法表达自身的实际利益需求,特别是在文革的政治浩劫后,大量的公民已对政治产生了反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信心。改革开放后国家摈弃了动员式的参与模式,但历史留给人民群众政治心理上的伤痕却使我国很多公民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选择了消极的政治参与模式-政治冷漠。政治冷漠表明了公民一定的政治态度,其可在特定意义上影响政府政策,但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府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易于造成政策制订上的失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民积极主动的政治参与对于政治体系自身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日趋增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有秩序地渐进展开和人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都为民间自发地要求参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公民自我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更为民间积极主动的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持久的内在动力。在2003年基层人大代表竞选热潮中,出现了几位以房产业主代言人形象出现的民荐候选人和自荐侯选者,这些业主代言人在很大程度上要比那些出于社会责任和兴趣而参选的竞选者具有更为持久的参政动力。透过现象,我们可以从我国公民竞选热潮的背后看到广大群众对现存政治体系认同感的增强,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认可,而这一切正是政治体系本身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有利因素。在改革开放蒸蒸日上,三个文明建设高歌猛进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积极主动参与,其本身就是对现存政治体系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种肯定:正是因为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较为顺畅的参与渠道,且人民群众相信通过这些现有的参与渠道可以较为有效的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影响决策的制订和实施才会有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如果在政治参与的主客观条件已具备的情况下,公民仍普遍持一种政治冷漠的态度,只能说明其对现存政治体系缺乏基本的认同,这对于一个政治体系自身的稳定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2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可以预见,以深圳竞选为代表的基层人大竞选活动仅仅是我国公民积极主动政治参与的开端。在这场大规模的民主热潮到来之前,我们务必做到未雨绸缪,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层面上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做出积极的引导,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公民更加普遍的政治参与面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化建设和安排,公民的政治参与则可能走向其反面,成为整个政治体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亨廷顿曾做出过经典的论述: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引起不稳定。如果在这种政治参与迅速扩大的同时,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化水平却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就会造成政治动乱。也就是说,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的比例失调是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战后至今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较多的出现政治动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民众政治参与过快,而政治体系自身的制度化水平却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在这种状况下,政治体系自身不具有疏导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机制和能力,这种比例失调往往会造成政治动乱。事实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已经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泛的渠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参与政治生活主渠道,人民政协也是为人民参政议政而设的机构,在其他各项政治制度中,也都有人民政治参与的特定渠道。我们目前最需要努力的是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发挥这些政治参与渠道的作用,切实地保护和规范人民大众政治参与的民主权利。透视这次深圳竞选,吴海宁在参选失败后激动地发表声明,拒绝承认这次选举结果,甚至在竞选对手当选半个月后就由自己的支持者联名要求罢免她,但提出的罢免理由又不充分。这期间当然有民间候选人初登政治舞台尚欠成熟,不够理智有关,但同时也暴露了现行选举制度在长期以来在实际运作上的不规范。当选民不再习惯性的认可选举结果早已内定,选举与己无关的情况下,长期以来单纯由政党推荐候选人,而实际上选民联名推选的候选人的合法权利落空的特定选举模式势必会受到选民的置疑和不满。政治参与制度的有无与完善与否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规范的贯彻执行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保障和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民主权利固然离不开不断地制度创新和建设,而现存的合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则更具有基础性。如果现有各种合理制度被曲解,得不到执行,公民通过合法形式的参与欲望和热情就会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挫伤。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就有可能诉诸于非法的手段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这种情况如果出现无疑将成为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隐患因素。结语一个国家公民制度化的、普遍的政治参与,是其政权稳定的重要标志和对政权合法性的实际肯定。对于我国公民初步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应在制度的范围内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影响政治参与与其发展的各种变量的关系:首先必须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让公民的参与热情具有坚实的基础;要不断提高政府的威信,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要特别强调加强制度化建设,在鼓励和引导人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同时,建立健全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尤其要使现有的各种合理制度能够得到规范化的运行,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