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党内民主:政治文明视野的审视.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党内民主:政治文明视野的审视.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党内民主:政治文明视野的审视.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党内民主:政治文明视野的审视.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党内民主:政治文明视野的审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党内民主:政治文明视野的审视【内容提要】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实现民主政治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其关键。共产党对政治文明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党内民主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以政治文明建设为契机,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键词】政治文明/党内民主/与时俱进/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应该认真研究、实践和实现十六大的这一战略部署,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建设和发展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政治文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追求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其决定性因素是统治者治国施政的文明。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特定精神文明的凝聚积淀,又是以特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和载体的制度文明。党的十六大强调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表明了我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格和追求。这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政治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封建政治残余的深重影响,由于民主政治实践还较短,我们在政治领域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弊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历史与现实反复警示我们,不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会遇到来自政治领域的障碍而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延缓现代化的步伐。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也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民主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人类制度安排,由于其对人类社会权利的普遍尊重和对政治合法性的有效维护而得以生生不息并绵延至今。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认为,政治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产物,其标志是国家的产生。一部国家的文明史,从经济上说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而从政治上说,实际上也是一部民主运动发展的历史。因此,所谓的国家发展,一是国家主体或国家统治者的历史变迁,二是国家治理方式的变迁。前者即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其核心是“君为国之主”还是“民为国之主”),后者即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当然,前者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众所周知,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实行赤裸裸的等级压迫而几乎灭绝民主,因此不是真正合理的政治文明。毫无疑问,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在经历了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之后,文艺复兴运动迎来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曙光。但资产阶级一取得统治地位,便不再把民主给予人民。直到资本主义残酷竞争继而最终引发两次腥风血雨的世界大战,民主、平等、自由这些被资本主义国家视为珍宝的东西就更是变得面目全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随后世界范围内一批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政治文明变迁中,社会主义第一次否定了等级压迫的政治制度,而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政治主体地位。以民主考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就是要坚持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保障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放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地位,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就是要切实扩大基层民主、群众自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观历史,民主这一被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等人视为恶魔和“逆流”的东西,如今已与经济全球化同声呼应、演变为来势汹涌的两大时代潮流。面对世界民主化的大势,我们应当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民主之所以在世界上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是因为它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人类自主组织方式和政治机制,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以无数革命者的鲜血为代价换来的,我们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价值追求。必须认识到,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社会主义要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生产力,而且要建立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否建立高度的民主政治,是决定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课题。正是基于对世界历史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二、发展和健全党内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可靠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最关键的是实现民主政治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运行中的领导地位,因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保证党内民主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实现党的领导制度文明,就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律化的最关键部位,成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可靠保证。所谓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和实现。如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表达意愿、主张,有权平等地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和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如党的各级机关和领导成员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切实接受党员群众和选举单位的监督;凡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制定,必须在一定的组织中集体讨论通过等。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没有党内民主生活的形成和巩固,也就很难有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思路,也构成了十六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赖以发展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靠保证。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高形态和根本目标,是实现高度的人民民主。而人民民主的实现,需要党内民主的支撑和配合。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的不断推进,必将带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这也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从本质上说,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并协调全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而有效地实现。邓小平曾指出:“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我们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但是,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为了切实有效地保障人民民主,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应当使党的领导制度化和法律化,不仅通过宪法确认党的领导地位,而且经过法定程序将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他重大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规范,使之具有全社会必须遵循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发展党内民主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超越西方式的多党竞争体制,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通过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来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形成一种非多党竞争的民主体制。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纠正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遏制腐败现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党的任务的实现。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化,国家政治生活就有生动活泼的气氛;什么时候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国家政治生活就缺乏生气,民主化的进程就会中断。从国际上看,这方面的教训也极为深刻。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确保党永不变质;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发展党内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措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强大动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从这一意义上说,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始终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由此我们认为,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拓宽视野,寻求广义的变革,实现外延型扩张。诸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政治决策体制改革、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等等,这些既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无疑,外延型改革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体制外动力,而从根本上说,党内民主建设还得依赖于政党体制内资源的充分挖掘。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为新形势下强化党内民主制度提供了基本思路。当前,应当把保障各级党政组织与全体党员的民主权利和提高各级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上下工夫。(一)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增强全党的民主意识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时至今日等级观念、家长独裁制作风、特权思想等仍在党内和社会上占有一定市场。这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挑战,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障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消除党内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影响,强化现代政党民主意识,如党的集体领导意识、党员权利与义务意识、党员在真理和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意识等等,从而增强全党同志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切实加强和改善全党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变革旧观念,排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干扰,党内民主建设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证。(二)进一步探索和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坚决反对党内的个人专断深化领导制度改革,既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最重要保证。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体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的委员会,都应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目前要特别重视解决好两大问题:第一,加强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是党内政治文明的制度化形式。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有利于调动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作为本地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于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我们党曾在八大党章中专门作出过规定,邓小平同志也曾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阐述过其好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下来。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央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在11个县市区进行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收效较好。因此,十六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继续积累经验。第二,切实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按照党章要求,全委会在党代会闭会期间,是同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会的决议,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其作用必须强化而不能削弱。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全委会职责履行不充分,开会次数少,常委会替代或包办全委会的工作,甚至全委会形同虚设。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全委会的权威,影响了全委会作用的发挥,而且妨碍了党内民主,也是造成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少数人说了算、甚至个别主要领导人搞个人专断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三)改革和完善党内的决策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十六大报告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毫无疑问,这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新思想、新举措。对于党内决策机制的科学化而言,就应该做到深入了解“党情”、充分反映“党意”、广泛集中“党智”、切实珍惜“党力”的决策机制。当前,我们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方面,总的来说是做得好的,重大决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