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内涵_第1页
物流管理内涵_第2页
物流管理内涵_第3页
物流管理内涵_第4页
物流管理内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内涵的演进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其中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必要环节。流通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为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三大间隔问题,这三大间隔分别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间隔、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的空间间隔、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的时间间隔。流通消除社会间隔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属交易流通(称为商流);消除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商品物理性转移,属物资流通(称为物流)。从人类开始商品交易的经济活动起,物资的物理性流动就伴随而来。社会实践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变化,促进人们对物流内涵认识的不断演进和深化。物流内涵在不同经济阶段,适应不同的经济活动目的,在不断在进化和完善;而且即便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经济发展阶段,也因不同的团体组织和学派,或者因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不过物流内涵的变化过程也恰恰反映了不同时期物流理论、物流管理和物流效率化的进步轨迹。第一节物流内涵的演进一、PD的物流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制造商,开始涉及“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活动领域。PD汉语意译为“物资配送”或“实物配送”。“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Arch W.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了“Distribution”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并指出实物供给(Physical Supply)是流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同年,L.D.H.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能产生三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并提出了流通渠道的概念。1924年克拉克(Clerk)认为实物供给功能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要素,是由运输和保管组成。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AMA)把PD定义为:“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资与服务于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1948年后,该协会对PD的定义作了两次修改:“是物质资料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消费地流动过程中所决定的企业活动的费用”和“是物质资料从生产阶段移动到消费或利用者手里,并对该移动过程进行管理”。1962年美国经济学者彼得德鲁克(P.F. Dru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济的黑暗大陆”(The Economys Dark Continent),通过销售物流来阐述商品价格中的流通成本管理问题,指出消费者所支出的商品价格的约50是与商品流通活动有关的费用。此时的PD被看作是销售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只包括与商品销售有关的输出物流,而没有涉及输入物流。1963年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对“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进行定义:“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这个定义比美国销售协会的物流定义范围有所扩大,不仅是指制品从生产厂的生产线起,经过批发、零售、最终到消费者手里,而且还包括原材料从生产厂到加工厂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把实物配送的范围从销售物流扩大到采购物流。50年代,日本正处于战后经济重建时期,受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刺激,日本的重工业与制造业快速复苏。出于解决战略资源贫乏与发展空间狭窄影响其发展速度及运作效率的目的,1958年日本政府派“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赴美考察,发现PD涉及大量的流通技术,对提高流通的劳动生产率很有好处,于是在发表的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 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中引入了 PD的概念,并把它作为“流通技术”来加以理解。随后,这一概念引起了日本产业界的重视,并把PD译成日文“物流通”。1965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第二次运输白皮书的副题为“近代化过程中的物的流通”,简称物流,指“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转移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具体讲,即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诸种活动”。另外,日本产业构造审议会对PD下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有形、无形的物质资料从供给者手里向需要者手里物理性地流动,具体是指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通讯等诸种活动。这种物的流通与商流相比,是为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性、空间性价值做出贡献”。结合日本的这两个概念,PD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以及与这些功能相关联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流动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综上所述,物流涉及到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活动领域,它们是物流活动的六个基本活动(功能、元素):保管(存货)活动,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维持物资质量和数量等的储存活动。它作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中,以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物”的停滞,是供求之间的缓冲器,保证物流的可得性(顾客的商品需求),创造物资时间价值。保管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要创造自身的时间效益,一般都要有一个存放、保养、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以克服季节性、时间性间隔,同时能防止人类不可抗拒事件(自然灾害、战争等)的发生。配送(运输)活动,指在不同地域范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它利用运输机构实现物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的移动,保证物流的一致性(顾客准时消费的需求),创造物资空间价值。运输活动同样也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出来的物资就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进行消费,该物资没有被利用,只有存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意义。装卸(搬运)活动,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具体包括物流过程中物资的装卸、搬运、堆积、分拣、货物整理以及附加的作业,是保管和配送活动所需要的上下左右前后物资移动活动。装卸搬运是运输、保管、包装各子系统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缩短物品移动时间、节约物流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卸与搬运经常是伴随发生的,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但装卸和搬运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包装活动,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对物资进行包装,可以防水、防湿、防潮、防挤压、防冲撞、防破损、防丢失、防污染,也可以保证运输途中不变质、不变形、不腐蚀、保鲜、保新等,同时包装的精细、考究,有利于宣传、吸引消费者购买,促进销售。流通加工活动,指物流过程中对物资进行加工、组合、包装、粘贴条形码标签等一系列具有附加价值的活动,是使物资发生物理性变化(如大小、形状、数量等变化)的物流方式。因此,流通加工就是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增值活动,是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一种形式。通过流通加工,可以节约材料、提高成品率,保证供货质量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信息活动,指订单、制造、库存、出库和管理等的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活动,是物流活动的指南针,是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物流环节顺畅进行的保障,信息与物流的结合构成了理想的物流系统。在物流系统中,没有信息的通畅和及时供给,就没有物流活动的时间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就失去了物流的整体效益。如图1所示,六个基本活动中保管活动和配送活动是物流的关键性活动,其余则是物流的支持性活动。1994年美国的物流总成本约占GNP的10左右,为7300亿美元,其中运输成本与保管成本分别为4250亿美元、2770亿美元。因此,人们常把物流管理称为“运输”,并作为一个重要的物流研究领域。图1 顾客需求与物流活动顾客需求可得性一致性保管配送选址 PD的物流概念主要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配送”问题,物流的作用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支持物权转移,保证顾客在希望进行消费的时间和地点获取商品,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实物配送涉及领域是产品从制造商到顾客(批发商、零售商等)的外向流动,包含运输、保管、搬运、包装、订单和信息等活动,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提供顾客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实现企业利润。实物配送过程中把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实物配送系统。企业创造产品的价值可分为形态价值、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占有价值,其中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基础是形态价值,目的是占有价值,因此,PD的概念只是单纯地考虑时空价值,即从制造商到顾客的实物流动问题,没有考虑形态价值,即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从供应商到制造商的原材料流动,制造过程中材料、零部件、制品等的流动。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定时定点的产品消费需求,物流就应该始于从供应商那里装运材料或零部件,终于将产品或加工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因此,物流具有使企业与其顾客和供应商相结合的能力,构成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流通网络。这时,传统的物流概念的局限性暴露出来了,物流研究的范畴应扩大到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物资流动全过程。二、Logistics的物流概念长期以来,企业把物流的基本活动限定在狭小的范围,进行细化管理,如保管活动由物流部门、存货活动由销售部门、包装活动由生产部门分别管理,尽管作为单独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不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增强。因此,人们开始重新探讨认识物流的内涵。 “Logistics”是从法语派生出来的英语,意为“后勤”,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军事术语,指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包括物资、人员和设备的获得、维护和运输,如同汉语中的“兵站”之意。“Logistics”主要强调在军事战争过程中,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安全无误地将军队作战所需的武器、弹药以及军队吃、住、行等必需物品按要求供给前线。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因素,如果后勤供应不到位,军队就会打败仗。后勤供应要做到及时、准确地供给,就应该具备一整套军需品的订货、购进、库存、配给、运输以及通讯等功能。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贝克尔在其所著的军队和军需品运输一书中写道:“作战艺术的一个分支关于军队调动和保障供给的工作称为后勤” 20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在追求从遍布各地的零部件工厂采购运输零部件到组装工厂的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过程中,第一次导入“Logistics”概念,把军事用语的“后勤”引入企业经营管理。这意味着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的产品流入和流出活动,构建合理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在该背景下,1974年,美国鲍沃索克斯在其所写的“Logistics Management”一书中,将“Logistics management”概括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与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地加以流转,最后达到用户,其间所需要的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Logistics”在物流概念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物流的“Logistics”定义目前尚未统一。1974年,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The Society of Logistics Engineers,SOLE,成立于1966年;1999年更名为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ogistics)对“Logistics”定义为:“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1976年,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将“Logistics”定义为:“Logistics是为了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 is process of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fficient, cost-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 in-process inventory, finished good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point-of-origin to point-of-consump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nform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Logistics”定义为:“物流是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流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85年,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1967年成立,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1992年更名为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ALM;2000年5月又更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即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SCL)对“Logistics”的定义是:“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inbound)、去向(outbound)和内部流动。1986年,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日通综合研究所)在其出版的物流手册(1981年编写)一书中,提出“Logistics”的概念:“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Logistics”定义为:“是为了迎合顾客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 is process of planning,i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fficient,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service,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point-of-origin to point-of-consump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nform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LogisticsAssociation,ELA)在发表的物流术语(Terminology in Logistics)中将“Logistics”定义为:“是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1996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Logistics”定义是:“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地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Logistics”的最新定义为:“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implements,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service,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将“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同时,对物流管理也定义为:“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我国的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美国的物流的内涵是类似的。综上所述,“Logistics”的概念扩大了PD的概念,物流领域涵盖了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物资流动全过程,体现了信息活动的重要性,并进行一体化管理,全面地、综合地提高经济效益。物流用一体化的方法来管理产品和服务从采购到消费的不间断活动,这种活动应包括顺流和逆流的二个方向的流动。顺流指产品或服务从厂商运送到流通中心,再从流通中心运送到零售地点,然后消费者从商家得到该产品或服务的这一过程的物流,被称为正向物流或动脉物流,它以生产、供给、销售和消费为主体,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组成;逆流指产品因过期、损坏或出现故障需要从消费者手中回收到供应地进行维修或废弃处理的这一过程的物流,被称为反向物流、静脉物流或回收物流,它以回收、废弃物处理、再生利用为主题,是环境保护物流。图2 Logistics的概念回收物流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供应制造批发、零售销售如图2所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是由动脉物流和静脉物流组成,构成了循环物流系统。采购物流涉及领域是原材料、零部件、制品等从供应商到企业的内向流动(又称为物料管理),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提供及时供给以支持企业的生产活动。生产物流涉及领域是原材料、零部件、制品等在制造过程中的流动,贯穿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支持在需要的时间、地点生产需要的产品,支持企业通过投入产出活动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销售物流涉及领域是产品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外向流动,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支持企业营销活动,保证企业创造占有价值。回收物流涉及领域是产品、材料等从使用地点到供应地点的流动,其目的是物质再生利用,保护环境,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当然,这些物流活动均包含了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的全部或部分物流基本活动。三、国内外物流定义的比较 1、国外物流定义比较如表1、表2所示,分析比较当前国内外的物流定义,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典型的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表1 国外物流定义比较年 份组织定 义美国管理派1998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工程派1974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SOLE)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军事派1981美国空军(U.S. Air Force)物流是计划、执行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它涉及与军事物资、人员、装备和服务相关的活动。企业派1997美国EXCEL物流公司物流是与计划和执行供应链中商品及物料的搬运、储存及运输相关的所有活动,包括废弃物品及旧品的回收利用。欧 洲1994欧洲物流协会(ELA)物流是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日 本1981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加拿大1985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表2国外学者对现代物流的定义作者书名定义美国查尔斯塔夫物流是对到达的以及离开生产线的原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的运动、存储和保护活动的管理。它包括运输、物料搬运、包装、仓储、库存控制定货销售、选址分析和有效管理所必需的通讯网络等。美国EW.斯迈基B.J.拉隆迭物流概论物流是指为使制造上的努力与销售上的最终目标相一致所进行的必要的侧面援助。也就是说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地方进行供应。为此需要把仓库场所、运输方法、保管方法以及通信方式等适当地组织起来。美国P.D. 昆巴士物流概论物流是指从资材到服务,从产地到销地的物理性移动过程。美国D.J. 爱罗特物流概论物流是根据销售方针使生产据点或储存据点的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由接受订货而向顾客处移动的展开过程。美国Douglas M. Lambert 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Logistics亦称为商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渠道管理(channel management),配送(distribution),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实体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快速响应管理(quick-response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管理(supply management)。美国Ronald H. 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Mananement物流为运输、存货、订单处理、物料搬运等,与生产重叠的部分为采购、生产排程、物流中心或仓库位置等,和营销重叠的部分为价格、包装、零售点、客户服务水准等。美国John J. CoyleTransportationLogistics加上信息科技、销售、财务则成为供应链管理。日本阿保容司新版物流基础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连接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创造部分形质盗用的包括废气和还原在内的一切有形无形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流通加工等物资流通活动与之有关的信息活动。日本林周二现代“物”的流通物流是指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气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说有运输、保管、搬运等物资流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德国R.尤尼曼物流是研究对系统(企业、地区、国家、国际)的物料流(material flow)及有关的信息物(information flow)流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美国主要强调“物流管理”。美国作为物流理念的发源地,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特别是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现代物流能力的开发。从二十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到80年代的“物流”(Logistics)阶段,再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企业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因此物流理念在企业广为普及。物流管理作为支持企业商务战略而对材料、在制品和库存成品的流通加以控制的系统设计和行政管理,成为企业物流行政主管(Chief Logistic Officer,即CLO)的核心责任。因此美国十分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史是一部以企业物流管理发展为核心的历史,一直是在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以完善物流战略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美国物流的发展。整个物流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向前发展。这从美国物流领域权威民间组织机构称呼的演变足以说明这一点。美国从6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权威组织机构名称“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即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简称NCPDM),到1988年改为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其灵魂一直是“物流管理”,目前该委员会仍然是全世界物流领域最为权威的组织机构。欧洲强调“物流业务功能”:欧洲物流协会将物流定义为两维矩阵,第一维是物料流,由采购、物料管理和实物配送三个业务功能组成,第二维是工作顺序,由顾客服务、运输、仓储/物料搬运、物料计划与控制、信息系统与支持以及管理等6个学科构成,详见图3。欧洲物流协会的这个术语标准已经成为欧洲标准化委员会(TheEuropeanNormalizationCommittee)的物流定义。日本强调“物流系统”: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自从1963年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后,即开始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0年分别成立了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apan Logistics Management Association,即JLA)和日本物流管理委员会(Japanes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即JCLM),1992年6月10日两个组织合并设立日本物流系统协会(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 Systems,即JILS)。日本主要突出了“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性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2、国内物流定义比较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1978年11月,中国物资工作考察团赴日考察生产资料管理和流通现状,第一次接触了“物流”这个新词,后在考察报告中介绍了商流和物流的涵义及日本物流合理化管理经验,该报告后被收录在外国和港澳地区物资管理考察一书中。1979年5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物流会议,首次专门对日本的物流进行了考察,把物流的概念介绍到了国内。10月,日本物的流通协会物流访华团作为国外第一个来访的专业物流团体,先后举行11场物流学术讲演和座谈,介绍了日本、美国的物流现状和物流管理经验,给我国的物资工作者带来了崭新的物流概念,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物流”一词进一步在我国传播开来。此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积极开展物流研究工作,代表性的物流定义如下:表3国内物流定义比较日期作者书名定义1987王嘉霖张蕾丽物流系统工程物流泛指物资实体的场所(或位置)转移和时间占用,即物资实体的物理移动过程(有形的与无形的)。狭义地讲,物流包括从生产企业内部原材料、协作件的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的存放、装卸、搬运和成品包装,到流通部门或直达客户后的入库验收、分类、储存、保管、配送,最后送达顾客手中的全过程,以及贯穿于物流全过程的信息传递和顾客服务工作的各种机能的整合。1987李京文物流学及其应用物流是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199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物流是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牛成品等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和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1996吴清一物流学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1996台湾物流管理协会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地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1997何明珂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使这些活动的统一。2000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是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纵观国内外对物流本质的把握,可以说,物流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事实上,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只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性背景下才发展的,至今其实没有多少年的历史。四、现代物流的内涵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展开研究,由此产生的物流内涵有所不同,物流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实物分拨、物料管理、后勤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造成各种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并且出现交叉。但是,随着1987年美国物资配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把PD改为Logistics,协会自身名称变改为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国内外学术界已将Logistics泛指物流。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物流这个术语是Logistics的概念。在现代物流中,“物”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可以进行物理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废弃物等,而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固定设施不是物流的对象;“流”是指一切物理性运动,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它不但涵盖一些商品流通领域也涵盖一些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现代物流是集成化、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综合一体化服务的概念,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社会大系统,其内涵主要表现为降低总成本,追求经济目标,实现全社会、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追求社会目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毫无疑义,实现现代物流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等,建立合理的外汇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公路、机场、港口、信息平台、产品聚集地和商业中心等公共设施,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建设公共物流中心促使动静脉据点一体化。另一方面,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公共管理,解决物流产生的噪音废气等环境破坏、废弃物处理、物质回收再生利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进一步认识现代物流的内涵,在这里有必要把Logistics与PD进行比较。这二者的基本功能都是由保管、运输、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构成。但是,Logistics与PD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最根本的是其出发点、管理思想截然不同。Logistics以消费者为起点,以市场需求和满足需求(Market in)为中心,实施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战略;PD以生产为起点,以市场商品供给(Product out)为中心,重在对商品物理性流通的管理。具体来讲,Logistics与PD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在物流涉及的领域上,前者包含动脉物流和静脉物流,覆盖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销售、消费和回收的整个管理过程,而后者仅涉及动脉物流中的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只覆盖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管理过程;在物流目标上,前者追求综合经济效益,包括解决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把物流作为系统工程追求整体的最优化组合,而后者着重强调降低成本,注重局部活动的最优化;在物流功能上,前者重点在于创造需求功能与整合物流基本功能,而后者重点在于满足需求功能;在物流理念上,前者的理念是价值理念和整合理念,而后者的理念为效率理念或成本理念。因此,Logistics与PD相比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显著的区别,也表明人们在认识上的推进和深化。表3 Logistics与PD的区别LogisticsPD领域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目的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功能创造需求、调整需求满足需求理念价值理念、整合理念效率理念第二节物流的几组关系一、物流和商流的关系广义的流通是指一切可以流动的要素的流动,包括资金流通、商品流通、物品流通(不属于市场销售方面)、信息流通、文化观念流通,等等。所有要素的流通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狭义的流通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包括商流和物流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必须通过交换,发生价值形式的运动,使产品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直至消费者手中,完成商品所有权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易手,这就是商流。商流一般称为贸易与交易,是一种非物理性的移动,可以克服人的间隔,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权转让架设桥梁,产生所有权的变更,创造所有权价值,体现的是买与卖的关系。商流中的物资也称为商品,商品由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包括买卖双方按照一定的购销渠道所进行的一切商务活动,具体包括市场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销售等。其中既包括贸易决策,也包括具体业务及财务的处理。商品实体从卖者向买者的空间和时间转移,最终被消费者占有、使用,实现这一过程的是物流。物流是物资由产出地向消费地的实体转移,创造场所价值和时间价值。它包括包装、运输、保管、装卸和流通加工等多种环节。物流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见表4。在流通体系中,商流明显偏重于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权力关系,因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物流明显偏重于工具、装备、设施及技术,因而属于生产力范畴。另外,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事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的现象,造成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表4物流与商流的比较商品流通过程商流物流商品的买卖活动商品的物理运动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人的分离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实现商品的价值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包括商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等在商品交换中,买卖双方必须经历商品价值和商品实物的双向转移才能完成。从这个角度看,商品流通包括货币的流通和商品(实物)的流通,商流和物流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在简单商品流通中,商流、物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运动的,呈现“商物合一”的态势,例如,农民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自己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出售,换回货币并将粮食、蔬菜转手给消费者,就是典型的“商物合一”的表现。在发达的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物流和商流具有不同的性格,商流、物流由紧密结合而变得松散,甚至分离而独立运行,因而在企业组织体制中,一些企业都把物流部门与商流部门分开,呈现“商物分离”的态势。所谓的“商物分离”是将物流设施及有关物流的功能从商业流通领域中分离出来,设置物流据点,集中处理若干商业流通据点的物流业务。“商物分离”可以使商业流通据点集中精力从事运营,提高配送效率。但实际上,“商物合一”的流通方式是对现代商品流通中的补充;另一方面,是人们追求自然、新鲜、营养等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二、物流和配送的关系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它是物流中的一种特殊的, 综合的活动形式, 是商流和物流紧密的结合,是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活动。 从物流的整个环节来看,配送的距离比较短,是物流系统的终端,处于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末端运输的位置,也是直接与用户相联系的部分,即到最终用户的物流。所以,配送功能的质量高低,直接体现了物流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配送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几乎包含了物流的所有功能,如运输、集货、储存、分货、拣选、配装等,有些还附带加工,而且在配送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搜集信息的操作,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较小的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但由于它处在物流系统的终端,所以不能简单地把配送理解成完整的物流。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分拣、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物品送达客户的手中。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特有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手段出发,常常把配送功能看成是由运输功能所派生出的一项功能。以往配送常被理解为面向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小范围、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其实,在一些交通条件好,交通发达,货物运输能力强的国家,配送的活动范围早已超越城市界限。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采用先进的通讯网络对各城市的连锁零售店进行配送。 从商流的角度来说,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运行方式,而配送则为商物合一,配送其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和物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并且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物流和供应链的关系20世纪末,供应链(Supply Chain,SC)、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及其相关理论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系统,其目标是使整体价值最大化。它不仅包括满足顾客需求所直接或间接涉及的所有环节,还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每个环节都执行不同的程序,并与其他环节相互作用与影响。供应链和物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目前国际上对于供应链的理解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供应链概念是物流概念的扩展;物流与供应链是一回事;相关企业业务、资源的集成和一体化。这三种观点都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的角度上对供应链的认识。从供应链和物流的内涵可以知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正向流动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领域,但它没有涉及到物流的反向流动过程回收物流。另外,物流一般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是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而供应链与企业的业务集成息息相关,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的整个增值过程。第三节物流的分类在社会各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它们拥有共同的基本要素,但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目前,在物流的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为区分起见,本书综合已有的论述做划分研究。一、按物流所处的领域分类随着物流内涵的拓展,物流从军事的后勤供给延伸到企业的供应保障,又进一步扩展到经济社会的流通领域和生活领域。由此,产生了有共同的内涵,但各自拥有不同的关注范围的物流。1、军事领域物流 军事领域的物流概念是现代物流概念的来源。在军事上,物流是支持战争的一种后勤保障手段,是伴随战争和战场的转移而发生的军事物资的运动。最初,这种活动本身完全不是经济活动。所以,它也具有和一服经济活动的“物流”具有不同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军事科学的发展,军事物流已纳入军事经济系统之中。尤其在和平时期。“经济性”的比重正在加重。因而军事领域的物流又出现了新特点。使其外延不但涉及政治、军事,而且也必然涉及分配、调度及各种购销活动。2、生产领域物流对于物流的研究并非始于流通领域,而是始自生产领域,是以生产企业为中心,形成对物流系统的认识。生产领域对物流的理解,也有广泛的和较狭窄的两中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全部活动,即从供应开始,延伸到生产加工,甚至延伸到销售。狭义理解有两种,一种是专指以生产企业涉及购销活动的物流;一种是生产加工范畴中物料的物流。很明显。这二种理解都有其各自特点。3、流通领域物流物流与流通领域有天然不解之缘,许多国家将物流理解为,是伴随着社会的再生产分配、交换而发生的商品实体物理性位移,甚至认为,物流就是流通领域之事。流通领域的物流是典型的经济活动,这个经济活动的重要特点是,购销活动、商业交易、管理与控制等活动与物流活动密不可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