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1页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2页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3页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4页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指导临沂三中高二政治组高翔 王兴龙 常绪春 刘广来 李文文一、具体步骤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短题干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长题干短读,抓住其中心思想,所以语文阅读能力很重要。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3.排查误项。4.不得已,猜。(不可常用)5.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近年的高考选择题大多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二、解选择题的七项原则1.直接性原则。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2.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3.根本性原则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三、政治选择题解题步骤方法探讨第一步用下列顺口溜概括其解题方法。先看题干问什么,再看题支说什么,肯定错误打记,到最后答案明。这种解题方法的可行性依据:从历年政治高考试卷的选择题来看,较大量的存在这样两种选择题,一是题干不引用材料,直接提出问题;二是题干虽引用了材料,但材料并不重要,只是作为背景或引子。解这两种选择题的关键就在于看“题干问什么”和“题支说什么”。“先看题干问什么。”许多选择题题干中的关键往往不是在材料中,而是在题干中的最后一问,因此,应“先看题干问什么。”例题、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通常高于其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则低于其价值。产生这种价格剪刀差的原因是由于:( ) A.初级产品价值低 B.工业制成品价值高 C.发达国家拥有垄断地位D.发达国家生产率高从例题可以看到只要考生看清题目的最后一问(画线部分),整个题意就一目了然。“再看题支说什么”有学生问我,题干重要还是题支重要?我说,如果一定要说出个哪个重要,那肯定是题支重要。为什么?理由有三。其一,题干的内容是为题支的选择服务的。其二,是否选对题支决定了考生的得分与否。其三,命题老师常常是在题支上下工夫,迷惑考生。因此,要着重看清题支说什么,判断正误,如果题支本身是错的,就可以将它打“”记号,有很多选择题的错误都集中在题支本身,错误的题支排除完,正确答案自明。正所谓“肯定错误打记,到最后答案明。”第二步用下列顺口溜概括其解题方法。定支眼,审题眼,两眼相对照,奥妙现其中。例题、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B.任何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例题中的ABCD.四个题支只有B本身是错的,那么,ACD.中只能选其一,这时如果仅从题支本身来思考已经是不能解决问题了,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题支与题干的材料相结合起来思考。第二步解题方法可供参考。例题中的题眼是台风“带来很大危害(害)”“ 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利)”A题支的支眼是说“两重性”B题支的支眼是说“普遍联系”C题支的支眼是说“发展”D.题支的支眼是说“认识”把支眼与题眼相对照,很容易就可以确定选A项四、引导学生学会“十一种排除法”巧解选择题。 知识范围不同不能选;时空不合不能选;因果颠倒不能选;偷换概念不能选;夸张贬小不能选;间接引申不能选;同语反复不能选;以偏盖全不能选;主次混淆不能选;关系不合不能选;自相矛盾不能选。知识范围不同不能选例、从2001年1月1日起,机关和事业单位每人每月平均加薪100元。此次加薪是“十五”计划的第一步,今后五年内城镇居民平均年薪增加1000元。对加薪认识,从政治学角度上看()A.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B.有利于克服腐败的产生,因为高薪可以养廉C.有利于净化投资环境,实行依法治国D.加薪可以扩大消费,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例中的题目要求限定知识范围是“从政治常识上看” 而选项D.是属于经济常识的知识。知识范围不同,故可以排除。时空不合不能选例(时间不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段话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A B C D例中江泽民总书记说的是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事,而选项“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答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时间不合,故可以排除。判断是否时间不合,可用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分法。例题(空间不合)、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这个事实表明( )A.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竞争力强B.我国的对外开放在不断扩大C.在国际贸易中,不平等的“剪刀差”对我国比较有利D.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品市场工业产品供应充足例题中说“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这里指的是国际市场,而选项D.答“我国商品市场工业产品供应充足”。这里指的是国内市场。空间不合,故可以排除。因果颠倒不能选例 、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C.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 D.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例题问宗教“长期存在的原因”,而选项D.答是“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果颠倒了。不是因为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导致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恰恰相反,是由于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它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国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故D.项可以排除。 判断是否因果颠倒,可以运用因果推理方法,即从是否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必然关系去思考同语反复不能选例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因为(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群众是主体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群众人数多A B C D. 例 题支的答与题干的问是同语反复,答与问同语就没有意义了。故不能选。以偏盖全不能选例 、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例 的AC两项都不能说是符合辩证法的观点,因为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选项把美和善说成是和谐(和谐属于统一性),这是片面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美和善也一样。C选项把是与彼混同起来,夸大统一性,否认对立,也是片面的。由此可见,以偏盖全往往是因为必须的条件或要素、内容被抽掉了,造成理由不充分。主次混淆不能选例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到2001年四年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平均每年递减2,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每年递减0.3。一位女士说,5年前她结婚时,花3000元买台25英寸电视就觉得够便宜了,没想到如今,这个价格差不多能买两台电视了。电视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供过于求B.单位电视价值变小了C.电视的科技含量提高了 D.电视的质量下降了例 中问的是5年来电视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价值规律原理分析,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有供求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值量变化等,这两方面哪个是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做具体分析。一般来说,从趋势和长远来看,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值量变化。但是,当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没变,价值量不可能变的情况下,只由于供求变动使价格波动,那么,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供求。故本题的A支可以排除,因为,供求关系变化在这里只是起次要的影响作用,不是电视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关系不合不能选例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并设立了若干机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国务院机构调整主要依据国家职能的变化B.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国家机构的调整C.国家机构的设置取决于国家性质D.国家行政机关决定于国家机构的设置例题中干意思是这样一对关系: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机构调整四项题支意思包含的关系分别是A项: 国家职能国家机构调整 B项: 国家实力国家机构调整 C项: 国家性质国家机构调整 D项: 行政机关国家机构调整从上述排列看,B.C.D.三项分别所答的关系都与题干所说的关系不相合。A项的一对关系与题干所说的关系是相吻合的,因为管理市场经济是国家的职能。由此可见,关系不合往往是因为关系的对象被偷换了,使一种关系变换为另一种关系。如果这种变换仅仅是字面的变,关系内涵没变,那不能看作关系不合,因为支项所答的关系与题干所说的关系相合不相合取决于内涵。自相矛盾不能选例 、等价交换()A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B是指交换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C只存在于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平均数之中D. 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自相矛盾”是一种语言逻辑毛病(语文课有专门学习,这里不再解析)。例题的C项认为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的平均就是等价交换,这是自相矛盾的(是学生对价值规律关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理论的误解)。故C项可以排除。高中政治选择题无论是命题还是解题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学问,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变数大,所以上述关于解题教法的探讨只能触及一些常见的,与同仁共商酌,作抛砖引玉之用。 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规范化答题的要求1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2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3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浯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以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36题为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考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那就很少失分,反之较易失分。二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1 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则是“巧妇难以无米之吹”,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2 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3 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理,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知识等;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知识。(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4)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三 规范化答题应遵循的审题思路: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自如地选取相关知识,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和技巧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第一步:先审提问,搞清楚问题的指向和所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试题是先给情景材料,再提出问题。如果先阅读材料,再看提问,就可能造成阅读材料时所思考的问题与提问的要求不一致,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并且会根据提问再阅读材料,也浪费了时间。1先审提问,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哪些知识”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如何进行鼓励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属于经济常识中基本经济制度有关知识)。2审提问还必须明确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总指向一般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怎么办。回答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只要根据材料,指出其现象和本质就可以了。回答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应该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可以回答地位、作用、意义、必要性、原因等。回答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应该先简要回答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才能够回答出怎么样或应该怎么办(有些题可以不回答为什么,直接回答怎么样或怎么办就可以了,应该根据需要而定)。注意:问题是“如何认识”、“分析上述现象”等具体指向不明的通常需要回答(l)“是什么”(内容);(2)“为什么”(原因、结果、意义、作用、影响);(3) “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第二步:带着知识和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抽象出相应的经济或政治知识和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