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耳科学讲义.ppt_第1页
课件:耳科学讲义.ppt_第2页
课件:耳科学讲义.ppt_第3页
课件:耳科学讲义.ppt_第4页
课件:耳科学讲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耳疾病,耵聍栓塞,外耳道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甚至眩晕,也可因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遇水膨胀阻塞外耳道听力减退外耳道炎 检查:外耳道可见棕黑色或黄褐色块状物阻塞外耳道。(团块质地不等,有泥沙样松软,有坚硬如石),治疗 1可活动的、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可用枪状镊或耵聍钩取出。 2首次就诊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或1%-3%酚甘油,3-4次日,软化后再取,也可以用外耳道冲洗法。,外耳道异物,病因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玩耍时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昆虫侵入。 异物的种类:A动物类(如昆虫)B植物类(如谷粒、豆类、果核等.C非生物类(如石子、钢珠、玻璃珠),临床表现,因异物大小、种类而异 小而无刺激的非生物类异物无症状 一般异物越大、愈接近鼓膜、症状愈明显。 活昆虫可有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噪声。患者可感到惊恐不安甚至损伤鼓膜。豆类如遇水膨胀阻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闷胀感、耳痛、听力减退,甚至继发外耳道炎。 锐利的异物可损伤鼓膜,异物刺激外耳道、鼓膜偶可引发反射性咳嗽或眩晕。,治疗,根据异物性质、形状和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 1异物未越过峡部、未嵌顿于外耳道、可钩去。 2活动性昆虫类先用油类、乙醇等滴入或用浸有乙醚等挥发类麻醉剂的棉球置入外耳道数分钟,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取出。 3被水泡胀的豆类先用95%乙醇脱水后取出 4若异物较大、嵌顿较紧,需局麻或全麻下取出。 5继发感染着,先抗炎、炎症消退后再取。也可先取,后消炎。看情况而定。,外耳道炎及疖,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病因:对于外耳道疖,挖耳是其常见诱因,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弥漫性外耳道炎病因主要是挖耳、游泳时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临床表现,1.外耳道疖 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体温可微升。疖肿阻塞外耳道可有耳鸣及耳闷。检查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脓肿破溃耳痛减轻。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 2.弥漫性外耳道炎 急性者表现为耳痛、灼热,可流少量分泌物。检查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聚集分泌物,外耳道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外耳道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3.坏死性外耳道炎 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性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病人多为老年人和糖尿病人,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严重者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治疗,1.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早期可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等理疗。 2.局部尚未化脓者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药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 3.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 4.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抹,不宜太厚。 5.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6.对疑为坏死性外耳道炎者要及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早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并纠正全身不良状况。,外耳道湿疹,多发生于外耳皮肤的浅表性炎症。可引起瘙痒、红疹、水泡。常伴有渗液,并形成结痂。此病多见于小儿,好发于耳甲腔、耳后沟或耳后皮肤。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类。,病因:变态反应可能为其主要原因。引起变态反应的原因可是内存的,如摄取致敏食物,病灶感染等;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外耳道脓液刺激,外用药物,湿、热环境,纺织品、化妆品刺激等。,临床表现:接触性刺激引起的湿疹多发生于耳廓或耳后沟处,因中耳炎浓液刺激引起的湿疹则常见于外耳道口及耳甲腔内。急性期皮肤呈红斑或粟状小丘疹,进而发展为小水泡或脓泡,伴有瘙痒或灼热感,并有轻度疼痛。水泡破溃后,局部皮肤形成湿润糜烂面,渗液较多,水分蒸发后可在表面形成淡黄色或脓性痂皮。一般急性病程持续1-2周,最后脱屑愈合。,2019/8/26,15,可编辑,转为慢性病程者,主要表现为表皮脱屑、增厚、郓裂,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狭窄。 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过敏物质或因素。禁止抓痒、挖耳。 局部治疗以清洁、干燥、消炎为主。有继发感染者,可内服或注射抗生素。,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繁殖。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的省份多见。,病因,致病真菌 曲霉菌 青霉菌 念珠菌 当外耳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长期用抗生素滴耳液,易受真菌感染。,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 一般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时候奇痒,夜间为甚。 合并感染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检查外耳道和鼓膜覆盖有黄色黑色或白色的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有的状如薄膜或呈筒状痂皮,除去后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可有耳痛、流脓。,预防,保持外耳道干燥,外耳道进水后及时清除,并滴入4%硼酸酒精,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治疗,清除外耳道内的所有真菌痂皮和分泌物,1%-3%柳酸乙醇或1%-2%麝香草酚乙醇液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外耳道,涂达克宁霜。保持外耳道干燥。一般不用全身应用抗真菌药。,耳廓假性囊肿,耳廓假性囊肿亦称耳廓软骨间积液,是一种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数十倍,多为20-50岁成人。,病因:病变多位于耳廓上部外侧凹面,即舟状窝处,耳甲腔内很少。从病理组织学观点认为称作软骨间积液较为恰当。是软骨内组织退行性变液化所致。 临床表现:耳廓上部舟状窝处不明原因出现圆形隆起,色泽正常,小者无任何症状,大者胀痛不适,触之有波动感,透明度良好。穿刺可得淡黄色浆性液体,略有粘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白蛋白含量较高。抽净液体1-2日后又可隆起复发。,治疗,无症状小囊肿,早期忌行触摸挤压,1-2周后可自行消散,否则可逐渐扩大,因病变为非化脓性囊腔,切忌随便切开引流,否则不但无效反而易于造成继发感染,招致化脓软骨坏死、外耳畸形。治疗方法很多,现择主要者介绍如下: 1、穿刺抽液注药 2、导管插入引流 3、磁疗 4、冷冻疗法 5、激光治疗 6、手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亦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症,是梗塞于外耳道骨段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多发于成人,尤其多见于老年人,性别无差异,多为单耳发病。 其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聍碎屑,病因,本病不明,多认为与外耳道骨部皮肤慢性炎症有关。慢性炎症刺激,使外耳道皮肤生发层的基底细胞生长旺盛,脱落上皮不能及时排出外耳道,梗塞外耳道,引起压迫性骨质破坏。此外,由于胆脂瘤产生一种蛋白分解酶,促使骨质溶解,严重者可破坏鼓膜及中耳。,临床表现,多发生于成年人。单侧多见,双侧少见。 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 胆脂瘤较大可有耳内堵塞感,耳鸣。如继发感染可有耳痛、头痛、外耳道有分泌物,有臭味。 检查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或换黄色胆脂瘤堵塞,清除后可见外耳道有骨质破坏、吸收,外耳道骨部明显扩大。鼓膜可完整,可有充血内陷。巨大的胆脂瘤甚至破坏外耳道侵犯乳突,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引起周围性面瘫。,诊断: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内有典型的白色胆脂瘤样物堵塞,伴有感染时外耳道内有脓液,并有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胆脂瘤栓塞,预防复发。,胆脂瘤较小无感染者,清除方法同耵聍栓塞。先使其软化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