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成效和战略的分析.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成效和战略的分析.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成效和战略的分析.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成效和战略的分析.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成效和战略的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成效和战略的分析冷战刚结束时的时候,世人曾天真地渴望能过上太平生活,共享繁荣共处。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冷战时期被两极对抗所掩盖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等因素凸起,再加上美国携冷战胜利者的得意心态自恃惟一超级大国的实力和地位,处处插手,四方出击,企图谋求美国治下的单极世界。局部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似乎陷入了比冷战时期更为动荡的状态。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就发生的“911”事件和随之而来的反恐战争及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新世纪更加变得虚无飘渺。“911”事件转眼已经过去了三个年头。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战争已经从仓促应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变成了美国和许多国家政府的必修课。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似乎也从“911”的轰动效应和操作手法找到了灵感,把一切能够用来容易制造大规模杀伤而又不易防范的交通工具、人员密集的场所变成了恐怖活动的大舞台。无论是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事件、西班牙马德里列车大爆炸,还是伊拉克每天都在上演的恐怖袭击,抑或最近俄罗斯北奥赛梯共和国的别斯兰中学发生的劫持人质事件,其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恐怖分子的残暴手段都让我们对于反恐战争的成效和战略不得不产生质疑。一越反越恐,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全面对无情的现实,人们不能不思考和质疑:三年了,现在美国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更安全了?布什总统硬着头皮说,美国推翻萨达姆后,美国和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美好”,在他的领导下,今后“美国将更加安全,世界将更加和平”。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我从不认为世界比两三年前更加安全了”。美国前中央司令部司令安东尼津尼也有类似的说法。1对任何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无情的事实一再昭示世人,布什总统的话不啻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1.从美国的自身安全来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更加没有安全感了。“911”灾难使美国这个长期以来本土没有受到过外敌袭击的国家第一次体会到了切肤之痛。从那以后的日子里,“本拉登”、“基地组织”、“袭击警告”、“恐怖主义”、“恐怖分子”等成为美国普通民众最熟悉、最敏感的词汇。安全问题取代发展经济、医疗福利和就业等国内问题,一跃成为布什政府的头等大事。三年来,美国政府多次发出了恐怖袭击警告,虽然每次都被证明是在重复“狼来了”的故事,但曾经受伤的民众对于恐怖主义的敏感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牵着美国人的鼻子走。有人形容:“本拉登和基地组织动动嘴,美国人就要忙断腿”。他们只要看到美国国内稍微安定一点或者临近某个敏感的日期,就经常放出消息,说要袭击哪里哪里,美国人随之立即紧张起来,提高安全警戒级别,采取各种严密的保安措施。他们这样做不费吹灰之力,美国却要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并且美国民众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感到,打了几年的反恐战争后,其成效似乎适得其反,“基地”组织和本拉登之流已被催化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恐怖名牌”效应。事实上,尽管美国本土在“911”以后再没有受到严重的恐怖袭击,但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现在更加没有安全感了。这是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利益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一个文明的开放社会,美国人不可能不迈出国门,然而,一旦跨出了国门,谁又能保证美国人的人身安全万无一失呢?2004年雅典奥运会,美国代表团严令禁止运动员在住所悬挂美国国旗,要求运动员在出入奥运村时,不许身穿暴露美国国籍和身份的服装,还告诫说,“最好别让人看出自己是美国人”,“在遇到麻烦时”,更要谎称自己不是美国人。像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公民,竟然连“我是美国人”都不敢说,难道还能说有“安全感”吗?不仅如此,目前美国在伊拉克平均每天要付出将近两个士兵的生命、一二十个士兵伤残的代价,美国军队一个月的花费就是47亿美元,每个家庭一年要为伊拉克战争付出3415美元的战争费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人员,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袭击和杀害。这能说比过去“更安全”吗?美国不安全,世界更不安全。伊拉克现在已是腥风血雨,无辜老百姓的伤亡人数比美国士兵不知要高多少倍。那些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的国家,以及所谓不听话的“失败国家”,普遍都担心成为美国下一个或再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再说美国那些“自愿者联盟”国家,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日本,有几个真正有安全感?实际上它们的日子都不好过,甚至也有点惶惶不安。22.从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发生的地域范围来看,“911”后呈日益扩大的趋势。“911”以后,在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中,恐怖主义遭到了沉重打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恐怖活动的势头甚至在短暂的低潮之后显得更加猖獗。从2004年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中,人们几乎都可以看到“基地”组织的影子,完全可以用死灰复燃来形容。在组织结构上,“基地”及其领导人本拉登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精神支柱”,具有相同恐怖理念的各国各类恐怖组织与其建立起有形、无形的勾联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化整为零、相对独立,而且盘根错节、遥相呼应。在人员构成上,更具凶残狡诈和职业化犯罪特征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渐成气候。在恐怖袭击的手段上,更加隐蔽和多样化,“让更多人看,也要让更多人死”的“基地”组织作案模式成为新一轮恐怖活动的“蓝本”,被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效仿。3重大恐怖事件接连发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国际恐怖组织频繁活动的地域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地区来看,欧、亚、非、南美、北美各大洲都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或袭击。从近3年的情况来看,北非、欧洲一些国家、俄罗斯、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恐怖活动的“不稳定的弧形区”。特别是在伊拉克和以色列恐怖袭击热度不减的情况下,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也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重灾区,反恐形势异常严峻。仅2004年8月底到9月上旬以来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恐怖袭击浪潮就再一次席卷了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数百条无辜的生命又一次被邪恶的恐怖主义所剥夺。另外,曾经感觉自己离恐怖主义很远的中国人在2004年也切身感受到恐怖主义的危害。5月3日,巴基斯坦西南部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3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死亡,9人受伤。6月10日凌晨,在阿富汗北部的昆都士省中铁建十四局盖劳盖尔沥青拌和站遭恐怖袭击事件中,11名中国工人遇难,另有5人受伤。10月9日,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高摩赞水坝建设工地附近,遭“基地”武装分子绑架,经过多日的谈判和最后的强行解救行动,一人死亡,另一人获救。当然,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伊拉克。就2004年来说,大多数恐怖袭击事件都与美英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有关。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国际恐怖势力新的聚集地和恐怖活动的高发区,人们几乎每天都能从媒体上看到那里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报道。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激起了伊拉克境内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抵抗情绪,而且由于师出无名和“虐囚”丑闻,也使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高涨。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势力打着“圣战”的旗号,以支援伊拉克、赶走入侵者为名,进入伊拉克并对美英联军发动了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攻击。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伊拉克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恐怖活动活跃地带,而且这些恐怖活动不仅针对美英联军,也针对国际组织的机构、与美国占领军合作的伊拉克人甚至无辜百姓。需要指出,由于情况特殊,如何定性伊拉克境内的袭击事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很多自杀性爆炸事件既有美军或其盟军乃至伊拉克亲美派官员的伤亡,同时伴随着大量伊拉克平民的伤亡。游击战争和恐怖袭击交织在一起,令人难以准确清晰地辨别。如果严格从恐怖主义的定义来看,将所有的袭击都归于恐怖主义之列也失之偏颇。事实上,很多美国人所说的恐怖袭击事件在伊斯兰世界看来,都是抵抗入侵者的正义斗争。不仅如此,所有参与或支持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和占领的国家都受到恐怖主义组织的威胁和打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伊拉克境内绑架这些国家的公民,要挟其所在国撤出伊拉克,比如菲律宾为了挽救人质的生命和出于国家现实利益的考虑,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从伊拉克撤出了军事支援人员;二是直接打击这些国家,在其境内制造恐怖袭击事件,以制造政治压力,影响民心,要挟政府改变对伊政策,最典型的如西班牙马德里的列车爆炸案,直接影响了西班牙的大选结果,并且导致了新政府很快从伊拉克撤出了自己的军队。3.从恐怖袭击事件的规模来看,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呈加剧之势,人群聚集的场所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其对无辜生命的残酷屠戮让人触目惊心。以自杀性爆炸方式大量杀伤无辜平民的做法构成了当今恐怖主义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下是根据媒体的报道“911”后世界上发生的主要袭击事件:2002年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至少330人受伤。2002年10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发生一起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事件,造成120多人死亡。2003年5月12日和14日,俄罗斯车臣纳德捷列奇诺耶区政府大院和车臣古杰尔梅斯区分别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70多人死亡,200余人受伤。2003年5月16日,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连续发生5起恐怖爆炸事件,造成41人死亡。2003年8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一家军队医院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50多人死亡,80多人受伤。2003年11月15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堂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5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003年11月20日,英国汇丰银行伊斯坦布尔分行和英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门前相继发生两起汽车爆炸事件,至少造成30人死亡和450多人受伤。2003年12月5日,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旅客列车发生爆炸,造成至少4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2004年2月6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列地铁列车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近50人死亡,130多人受伤。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旅客列车连环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98人死亡,约1800人受伤。2004年5月9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53人受伤,车臣总统卡德罗夫也在这次恐怖袭击中遇难。2004年5月29日,沙特阿拉伯东部城市胡拜尔的外国石油公司和居民区遭受武装分子袭击,造成人死亡,另有包括不少西方人在内的约名人质被劫持。沙特安全部队日凌晨采取突袭行动,成功解救出大部分人质。2004年6月21日至22日,武装恐怖分子向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的纳兹兰等多个城镇的护法机关发动袭击,造成90人死亡。2004年8月24日,俄罗斯两架民航客机从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起飞后,几乎同时在图拉州和罗斯托夫州坠毁,两机上共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俄罗斯当局的初步调查显示,这是车臣“黑寡妇”发动的自杀式恐怖袭击。2004年8月31日,莫斯科和平大街沿线的里加地铁站附近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据查,此次袭击仍然是车臣“黑寡妇”所为。2004年9月1日,32名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占领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的第一中学,将1300余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劫持为人质。在长达三天的对峙中,恐怖分子肆意杀害妇女和儿童,最后迫使俄罗斯特种部队不得不以武力解救人质,混战中共造成338人死亡,其中近一半遇难者是儿童,此外还有数百人负伤。2004年9月9日,就在“911”三周年纪念日到来的前夕,活跃于东南亚一带的“伊斯兰团”又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他们在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门前引爆了汽车,造成至少9人死亡,182人受伤。在以上所列的17次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中,2004年就占据了9个。面对这些令人触目惊心、毛发悚然的恐怖袭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正直的人都会对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暴行产生极大愤慨,同时对布什总统的世界更加安全的判断发出质疑。4.从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次数来看,尽管由于恐怖主义的特殊性和难以准确分辨等原因,各种渠道的统计标准、数据并不一致,但我们从中仍可以看出,三年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发生在全球各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比前两年有明显增加,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恐怖袭击事件就达30多起,近千人因此丧生,受伤者不计其数。42004年4月29日,美国国务院反恐怖主义协调员办公室发布了2003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报告在全年概况部分指出,2003年,世界各地共发生190起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比2002年的198起略有减少,与2001年的346起相比下降45%。2003年是自1969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最少的年份。2003年共有307人在袭击事件中丧生,大大少于2002年的725人。2003年在袭击事件中受伤的共有1593人,少于2002年的2013人。报告在注解里指出,在“伊拉克自由行动”(OperationIraqiFreedom)和“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EnduringFreedom)期间发生的大部份袭击事件不符合美国长期以来对国际恐怖主义下的定义,因为这些袭击以战斗人员,即值勤的美国和联盟军队为目标。恐怖主义袭击指以非战斗人员,即平民和事发期间非武装和/或非值勤军事人员为目标的袭击。5在各方不断的质疑压力下,美国国务院6月10日承认其在2003年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中低估了当年的恐怖事件数量及造成的伤亡人数。实际上,2003年恐怖事件和伤亡人数都大幅上升。至于出现错误的原因,国务院发言人鲍彻解释说,布什政府高官根据“当时掌握的事实得出了结论,但(后来发现)这些事实是错误的”。鲍彻指出,错误之一是他们仅对2003年的部分数据进行了统计。美联社报道说,国务院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证明布什总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