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政治文明的论述精神,分析了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意义,揭示了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地位,论述了改革政治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战略目标、具体内容、关键环节等问题。【关键词】政治文明/理论创新/小康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断和论述,既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行动方向。通观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的整个结构和全部内容,通篇都是围绕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伟大旗帜,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进行立论和展开的;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就包括了经济、政治、精神、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子目标。在十六大报告的第五部分,江泽民同志则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来进行立论和具体阐述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具体成果表现。对于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有益成果与进步状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状态即为社会文明,人类自身的进化和提高则为人类文明,而人类改造社会和完善自身所获得的积极有益的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状态便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政治意识、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传统、政治秩序,等等。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民主,是政治民主的有益成果与进步状态的反映和体现。2翻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总是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种文明形式。人类刚刚步入文明时代的最初表现,就是不仅表现为劳动产品的剩余和文字的使用,而且还表现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产生及其运行状态;古希腊留下的文明遗产,也不仅包括一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自由探讨的学术精神和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及其丰富多采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括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近代资产阶级国家不仅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也创造了以代议制、选举制、分权制、多党制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也从来都是把社会看成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人类意识形态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和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邓小平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时,都非常强调政治文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如邓小平同志多次讲,没有政治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3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关于奋斗目标的表述,也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在勾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也是将政治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的。由此可见,政治文明是人类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关于政治文明的涵义和内容及其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文献中就已经提出并被论证过了。(注:马克思在1884年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就曾经将社会文明的结构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部分,当时尽管未直接明确使用“政治文明”一词,但其含义却是非常明确的,讲的是“政治文明”的概念。)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种提法,过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无论是在我们党的历史文献或在我们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都是从未有过的;而过去20多年来在讲到关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问题时,我们也一直是只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并没有将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文明类型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一道进行阐发。所以我们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中,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当首推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10日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他明确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后来在2002年5月31日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他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政治文明的理论,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联系起来,从社会主义社会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的视角,进而将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高度来认识,这样就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总体全局和战略高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从而使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由此可见,我们认为,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正式提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加以阐述和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同时也可以说,在执政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有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不能被随意删除或被刻意回避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为在新世纪中叶领导各族人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所规划的一幅宏伟蓝图,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所要实现一个的总的宏伟的发展目标,它包括了经济、政治、精神、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子目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者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全面”的,都不能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的宏伟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没有政治文明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五部分讲“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作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三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彼此互动,各自又在其不同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任何一种社会的文明结构都必然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构成和协调发展。相应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的进程。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各自所体现的内容不同。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化与发展过程,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和完善自身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有益的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状态,它在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政治文明作为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它要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制度规范和方向指导。可见,只有这三种文明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才能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其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是进行经济建设,还是进行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因为政治环境会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巨大的制约和影响。当代中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而与这个变化相伴随的则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利益要求的多样化,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求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良好的政治环境。因此,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良好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再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都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这是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讲的,但历史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政治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要求,于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我们不适时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进行政治文明的建设,那么,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应该说,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政治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推动是分不开的。4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有益政治成果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影响或制约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乃至整个文明的发展进程。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既是对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为历史的政治文明的扬弃和质的飞跃,同时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和异常重要。由此也就更加突显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地位的重要性。(三)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系统地论述了通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为我们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向。十六大报告既指出了必须通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时也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标准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对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基本定位;同时他也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标准问题,即五个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要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对邓小平同志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概括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通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系统论述,主要有关于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战略目标、具体内容、关键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下进行。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而另一方面,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和全部目的,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就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本质要求就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综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方面面,通篇可以说全都是围绕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全部内容的。围绕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两个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广泛涉及到了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司法改革的许多内容,包括: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