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_第1页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_第2页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_第3页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_第4页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几点说明,不同年龄阶段划分:婴儿期(0-1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4-5岁)、学龄期(6-11岁)、青春期(12-17岁)、青年期(18-24岁) 另一种划分方式:婴儿期(0-2岁)infant、幼儿期(3-6岁)、学龄期(7-11岁) 生长发育:指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行为发育,体格生长部分,婴幼儿体格生长基本规律 (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出现两个生长速期 (二)各器官系统生长速度不同(发育的不平衡性) (三)个体差异 (四)体格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遗传、营养与疾病等) (五)生长的长期趋势 (六)追赶性生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 2、体重(weight)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6、坐高(sitting height)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8、牙齿(月龄-4至6),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1岁时达出生时1.5倍左右。出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到1岁时体重接近出生时3倍。以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1岁时平均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约48厘米,到成人时约为565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出生时38)则要怀疑脑积水。,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到4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6、坐高(sitting height),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7、前囟(anterior fontanel),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前囟与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6个月后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8、牙齿(月龄-4至6),包括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一般在4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左右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06周岁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水平,出生至1个月 体格生长: 出生体重平均3.0左右,身长50左右,平均头围35左右 躯干:肩和臀狭小,胸围比头围小。 四肢:通常屈曲、两手握拳,指(耻)甲薄。 感觉、运动发育: 所有的活动都是全身的,对特殊的刺激不产生特殊的反应。 对亮光和黑暗有反应,对视觉和听觉刺激有反应,眼球的运动不协调,在视线范围内能注视物体。 对苦味和酸味表示拒绝。 俯卧时能抬头,做出爬行的样子。,语言和适应性行为: 剧哭,但无眼泪。哭吵的特征随环境而变。 喉部发出声音。 个人-社会发育: 看见人的面部或对他(她)讲话或抱着时表示安静。 一日睡20小时左右,大约3小时深睡不醒。 按需喂养,二个月,体格生长:(略) 感觉运动发育: 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 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会吸吮拇指. 个人-社会发育: 逗引时候会微笑. 每隔3-4小时喂一次;喂5-6次/天.,三个月 感觉、运动发育: 有目的地抓物来取代握持反射。 头位于中线,颈紧张反射减弱。 俯卧位时,双肘支撑体重,下颌及两肩可离开桌面, 抬头更稳。取支撑坐位时,背屈、两膝弯曲。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 玩弄手和手指,发出轻笑声,视物协调,可达180 个人-社会发育: 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看到母亲有微笑。,四个月,体格生长:(略) 感觉运动发育:俯卧时宝宝上身完全抬起,与床垂直;视线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 开始咦呀学语,会发长元音。 个人-社会发育:用声音回答大人的逗引. 喜欢吃副食. 晚上断奶,喂离奶初食的米粉粥两勺左右. 3-4月,开始出现愤怒、悲伤等情绪表现。,五个月,体格生长:(略) 感觉运动发育:大部分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俯卧;可靠着坐一会儿,坐时能直腰. 大人扶着能站立;能拿东西往嘴里放。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发出辅音一二个。 个人-社会发育:(略) 可将野菜或谷类食物弄成流质食物喂予婴儿.,六个月 体格生长:开始长出下切牙。 感觉、运动发育: 能坐一会儿。俯卧位时,手臂伸直,用手支持身体重量,胸及上腹部能离开床面或桌面。坐下之前已能将头抬起。 除能仰卧翻身外,还能俯卧翻身,扶立时能负身体大部分重量。能从坐位拉起。 仰卧时将脚放入嘴里。用手指抓物体。在坐位时能朝后退。,语言和适应性行为: 自己捧奶瓶。如果手里有玩具,当给另一个玩具时,会扔掉手中的,取另一个玩具;也可以拾起扔下的玩具。 开始选择喜欢的食物。挑逗时会哭。乱打乱弄。用手抓的方式拾起小木块。用匙羹猛敲桌子。独自高兴地玩摇摆物体。 咿呀学语。能清楚某些音节,发出两三个辅音。将物体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个人-社会发育: 当人们进入房间时,能注视。 知道陌生人。伸出两手举起。开始怕羞。大笑。对1个人单独在一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表示反对。,七个月,感觉运动发育:会坐,在大人的帮助下会爬。手能拿玩具放到口中 。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示要大小便. 个人-社会发育:懂得大人的用语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扬和批评. 离奶中期,一天喂两次离奶食;再减少一次喂牛奶的次数.,八个月,体格生长:小儿乳牙的萌出期,大部分在6-8月龄,乳牙计算公式:月龄减去46. 感觉运动发育:能扶着栏杆站起来;可以坐得很好. 会两手对敲玩具;会捏响玩具;会用手指抓东西。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用1-2种动作表示语言 个人-社会发育:会把玩具给指定的人;展开双手要大人抱 可以消化动物性蛋白质. 6-8月出现依恋(分离焦虑)及陌生人焦虑,九个月,感觉运动发育: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 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会随着音乐节奏摇晃;认识五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 个人-社会发育:知道大人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 离奶后期.一天喂3次离奶食物.在减少一次喂牛奶的次数.,十个月,感觉运动发育:能独立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 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会叫妈妈,爸爸;认识常见的人和物 ;大人牵着会走. 个人-社会发育:喜欢被表扬;主动地用动作表示语言;主动亲近小朋友. 喂带有颗粒的软食物.,十一个月,感觉运动发育:能爬上楼梯,但是不能爬下楼梯. 能拿住奶瓶子,玩游戏. 语言和适应性发育: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能准确的理解简单单词的意思; 个人-社会发育: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与大人一起一天吃三顿.,十二个月,感觉运动发育:不必扶,能自己站稳独自走几步; 语言和适应性发育:会随着歌儿做表演动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 个人-社会发育:开始对小朋友感兴趣,愿意与小朋友接近,游戏. 奶粉换成生牛奶,一天的量不超过350-450ML.,1-1.5岁,感觉运动发育:能平稳地走路,摔倒时候能自己爬起来. 语言和适应性发育:能指认成人说的物品,能按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能用动作和发出音节回答成人的问话; 个人-社会发育: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植物. 除辣,咸的食物以外的大人能吃的东西均可以.,1.5-2岁,体格生长:乳牙20颗基本出齐 感觉运动发育:平稳地走路,初步学会双脚原地向上纵跳的动作. 可以使用勺等. 语言和适应性发育:能说简单的话语,可以玩累计的玩具,能区分物品的多与少,大与小;能摸索空间方位,认识前后; 个人-社会发育:在成人指导下看懂简单的画面,喜欢图画;认识生活上的自然现象. 自觉的吃饭,教吃饭的礼教,2-3岁,感觉运动发育:能自己上下台阶,较自然地跑步. 语言和适应性发育:自己能吃饭,控制大小便. 能表达个种情绪;完成自我介绍, 个人-社会发育:初步懂得与同伴交往;在成人的引导下礼貌待人. 间食会影响婴儿的吃饭,所以不要给婴儿间食;婴儿不愿意吃饭时立即收拾饭桌.,3-6岁,生活空间扩展。是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最值得重视的是孩子自我情绪体验中的自尊感。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还可能与父母三者之间产生特殊的情感与联盟关系,呈现亲子三角情结。这是家庭里常见的心理行为,需要处理好这其间微妙的心理关系。,关注点提示,体格生长情况监测 关注情绪-社会性发展:婴儿依恋、早期同伴交往、动作发展 婴儿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步形成。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是否关心是最重要方面。正确理解,并作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利于婴儿发展并形成安全型依恋。 早期同伴交往:婴儿出生后半年起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行为。一般分为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12月):交往集中于玩具或物品:简单交往阶段(1岁-15岁):能对同伴作出反应,有了社交指向行为;互补性交往阶段(15岁-2岁)社交性游戏增多,懂配合,互相模仿,可控制自己行为。婴儿交往能力发展转折点在16-18月。 动作发展:使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自我和客体的概念,并产生自我意识和最初的客主体分化。,动作发展包括粗大运动发展及精细动作发展,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包括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尤其是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一、反射发育,主要包括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应 (一)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1.觅食反射,(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返回 目录,2.抓握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3.拥抱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返回 目录,拥抱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3种引出的方法。 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 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 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检查台(头并未离开检查台)时,突然将手抽出。,返回 目录,拥抱反射,(2)反应: 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拥抱反射,4.放置反射,又称安置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返回 目录,5.踏步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返回 目录,踏步反射,(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检查台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3)存在时期: 0-3个月。,返回 目录,6.张口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 (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 (3)存在时期:0-2个月。 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返回 目录,张口反射,返回 目录,7.上肢移位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 (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 (3)存在时期:0-6周。 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瘫时一侧缺失。,返回 目录,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返回 目录,侧弯反射,返回 目录,9.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返回 目录,紧张性迷路反射,(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3)存在时期:0-4个月。,返回 目录,紧张性迷路反射,返回 目录,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返回 目录,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2)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返回 目录,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返回 目录,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后伸。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后伸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返回 目录,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返回 目录,12.交叉伸展反射,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跃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足底。 (2)反应:可见另一侧下肢先屈曲,然后内收、伸直,似要蹬掉这个刺激。 (3)持续时间:0-2个月。,返回 目录,交叉伸展反射,返回 目录,13.阳性支持反射,8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1)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着检查台数次。 (2)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 (3)持续时间:0-8个月。,返回 目录,(二)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或调整反应,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返回 目录,1.颈立直反射,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射所取代。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续6-8个月。,返回 目录,颈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 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返回 目录,颈立直反射,返回 目录,2.躯干立直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返回 目录,躯干立直反射,返回 目录,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返回 目录,4.迷路性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终身存在。,返回 目录,迷路性立直反射,(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返回 目录,迷路性立直反射,返回 目录,5.视性立直反射,是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立直的反射,该反射在人类相当发达,是维持姿势的重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4个月左右出现,5-6个月明显,终身存在。该反射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返回 目录,视性立直反射,(1)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返回 目录,6.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由于其中枢在中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 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返回 目录,降落伞反射,(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 (2)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返回 目录,降落伞反射,返回 目录,(三)平衡反应,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返回 目录,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人站立和行走的重要条件,多在立直反射出现不久即开始逐步出现和完善,终生存在。 完成平衡反应不仅需要大脑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感觉系统、运动系统等综合作用才能完成。,返回 目录,1.仰卧位平衡反应,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支撑样伸展动作。,返回 目录,2.俯卧位平衡反应,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返回 目录,3.膝手位/四爬位平衡反应,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1)检查方法:小儿成四爬位,检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小儿成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 (2)反应: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返回 目录,4.坐位平衡反应,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返回 目录,坐位平衡反应,返回 目录,5.跪位平衡反应,出生后约15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生。15个月以后仍为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1)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2)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返回 目录,6.立位平衡反应,前方12个月左右出现,侧方18个月左右出 现,后方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 (1)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返回 目录,立位平衡反应,返回 目录,二、姿势运动发育,返回 目录,(一)姿势运动的控制,1身体形态 2肌力的作用 3肌张力的作用 4平衡功能 (1)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视觉系统的作用 (3)前庭系统的作用 5运动系统的作用 6运动的协调性,返回 目录,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1.头向一侧 2.头正中位 3.四肢对称屈曲 4.手口眼协调 5.四肢自由伸展,返回 目录,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手、口、眼的协调发育。,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1.TLR姿势,瞬间抬头(新生儿期) 2.臀头同高,TLR姿势,瞬间抬头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 4.抬头4590度,胸离床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6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8.高爬(11个月),返回 目录,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主要特点是: 由屈曲向伸展发育。抗重力伸展发育。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返回 目录,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1.全前倾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返回 目录,坐位姿势运动发育,主要特点是: 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返回 目录,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分为如下十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返回 目录,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阳性支持反射 2.不支持 3.短暂支持 4.尖足支持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7.独站(10个月) 8.牵手走(11个月) 9.独走(12个月),返回 目录,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 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返回 目录,步行姿势运动发育,返回 目录,(三)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 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 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 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 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返回 目录,(一)影响因素,1.家族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智力落后 4.神经肌肉疾病 5.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 6.其他疾病,返回 目录,(二)异常发育,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3.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 4.姿势运动的非对称性 5.运动障碍的多样性 6.异常发育的顺应性,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返回 目录,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