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生态学架构【内容提要】生态学视阈中的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不仅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也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外生态”,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生态化目标。【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生态学/内生态/外生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学者关于政治文明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研究思路有这样三种一是把政治文明自身看做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含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三个层次,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主体。二是认为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人类文明的整体来阐释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应当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将民主政治建设视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即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这三种关于政治文明研究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分析视角。结合这三种思路,笔者认为,生态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世界观把对象看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一种平衡的、有序的状态。因此,将生态学引入政治文明研究,其视阈中的政治文明必将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内含“内生态”和“外生态”两个层面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政治文明的“外生态”,即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文明应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内生态和外生态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生态化取向。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生态”架构从内生态来看,政治文明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具有丰富的内容。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详尽阐释了“政治理智”、“政治精神”、“政治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势力”、“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为我们研究政治文明内部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大体可以把政治文明理解为三个层次政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