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摘要从疏导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出发,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要注意从心理上、利益上和知行统一上进行疏导。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新问题;发展目前,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研究是比较普遍的,在一些著作和教材中有专门的论述,相关的论文也比较多。理论界主要研究了疏导方法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疏导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怎样贯彻疏导方法等等。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充分贯彻疏导方法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但是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教育对象心理发生变化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论述不足;没有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利益观的新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思路;没有对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提出有效的疏导措施等。理论界存在的不足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一、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以理服人,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求得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协调。疏通和引导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的和归宿,疏通和引导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没有疏通,就难以进行正确的引导;没有引导,疏通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疏导方法是人民群众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符合人的思想特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1.疏导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中国实行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互助互利的平等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只能坚持疏导的原则,把群众中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党的方针政策;再通过说服教育,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P338339)绝不能采用强制的、压服的做法。2.疏导是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而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把教育对象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受这种观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命令式”、“训话式”的教育,简单说教、硬性注入的现象普遍存在,片面强调用行政命令来解决思想及其他一切问题,致使教育对象产生戒备和对抗心理,造成教育双方相互交流情感的纽带断裂,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实际上,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一样,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育者传授的内容,并转化为个体意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都取决于教育对象本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疏导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尊重、理解教育对象,重视双向交流,变教育过程由被动为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3.疏导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历来坚持疏通引导,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正确方针。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运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从而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新方向,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党的历史上,在对待人民的思想认识问题上,也曾犯过一些指导方针上的错误,诸如王明等人对革命同志采取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张国焘、康生等人搞的肃反扩大化,十年内乱中,林彪、“四人帮”在人民群众中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批判”等等,这些都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认真总结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疏导方法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针,是党在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二、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面临的新问题过去我们对疏导方法的理解,就是通过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导”,主要局限于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处理人们相互之间的一些矛盾。在新形势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情况呈现出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快节奏、强竞争、多变化的现代社会,人们承受的压力很大,导致一些人的心理发生变化,产生了心理障碍。1.自卑心理。一些人在社会竞争中病态地认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从而在与对手“交锋”时常常“力不从心”,使自己陷入困境,而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自惭形秽,进而产生自卑心理。2.嫉妒心理。在社会竞争中,一些人抱怨、憎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的人,遇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对他们总是耿耿于怀,甚至产生诋毁、伤害的念头。3.冷漠心理。即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4.孤独心理。表现为性格内向,不愿向别人吐露内心秘密,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常处于寂寞孤单、沉溺憧憬的心理状态。5.怀旧心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原来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一致的群体和阶层逐步分化,造成了收入、权力和职业声望的错位,导致一些人的失落感增强,从而产生怀旧心理。(二)人们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的矛盾变化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即道德品质的提高,要靠教育,而教育就是将人们不知、不懂的东西告诉他们,让其知,让其懂。而知了、懂了以后,如何转化为道德行为,则不甚重视。这很容易造成人们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矛盾。1.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表现为行为取向趋于实惠。在处理公与私、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方面,绝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甚至崇尚先公后私的道德观念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但是,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希望公私兼容,奉献与索取相平衡,主张“利己但不损人”,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道德信条,个别人甚至受到了个人至上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自由,以个人为中心,一味崇尚自我,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长远利益与社会终极目标发生冲突时,会选择个人利益,关心的是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实际的物质利益的得失。可见,人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行为取向趋于实惠。2.在个人道德修养上表现为言行相互脱节。部分人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却缺乏报效祖国的行动;追求真、善、美,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却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期待建立一个和谐规范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环境,却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却又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渴望学有所成,却不愿意刻苦用功,疏于基本训练;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愿帮助别人。道德认知与行为的矛盾影响了人们道德修养的提高。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缺乏协调意识。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之源,也是发展生产、经济腾飞的自然条件。但人们对优美的自然环境却缺乏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中,有些单位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野蛮做法,无节制地生产和盲目地扩张,结果导致环境的恶化和对资源的破坏。一些人则认为,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谁都可以取用,“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甚至认为自己对自然资源的取用不过是沧海一粟,毫毛一根,因而千方百计地利用自然环境、开发自然资源来为自己谋利,完全把大自然当作可以无限索取或任意使用的对象,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彼此对立、相互对抗,导致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难以协调发展。三、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新发展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新思路,对疏导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疏导方法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视野、避免片面性,疏导方法才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一)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要注意从心理上进行疏导针对人们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不能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其教育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心理疏导方法主要有:1.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困境。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心理负荷过重的人,解决心理不适或障碍,可以启发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变化,能够引导咨询对象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心理咨询的形式很多,一般有面谈、集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多种形式,这种面对面、或电话、或书信的方式更加直接、亲切和有针对性。通过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通咨询对象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2.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指导与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人们心理的封闭性给了解他们、教育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心理指导,就是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载体,针对人们心理发展问题和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达到陶冶性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通过开办心理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告诉人们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以及预防和矫正办法,让人们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心理求助的能力。加强心理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教给人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教会人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克服、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疏导存在的心理障碍,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倾向很有帮助。3.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各个部门或各类人员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目标统一,步调一致,相互支持,协同努力,形成合力。“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2(P1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立体化育人网络,建立起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变“堵”、“禁”为“疏”、“导”,才能使人们的消极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实现保持社会的稳定。当前,应当大力培养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建立、健全各种心理疏导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以及其他反映、采纳社情民意的制度等等,为社会成员提供正常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改变认识、理顺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的。4.引导教育对象采用宣泄手段排除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合理的宣泄可以帮助教育对象排除不良情绪,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因此,要注意引导教育对象采用宣泄手段把受挫的原因,压抑的痛苦或愤怒的心情向组织、亲友或自己信得过的人倾诉出来,甚至可以大哭一场,或者在日记中诉说,以表达心中的痛苦和委曲,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健康。(二)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要注意从利益方面进行疏导针对人们利益观的变化,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疏导:1.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邓小平同志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3(P146)这充分说明,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都是转化人们思想,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必要手段。物质奖励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来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最终通过奖励将物质作用转化为精神力量。而精神激励则不同,它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影响、改变人的思想和立场,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然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转化、互为促进。离开这个转化,片面强调物质奖励,或者会使受奖者失去光荣感,从而失去激励作用,或者会误导受奖者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引发拜金主义倾向。因此,必须坚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手段结合起来运用,避免偏重物质鼓励,轻视精神鼓励或者只重视精神鼓励,忽视物质鼓励的倾向。2.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不断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规章制度的基本作用在于通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确立行为规则,并保证行为规则的确定性和连续性,减少行为过程的不确定性,使依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人能够享受由规章制度带来的好处,或者使违犯规章制度的人受到执行部门的惩罚。实际上,每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追求,必然与他人的利益最大化追求相抵触甚至冲突“,所以制度可以被理解为是所有人之间的集体最佳的稳定对策”。4(P27)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通过建立健全和补充完善奖优罚劣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制度、住房改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来协调当前的社会利益,规范利益实现途经,调解差距过大的收入,努力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不断促进效率与公平的统一。3.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