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ppt_第1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ppt_第2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ppt_第3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ppt_第4页
刑事技术(痕迹检验)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痕迹检验学 制作:黄晨,目 录 第一章 痕检总论 第二章 手印检验 第三章 足迹检验 第四章 工具痕迹检验 第五章 枪弹痕迹检验,第一章 痕迹检验总论,第一节 痕迹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痕迹的形成因素及机理 第三节 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 第四节 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第五节 痕迹检验的程序,一、痕迹的定义,(一)痕迹: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皆为痕迹。 (二)广义的犯罪痕迹:由于犯罪活动所引起的一切变化(行为、言论、图像)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图像)。如犯罪活动产生的光、声、味、色、烟等属于广义的犯罪痕迹中的印象。 (三)狭义的犯罪痕迹:是痕迹学专门研究的对象,我们在办案中谈及的痕迹,主要是狭义痕迹而言。是指由于犯罪行为使造型客体与承受客体产生接触作用或分离作用,在作用的部位上出现的形象反映。,第一节 痕迹的概念及其分类,二、痕迹的分类,(一)按痕检学的科目进行分类 主体痕迹和其它痕迹 (二)按承痕体表面变化状况分类 立体痕迹和平面痕迹(加层平面痕迹与减层平面痕迹) (三)按痕迹特征的特性分类 反映造型客体接触部位外表形态与结构特征特点的痕迹 反映造型客体动作习惯特征的痕迹 反映整体分离特征的痕迹 (四)按痕迹质量分类 正常痕迹:清晰、完整、不变形、特征稳定的痕迹。 变形痕迹:模糊、残缺、重叠、疑难的痕迹。,第二节 痕迹的形成因素及机理,一、痕迹的形成因素 (一)立体痕迹的形成因素 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 (二)平面痕迹的形成因素 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中介质 二、痕迹形成的机理 (一)立体痕迹的形成机理 塑性变形 (二)平面痕迹的形成机理 中介质发生变量,第三节 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一、痕迹检验的定义 是鉴定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相关学科知识对现场痕迹与案件有关的人和物进行同一认定的一种技术手段与司法鉴定工作。 二、痕迹检验的性质 (一)是刑事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是侦察破案的一门技术学科。 侦破技术: 政侦技术;刑事技术 (三)是组成刑事侦察“三大支柱”的基本成分。 三大支柱的基本成分:刑事技术;特情、耳目、关系、朋友;有关犯罪的情报资料,三、痕迹检验的任务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痕迹检验学科的专门理论、观点、方法来发现、提取、分析、检验、鉴定作案人遗留在现场上的有关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四、痕迹检验的作用 (一)可以为分析案情提供材料。 (二)可以为缩小侦察范围提供依据。 (三)可以为查缉案犯提供有效手段。 (四)可以为发现、显现、提取、固定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五)可以为侦察破案、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第四节 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和原理,一、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 (一)客体的特定性 (二)客体的相对稳定性 (三)客体的反映性 二、痕迹检验的原理 (一)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 (二)同一认定原理,被寻找客体 = ? 受审查客体 被同一认定客体 检材 = ? 样本 供同一认定客体,种属认定:是确定客体的类型、属性或两种物质的属性是否相同的检验过程。,同一认定:是确定现场物证与受审查客体是否同一的检验过程。 同一认定的主体:鉴定人员 同一认定的客体:,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关系及异同,(一)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关系 1.它们都是刑事物证技术鉴定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2.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可以转化。 (二)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异同 1.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但两者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2.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要通过比较客体的特征来实现,但两者对物证的要求不同。 3.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以识别客体之间的差异为前提,但两者识别的精确度不同。 4.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都是侦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两者的结论价值有所不同。,第五节 痕迹检验的程序,一、鉴定的委托与受理 (一)鉴定的委托 (二)鉴定的受理 二、痕迹鉴定的一般步骤 (一)预备检验 (二)分别检验 (三)比较检验 (四)综合评断,得出结论 三、制作鉴定书 四、鉴定后的结尾工作,第二章 手印检验,第一节 手印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手印的形成与分类 第三节 指纹的特征 第四节 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 第五节 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 第六节 收取样本手印 第七节 手印的初步鉴定,第一节 手印的特点与作用,一、手印与指纹 (一)手印:手掌面接触客体时留下的印迹。 (二)指纹(手纹):手掌面的皮肤花纹。,二、指纹的特点 (一)人各不同 (二)终身基本不变 (三)触物留痕 (四)认定个人,三、手印的作用,(一)手印在侦查、审判中的作用 1.提供侦察破案线索。 (1)提供分析案件的材料 (2)提供侦察方面的材料 (3)提供分析案件性质的材料 (4)提供无名尸体的身源 2.提供审判的证据 (1)通过查档:本地、外地(通缉) (2)比对检验,(二)手印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简介 1.凭证方面的应用 (1)契约、合同 (2)机要部门的安全门 (3)金融流通系统 2.作为症候应用 高位三角、贯通掌(先天愚形),第二节 手印的形成与分类,一、手印的形成 (一)手印的形成要素: 1.立体手印: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 2.平面手印: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中介质 (二)手印的形成机理 1.立体手印:塑性变形 2.平面手印:中介质发生变量,二、手印的分类,(一)按表面形态变化 立体手印与平面手印 (二)按附着物变化状态 加层手印与减层手印 (三)按手印色泽 有色手印和无色手印,第三节 指纹的特征,一、乳突纹线的形态 (一)乳突纹线的一般形态: 棒形线、弧形线、波形线、弓形线、箕形线、环形线、螺形线、曲形线。 (二)乳突纹线的组合形态: 系统、三角,二、指头乳突花纹的基本类型,(一)弓型纹:由弓形线、直形线和波浪线组成的只有两系统、无三角的花纹结构。可分为弧形纹和帐形纹 (二) 箕型纹:内部系统由一根以上完整光滑的箕形线组成的乳突花纹,具备三个系统、一个三角。又可分为开口箕和闭口箕或左箕和右箕或正箕和反箕等 (三)斗型纹:内部系统由一根以上完整光滑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或曲形线组成的花纹结构,具备三系统、两三角,又可分为环形斗、螺形斗、绞形斗、曲形斗、双箕斗、囊形斗、杂形斗等。 (四)混杂型纹:由两种纹型混合而成的花纹,结构紊乱,形态奇特。,三、指头乳突花纹的类型及分类,(一)分类方法 按组成结构、内部形态、花纹流向、高低长短、中心线数、三角远近,(二)具体分类 1.按花纹组成结构分为;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混杂型纹 2.按内部花纹形态分为; 弓型纹(弧形纹和帐形纹 ) 箕型纹(开口箕和闭口箕) 斗型纹(环形斗、螺形斗、 绞形斗、曲形斗、双箕斗、囊形斗、其它斗) 混杂型纹(箕帐混合纹、箕斗混合纹、并列箕、并列斗、畸特纹),3.按花纹(实际是中心花纹)倾斜方向或流向来分。 弓型纹: 左倾、右倾、无倾(弧、帐) 箕型纹:(左箕、右箕),(左流箕、右流箕)、统一为正箕和反箕 斗型纹: a.环形斗(左倾 右倾 无倾) b.旋转的斗(螺形斗、纹形斗、曲形斗) c.囊形斗(左囊、右囊)(正囊、反囊),四、手掌乳突花纹 (一)手掌区域划分(二)指根区花纹 (三)内侧区花纹 (四)外侧区花纹,五、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一)细节特征的基本种类:起点、终点、分歧、结合、小勾、小眼、小桥、短棒、小点 (二)细节特征的命名原则 1.按特征的形态命名 2.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命名 3.按从上向下的方向命名 4.按顺时针的方向命名 (三)细节特征的标示方法 1.标线要与所标处的纹线基本垂直,并准确标到特征点上 2.标线要尽量呈放射线状,并尽量使其均匀分布 3.标线序列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六、指节乳突纹线的形态结构及类型,指节乳突纹线具有纹线较粗,间隙较大、纹线边缘粗糙等特点,一般由直线、波浪线、弧形线构成。,七、手掌屈肌褶纹和皱纹 (一)屈肌褶纹:是指掌关节一定部位上所固有的粗大明显的沟纹。 (二)皱纹:是指手掌皮肤松弛活动所形成的细小浅表的沟纹。,1.手指屈肌褶纹:通常手指的屈肌褶纹,拇指为两组,食中环小四指为三组.,第一组屈肌褶纹,是指头与第二指节之间的沟纹.该组屈肌纹较粗大、平直,横贯全指,多为一条,无小分支;少为两条,其中一条横贯全指且有小分支。 第二组屈肌褶纹,是第二与第三指节之间的沟纹。该组屈肌褶纹多为两条(也有两条以上)呈弧凹相对的较粗大沟纹,中间有间隙,其中一条较粗大,横贯全指,另一条则较短小。 第三屈肌褶纹,是第三指节与手掌连接处的沟纹。该组屈肌褶纹多由一条或二条明显的沟纹组成,且多见小分支,尤其是拇指(第二组),食指和小指的褶纹,多为许多细小沟纹绞绕而成。,2.手掌屈肌褶纹:褶纹宽而长,起端宽深,末端窄浅,以此为依据判断手掌屈肌褶纹起末端的流向。 屈肌褶纹在手掌部位,大多数人有三条,部分人有四条,还有少数人有五条或一条,极少数的则数不清条数,漫布沟纹,互相交织呈网格状。,()手掌屈肌褶纹的命名。手掌屈肌褶纹的命名,按大多数人有三条,分别命名为第一、第二、第三屈肌褶纹。,第一屈肌褶纹,起源于小指根下方的外侧边缘,流向并终止在食指根部或食中指间。常为横贯全手掌上部的粗大明显沟纹。 第二屈肌褶纹,起源于拇食指间,经掌心斜向流至手掌外侧部。 第三屈肌褶纹,起源于第二屈肌褶纹的下方或与第二屈肌褶纹同一起点,经掌心又弯转向内,终止在手腕部,常为凸向掌心的粗大明显沟纹。,(2)手掌屈肌褶 纹的分类。对于手掌屈肌褶纹,通常按其相互关系及分布状态来划分:分为结合型、分散型、混合型、纵贯型、横向型和网状型。 结合型:手掌的第一、二、三屈肌褶 纹彼此相交的称为结合型。 分散型:手掌的第一、二、三屈肌褶纹,彼此分离,互不干涉相交的,称为分散型。 混合型:手掌的第一、二、三屈肌褶 纹中,有两条相交,一条分离的,称为混合型。 纵横型:手掌中,除有一二三屈肌褶 纹外,在手腕部至掌心方向出现第四条屈肌褶纹时,称为纵横型。 横向型:手掌中,除有一二三屈肌 纹外,在第一屈肌 纹上方出现横贯掌上部或上部大部分区域的横向屈肌褶 纹时,称为横向型。 网状型:在整个手掌或大部分手掌面上屈肌 纹漫布,主杆与分歧难以区分并互相交织呈网格状的,称为网状型。,(二)皱纹,1.手指皱纹 (1)指头(第一关节)皱纹。因其肌肉发达,脂肪丰满呈球形凸面,故皱纹最少。若出现则多横向并位于两侧。 (2)第二指节皱纹。皮肤较松弛,故皱纹较多并呈纵向平行排列,少数横向穿行,构成格子状。 (3)第三指节皱纹。皮肤最松弛,故皱纹最复杂,其排列形状与第二指节大致相同,沟纹多呈平行排列,少数横向穿行,构成格子状。,2.手掌皱纹,(1)上部皱纹。该区域的皱纹较细少,而且短小,形态及分布均不规则,横、斜、纵、交叉等各式各样均有。区域的中端常比两侧出现多些。 (2)内侧部皱纹。该区域的皱纹量最多,而且深长,分布均匀,排列规则,纵横交织。呈网格子状。 (3)外侧部皱纹。该区域的皱纹量较内侧部少,多为短粗横向并位于外侧边缘。 (4)掌心皱纹。靠掌心侧的皱纹,分布较紊乱且长短不一。,八、伤疤与脱皮,(一)伤疤:受创的皮肤局部,由于新生的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繁殖、增补、填充而形成的一种创痕。 (二)脱皮:由于病变、挤压、或磨擦引起的皮肤角化层的局部脱落。,九、手印的特征 为便于在检验鉴定中,根据特征的不同性质和手印鉴定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作出正确的评断,确保手印鉴定的科学准确性,把特征分为一般特征和个别特征两大类,具体内容如下:,(一) 一般特征。是指只反映手的种类属性的特征,是认定结论的前提条件,否定结论的重要依据。 (1)乳突花纹的各种类型(形)。如:弓型、箕型、斗型、混杂型以及这四大类型中的各种具体形态。如弧形、帐形;左箕、右箕;环、螺、绞、曲、双箕、囊型等。 (2)局部乳突纹线的一般形态。如:波浪形、倾斜形、平直形等。 (3)乳突线花纹中心至三角的间隔线数及距离。,(4)三角追迹终点的位置。 (5)屈肌褶纹的类型。如:分散型、结合型、混合等 (6)皱纹的一般形态。如:网格型、横形、斜形等。 (7)手指掌各部位的外形结构和大小、粗细。,(二) 个别特征 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的本质属性的特征,是做出手印鉴定结论(认定或否定)的主要依据。一定数量的“总和”,相等或相异将构成认定或否定结论的充分条件。,(1)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和其他特征的具体形态、大小、方向、角度、构成形式所在位置及其相互的关系等。如:起点、终点、分歧、结合等。 (2)乳突纹线花纹的中心和三角的具体形状、具体构造以中心与三角的位置关系和构成角度等。 (3)伤疤的具体形态、面积大小、所在位置及其与其他细节特征和周围乳突纹线的相互关系。 (4)每条屈肌褶纹的具体形态、长短、粗细所在位置以及起、终部位或中段的具体形状,细小分枝的分布和所构成的角度及与周围乳突纹线特征的关系等。,(5)每条皱纹的具体形态、长短、粗细所在位置、相互关系及与周围乳突纹线特征的关系等。 (6)每个汗孔的具体形态,分布、位置、相互关系及与乳突纹线特征之间的关系等。 (7)细点线的具体形态、分布、位置及与周围乳突纹线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第四节 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一、寻找、发现手印的几项要求,(一) 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1.被破坏的因素: 罪犯的破坏 事主及无关人员的破坏勘查人员的失误 2.被遗漏的因素: 手印本身的特性 勘查人员的素质 勘查制度的弊端a.分担不合理 b.没有复查制度 人力物力的极度缺乏,(二)切实遵守勘查程序(原则) 1.戴手套后进现场 2.先重点后一般 3.先静观后动观 4.先观察后显现,(三)设法保全手印不受破坏 1.严格实施现场保护 2.妥善处理留手印物体 户外物体:必须移到室内 小客体:必须集中保全以防其他人触动 大客体:通过加盖,画圈等方法加以保护,二、寻找手印的重点部位 犯罪目标所在之处及相关客体,(一)作案活动的中心 (二)来往现场的途径 (三)作案工具及其它遗留物 (四)与作案相关的附属设备物品,(四)追根溯源排除手套印干扰 1.手套印并非为犯罪所留 2.进现场时戴手套,作案时脱落手套,三、寻找、发现手印的方法,(一)透射光观察法 对于透明物体,有自然光或普通淘汰从物体的背面透射,由于有手印物质部分对光的透射率低,从正面观察可看到手印。 (二)反射光观察法 对于透明体和有光泽的非透明体,当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作用于物面时,有手印物质的部分对光产生漫反射,无手印物质的部分对光以反射角反射、从而在观察方向产生反射光的亮度差。 (三)“哈气” 法 对于有光泽的非渗透性客体,对其表面哈气,可以造成手印痕迹与承受客体反光性能的差别,以增强手印的可见度。 (四)仪器观察法,四、显现潜在手印的方法,(一)显现方法分类(简介) 1.按试剂物理状态分: 固态物质(固态)显现法、 液态物质(液体)显现法、 气态物质(气体)显现法 2.按照试剂的作用对象分: 加染纹线 加染客体(底面) 3.按呈现的作用原理分 物理附着显现法 化学反应显现法 理化作用显现法。,(二)潜在手印的常用显现方法,1.粉末显现法 (1)显现原理:汗液或带油质的手印与粉末之间存在较强的亲和力,两者接触时,能使纹线染色,从而显现手印。,(2)常用粉末及适用范围 A. 普通粉末 B.荧光粉末 C. 磁性粉末 D. 植物粉末,(3)选粉的依据及原则 依据:手印的形成物质和遗留时间、物面的性质和颜色、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原则:干燥、细腻、附着力强、反差明显,普通粉末:,铝粉(Al):呈银灰色金属粉末,俗称银粉。附着力很强,适用范围较广,如玻璃、陶瓷、搪瓷、油漆物、电镀物、塑料制品、普通金属制品等光滑物面上的新鲜或较陈旧的手印。 青铜粉:呈金黄色,俗称金粉,由铜、锌、锡、锑混合制成的合金粉末 ,附着力很强,其性能和适用范围与铝粉相仿。 氧化铜:棕黑色重金属粉末。附着力不如铝粉和青钢粉。适用于显现瓷器、玻璃、金属、喷漆木器以及粗糙纸张 6 小时以内和马粪纸 24 小时以内的汗潜手印。,铬酸铅:又称铬黄,是制油漆、油墨和染料的一种黄颜料。附着力较强。适用于显现铜器、镀锌、薄铁、铝等金属物面上和48小时以内留在门框、窗框、油漆木上的手印。其中在铜器、镀锌上显现比其他粉末效果好。 四氧化三铅:又称铅丹,红色重金属粉末。附着力与铬酸铅相仿,具有一定的脱油质能力,其特点是显现加层油手印效果较好。适用于显现枪支、弹匣、枪套上的油质手印和蜡纸上、竹器上的新鲜汗潜手印。,(4)显现方法, 毛刷刷显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显现操作时,可采取撒粉刷显、直接刷显等方式显现。 撒粉刷显法:是用毛刷尖部蘸上少量粉末,轻轻弹击刷柄,使粉末徐徐降落于物面上,待均匀地铺上一薄层时,再用毛刷刷显。此法比较适用于平面上手印的显现。 九步骤: 蘸粉、磕瓶、撒粉、净刷、刷显、收粉、再净刷、去余粉、固定提取。,直接刷显法:是用毛刷尖部蘸上少量粉未直接在疑有手印的部位刷显。 喷粉刷显法: 是将喷粉装置与毛刷合为一体,粉末装在喷粉器内,操作时,挤压橡皮球,粉末喷出并含在刷毛中,可直接在疑有手印的部位刷显。 使用毛刷刷显时,应当用毛刷尖部轻轻刷动粉末,当发现手印时,要顺着纹线的流向刷 , 然后去掉多余粉末,手印即可显出。, 磁性刷刷显法。磁性刷是适用磁性粉未显现手印的专用工具。磁性刷头部有磁铁,能吸住磁性粉末,形成丰满的“磁粉穗“,可将“磁粉穗“在疑有手印的部位轻轻刷动,如有手印,粉末能吸附在手印纹线上而显出手印。显现完毕后应将剩余粉末收回容器内。 抖显法。主要造用于纸张、本色木等物面上显现手印。操作时,将粉末直接撒在疑有手印的物面上,然后手持物体来回抖动,使粉末附着在手印上,从而显出手印。显现完毕后,可将剩余粉末回收入容器内。如果手印上仍有多余粉末,可轻敲物体,使之脱落。,(5)粉末显现手印应注意的问题,在显现前应注意提取微量物证。 只适用于干燥无油常温下客体。 保持粉末及毛刷的干燥 操作方法要恰当。 提取、固定方法要正确。,(6)粉末法特点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广,见效快,反差强,便于提取,长期保存。 缺点:灵敏度低,时效短,操作工艺要求高。,2.碘熏法,(1)基本原理 碘的气态分子与手印纹线的物理附着作用,使手印纹线吸附上碘而显出手印的方法。,(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纸张、证券、纸币、蜡纸、以及浅色灰墙,竹器、本色木等潜在手印特别是油潜手印的显现。,(3)显现方法:,加热熏现法(是碘熏手印中最常用的方法) 直接熏显法:(适用于纸张、证卷、塑料、复写纸等轻小客体) 将少量碘晶体(2-5克)放入三脚架及石棉网上的玻璃烧杯中,用酒精灯对其加热,待紫红色气体溢出时,将客体疑有手印的部位置于杯口的贴近上方(硬质客体千万不能接触),并不断平移客体进行直接熏显(善后:盖玻璃,熄灭火焰),间接熏显法:(主要用于大型客体,也可用于轻小客体) 缺点:是定位显现 优点:是可控制碘的外流;既可适用大客体,也可适用小客体;效果比直接熏显法好 步骤:加热;载体附碘(紫灰色);贴附熏现;善后工作。,自然熏显法:,靠碘的自然升华来熏现(由于“502”胶法比此法好,所以一般不用了) 步骤:密封,悬置客体(被显面朝下)、放碘熏显 喷碘熏显法 (适用于皮肤上手印,墙壁也行),(4)固定方法: 拍照固定法 氯化钯水溶液固定法 粉末固定法 照相负片固定法,3.硝酸银显现法,(1) 显现原理。硝酸银(AgN03)与汗液中的无机物质(氯化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银 (沉淀物)和硝酸纳,氯化银在光(日光或紫外光源)照射下分解出呈棕黑色的银粒子,从而显现出手印。 (2) 硝酸银溶液配方和适用范围 : 常用的硝酸银溶液有两种 ,即硝酸银水溶液和硝酸银乙醇溶液。 硝酸银水溶液: 1-5 克硝酸银 100 毫升蒸馏水。 硝酸银乙醇溶液:1-3 克硝酸银 100 毫升无水乙醇。 因硝酸银难溶于乙醇,可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硝酸银后,再加入乙醇。,硝酸银水溶液适用于显现浅色纸、较新的本色木、单色彩色纸上新鲜汗液手印。 硝酸银乙醇溶液适用于显现普通纸上的新鲜汗液手印,对油光蜡纸上的手印也有显现效果。此溶液挥发快,显出手印反差较大。但在显现时应注意,乙醇能溶化纸张上字迹和颜色,会引起退色和扩散等现象。,(3) 显现操作方法。 涂液(显现操作时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浸泡法、滴管滴法、涂液法、喷雾法); 阴干; 显色,4.茚三酮显现法,(1)显现原理:茚三酮能使汗液中的氨基酸氧化脱羧,产生二氧化碳、氨、醛,而其本身则成为还原型茚三酮之后,茚三酮、还原型茚三酮与氨等缩合成蓝紫色化合物,从而显现出手印。 (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纸类客体(各种浅色纸张、纸币、证卷)及浅色含棉精纺纺织品中的新鲜、陈旧汗层手印,对于血手印也有一定效果。,(3) 操作方法, 配制溶液 A.常用配方:a.丙酮溶液:低浓度显现液1.5-4g茚三酮溶于100ml丙酮溶液中 高浓度显现液5-6g印三酮溶于100ml丙酮溶液中 B.乙醇溶液:1-2g印三酮溶于100ml乙醇溶液中 C.复合溶剂:2-3g印三酮溶于65ml丙酮(待彻底溶解之后)在加入35ml石油醚 显现操作 A.涂液(显现操作时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滴管滴法、涂液法、浸泡法、喷雾法) 。 B.显现: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在室温(18左右)下,通常需要4-6小时便可,5. “502“ 胶显现法,(1) 显现原理:“502” 胶,又称 “502” 粘合剂,它是以一氰基丙烯酸乙酯为主体,含有少量对苯二酚和二氯化硫等阻聚剂的粘合剂。一氰基丙烯酸乙酯单体具有很强的吸电子性,容易在汗液中的水和氨基酸的引发下进行阴离子型聚合,形成白色聚合物 ,从而显出手印。 (2) 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非吸湿性物体上的新鲜及较陈旧的汗液手印的显现。如玻璃、瓷器、金属、塑料、油漆物、锡箔纸、 塑光纸、橡胶和人造革等物面上的新鲜或较陈旧手印 , 对皮革、纺织品、皮肤上的新鲜手印也有显现效果。 (3) 操作方法。 加热显现法 自然熏显法滤纸贴附显现法 如果用“502“胶显出的手印反差弱或没有反差时,可选用粉末染色或加腆熏显染色等方法增加反差。,五、现场手印的记录,(一)记录的意义: 1.列入卷宗与手印一起作为证据 2.提供进一步分析手印的素材 3.提供”会诊”的素材 4.提供恢复原始状态的素材 5.便于分析手印的痕迹种类及变化因素,(二)记录的内容 1.手印的具体方位和位置 手印所在物体所在方位及位置 手印在物体上的部位 2.手印的具体方向 3.同类手印间的相互关系(左右、高低、方向、高度、距离等) 形成时间、形成物质基本一致或同一时期遗留的,也包括一只收多次遗留的 4.手印的现场格局 5.手印的形成物质及种类 6.承痕体的种类和表面性质 7.手印的处理方法(显现、固定、提取),(三)记录方法 照相法、绘示意图、文字记载、录像法,六、现场手印的提取,(一)照相法 1.特点 (1)不影响其它任何方法的采用或对手印不产生任何损坏或破坏 (2)能反映手印的原始形貌及相互关系 (3)不易产生不规则形态 2.要求 (1)保持手印不变形 (2)清晰完整地反映纹线结构 (3)保持原手印大小拍照下来 (4)反映手印所在位置及几个手印间相互关系,3.操作时注意事项 (1)圆柱体要放置2个比例尺且同焦面 (2)主光轴垂直被摄平面 (3)要分距、分组拍照 (4)尽量提高纹线的反差,调整侧光角度和光照的光度,(二)提取实物 1.特点:可以反映出手印的一切真实情况 2.要求:先行多镜头拍照提取后,再提取原物 3.提取方法: (1)纸类小客体夹入书本中 (2)硬质小客体用胶带粘贴 (3)硬质大客体”加盖”、喷速凝透明漆 (三) 指纹胶带提取法 1.透明胶:粘取的手印与捺印的手印左右一致 2.手印胶片粘取的手印与捺印手印左右方向一致 (四) 制膜法 1.调糊(凉水)比足迹稀一点 2.制”围指” 3.灌制 4.调象(左右象)(底片翻个),第五节 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手印显出来后需要确定:是罪犯的还是事主或偶然接触人员留下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以及指位;给罪犯画像等。引出现场手印的三大块内容:区分罪犯手印;区分部位;画像,一、犯罪手印分析(确定现场手印是犯罪所留还是非犯罪所留) (一)分析手印的来源(.即手印是怎样留下来的) 1.物体与作案活动的关系 (1)分析作案过程 出入口 攀扶物、障碍物 作案细节 (2) 分析物品是否处于常态 (3)检查物品的外围痕迹 (4)据临场实验分析,2.调查核实接触现场人员 (1)事主 (2)偶然接触人员 (3)勘查人员,.调查了解物品来源,使用及保管情况 (1)来源情况 (2)使用情况 (3)保管情况,(二)排除“无关人员”手印进行甄别 1.具有简捷性 2.具有二重性,(三)与它案现场手印进行比对排查 1.认定的可靠度高 2.提供并案材料,(四)分析手印本身的遗留情况 1.分析手印遗留的位置和方向 2.手印的形成物质 3.手印的新旧程度 4.手印所在的物品 5.现场格局与它痕关系,二、分析手印是何部位所留,分析手印是何部位所留,是现场手印勘查和检验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地判断出现手印为何手、何指、何部位所留,对于缩小收集样本的范围,明确比对重点,加快鉴定速度,提高查对指、掌纹档案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区分手指与手掌的痕迹 通常在留下指、掌印比较完整的情况下,是容易区分的,但有时因掌纹遗留的面积很小,常与指印混淆。为了正确区分它们可以从形成手印的环境,手印面积大小、形状,纹线的弯曲度及粗细,纹纹结构,屈肌褶纹和小皱纹以及细节特征的出现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依据现场手印遗留情况进行判断,首先,搞清形成手印的现场条件,即承受手印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及其与周围物体的关系。考察需要用整个手抱、握还是只需几个手指即可拿取。 然后,观察每个手印所在位置和方向,以及手印与手印,手印与其他痕迹之间的关系,分析可能在什么动作下形成的手印,判断是手指接触还是手掌接触通常推、握、扶、抱等动作,留下掌印的可能性大;而拿取,挟持等动作,留下指印的可能性大。,2.根据手印面积和形状进行判断 一般指头、指节的面积都较小,指头印多呈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指节印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手掌的面积较大,纹线长,留下的掌印形状不定,呈长条形柱形、长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印痕,与指头的指节有明显区别。,3.根据乳突线的粗细、弯曲度、密度判断 通常,指头乳突纹线较细、较短,间隔小、密度大,弯曲度较大。成年人密度为2024根厘米,手掌纹较粗、较长,间隔大,成年人密度为1420根厘米,但也有个别除外,手掌环、小指间出现箕型或斗型花纹时,纹线更细密,密度可达20-30根/厘米。,4.根据乳突花纹结构进行判断,指头纹线绝大多数能构成弓、箕、斗型花纹,其纹型结构和三角的数量、位置等都较规范而稳定;指节花纹类型简单,识别容易;手掌各区域的一旦出现弓、箕、斗型花纹,其面积相对较大、纹线粗、间隔宽,系统结构不规范,三角的数量、位置及形态表现变化较多等。,5.根据屈肌褶纹和小皱纹进行判断,(1) 屈肌褶 纹的区别 手指屈肌褶纹较细较短小,表面平坦,分枝少,略呈弧形或倾斜形。 手掌屈肌褶纹粗大而长,表面粗糙,分枝多,呈弧形线或斜形线。 (2)小皱纹的区别 指头皱纹较短小,多出现在两侧,呈横向分布。其它指节上的皱纹多为纵向,且相互较为平行。手掌较大而长,有横的、竖的或倾斜的,上部皱纹分布较杂乱;内侧部皱纹多呈网格状外侧部皱纹多靠近外边缘,呈短小、横向、平行分布。,(二)区分左右手痕迹,1.分析手印的现场格局。(限制手印遗留的特殊的空间环境) 留有手印物体的大小、高低、位置及其周围关系,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具有限定性或特定性,决定了作案人在接触该物体时所站位置,动作、姿势及用哪只手才能完成某种动作。依据这种特殊环境可以分析作案人必须用哪只手才能接触留有手印的物体,从而判断出该手印是何手所留。,2.分析手印的位置、方向及排列关系,(1) 手印的位置、方向。 位置是指手印的具体分布位置,如在某物体的左边或右边,上面或下面,内侧或外侧,靠近中心或靠近边沿,或者两个部位均留有手印等情况。 方向是指手印的指尖朝向。如朝上或朝下;朝左或朝右等。 (2)手印的排列关系 即高低关系、次序关系、对应关系。,3.分析乳突花纹流向或倾斜,(1)据指头印分析 弓型纹: . 弧形纹: 左倾多为左手所留。 右倾多为右手所留。 .帐形纹: 左倾多为右手所留。 右倾多为左手所留。 箕型纹: . 头右尾左者多为左手所留。 .头左尾右者多为右手所留。,斗型纹:. 囊形斗:与箕同也。 . 环形斗:右倾多为左手所留。 左倾多为右手所留。 . 螺、绞、曲、双箕斗: 顺时旋者多为左手所留。 逆时旋者多为右手所留。,拇指正指尖:右高左低者多为左手所留。 细节特征出现率(箕、囊、螺、双箕) 中心花纹上部及两侧“起点”、“分歧”多的多为左手所留;“终点”、“结合”多的多为右手所留。,(2)据指节印分析,拇指印痕: 左高右低者为左拇所留。 右高左低者为右拇所留。 小指印痕: 右高左低者为左小指所留。 左高右低者为右小指所留。,(3)据手掌印分析,指根三叉线 .两组以上同时出现时,三叉线流向哪一侧,必为哪一手指根区所留。 .指根斜弧下对称三叉线流向哪一侧,绝大多数为哪一手食指根部所留(指根内区) 。 .指根斜弧侧的三叉线流向哪一侧,必为哪一手指根外区所留(环指根区) 。 .指根横弧下的三叉线流向哪一侧,多为哪一手指根中区所留。,据手掌乳突纹线的流向分析 .手掌内侧大圆弧线凸向哪一侧,为哪一手所留。 .手掌外侧“扫帚纹”的扫帚头指向哪一侧,为哪一手所留。,据手掌屈肌褶纹分析 .第一屈肌褶纹的外段形态在尾部上翘的状态下,其外段八字形分叉形沟纹开叉口朝向哪一侧,为哪一手所留 .第二和第三条屈肌褶纹在拇、食指间结合构成向掌心展开的结构,展开方向朝向哪方,为哪手所留 .第三屈肌褶纹末梢在腕部乳突纹线三角区的右侧,多为左手所留,三、分析作案人的人身特点 (一)分析身高,采取平均比例系数法 1手印全长L 身高H9.75L(cm) 一般L10-(2-2.5 ) (cm) 2食指全长L 身高H24.2L(cm) 3中指印长L 身高H21.1L(cm) 4食指花纹中心至指根长L 身高H28L(cm) 5中指花纹中心至指根长L 身高H24.5L(cm) 6手掌宽度L 身高H23.5L左(cm) 身高H22.7L右(cm),(二)分析年龄,主要从纹线光滑、连贯、完整、纹线的密度,手印的边缘及轮廓,脱皮、皱纹等情况进行大致分析 纹线密度:18岁以前 25 条以上/cm 40岁以前 24条以下/cm 脱皮:30 岁以后开始 皱纹:40岁以上,皱纹开始向内部花纹中心延伸。脱皮增多。,(三)分析体态,可以从手印外形和花纹形态进行观察、分析 1手印的外形观察 胖体:指印宽大、发圆、呈圆拄形,矮胖子更明显,呈圆形或长圆形。指关节反映完整、宽长,两侧向外凸圆。手掌外形肥大,内外侧边沿向外膨隆。 中等胖瘦: 指印中等匀称,多呈柱形,指节两侧边沿多为平直,手掌长宽较适称 ,内外边沿多为光滑。 瘦体:指印瘦小,长条形,指印顶端常发尖。指节中间小、两头大,关节突出明显。手掌外形较细长,内外边沿多向里凹陷。,2花纹形态观察 (只有特胖、特瘦等典型的身材,有可能从纹线形状方面反映出来,普通体态的花纹难以识别)。,胖高个:花纹长而宽、面积最大、纹线多 瘦高个:花纹细长、纹线两侧密度大于两头 胖矮个:花纹多呈圆形、面积宽大 ,上下左右密度相差较小 瘦矮个:花纹短小 、纹线较细密,第六节 样本手印的收取,一、样本手印概述 (一)收取样本手印的对象 (二)样本手印的种类 捺印样本、自然样本、实验样本 (三)收取方式 公开捺印、公开搜取、秘密收取 二、公开捺印 (一)捺印的种类:三面捺印、平面捺印、局部捺印 (二)捺印的方法,三、公开搜取 (一)适用对象 在逃失踪的重点嫌疑人 无名尸体、身源对象 (二)搜取方法 搜取自然样本 搜取原捺印样本,四、秘密收取 (一)适用对象 不适合一次性结案的嫌疑人 有较深“背景”的人,(二)搜取方法,搜查性密取 ()调离式搜取 单位协助 潜入搜取 善后及整理 ()选择时机,潜入搜取 时机选择(出入情况、出入习惯) 搜取方法:便装潜入、设双卡,2.计划性密取,利用上下级等关系进行收取 创造来访机会进行收取 a.理由选择 b.巧妙设计,重重设卡,层层剥皮 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 利用其人际关系的“助手”收取 人为制造冲突,创造捺印机会.,(三)密取的注意事项,1.密取后应立即注明其所属情况及收取的部位、遗留条件等情况。 2.密取的手印只能用于侦察破案,诉讼时应换上捺印样本。 3.需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第七节 手印的初步鉴定,一、检验的准备工作,(一)了解检材、样本的情况 (二)了解以往鉴定的情况 (三)了解送检目的要求、设计检验方案 (四)必要的物质准备和人员准备,二、分别检验,(一)对现场手印的检验 1.确定现场手印的方位 2.分清现场手印的痕迹种类 3.观察手印是否重叠和变形 4.确定现场手印的种类特征 5.确定现场手印的细节特征,6.发现和确定细节特征的具体方法 (1)从点到面、不断扩大。 (2)顺线追踪、查线增减。 (3)相互对照、互为补充。 (4)合理推断、两头数线。,7.固定所发现特征的方法 (1)绘制示意图。 (2)在手印照片上作标记。 (二)对样本手印的检验,三、比较检验,(一)比较检验的任务 (二)比较检验的内容 (三)比较检验的方法 1.特征形态比对法 2.特征连线比对法 3.特征重叠法,四、综合评断并作出结论 (一)综合评断的任务及主要内容 (二)查明相同点、差异点的来源及特征变化规律 (三)正确的区分相似与同一 (四)鉴定结论,五、制作手印鉴定书,(一)制作手印鉴定书的原则 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 (二)制作手印鉴定书的要求 1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 描述客观,准确精练 3 有根有据,全面论证 4 令人信服,实物作证 5 严肃美观,符合规范。 (三)鉴定书的组成 1.文字部分 2.图片部分,第三章 足迹检验,第一节 绪 论 第二节 赤脚足迹特征 第三节 鞋袜足迹特征 第四节 足迹的步法特征 第五节 现场足迹的勘验 第六节 足迹分析、检验 第七节 步法追踪,第一节 绪论,一、足迹检验的对象及内容 (一)足迹,人的赤脚或穿鞋袜的脚在与地面等物体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痕迹的总称。 (二)足迹检验:包括足迹分析和足迹鉴定两部分。 (三)对象:足迹,具体讲是足迹的形成要素。,(四)内容:,1足迹的形成机制和变化 同一人足迹的变化 找出年龄特征 不同人足迹的变化同年龄同性别的人不一样,有助于人身鉴定 2足迹的发现、提取 3足迹特征,4足迹应用 分析、鉴定,5综合利用 足迹和其它痕迹的综合利用 分析鉴定方法的综合利用 足迹的建档,二、足迹的主要特点,(一)反映性: 触物留痕,出现率高 (二)特定性:赤脚结构与鞋袜结构的特定性;人体结构与运动特点。 (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基本不变。 (四)连续性:反映罪犯在现场的活动方式 (五)证据意义不同:直接认定人身 间接认定 认定鞋袜,三、足迹的主要作用,(一)提供分析事件性质的材料 (二)提供分析案情的材料 1出入口,来去路线 2活动过程受连续性影响 3人数 4时间 5串并案 (三)提供缩小侦查范围的材料 1案犯的自然条件(年龄、性别等) 2行走姿势 3职业 4罪犯与被害人的关系 (四)证据作用,四、足迹的形成及分类,(一)形成的主要因素(互相制约、影响质量) 1造痕体(赤脚、鞋、袜) 一方面由于有机体人的位移运动、赤脚、穿鞋袜的脚与承痕表面相互作用引起承痕体产生变化,从而形成足迹;另一方面它们自身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因而赤脚足迹和鞋、袜足迹各不相同。它们既具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征。,2承痕体,承接体种类繁多(如: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承痕体有:土、木板、砖石、水泥、柏油等地面以及木材、金属、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皮革、纺织物、纸张等物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硬度、弹性、可塑性、渗透性;又具有不同的外表结构和颗粒组织,因而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因此,形成足迹时,不同的承痕体上的足迹,其反映不同质量也不同。,3形成足迹的作用力,形成足迹的作用里是以肌肉收缩与伸张,通过骨骼的杠杆作用产生的。脚蹬向地面的作用力,地面对脚有反作用力。人行走时,脚向后蹬地面形成垂直向下的分力和水平向后的分力,地面同时产生垂直向上的反用支撑身体,水平向前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向前运动。,4行走运动的周期性,行走时,人体运动器官各部分的活动,是重复进行的周期性运动在不同周期内相同阶段上。人体各部动态是相同的。人行走时一步一个脚印。一趟足迹中,左脚印到右脚印相同部位与步行线平行的垂直距离叫做半步;左或右脚由起步向前经摆动到落脚迈一步,叫做一个单步;左右脚个走一个单补构成一个完整的行走运动周期。,五、足迹检验的理论基础,(一)足迹客观性和特殊性 1. 必然要留下足迹 2. 每个足迹各个不相同 (二)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1. 脚的结构形态及其乳突线,在各年龄阶段保持相对稳定。 2. 人们穿用的鞋袜具有一定的稳定程度。 3. 人在每个年龄阶段的步法特征都保持相对稳定。,(二)足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分类:赤足迹、鞋足迹(塑料底鞋足迹、胶底鞋足迹、布底鞋足迹、皮底鞋足迹、编织底、木质底鞋足迹)、袜足迹 2.按承痕体的变化(表面形态)分类 立体足迹,能够反映造痕体表面凹凸结构(三维结构),且有明显立体感的印迹。 平面足迹,只能反映造痕体表面凸起结构形态(二维),没有立体感的印迹。 A.减层:脚将地面物质粘起来所形成的足迹. b.加层:脚分泌出的汗液或粘附着的污垢、粉尘脱落粘附到承痕体表面而形成。,3按足迹反映分类 正常足迹;轮廓较完整、清晰、特征稳定的足迹。 变形足迹;残缺、模糊、重叠、疑难等足迹,4按足迹之间关系分类 单个足迹;不能反映足迹之间的关系(指不连续足迹) 成趟足迹;反映人的活动状态(四个连续足迹),第二节 赤脚足迹特征,一、脚的解剖结构 (骨、肌肉、关节),(一)骨 206(全身) 下肢 :1.骨盆(二髋骨构成) 2.股骨:小腿骨(胫骨和腓骨) 3.足骨:26块(14块趾骨、5块跖骨、7块跗骨),(二)关节:骨与骨之间经结缔组织的连接 1.关节结构: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 2.关节分类:动关节、不动关节 3.关节运动:球面状 、椭球状、滑车状,(1)纵弓:内纵弓(大) 外纵弓(小) (2)横弓:前横弓(由第一第五跖骨) 后横弓(三块骨组成,(一只脚为半弓,两只脚合在一起为一完整的弓)。 (3)作用 :支撑作用、缓冲作用、传递力的作用,(三)肌肉系统(下肢) 大腿肌肉:前群、后群、内侧群、后侧群 小腿肌肉:前群、后群、外侧群,足弓,二、赤脚足迹特征,(一)脚脚型结构特征(长度特征、宽度特征、趾区特征、掌区特征、弓区特征、跟区特征) 赤脚各部位的具体名称,(二)脚型的长度特征,1.测量基线(足迹中心线)的确定) 过第二趾前端最突出点与跟后缘最突出点的连线就是足迹中心线 若足迹残缺不全可以以下过点确定中心线。 第一、三趾近缘的中心线 后跟最宽处的中心点 掌区最宽出的中心点 注意,现场足迹与样本足迹按同一方法测定,2.长度测量,全长测量:找出趾突出点,向中心线作垂线,若跟部最突出点不在中心线上,也应作垂线,两垂点距离即为全长。 足迹长度分布(正态分布) 足迹长度变化 a.立体和平面足迹的差异 赤足长度比比立体足迹小mm;比平面足迹大mm(实例) b.性别的差异 成年男性城市251.34mm,分布mm 成年女性城市232.10mm,分布mm,c.职业的差异 运动员的脚长d地区的差异 d.早晚变化: 早晚1-15mm e.负重的变化:增大1-3 mm,f.长途行走: 增大mm g.季节变化: 夏长冬短 h.左右脚差异: (常用脚长)j高跟鞋的影响(增长) 其它长度测量,(三)脚型的宽度特征,1.掌宽测量 (1)方法:a垂直宽:垂直足迹中心的掌部最宽部位的宽度。 b斜宽:内、外缘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c直宽:从内、外缘最突出点作中心线垂线,两段垂线长之和为直宽。 (2)宽度的分布(正态分布);男性:97.07 mm,女性:89.28 mm,(3)宽度的变化,a立体与平面的差异:赤脚宽略大于立体;远大于平面。 b性别的差异:男80140 mm,女74112 mm。 c地区的差异:福建男女都宽,大23 mm,;上海男窄,四川女窄。 d负重与长途行走:主要由于前横弓的变化(变宽)(34 mm),另外,其它因素,例季节、左右脚、高跟鞋的影响也要考虑。,2弓区宽度测量 (1)方法: a垂直宽:垂直中心线的弓区最窄部位的宽度。 b斜宽:第五跖骨粗隆到弓区轴线的垂线与内缘交点之间的距离。 c直宽:第五跖骨粗隆到内缘的距离(垂直中心线)。 (2)分类:高弓、窄弓、中弓、扁弓、膨胀弓。,反映: 高弓 窄弓 中弓 扁弓 膨胀弓 平面足迹 脚弓中断 19mm以下 20-39mm 40-59mm 60mm以上 立体足迹 25mm以下 26-29mm 30-49mm 50-69mm 70mm以上,3跟宽的测量 (1)垂直宽:脚跟垂直于足迹中心线的最宽处的宽度。 (2)斜宽:跟内、外缘最突出点间的距离。 (3)直宽:垂直跟的方向的最宽处的宽度。,(四)趾区特征,1大小形状 (1)趾头印大小 a.大小:1-2-3-4-5 b.长短:1-2-3-4-5 2-1-3-4-5 3-2-1-4-5 3-1-2-4-5 c.测量:纵向伸的方向或最突出点连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