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论文-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doc_第1页
政治哲学论文-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doc_第2页
政治哲学论文-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doc_第3页
政治哲学论文-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doc_第4页
政治哲学论文-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哲学论文-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一般来说,学界都认为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首先把政治文化纳入政治科学领域的。他在比较政治学中,就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这里,阿尔蒙德就把政治文化界定在民族范围之内。其后,人们在研究政治文化时,都十分关注政治文化的民族性问题。政治文化的民族性构成政治文化的重要属性。世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各民族人民在自己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又使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或称为文化的民族性。这样,也就使得我们的世界涌现了多种文化体系,或称为文化的多样性。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民族,有多少国度,就有多少文化体系。如,我们所说的古老的玛雅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爱琴海文化、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华夏文化等。这样众多的文化体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多彩的文明景观。世界是各民族人民所共创的,世界文化也是各族人民所共建的。在当今的世界,也同样存在着多种文化体系。如西方的欧美文化圈,东方的中华文化圈,佛教文化圈,还有阿拉伯文化圈,拉美文化圈,等。民族政治文化的内涵现代政治科学关于政治文化的研究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首倡者是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其后便成为政治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国政治学者基本上是从政治心理视角来界定政治文化。如,阿尔蒙德说“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而另一美国学者派伊(LWPye)也说“政治文化一词涉及政治上一切有关的取向,不论是认知的、评估的或表情的”。其他学者也都有相似的看法。作为结构一功能主义的代表,阿尔蒙德不仅注意到政治的客观方面,即结构及其功能,而且注意到政治的主观方面,即政治文化现象。这样,使政治科学不是停留在对客观的政治制度的考察和研究上,而是进一步深入到政治的主观、内在方面。同时,他还认为政治结构一功能(客观)和政治文化(主观)二者是互动的。政治结构通过政治社会化传播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而一定的政治文化则支持、维持和变革政治结构体系。作为当代政治科学家,阿尔蒙德提出政治文化,是有其科学价值的,他弥补了传统政治学单纯着重制度研究的欠缺,深化了对政治现象的认识。然而,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主张所谓“价值中立”的,他们否定“价值判断”,对事物不作定性分析。这样,他们只从感性方面、心理方面认定政治文化,而否定意识形态的作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关于政治文化的看法,在我国学者中是不一致的。一种也是把政治文化主要归结为政治心理方面。如,马起华说“政治文化是个人对于政治系统及自我在系统中所担任角色的心理取向”。丛日云也是把政治文化归结为政治态度、信仰、情感、价值等基本取向。另一种见解是将政治文化广泛化。即政治文化不仅包括政治心理方面,还包括政治理论、思想,以及政治制度。如朱日耀先生即认为“政治文化应含有与政治相关的各个层次的文化”,其中包括有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几个方面。上面两种看法,可说是政治文化的广义说和狭义说。广义说将政治文化广泛到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狭义说则仅只是指政治心理方面的政治取向。除此以外,还有第三种看法。把政治文化既看成是主观方面的现象,但又不仅仅指政治心理方面,而是包括政治心理方面,还包括政治思想方面。或者说是包括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部分。如我曾说过“所谓政治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政治理论、思想、价值观念的总积淀”。王沪宁也说“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主观意识领域,包括了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具体的说,包括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这点,王惠岩教授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政治文化既应该包括人们对政治生活非理性的情感认识因素,也应该包括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理性认识因素。即政治文化既应该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因素,同时还应该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对人们政治行为起着规范和支配作用的政治思想”。总之,我的看法是居于中间的。即一、政治文化是人在政治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观方面;二、作为主观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心理因素,而且包括政治观念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观念、政治思想)二者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政治心理是潜藏在人的内心世界,是不表露在外的。但是它却促进着人们政治观念的形成,即人们对政治生活有系统的认识,而政治心理又受其政治思想的支配,即人们是在一定的政治观念影响下产生出一定的政治情感、信仰和认知的。也就是说,政治思想引导人们的政治心理;而政治心理又推动政治思想的形成。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应该说政治意识要比政治心理更为重要。因为心理只是一种内在的政治价值取向,而政治意识形态则往往作为一种系统的观念表露在外,并可能形成一种行为规范。至于客观方面,或是政治制度方面,则只是政治观念形态的载体。就是说政治的主观方面必须通过客观载体来体现,而载体本身则不属于政治文化范畴之中。这点是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一致的。由于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环境的不同,也就构成了一个民族的不同的社会心态。作为民族的政治文化,就包括有人们的政治认知、态度、愿望、情绪,也即人们的政治信仰、理想、政治感情、政治价值取向等;同时,也包括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以至政治理论等。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社会政治心态,应是民族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是联结一个民族政治共同体的纽带。每一个民族由于在政治文化上具有共识,从而使人们对该社会的政治共同组织产生认同感,因而该民族才富有内聚力。这种内聚力正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于世界舞台的基础。政治文化的民族性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地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定势。这种定势往往被该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确认下来,并深入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和行为习惯之中,取得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因此,当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也就构成该民族政治文化的特质,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政治文化。我们所以只说“一定的稳定性”,是因为作为每个民族的政治文化来说,这个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民族的政治文化也要发展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决定政治文化的诸因素各民族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于各自所生成的环境。或者说不同的环境创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不同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那末,是些什么因素决定着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各自的特点呢?首先是各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任何民族为了生存首先是要获取一定的生活资料。自然环境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基础。然而,大自然所给予各民族的生存条件是极不相同的。特别是初民社会,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是很大的。他们由于征服自然能力的低下,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很大的。一些民族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于从事农业,而有的民族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则适宜于从事航海或贸易;内陆的一些民族具有封闭性,而沿海的民族则具有开放性。这样,就使得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创造着各自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如我国的汉文化发源于西北和中原地带,自然环境适宜于农业,我国又是地处西北多山,北部为大沙漠,东南面临大海,影响了对外交流,具有封闭性。再如希腊,境内多山,不宜农耕,经济作物较少,而且海岸较长又多岛,故而适宜发展航海和对外贸易,形成了其开放的环境。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人类在适应自然中不断地改造自然,从而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制约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小。所以,在今天世界科学发达的情况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强,各民族的交流极为方便和频繁,因此,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约束力虽然依然存在,但比起从前,则相差甚大。其次是各民族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经济生产方式我指的是如何组织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什么。而经济形态则是指一定的生产关系总和,或说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决定因素。人类社会一般说有三种经济生产方式,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也有的称之为时间经济,或其他称谓)。又有五种经济形态,即原始的氏族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如自然经济,无论中国或西方,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特征的。然而,中国和西方的奴隶、封建社会又各有特点,这就形成了各自的经济环境。中国虽然也有商品交换的存在,但是由于传统的政治上的重农抑商,使商品经济在我国一贯受到压抑。所以我国的古代文化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下的农业文化。如前所述,古代希腊的环境决定了它的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这又决定了古代希腊文化的特色。再次是各民族的社会政治生活结构。社会政治生活主要是指社会政治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政治制度。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对政治文化来说更是其直接基础。在原始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度。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阶级关系。国家则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公共组织,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将来阶级消失后,人类社会还会存在着相互关系,那时必定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在我国古代,奠基于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因此,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人们对君权的认同,清官思想的保留,家长作风的存在,都是其表现。所以我们说,不同的政治生活结构,就创造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培植不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心态,形成不同的政治观念,也就造成不同的政治文化。除了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生活结构等外,国际环境对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体系就将相互影响,也会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当然,也有的是外民族的入侵,把一个民族的文化强加给另一个民族,这种情况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最终本民族的文化还是起主导作用,它总是不能代替的。此外,我们还应看到,虽然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是受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结构等的制约,但是反过来,它也对其他现象起着影响,对经济、政治还起着反作用。政治文化的传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变”,又有“通”。“变”是“改”,“通”是“继”。历史就是在“变”与“通”的过程中“有序”的发展着、前进着。“无变”则社会不前;“无通”则社会难前。就是说,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停滞不前。这就是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世代相传的过程。因此每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产生政治文化的传统问题。所谓“传统”,中文把“传”解释为“接”,就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一代。也就是“交接”“接力”的意思。又解释为传播、传授。而所谓“统”即事物间的连续相关性。英文传统一词大多用“Tradition”,其意为一代又一代的往下传。这与中文有相似之处。可见,无论中西传统一词实际意义都可理解为一以贯之,传而统之。我国过去就有所谓“道统”,这是指以“孔孟之道”作为“统续”的观念,实际是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观念。由此,我们认为,所谓传统,就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积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则是精神的积淀,也就是每个民族历史相传的民族精神,它存在于一个民族的心理的、意识的、生活的结构之中。有的学者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区别开来。文化传统是指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精神;而传统文化则是指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体系。前者是凝聚在现实人们的思想中;后者则是历史的现象,已成过去的存在。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文化传统。当然,对文化传统的研究是必须了解传统文化的。因为,文化传统正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是通过生理的遗传,特别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而造成的。关于生理上的遗传,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我们不能多谈。关于人的政治社会化问题则是政治科学的具体内容之一。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通过多种社会渠道,如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传媒工具而培育的政治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