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尿生成和排出.ppt_第1页
戈尿生成和排出.ppt_第2页
戈尿生成和排出.ppt_第3页
戈尿生成和排出.ppt_第4页
戈尿生成和排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第五节 尿液、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及其排放,第四节 尿 生 成 的 调 节,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终产物 不需要物质 过剩的物质,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中产生的终产物、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 肾 脏 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 脏 co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水的摄入:饮水、进食 水的排出: 1、不感失水(呼吸器官、皮 肤):400-600 ml 2、出汗:变化很大 3、粪便:100 ml 4、肾脏排尿:保持水的稳态,肾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及内分泌,实现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功能如下: 1.泌尿功能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 排出机体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内分泌功能:,肾脏的功能,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肾实质分为皮质(cortex)和髓质(medulla)两部分。肾脏的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在皮质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血管丰富。髓质血管少,有1525个肾锥体构成。,一、肾脏的结构特点,(一)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段,远端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近曲小管,袢降细段,两种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 量,多(85-90%),A口径,少(10-15%),体 积,较大,较小,A入 A出 21,A入 A出,A出后的毛细血管,袢长度,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还形成U形 的直小血管,肾素含量,短,长,多,少,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于皮质部 的肾小管周围,(二)近球小体,小动脉中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内含分泌颗粒,分泌肾素; 对牵张刺激敏感感受器; 肾交感N支配。,1.近球细胞:,2.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经间质细胞传递至近球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3.球外系膜细胞:出入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有 吞噬和收缩功能。,(三)肾脏的神经支配,肾脏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胸12腰2节段,其纤维进入腹腔神经节和位于主动脉、肾动脉的神经节。节后纤维与肾动脉伴行,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球旁细胞。末梢释放NE,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的分泌。,(一)血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且主要分布在皮质: 流量心输出量1/41/5; 皮质血量约占94% (二)有两套毛细血管网,且血压差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二、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通过肾血流量的调节:使肾血流量与肾的泌尿功能相适应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血量相配合N体液调节。,(三)肾血流量及其调节,1.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于10.724.0kPa ( 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从而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相对稳定。 该现象在去神经支配的肾或离体肾均存在,说明为自身调节。,2.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 应急状态(反射)肾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有利于活动器官和重要器官得到较多的血液供应 (血液重分配)。 .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升压素、内皮素肾血管收缩。 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缓激肽肾血管舒张。,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三个连续过程,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度量指标,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概念: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GFR 125ml/min GFR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系数。 2.滤过分数(glomerular filtration fraction GFF) 概念: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肾的血流量占心输出量 25 红细胞比容 55 肾的血浆流量5000ml25%45660ml/min 滤过分数 = 125 100 19% 660,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1.肾小球滤过膜由3层结构组成:内层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中间层为基膜层;外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的上皮细胞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许多小孔,称窗孔,基膜含有微细纤维网,对滤过膜的通透性起决定性作用。肾小囊脏层的上皮细胞的各足状突起之间有许多裂隙,称裂孔,是滤过作用的最后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空:50-100nm 基膜蛋白质网孔:2-8nm 足细胞裂隙:4-14nm 三层膜叠加总内径3.25nm (2.0-4.2nm) 常见几种物质的分子直径 红细胞:7um 血红蛋白:3.25um 白蛋白:3.6um,蛋白质,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1)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2.0nm能自由通过 半径 2.04.2nm能部分通过 4.2nm完全不能通过 (白蛋白,分子量69000) 分子量69000单体可通过,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质不能通过。,2)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同:,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出现蛋白尿。,滤过: 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超滤过液)的过程。 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压和pH值也与血浆近似。,原尿 = 血浆的超滤液。,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蛋白质 80 微量 0 - 葡萄糖 1 1 0 -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K+ 0.2 0.2 1.5 7.5 尿酸 0.02 0.02 0.5 25.0 尿素 0.3 0.3 20.0 67.0 肌酐 0.01 0.01 1.5 150.0 氨 0.001 0.001 0.4 400.0,滤过的实验证据:,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 (25+10) =10 mmHg) 0有滤液生成,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35+10) = 0 mmHg 0无滤液生成,有效滤过压的形成,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特点:正常时,毛细血管血压和囊内压基本不变,胶体渗透压易变(胶体物质滤不出)。,特点:正常时,出球段除血浆流量快时外,一般无滤出,故为滤过的贮备段(贮备面积)。,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滤过系数,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静电屏障作用,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二)有效滤过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 GFR 尿量,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有效滤过压 尿量,3.囊内压 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阻塞管腔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全身血浆蛋白浓度或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硬化缩小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少尿。,(三)肾血浆流量,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胶体渗透压渐有效滤过压渐(=0时称滤过平衡)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过的长度。,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肾小球血浆流量(RPF)时血浆胶体渗透压(COP)上升的斜率。 曲线A: RPF COP速快 曲线C: RPF COP速慢 曲线B:正常RPF时COP速,结论: RPF大COP速慢滤过平衡向着出球A端移动GFR;反之则GFR。,RPF:肾血浆流量 COP:血浆胶体渗透压,小结:影响滤过的因素,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是指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原尿中重新转运到血液中的过程。 分 泌: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中的过程。,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 水 900 980 960 1.1 蛋白质 80 微量 0 - 葡萄糖 1 1 0 - Na+ 3.3 3.3 3.5 1.1 Cl- 3.7 3.7 6.0 1.6 K+ 0.2 0.2 1.5 7.5 尿酸 0.02 0.02 0.5 25.0 尿素 0.3 0.3 20.0 67.0 肌酐 0.01 0.01 1.5 150.0 氨 0.001 0.001 0.4 400.0,重吸收和分泌的证据: 比较原尿与终尿量: 原尿量:180L/d 终尿量:1.5L/d 提示99%被重吸收,1%排出体外,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 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终尿中无(=重吸收); 肌酐、氨原尿中微量终尿中大量(=分泌)。,重吸收和分泌部位:,近端小管:刷状缘增大重吸收面积 髓袢细段 远曲小管 集合管,重吸收方式,1.被动转运: 渗透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溶剂拖曳 2.主动转运: 原发主动:泵 继发主动:,逆向转运 同向转运,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转运的途径,跨细胞转运 细胞旁转运,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转运,(一) Na+和水的重吸收:99%被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 原尿(glomerular filtrate) Na+ 500g /日, 终尿(urine) Na+ 5g /日 99%回收 地点和吸收比例: 近端小管:占滤过量6570%, (定比重吸收) 髓袢:20%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12%,1、近端小管: 方式:伴 Glu、AA协同转运 Na - H交换 重吸收量:占滤过的67 2、髓袢降支:不吸收 3、髓袢升支: 方式:“Na-K-2Cl协同转运” 该载体可被“呋塞米速尿”阻断 4、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方式: Na - K交换 性质:“选择性重吸收”醛固酮调节,(1) Na+的重吸收,同向转运体模式,管腔膜上有Na+:2Cl-:K+同向转运体Na+、Cl-顺电-化学梯度,K+逆电-化学梯度同向转运入细胞内。 进入细胞内的:Na+由管周膜Na+泵泵出,Cl-经管周膜Cl-通道、K+经管腔膜K+通道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出细胞。,远曲小管初段:Na+在管腔膜由Na+-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Na+-Cl-的同向转运可被噻嗪类(thiazide)利尿剂所抑制。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Na+在管腔膜主要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管周膜由Na+泵泵出细胞而被重吸收。管腔膜的Na+通道可被氨氯吡咪(amiloride)抑制。,Na+的重吸收(主动重吸收),重吸收机制:被动过程(渗透作用)。 近端小管中Na+和Cl-等物质的重吸收在上皮两侧产生渗透浓度梯度,使水分子以渗透方式被重吸收。 重吸收特点: 类同Na+,具有球-管平衡现象,即重近端小管吸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70%(定比重吸收)。 故近端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2)水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 : 伴Na的“强制性重吸收” 占滤过的67 2、髓袢降支细段: 钠不重吸收、水重吸收 3、髓袢升支细段: 钠重吸收、水不重吸收 4、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选择性重吸收” 受ADH/醛固酮调节,水钠分离,Na+、Cl-和水12%在远球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盐的转运是可被调节的。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血管升压素)调节,而Na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aldosterone)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二)K+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受醛固酮调节)。 K+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 实验证明:管内K+ 管外K+140,(4mol/L),(150mol/L),(三)HCO3-的重吸收 1.重吸收的机制:被动过程。,HCO3-的重吸收,2.重吸收的特点: 不是以HCO3-的形式而是以CO2的形式重吸收的;,(四)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均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Na+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和Na+依赖性氨基酸转运体)。 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相同,但尿中几乎不合葡萄糖,这说明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回血。 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尤其在近球小管前半段,其他各段肾小管都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因此,如果在近球小管以后的小管液中仍含有葡萄糖,则尿中将出现葡萄糖(糖尿)。,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80 mgd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血糖继续升高,尿中葡萄糖也将随之增加;当血糖浓度超过约300 mgdL后,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极限,此值即为葡萄糖吸收极限量。此时,尿葡萄糖排出率则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平行增加。,葡萄糖吸收极限量(最大转运率,maximal rate of transport for glucose),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一)小管液的渗透压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对水重吸收的力量(排出1g溶质,约需溶解于15ml水)。 当溶质渗透压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这种由于肾小管内渗透压增高引起的利尿作用,称为渗透性利尿。,1.概念 指近球小管对溶质、水的重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保持一定平衡关系的现象。 实验证明,无论GFR或近球小管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量是定比重吸收的: 重吸收量/滤过量6570% 2.机制 除与近曲小管对Na+、H2O重吸收的泵-漏现象有关外,主要与管周毛细血管血压和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二)球-管平衡,在肾血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当GFR时,管周毛细血管压,小管旁组织间液的静水压Na+、H2O回漏,Na+、H2O重吸收,重吸收率/滤过率6570 (球-管平衡),胶体渗透压,小管旁组织间液入毛细血管量,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会因GFR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但球-管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打乱。 如:,渗透性利尿就可打破球-管平衡,也是尿量增多的原因之一。,3.意义,1.H+的分泌,H+分泌机制 是主动分泌。 Na+-H+交换 H+泵,H+,NH3 +,NH4+,H+的分泌,H+泵,泌H+有助碱贮(泌H+促HCO3-重吸收排酸保碱)。 泌H+与泌K+呈负相关(竞争抑制)。 泌H+是有限度的:当小管液pH值4.5时,泌H+则停止。,H+分泌特点 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K+分泌机制: 是Na+-K+交换。 K+管内K+管外 管周膜Na+-K+泵的主动重 吸收管外为正 管内为负的电位差 K+顺电-化学梯度分泌(易化扩散)入小管液,K+通道,Na+通道,Na+-K+泵,Na+-K+交换,2.K+的分泌 管壁的主细胞泌K+,泌K+与泌H+呈负相关。 Na+-K+交换与Na+-H+交换具有竟争抑制。 酸中毒:Na+-H+,Na+-K+泌K+高血钾症 高血钾症:Na+-K+,Na+-H+泌H+酸中毒 细胞外组织液K+浓度升高,使小管顶端膜对K+通透性增高,亦能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的K+分泌。,Na+-K+交换与Na+-H+交换,K+分泌特点:,3.NH3的分泌 机制 单纯扩散,小管上皮细胞内 谷氨酰氨,脱氨,NH3(氨),脂溶性,肾小管腔:NH3H+,NH4+Cl-NH4Cl,单纯扩散,谷氨酰胺酶,泌NH3与泌H+呈正相关:即泌NH3促进H+-Na+交换,促进排酸保碱(肾脏分泌的H+ ,约有50由NH3缓冲;同时每排出1个H+ ,就重吸收1个 HCO3- ),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NH3扩散的量决定于管腔液与管周液的pH值:管腔液pH值较低时,NH3较易扩散。 正常时NH3只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时,近端小管也分泌。,NH3分泌特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重吸收的总结,一、Na+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重吸收的总结,二、H2O重吸收,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的生成由: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三个环节构成。机体对尿生成的调节是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实现的。 前文已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本节主要讨论影响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因素:即肾内自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血管升压素,也称为抗利尿激素(ADH),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储存并释放。,一、抗利尿激素(ADH),1.ADH的来源和作用,ADH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管周膜V2受体结合,小管液,血液,适宜刺激,下丘脑 释放 A D H,ADH,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酶A,水通道从胞浆 镶嵌到管腔膜上,水重吸收,尿 量 ,2.ADH分泌的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 (5-10),动脉血压,中枢渗透压感受器,心房容量 感受器,动脉压力 感受器,下丘脑视上核 (主) 室旁核 (次),+,+,+,+,A D H,一次分别饮清水与生理盐水各一升尿量为何不同?,饮用大量清水引起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水利尿。 其原因是:大量饮清水血液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ADH释放明显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循环血量 等适宜刺激,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该系统包括: 1. 肾素分泌的调节因素; 2.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 3.醛固酮分泌的调节因素。,1.肾素释放的调节:,1. 肾内机制:肾动脉灌注压动脉壁受牵张程度肾素释放 小管液Na量通过致密斑的Na量肾素释放 神经机制:交感神经兴奋近球小管的受体肾素释放 体液机制:PGE2、PGI2、Adr、NA肾素释放 Ang II、血管升压素、内皮素、心房钠尿肽、NO 肾素释放,血压下降、急性失血、肾动脉狭窄、细胞外液量减少、心力衰竭肾素释放,例如:,管腔膜通道数量 管周膜上Na+-K+泵活动,2.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醛固酮,小管上皮细胞内,单纯扩散,胞浆内形成 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内调节 特异mRNA转录,醛固酮诱导蛋白,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2K+、保3Na+、保H2O,肝脏,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 I (10肽),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 II (8肽),血管紧张素酶A,血管紧张素 III (8肽),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促进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保Na排K),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外周阻力,近球小管重吸收Na,神经系统:血管升压素、ACTH 交感神经活动 渴觉和饮水行为,3.醛固酮分泌的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血K+和血Na+,第五节 尿液、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及其排放,1. 尿量,正常成人约 1-2L/24h,临床:多尿、少尿、无尿,意义:清除代谢废物 至少需要0.5L/24h的尿液,肾炎,尿崩症,超过2.5L/24h,介于0.1L-0.5L/24h,不足0.1L/24h,一、尿液,2. 尿液的理化性质,透明的淡黄色液体 弱酸性 pH = 57 密度变化大 1.0151.025g /cm3 渗透压介于 925 - 3727 kPa,来自胆红素代谢产物 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尿渗压血浆渗压高渗尿尿浓缩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压血浆渗压低渗尿尿稀释 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 抗利尿激素或其受体缺乏尿崩症 尿渗压血浆渗压等渗尿肾功 如:肾衰,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KgH2O),二、尿液的稀释和浓缩,(一)尿液的稀释,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引起水利尿(water diuresis)。 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造成的。,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Cl,而对水不通透,故水不被重吸收,造成髓拌升支粗段小管液为低渗。 在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