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有答案.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有答案.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有答案.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有答案.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有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7.1_燃烧和灭火(有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原理B.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C.鉴别羊毛与涤纶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D.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2. 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提高锅炉的耐热性B.粉碎煤块C.减少空气通入量D.增加煤的用量3.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B.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蜡烛火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4.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5. 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B.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D.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6. 小聪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通过用力上下振荡锥形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该实验直接说明的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必须用力上下振荡B.要有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与氧气(或空气)接触7. 3月2日,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口林场和达拉林场相继发生森林火灾消防人员可以用鼓风机扑灭森林大火的原理是( ) A.氧气过分充足,超过燃烧需要量B.大量空气带有热量,使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C.鼓风机吹出的是不助燃的二氧化碳气体D.用大风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8. 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B.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C.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9. 为了让煤充分燃烧,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B.提高锅炉的耐热性C.粉碎煤块D.减少空气通入量10. 下列各组气体经充分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和氮气B.天然气和空气C.一氧化碳和氢气D.煤气和液化石油气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混合后点燃一定会爆炸B.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C.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 13.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B.液化石油气C.天然气D.水蒸气14. 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A.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D.降低煤的着火点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是由于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与空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着火,应该立即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16. 当地时间2013年7月1日,英国Smethwick垃圾场发生大火,大约有10万公吨的塑料和纸垃圾发生燃烧,浓烟升到高空6000英尺,有200名消防员和40辆消防车参与灭火在该火灾中消防员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或氧气D.制造隔离带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 17. 厨房天然气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原因是_ 18. 根据以下一些变化,回答有关问题:动物的呼吸;长期堆放的受潮柴草堆突然从中间起火;燃放鞭炮;食物的腐败;把浸透了液态氧的棉花封闭在石洞内点燃;铁器在空气中锈蚀;把木条带火星的一端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给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加热至40C以上上述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用序号回答,下同);属于自燃的是_;属于燃烧的是_;属于爆炸的是_ 19. 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分别是 (1)_; (2)_20. 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燃烧时产生不同的现象与众多的因素有关某物质着火点为tC,如图1 (1)图1中该物质在P点状态时是_(填“燃烧”或“不燃烧”),理由是_ (2)图1四种状态中,燃烧最旺的点是_ (3)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内打上一些孔(如上图2),优点是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学校组织学生踏青野炊: (1)在野炊活动中亮亮直接用打火机去点木柴,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 (2)若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在燃烧和灭火实验中,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了燃烧需要_的条件 (2)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填序号)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3)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23. 请根据要求填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2)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为安全起见,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安装的正确位置应选择图1中的_ (3)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_A.一氧化碳和空气B.氢气和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氧气D.甲烷和氧气 (4)符号3SO42-中数字“2”的意义是_ (5)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一定条件4H2O+X,则X的化学式为_ (6)KClO3中_(填“含有”或“不含有”)氧分子,它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7)图2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中,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质量比为_ (8)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常常有一层白色固体,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若要将该试剂瓶清洗干净,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填序号)A自来水B热水C稀盐酸D白猫清洗精 (9)有一种无色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用此气体做以下实验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将此气体经尖嘴导管导出后点燃,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此气体中一定含有_(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 (10)某瓶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则该气体可能是_A.COB.CO2和O2的混合物C.CO2D.CO和O2混合物E.CO和CO2的混合物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7.1 燃烧和灭火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1.【答案】C【考点】溶液的形成过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解析】A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考虑;C根据鉴别羊毛和化纤制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解答】A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故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故错误;C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化纤制品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鉴别羊毛和涤纶可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故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错误。2.【答案】B【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要使煤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接触面积,通过以上两点分析选项既得【解答】解:A、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C、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D、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3.【答案】D【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燃烧的现象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正确B、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燃烧,正确C、蜡烛火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正确D、是因为温度不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错误故选D4.【答案】C【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却没发光放热,如铁生锈等;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C、氧气可以促进燃烧;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解答】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D不正确故选C5.【答案】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油会浮在水的上面,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B、水可以导电,用水灭火会伤到人,也会使电器内部发生短路,故错误,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故错误,D、设置隔离带是将可燃物和火分离,隔绝了可燃物,故正确,故选D6.【答案】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白磷是可燃物,在热水中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根据题意,通过用力上下振荡锥形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则火焰熄灭,上下振荡锥形瓶时,白磷能与氧气接触,停止振荡时,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该实验直接说明的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7.【答案】B【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A、燃烧时,氧气越多燃烧越充分;B、鼓风机吹出的大量空气带有热量,使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C、鼓风机吹出的是空气;D、大风降低的是环境温度,不是着火点【解答】解:A、燃烧时,氧气越多燃烧越充分,故A错;B、鼓风机吹出的大量空气带有热量,使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故B正确;C、鼓风机吹出的是空气,故C错;D、大风降低的是环境温度,不是着火点,故D错故选B8.【答案】A【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解析】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会造成触电,说法错误;B、发现煤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正确;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起到灭火的原理,故正确;D、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可拨打119火警电话,身陷火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故正确。9.【答案】C【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要使煤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接触面积,通过以上两点分析选项既得【解答】解: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B、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C、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10.【答案】B【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根据爆炸的原理或发生的条件判断,爆炸是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中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聚集不能散失,气体受热急剧膨胀造成的,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解答】解: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氮气与氧气不能燃烧,不发生爆炸,故A错;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气体,不能发生爆炸,故C错;D、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气体,不能发生爆炸,故D错故选:B11.【答案】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A、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C、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D、根据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分析【解答】解:A、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明火会产生爆炸,但若不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不会产生爆炸,故错误;B、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能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正确;D、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故选C12.【答案】B【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A、根据燃烧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红磷的着火点较高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燃烧是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都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自燃,故选项说法错误。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13.【答案】B,C【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氮气、水蒸气不属于可燃物,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14.【答案】A,B【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故对B、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从而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故对C、煤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一种温室气体,不能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故错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所以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故错故选AB15.【答案】B,D【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水能灭火是由于水吸收了大量的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B、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与空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说法错误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16.【答案】A,C【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向燃烧物喷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解答】解:A、用高压水枪喷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身性质,一般是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故不选;C、用高压水枪喷水能达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的目的,故选;D、用高压水枪喷水不能使可燃物撤离火灾现场,不是制造隔离带,故不选故选:AC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17.【答案】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解析】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故厨房天然气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答案为: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18.【答案】,【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缓慢氧化是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不断进行着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解答】解:动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铁器在空气中锈蚀都是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故填:长期堆放的受潮柴草堆突然从中间起火是因为柴草不断进行着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使柴草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柴草的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行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故填:把木条带火星的一端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给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加热至40C以上,木条和白磷都会燃烧起来故填:燃放鞭炮、把浸透了液态氧的棉花封闭在石洞内点燃都会发生爆炸故填:19.【答案】(1)与氧气或空气接;(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20.【答案】不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Q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旺【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具备的两个条件分析;(2)根据可燃物燃烧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3)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1)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而P点在tC以下,故在P点时不能燃烧;(2)温度越高,氧气含量越多时燃烧越旺,因此Q点燃烧最旺(3)把煤球改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答案】温度未达到着火点;(2)把木柴架空。【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回答。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有:有足够的空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解答】在野炊活动中亮亮直接用打火机去点木柴,没有成功,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在生火过程中,若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可把木柴架空,这是因为把木柴架空后能够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木柴燃烧。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A清除或移走可燃物【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实验过程中的水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烧杯中的水不是反应物,(3)釜底抽薪”体现的是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23.【答案】可燃物AAD每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C2H4不含有,不属于1:2,7:22CO2+Ca(OH)2=CaCO3+H2O,CH2,CODE【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解析】(1)根据酒精燃烧,水不燃烧进行解答;(2)根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解答;(3)根据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4)根据离子符号的意义解答;(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6)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7)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的反应由2个CO分子与2个N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和1个N2分子(8)久置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是因为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于碳酸钙是沉淀,必须加酸才能溶解(9)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现象分析判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0)根据混合气体中含有C、O元素,先计算CO和CO2中C与O元素的质量比,根据混合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分析其组成【解答】解:(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为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可燃物;上述实验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两个棉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棉花球,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后,棉花球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使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着火点,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2)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该安装在上方;(3)A、一氧化碳属于可燃物,氧气能够支持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和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