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摘要:从我国高职教育现状中较为突出的“五少”问题入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该类问题的种种表现及症结所在,并由此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可操作性建议。关键词:高职教育;问题;矛盾;思考建议一、问题的提出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制造业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职教育。所以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不容置疑,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但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当前高职教育实则面临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不小的影响,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对于时下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业内业外说法很多,建议也不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当前高职教育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五少”,即社会少认同,法律少明细,政府少作为,办学少特色,就业少出路。社会少认同对高职的认同度不高,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种种现象似乎表明,就国家社会而言,高职是次等教育;就家长学生而言,高职是无奈的选择;就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是锅“夹生饭”。一言以蔽之,就是高职在现实中遭遇到了认可却不认同的命运。法律少明细我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法律,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多为目标性和原则性,具体操作性欠缺,致使很多涉及高职发展的实质问题都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从落实。政府少作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无论是在高职教育的宏观外部环境优化上还是在高职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统筹政策制定实施上亦或是在协调高职与各相关行业、企业的互动联系上都显得认识不到位、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简而言之,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没有扮演好管理者、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办学少特色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有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有的又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定位尚且不准,特色又如何形成?高职应向何处去;高职应如何办学,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就业少出路就业是民生之本。从2003年的情况看,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55,而全国的总体就业率是70,本科生的就业率是80以上,所以教育部提出来毕业生就业难点在高职,重点也是在高职。很显然,以上“五少”不解决,高职就难以健康发展。为求形成共识,以便上下努力,在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职教育的新发展,这里有必要对由这“五少”引发的高职教育的种种矛盾作进一步剖析。二、矛盾的揭示1高职地位尚未落实核心透视:国家在政策上不一视同仁,给高职以不利的竞争地位。一方面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高职在高招中的录取批次及分数划段,主客观上都必然造成“低分学生进高职”的现状。另一方面,许多规定人为制造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如助学贷款、公费医疗、生活补助等,这些都强化了传统的教育偏见和教育类型歧视。社会舆论将高职教育视作次等教育。部分学者和领导认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普通教育的“落榜生”有学可上,以便延缓就业、支持社会稳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按照这样的逻辑得出的结论,职业教育自然只能是次等教育。加之传统的等级制度和身份观念使大众对高职低眼相看。学而优则仕,传统的“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进机关当“白领”待遇稳当,到32-当“蓝领”低人一等,这种心理定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毕业生岗位待遇报酬偏低使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望而怯步。高职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尽管有些企业提出高薪聘用“高级技工”,但综合来看,技术工人的身份地位还是偏低,收人也还是偏少,这更加重了人们对高职的漠视。相关链接:最近有调查显示:在全国接受调查的2982人当中,有40.7的受访者认为只有分数低的人才会报考高职,33.2的受访者认为上高职没有前途,25.5的受访者对高职不了解,不想报考,只有27.8的受访者认为上高职也能成才。而我国台湾有些科技大学,甚或中等职校的某些专业的录取分数并不比普通学校低。一句话,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在社会中占主流地位,这固然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关联。2法律保障有待完善核心透视:我国目前尚无一部专门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或法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专门涉及高职的地方又不多,且多是目标性、原则性的规定,不仅法律效力偏低,而且缺乏具体操作的法律实施细则,尤其是对高职教育的投入缺乏专门规定,致使地方政府面对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感到无所适从,其做法往往是参照类推普通高校的政策,具有极大的盲目性。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极不完善。诸如高职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各种独立的职教管理标准、规程、制度,这些都尚未进行统一的整理和修订;职教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也没有全面引入职教考核制度;另外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等等。法律法规实施缺乏保障监督。客观地说高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并不是没有发现,绝大部分也以规章、政策的方式予以规范了但问题是没有将其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更主要的是在这些法规规章中往往只有规范要求却没有相关责任条款,致使这些法规规章成了口号式、宣言式文件,至于执行不执行,执行到何种程度,这些好象都显得无关紧要。相关链接:目前我国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的就法律层面而言,仅仅是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但整个高等教育法69个条文中,仅有一处“职业教育”字样,这就是第68条。而职业教育法主要是规范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德国,19世纪政府就颁布了强迫职业实习教育法和工业法典,规定企业学徒培训必须与职业学校教育结合。随后颁布了严密详细的职业教育法,制订了职业教育促进法,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了进一步修订。之后该国又相继出台了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诸如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一句话:我们分明知道法律法规是当前高职最薄弱的部位,但我们却希望它能给予高职最坚实的保护。3政府主导仍需强化核心透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主体是由“三改一补”而来,本身就先天不足,而国家规定的生均费要求各省市地方又大都未予落实,高职多年形成的许多老问题,如占地少、规模小、科类结构不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办学条件差等等,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人把这一现象比喻为“缺粮断奶”,而且这些问题是很难仅仅通过高职学校自身调整来改善的。地方政府对高职的构建、发展、规划、布局等缺乏统筹考虑,导致高职教育资源重复浪费,无序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目前高职“遍地开花”、“一派繁荣”是政府政策的功绩的话那么时下高职“泡沫升腾”、“优劣并存”的态势也应当由政府来买单,更何况打破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突破行业、部门界限,整合职教资源,真正形成教育一盘棋,这对地方政府而言是完全能够而且应当大有作为的。面对高职的特殊性,多数地方政府在职业标准、资格证书、劳动准人、行业依托、依法治教等方面政策模糊,在高职与相关部门、有关行业和企业方面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各高职院校被迫各自为政,单纯依靠教育内部资源,放弃全社会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力量,造成产学研结合难以落到实处,自然也就形成不了教育合力与规模,无法最大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与功效。相关链接:在我国各地方高职学校的生均费标准普遍偏低,学费却是普通高校的1.5到2倍。而美国、德国、澳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总投入政府占70以上。一句话: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职业教育的所有问题,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任何一个部门、行业等都不能替代的。4学校定位鲜有特色核心透视:绝大多数高职在办学定位问题上有三种倾向值得特别关注:一是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中不能妥善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专业设置的功利主义倾向;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上,使高职生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预备生;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本层次办学,把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最大的追求,院校领导的主要心思和精力皆在于此。由于传统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高职在我国生存、发展的空间、氛围原本就不宽松,办学不规范等于让高职教育还没竖起牌子就先砸了自家的牌子。缺少精品,没有品牌,这已是阻碍高职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试问:除了通过学校的产品学生外,社会上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一所高职的优劣?本科有“211工程”项目学校,中职有“国家级重点示范”,而高职在这方面明显缺少标杆。高职要设精品专业,要创重点品牌就不能回避实训基地的问题,就不能不涉及高职的产学研结合问题。可恰恰这方面是高职的痛处,实训基地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教师水平不高,这是绝大多数高职校长必须面对且待解决可又力不从心的病兆。相关链接:据调查,在地方经济及高职教育办得较好的浙江省,其专业设置重复率高达80以上,地方特色专业不到10。同样在上海,由于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缺少特色学科,自身不具备比较优势,该市少数民办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到了门可罗雀、难以为继的地步,同时,该市高职理工科专业60以上没有实训基地。一句话:高职教育发展必须处理好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从外延型发展转为内涵型发展,这对改变高职目前的不利局面很有意义。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核心透视: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群体在“上有本科生、研究生”和“下有中专生、技校生”的夹缝中竞争,位置尴,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也不如人意,比如在劳务市场上高职生相比中职生的“文化”优势并不明显,在人才市场上高职生相对普通本科生的“技能”优势也不突出,处于上下两难境地;而另一方面高职生的就业心态也没有技校生那么踏实,高不成、低不就是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通病。为什么一方面市场对技术人才求之若渴,而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只有半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不匹配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经过充分调研,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还有一个影响高职就业的因素,就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虽已制订了1800多个职业岗位,并已有规范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只有90多个岗位。而其余的许多岗位,按照规范,哪些应该由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去干?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哪些实践能力?对这些办学部门并不很清楚,自然就会形成“供”、“需”不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相关链接:在我国,许多企业依然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用人观念,高职生依然遭受着“弱势文凭”的社会歧视,比如一些用人单位声称“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而国外,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美国华邮报刊登了3655条人才招聘广告,其中79只字未提对毕业学校、学历的要求,仅要求提供专业资格证书。从最后的招聘结果看,只有6的岗位对人才要求有本科学历,2要求有研究生学历。一句话:高职院校第一定位要有特色,第二教学要有特点,第三学生要有特长。有了这三特,就业就不会有困难。三、发展的思考1对“跨越式”的思考时下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说很时髦。高职发展相对较快的地方政府皆把此当作政绩来宣扬,而相对较慢的地方则均把它定为追求目标。这里面难免就会滋生出隐忧:我们是否理解了“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含义,是否树立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我国高职教育数量的迅速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是有目共睹的,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过快的发展速度,一些地区急于求成的运作,不顾条件的匆匆上马,往往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初创阶段,有不少高职院校是在缺乏基本办学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的,过度扩张使得高职院校良莠不一、参差不齐,办学规模的“小而全”、学校布局欠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分散等弊端尽皆暴露,不少地方已呈现出高职无序竞争、资源浪费,整体办学效益较低,办学质量难以提高的现象。跨越式发展决不是单纯数量上盲目的扩张它必须遵循有利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原则,简而言之,是建立在对过程自觉控制的基础上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快速发展。而现在规范高职教育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进行重新洗牌。一方面要勇于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合并一批高职院校,以整合资源,扩大校均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立足于建示范院校,设精品专业,创重点品牌。而对缺乏竞争力,不符合办学要求的院校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对那种只是想借助高职赚大钱而办学基本质量不能保证的院校则应坚决清除出高职教育市场;同时另一方面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坚持高起点准入、高标准建设原则,严格高职院校的审批和准入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