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作者:秦国明陈民生徐玉芳胡茂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解决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与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但与社会需求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管理制度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设置是学校工作的龙头,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与就业率,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首先应以专业设置为切入点。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学校条件与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为此,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详细了解行业或地方某一领域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情况,使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保持一致。每个专业应成立一个由本行业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成员由来自本校与社会的两部分人组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制等应由专业委员会制定,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急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将专业设置的重点放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调整专业设置包括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两个方面。设置一个新专业既要考虑其发展前景,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分析其可能性与可行性,切不可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设置。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岗位群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调整专业设置必须灵活地对老专业进行改造,以延长专业的生命周期。另外,调整专业设置还要特别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因为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只有具备特色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教育部已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高职院校应以此作为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目前,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非常匮乏,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专科教材,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搞好教材建设的前提,只有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才能确定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其次要改革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基础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的比重。在课程设置上,要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相应的要求出发,按照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业技能与全面素质设计模块化课程。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对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整合,但这种整合不是对知识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对某个专门化方向所覆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全方位融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上应以能力为本位,体现高职特色。再次要组织好教材的审定和编写工作。要打破传统的由大专院校教师审定教材的惯例,改由教育行政机关邀请各行业的杰出人士、资深高职院校教师组成教材审定委员会,进行教材审定。国家可成立教材发展基金会,通过竞选、招标、奖励等方式鼓励高职院校编写教材,优秀教材可向各高职院校推荐使用。也可成立高职院校教材研究机构,聘请企业界杰出人士及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建设,及时删除不符合行业需要或陈旧落后的教材内容,增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教学条件要完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教学特点,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建设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于行业、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训基地,可利用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的现有条件,根据高职学生培养与企业职工培训的共同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建设,也可由地方政府统筹建设与管理。实训基地要建立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加强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较多地是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打破这种传统模式的束缚,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教学计划,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与实用性。高职教育应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所谓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点与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通过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高职教育应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其他教学模式如产教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及国外的CBE模式、“双元制”模式、MES模式等都值得高职院校借鉴与推广。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尝试的有研究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当然,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应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达不到这一要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学历层次低、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等。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要加强培训,提高学历;对于技能较差的专业课教师要组织他们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参与实践教学、科技开发与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对专业教师可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要完善教师聘用办法,在加强专职教师聘用管理的同时,重点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要积极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师资继续教育。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与评估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其人员组成要来自不同的层面,除了本校的教学管理干部、督导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外,还应邀请校外的技术专家与管理专家参与,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分组落实教学管理任务。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估方案,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如建立教学计划执行检查制度、定期听课制度、学生学习质量定期分析制度、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定期抽样评估反馈制度等,使各项监控与评估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教学质量评估上,应注重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实践性、技术性,在评估方法上要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公开性评价与公正性评价相结合。国内外一些高校已成功地引进了ISO9000质量标准,用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积极推广这一经验,将会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质量,更加科学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