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有效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智慧问题思考【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历时多年之际,对其在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出思考,对教学实践中的现实困惑与智慧问题进行反思,以求将新课改导向良好的发展方向。思考的问题包括:新课改在基础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新课改支持条件的实践问题,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实施新课改的出路思考。【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实践问题基础教育一、新课改在基础教育中的现实问题1.现在的基础教育不深刻也不扎实。最了解基础的人,就是打基础的人。因此基础教学,应该像农民打地基,要深刻、扎实。有一位中学教师做过试验,叫10位名牌大学学生考中学化学模拟试题,结果最高75分,最底16分(原本都是考130以上的)。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上大学,那当时花这么多精力考130干吗?可见,当前基础教育浪费了学生很多的青春年华,为什么不可以学点别的有用的呢?2.现在的基础教育过于片面。打地基就要四脚到边,这就是全面发展的道理,即基础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就如一条大坝,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豆腐渣工程。但我们的基础教育太不全面了。当今强调的考试成绩,只能勉强算智育,考上北大清华的不见得都是全面发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人的终身发展的四大支柱,可作为基础教育这地基的四条边:学会认知。基础教育只是通过认知的手段学会一些具体的东西,因此只能叫认知学会。学会做事。劳动是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但有许多孩子从小到大没做过家务,没做过体力劳动。这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炒作与引导,使体力劳动与做事成了低贱的活。学会合作。中国人其实是一向讲究集体合作的,合作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事,没必要学外国。外国人讲合作,在于他们原本太自我、太个人了,才发现了合作的潮流。而中国人现在却非常强调竞争,因为考试评价制度要求竞争。现在全社会都在插手基础教育,如家长帮孩子择校、请家教等,制造基础教育的不公平。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5、6岁的孩子学7、8岁的东西,这是偷跑,没多少实际意义。甚至许多学校提出“办让家长满意的教育”,其实并不科学,作为专业的学校与教师,为什么要让外行满意。关于基础教育,有个世界通行法则,即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应保持教育公平对于差别的优先性法则。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淡化竞争,强调合作,竞争可以到大学再开始。但现在连硕士研究生也统考,这只能说明把学生创新的可能性推迟到了硕士之后。学会生存。现在有个普遍现象,每到放学,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校门口都停满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吗?可以说,有的千万富翁让女儿暑假打工养活自己,是让她尽快长大成人;有的下岗工人不让孩子干一点活是尽量的让他别有出息。3.现在的基础教育太精致了。基础教育在表现形式上应粗糙些,就如打地基,基础结实、深刻、全面就好。现代的基础教育精致化是个误区,导致素质教育多年无进展。素质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不应当是很精致的东西。就像农民间苗,看见两颗大白菜并在一起,他会毫不犹豫地把高的一颗摘掉,因为他觉得剩下那颗长得敦实,长势好。这就是讲究生命力强,讲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讲究基本素质,而不在表面的高矮。由此可见,现在的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是有效实施新课改所不可忽视的。二、新课改支持条件的实践问题1.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的实践问题。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规格的需要,因此制约着教育。如果照搬美国的课程标准,那只能培养美国公民。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有内在规律性的,如果盲目拿别人的培养标准,在现实中可能用不上,大量的失业大军与此有很大相关性。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文本中有一段话:有些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盲目地借鉴了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甚至教材,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符合本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最终导致了全世界范围的发展中国家的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这是很不理智的改革思路。社会发展实际水平制约着课改中的物质提供水平,即基础教育应均衡发展。2.学科发展水平的支持条件的实践问题。即使世界共生共存的学科,也有不同国家的不同水平、标准问题。如现今初中数学的教材,广招质疑,许多专家提出意见,原因是照搬了美国的课程标准,可事实是中国的数学比美国数学先进得多,那为什么还学美国。即使水平相当的学科,也有本土化的问题。有人把美国一堂相当精彩的科学课照搬到中国课堂,却根本达不到原来的效果,原因就在这儿。有些学科是国家、地区特有的课程,那怎么学人家。就如少林功夫难道要请泰森来指导?所以说,中国的语文、历史之类学科当然还得我们自己改革,不可能学外国。有专家曾听了一堂语文研究性课程,过程非常精彩,情感很丰富,却没有语文的成分。由此可见,有些学科在改革时应非常慎重。3.课程与教学的传统的支持条件问题。新课改从起点上有一个我们自己文化发生重大变异的问题。其实,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理论传统的问题,没有进步与落后之分,这与本国的文化传统有关。我们国家的许多高水平的教师并不太在乎教材,而在乎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才能,家长择校也是择教师、择教学,却不是择教材与硬件。因此,课程改革难免与教学传统发生矛盾。三、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1.教学实践中的惯例改变,即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习惯化了的问题。双基教学与自主建构的问题。中国教师不可能不重视双基,但改革强调自主建构,反对满堂灌。这从一方面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知识应自主建构;但如果没有基础的间接知识与书本知识,拿什么去自主建构,所以说有时候满堂灌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中国教师强调双基教学也无可厚非,否定双基也并不现实。教师的学科局限与学科意识的问题。中国教师的学科意识太重了,有了这种学科局限,或物理,或语文,那谁来上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即使学科教师来上,也只能是“拼盘”而不是“炒菜”。所以说这在中国还不太现实。2.教学实践中的规章制度问题。新课改其实是一个非制度化的课程系统,但我们执行的时候却是一种强制度化的操作方法,那改革简直是带着镣铐跳舞。这是改革自身与改革行为之间的悖论。美国改革强调评价先行,我们的难处在于评价不动。课改是上层提出的,考试评价制度也是上层提出的,于是形成双向两难问题,最后的希望便是制度变化。因此,考试评价制度是对教学实践制约的最大问题。但中国的考试不单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涉及很多群体的利益问题。因此,制度如何走在改革前头是个关键问题。3.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方法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的课程改革是凭着五十年代的经济实力,干着六十年代的活,喊着九十年代的口号。因此,许多教学实践与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矛盾。比如教学现代化的问题,有的学科可能并不适合,特别是数理化等理科。但现在评优评课,不用现代技术根本通不过。因此有位高水平的老师说,她的课件做得与她的教学浑然一体,达到了与不用课件差不多的效果,当然这其中花费了十倍的时间。又比如一堂语文课,讲一首关于庐山瀑布水的唐诗,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画面,远山、绿水、瀑布,再配以音乐,效果非常好,但结果是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就只有这一个形象,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那简直是把大孩子当儿童来教,把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退化成具体形象思维来教。因此,在运用科学方法上应该从实际出发。四、实施新课改的出路思考1.新课改对任何教学实践者都是严峻的挑战,但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变化越大,挑战就越严峻,对于实践者的机遇也越大。假如没有变革,没有问题的存在,没有对改革问题的专业思考与期待,人们就会在无形中生成很多惰性。正是在这种不断变革的苦恼的过程中,在这种甚至可以称之为折腾的严峻挑战下,你不得不去学习、去努力、去拼搏、去竞争,于是在越来越觉得当教师不容易的情况下,教师的实际地位才能得以慢慢提高。人们常说能者多劳,反过来则是劳者多能。2.在新课改过程中,每个教学实践者都将经历一系列的对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颠覆性的改变。教材知识观改变的问题。传统的观念是一种知识仓库型,教材是仓库,教师送货,学生进货,考试提货,试卷则是提货单。但在新的观念中,教材仅仅是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问题。我们研究高分,同时还得研究时间与精力的花费因素。有教师在一年里把高中三年的课程都教完,还考出高分,这就是最优化。课堂中心问题。关于课堂的理解,应该是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所以教师应把心态开放些、开阔些,不要想把所有问题都在课堂解决。教师的权威问题。教师权威的逐步消减是趋势,可责任却没降低。当然,变革带来很多文化上的变化,教师有时也得向学生学点什么了。3.新课改必然追求本土化,走本土化道路。失去本根本土的文化不可能存活,如果拥有了本根本土文化,则外部的所有变化都只是形式。因此,本土的继承问题不能丢,外国的只能借鉴,而不要提重构重建的口号。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