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个知识基础需要不断地创新。知识转换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是在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连续的能动的相互作用中动态生成的,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转换过程的内在联系,不断促进自身知识基础的创新。关键词:知识;知识转换;教师专业发展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教学若被视为一种专业,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既要掌握“应该教的知识”,又要掌握“如何教的知识”。1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支撑教师专业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国内,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任教专业学科知识。2有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他们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四个方面。3在国外,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舒尔曼(LeeS.Shulman,1999)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舒尔曼强调教师的理解、推理、转化和反省。他认为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知识转换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舒尔曼把教师的基础知识分为以下七类:1.学科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知识;5.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6.教育情境知识;7.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4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基础,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认定,但现代教师教育研究普遍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是线性成长的,它是广泛的,具有整合性、多功能、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有四种知识被视为教师知识的基石和研究的焦点,即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知识,这是当前教师培养与培训领域的一个共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波兰尼(M.Polanyi,1958)研究了知识的属性,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说出的”(Wecanknowmorethanwecantell),进而提出了他的“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的观点,并把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intangibleknowledge)两类。5显性知识(或称明晰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它是可以被明确表达和编码储存的。隐性知识(或称模糊知识)是指隐含的经验类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难以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准确表达,因此它不易被他人获知,也不易被编码。如果说知识是一座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隐性知识就像藏于水底的“冰山之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应该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明晰知识和模糊知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对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自身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2001)等人认为这种转换有四种模式:1.社会化(从模糊知识到模糊知识);2.外在化(从模糊知识到明晰知识);3.组合化(从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4.内在化(从明晰知识到模糊知识)。6下图描绘了这四种转换模式及知识的螺旋上升运动方式。一、社会化:分享模糊知识的过程社会化是彼此分享模糊知识进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模糊知识是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难以明晰化,获得模糊知识的关键就是通过共同活动来体验相同的经验。有些学校为新任职的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有些年轻的教师到知名的学校去“挂职锻炼”,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跟班学习”,这种“学徒制”的方式就是知识社会化的典型例子。“学徒”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师傅”的工作,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视教师拥有的个人化知识,承认教师教学实践的个性理解和内化的教育哲学,可以帮助教师利用和改造自己的个人知识,使教学实践发生真正的改变。7模糊知识是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自动生成”的,它“内隐”于人的言行之中,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所以,这种“个人知识”的分享仅仅靠书本学习和课堂讲授是难以做到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用心交流和细心观察。“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在培训学习的时候,听讲读书很重要,与同行交流或许更重要。每个教师都是一本书,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之所以“优秀”或之所以“平庸”的“理由”,追寻背后的“理由”就是在挖掘“内隐知识”。一个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有自己的“偶像教师”或“标杆人物”,8也应该是“追星一族”。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始终不渝地崇拜着一位伟人,那么他一定会减少很多庸人层次的烦恼。这里的“伟人”,不仅指历史中的人,如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而且指现实中的人,如学校或社区的优秀教师。“关键人物”及其“关键思想”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如果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关键人物”思想的洗礼和沐浴,如果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关键人物”及其思想智慧、人格魅力而欢欣鼓舞,那么这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起步阶段。二、外在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外在化是将模糊知识清晰地表达为明晰知识的过程。在知识转换的四种模式中,外在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因为它从模糊知识中引发出新的明晰的概念。当模糊知识变得清晰起来,知识就具体化了,就可以让人分享,从而成为新知识的基础。例如一位校长试图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时,一位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科研论文时,知识转换的外在化就发生了。有些知名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方面得心应手,很会“做”,但不会“说”,不会“写”,感觉到是那么回事的说(写)不出来,说(写)出来的又不是那么回事,提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说出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知识转换过程中外在化有障碍。知识转换的外在化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是教师付出之后才能得到的收获。游泳规则背得滚瓜烂熟也代替不了在水中的练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建议中说:“请你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不是那种偶尔用来记点事情的蹩脚的便条本,而是精致美观可以保存多年的笔记本),把你所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这些原始材料,将有利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促使你对教育过程作严密的分析。”9把你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把你所感所思收集起来,直抵心中的言说,叙说心中的故事。“忘记”理论,用笔在纸上“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有趣、难忘、难堪的经历,最精彩、最得意、最特别的故事,挥之不去的困惑,令人兴奋的感受,在研究自己的“专业生活史”的过程中,升华专业思想,调整专业行为。这就是一个向专业化迈进的过程,这就是一个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上海闵行区诸翟学校的马志刚老师在这个方面深有体会:10工作十几年来,我有多篇文章获省市级的奖励或在书籍、报刊中发表。这些文章都是我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帮了我大忙的就是我的教育日记。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天工作回来,无论有多累,我都要记上几笔,十几年下来,厚厚的十几大本。经常翻阅一下,是一种享受,更是对自己事业的帮助。教育日记有很多的好处,一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他的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需要思考,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思想。教育日记,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让自己在忙碌中平静下来,把一天的心情梳理,把自己经历的事情重新思考,只有深刻的思考,才能给自己的行为以较为正确的评价,以利于今后的工作。教育日记可以留给我们非常丰富的原始资料,为我们的教育论文提供依据,提供思想,提供事实。就像普通生活日记一样,有什么苦闷和彷徨也不妨在教育日记中倾诉,同样可以得到缓解,让我们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三、组合化:明晰知识系统化的过程组合化是指将明晰知识的孤立成分组合成明晰知识系统,它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部分之和。通过各种途径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进行筛选、添加、分类和重构,形成“个人知识”,这既是知识转换的组合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一个教育文献“泛滥成灾”的时代,到处都是“书刊报网”,教师如何选择并组合明晰知识?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问题驱动”的“滚雪球式”研究方法。如果教师已经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课题,就要找出与问题或课题相关的几份“关键文献”,并不断地询问自己:“与这个课题相关的关键文献是什么?”实际上,教师并不需要穷尽所有相关的文献,甚至不需要查阅“全国报刊资料索引”。比较简便的方式是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新近出版的专业杂志,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追踪”关键文献。“先找几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与此有关的范围及从这些文章所列的参考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找对象。一般来说,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篇目,是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献。所以采用滚雪球法还有一个好处,帮助发现众多文献中的重点文献。”11随着教师的“问题”增多,“追踪”时间加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每个“雪球”就是一个明晰知识的“板块”。这样的“雪球”越多,明晰知识的“组合化”就越好。明晰知识的组合化,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个人知识管理”,一种对知识加工处理和有效利用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地获取知识,就是没有好好地想一想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今天看过的资料,记下的电话,明天就找不到了,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如:搜索引擎的使用,专业网站的浏览,学术团体的加入,与权威人士的交往,书籍报刊的征订,文件档案的分类,时间资源的安排,电话邮件的查找,这些既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组合化”的方法和途径。12四、内在化: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内在化是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并使其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在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教师所提供的显性知识内在化的过程。内在化可以使已经创造的知识得以分享和交流,个人的隐性知识得以拓展、重构和提升,成为个人和组织极有价值的财富。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一席话”或“一本书”(显性知识)深深地打动了一个人,使其内心深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隐性知识得以重构),个人不断积累这种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与他人分享,便会不断引发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首先必须有显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读书。读书是一种投资,而不仅仅是消费,其回报是难以计量的。可以说,如果教师不读书,教师专业化发展就会成为空谈。可是,中小学教师总是那么忙,怎么样才能读好书呢?一是要阅读“关键图书”,即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最初或许会感觉比较缓慢,实际上却是最省力的学习方式。经典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能让人比较迅速地抵达某个领域的“制高点”。站在经典名著的“制高点”上俯视周围的世界,问题立刻会显得一目了然,人生也因此而豁然开朗。除书(或文章)之外,关键图书还包括音像资料,比如教育电影、教育录像(包括教育报告)。二是要解读“关键事件”。把教育领域的某个“关键事件”弄明白了,教师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发生转换,也可能使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改进”。“关键事件”(或“关键思想”)可以是某项教育改革实验、某个教育热点问题或教育流派。如果一个教师始终置身于“关键事件”之外,那么他很难跟上其他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的内在化仅仅靠“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思”。优秀教师的自主成长要以自我反思为基本手段。这种反思要制度化、经常化、系统化,反思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还应该包括对日常生活和生命历程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也不应是一种“单干”行为,还要注意在同伴之间分享与交流,注意寻求理论指导。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提高知识内在化的质量。12知识是实践者个人的主观建构,专业知识的获得是基于对自身职业实践的反思、探究以及与同行的交流。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消费者、传递者,而且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13参考文献:1刘捷.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4):60-64.2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68-71.3林崇德,等.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12-17.4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5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379494.6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90-391.7刘岸英.内隐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