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代写论文质量的高低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颇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则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该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本文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基本思路、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探索,正是为了这种需要和需求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环境,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一、创新人才培养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背景1.创新人才培养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迫切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进入21世纪,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了“人才”的主要标准。由创新而有经济增长,由创新而有了知识经济,创新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而进行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2.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弊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诸多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效果差。主要体现在:实验条件落后;实验场所不足;实验设备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难以保证;学校、教师、学生不重视实习等。(2)实践教学内容老化,教学设备陈旧,五、六十年代的设备还在发挥“余热”,严重滞后于工程技术的发展。(3)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创新知识的能力。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实验,缺乏设计性、开发性实验,缺乏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训练。(4)毕业设计环节薄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低,还只是落在纸上谈兵,与生产第一线的实践需求严重脱节。总之,在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学生个性不强;毕业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3.创新人才培养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意义(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内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强调工作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符合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要求,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通过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性。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基于对以上背景的分析,以及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确定了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首先,通过教育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和受教育的观念,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观念,提高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认识。其次,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大力改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改进人才培养过程,探索和推广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基本思路如下。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观念(1)通过教育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观念。(2)通过学习交流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师生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解和认识。2.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探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深化教学改革,探索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新型教学体系。(2)明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带动全面教育教学改革。(3)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创新人才。(4)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顺利实施。(5)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校内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基地。(6)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国际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迎接新的挑战。(7)制定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8)多种途径设立奖学金,企业助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专业思想,拓宽学生就业渠道。(9)通过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作兼职教授,增进用人单位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三方的交流。(10)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或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1.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新观念,提高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认识通过学习,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观念;并通过学习与交流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师生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解和认识。(1)通过学习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新观念。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讲座,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大讨论,使广大师生在观念上理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2)搜集整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典型事例,组织师生学习交流,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中提高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2.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为主要途径,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人才培养运行体制和管理体系;创建能适应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新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运行管理体制;构建适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即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师资培训、实验设备更新、教学场所改善等。(1)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创建能适应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将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流程和新技术纳入教学过程。(2)明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作用与地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更好地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3)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与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的合作力度,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顺畅实施,实现优势互补、人员设备资源共享,走教学、生产一体化的路子,共同培养人才。(4)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顺利实施。(5)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校内、外基地、科研机构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积极创建校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基地,充分合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设备和环境优势,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共同培养学生。在校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探讨校企联合培养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进一步明确校企之间进行合作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各自的职责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选择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企业,有重点地进行校外基地建设,并举行挂牌仪式。强化德育的效果和功能,这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和追求的一个价值趋向。采取请进来或在合作教育基地结合实际工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创业精神、进取精神的教育,强化德育育人功能。(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国际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迎接入世挑战。了解科技前沿知识,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开阔思路,对创新人才培养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制定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加大了对学生的奖励制度,明确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争取全面发展、全面成才。(8)多种途径设立奖学金,企业助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专业思想,开通学生就业快渠道。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使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相互了解,逐步达成就业意向。企业设立奖学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