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职业环境变迁紧密相关的教育。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经济时代,高职教学的内容与实质也应做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需求。关键词:职业环境;高职;课程改革;动态变迁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直接为以企业为主导的职业领域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因而,职业领域的变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源泉与动力。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职业行为的价值取向到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社会总体职业环境与构成都呈现出了鲜明的动态变革性特征,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去期待与职业环境变革紧密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的转变。作为企业,从社会经济环境变革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迫切需要高职为其培养适时适需的高技能型劳动者,以满足企业自身生存与创新发展的需求;作为高职的教育对象,从自我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出发,迫切需要在获得某一职业领域有效需求的具体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需要;作为高职自身,在快速变革的职业环境面前,要有效应对教育的培养周期长与职业知识、职业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之间的矛盾,其途径便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增强课程设置的预见性与适应性。在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迁的催生下,高职的课程改革也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一、职业环境变迁的实质职业行为、职业知识、职业类型及就业形式统称为职业环境,职业环境变迁的实质是指职业行为的新定位,职业知识及职业种类的变迁(职业知识的折旧速度的加快、职业种类的快速推陈出新)以及就业形式的转变。(一)职业行为的新定位狭义的职业行为即是指以从事工资性工作岗位为谋生手段的劳动者群体在进行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劳动技能、工作形式及职责的总和。职业行为的新定位是企业工作模式转化的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巨大冲击力作用之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员工的工作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企业要面对由于商品优化配置而引起的国际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以及具有各自要求的客户。为此,企业必须随时保持灵活应变的姿态以及持续创新的技术思路,因而必须建立体现上述应变姿态的工作模式。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高绩效工作”(HiShperformance)的概念。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企业职工的工作任务是基本确定的,职业岗位内涵是持续不变的一组工作任务,劳动者的职责是完成规定任务,无须多少创造性。但在高绩效工作体系中,各层次的劳动者都应该主动地智能化地参与工作,劳动者所接受的常是没有明细规定的任务,他给劳动者留有拓展的空间和发挥创造性的余地,希望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和获得进一步改进生产的新思路,这意味着职业行为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定位。当前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化必然要带来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技术化,智能型工作岗位正逐步取代以体力投入为主的机械操作型工作岗位。这一职业行为的转变趋势不仅仅发生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高向度化、开放化的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将面临着同样的发展趋势。依据企业工作模式转换的特点,笔者将当前职业行为的新定位概括为:第一,劳动者从业能力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在职业过程中突显出来。单一性的具体职业技能已逐渐不能胜任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专业性的职业技能加上创新性的劳动思维必将成为当前及未来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核心特征与要求。第二,劳动者职业行为的隐性化。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延伸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空间。探索性、思考性职业活动常常发生在劳动者的非从业时间与地点内,而这些常常是现代知识劳动者进行创造性劳动、再生产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行为。积极的职业发展观、职业价值观是劳动者进行隐性化职业劳动的前提条件。第三,劳动者职业行为的专业化。专业化意味着职业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工作岗位,而只有适需对口的职业教育才能满足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二)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突出表现为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折旧速度的加快,新知识及新兴职业领域的不断涌现。全球化的经济提出的基本挑战是需要在变化的环境里的调整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知识经济主导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变革性给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向度化、经济运行过程的高科技化与高知识化促使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曾经指出,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是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测算,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8个月就会翻番。知识、信息技术的快速推陈出新必然要带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需求的变迁。据统计,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1950-1966年的15年时间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已有的8000多个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意味着劳动者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终身性职业时代已不复存在。(三)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表现为职业供求双方的职业转换行为的频繁发生,社会个体职业流动频率的加快(终身性职业时代的消退)以及主次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界线的淡化(劳动者在主次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现象增加)。在现代社会中,受人们职业价值观的驱使及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影响,社会成员转换职业的频率加快。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5年内有33的社会成员改变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和工作的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些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社会成员正从“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熟悉的社会现象。职业流动的频繁发生促使社会成员的就业形式也开始发生着转变,非正规型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占社会个体的就业比例开始上升。就业的市场化趋向使终身学习、成人的回归性学习成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型职业与进行职业流动的必要手段。二、职业环境变迁对高职课程改革的影响与诉求职业环境的快速变革给高职的传统课程观、课程服务理念及课程的培养目标带来了巨大冲击,对高职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对传统高职的课程观提出了挑战。传统高职的课程观以培养某一职业岗位的“合格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实际技术的单一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达到某一技术等级作为检验其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种课程观的主导下,高职课程内容只局限于具体职业技能的范畴,而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其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短暂性,在快速变迁的职业环境中缺乏职业再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即使高职培养出了某一职业领域的一级技术人才,如果该职业种类已不被社会所需要,甚至已被社会经济发展所淘汰,那么此种人才也是无用武之地的,将造成“教育性失业”现象。正如福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受过培训的“合格人才”但找不到工作是一种技术的浪费。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职后的发展前景,是职教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传统课程观作用下的高职课程内容带有严重的滞后性,滞后于职业环境变迁的步伐,同时缺少灵活变化的动态特征。这使得高职的人才培养周期长于职业环境构成的快速变革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如何使高职的课程内容适时适需已成为其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第二,职业行为的新定位向传统高职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受社会主流文化教育价值观的影响,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以培养“体力劳动者”,向次要劳动力市场(以体力投人为主,无需多少智能性的职业行为)输送操作型劳动者的教育。因而,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熟练技术工人成为高职课程的主要目标。拥有单一性、高熟练性的劳动技能是传统高职“教育产品”的突J十I特征。当前,职业环境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职业行为的新定位要求当代的职业劳动者要具有创新性的职业品质与开创性的创业精神。这促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割,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泾渭分明的职业时代逐渐消退。传统高职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其职业行为已不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合拍。职业行为的新定位要求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创造性的职业品质,是智能型与技能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第三,就业的市场化取向对高职课程的服务理念提出了质疑。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预备劳动力群体的职前教育,是服务于人的初始职业化的教育,其课程内容也是针对该群体的职业预备性知识。随着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成人的回归性技术培训需求日益高涨,现有高职的课程内容远远不能有效服务于社会个体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多元需求。就业的市场化取向要求拓展高职的服务对象,相应地其课程内容也要由职业预备性知识向处于不同职业状态,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社会群体拓展。三、高职课程改革的应然价值取向面对职业环境的动态变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然也成为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课程观与价值观才能增进高职课程改革的时效性,最优化的发挥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针对传统高职课程设置的种种弊端及当前职业环境变迁对其带来的挑战,高职的课程改革应坚持如下价值取向:(一)动态生成的课程发展观面对职业环境的不断变革,高职的课程内容只有保持动态生成性才能适时适需。课程内容的滞后与一成不变只会滞缓高职自身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的变革。高职教育生命力的维持在于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从而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适需性。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保持适时适需才能保证教育产品“出口”空间的“适销对路”,才能减少其“教育产品”的“技能折旧”所带来的“教育性失业”问题。这就要求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具体职业岗位相匹配;课程结构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要保持一致。高职在通过课程设置来设计与规划人才培养规模方面应切实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出发确定专业规模与人才培养规格。保持高职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动态一致性,建立有效的课程开发需求预测机制是必要且是必须的,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观职业环境的变迁要求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多元复合的职业能力,要为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服务。因而,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从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要求出发,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要求出发,以使高职学生在形成专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在同一职业群及不同职业群间进行水平及向上流动的职业转换与晋升能力。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高附加值化,对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应只是具有高专业性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更应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知识劳动者。据此,美国劳工部关于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五种关键能力:处理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观要求高职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过程中应遵循四方面的核心要求:第一,高职的课程内容要能够传输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价值观和态度。第二,高职课程内容要从塑造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趋势的现代社会的知识劳动者出发进行选择与设置。第三,高职课程内容在有效提供满足广泛行业就业需求的专门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为学习者提供可进行职业流动的综合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教育。第四,高职课程内容要为学生能够智能化地参与工作,进行积极的自主创业服务,突出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性的职业品质。(三)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服务观高职要有效满足成人的回归性技术学习需求,其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具有开放性与多样选择性。高职要具有“顾客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其课程内容要覆盖各类职业群,尤其要增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类型、岗位需求之间的多维匹配性。通过培养规格类型各异的,具备不同职业技能专长的紧缺型、技能型人才,以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需求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要为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