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等农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农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农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农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农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等农业职教人才培养对策研究摘要: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应突出自身特色,从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突出能力、职业本位性、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与教学体系等方面,全面构筑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词: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体系;终身教育;体制创新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性、技艺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以及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因此,需要客观审视、研究其发展机遇,正确估价其面临的挑战,并站在农村长远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高度,全面构筑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体系。一、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环境(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激活了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生长点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也进一步激活了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生长点。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的职业、岗位在频繁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从业者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时刻渴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得以实现。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日臻完善,逐步稳定地发展。在终身教育社会中,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将会更加突出,表现为:职业能力教育程度加强。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农村新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所含技能、智能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将会日益加强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教育。教育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从农村经济丁作实际出发,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其教育内容将更具针对性,重点是农业、农村技术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比较成熟的高级实用技术。教育对象日趋广泛。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原有的培养对象为具有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力,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该类教育体制的完善,其教育群体也将逐渐突破年龄、职业和教育基础的界限,将会扩大到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在校大学生以及农村基层各级、各类技术管理人员。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高等农业知识与技术,而且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农村生产第一线管理、服务以及科技推广等岗位急需大量的应用性人才,在此巨大生源市场的推动下,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特色将会越发突出。(二)职教法律、政策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明确了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对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界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尤其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力度”,指出了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迫切性和重要性。职业教育法律、政策体系的完善也将促进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走向新的发展。(三)教育体制创新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持续发展赋予新的动力以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新的举措。它改变了过去国家统一管理的方式,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的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各地区主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形式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等农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形式。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可以在招生计划与范围、就业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使其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四)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体系逐步完善相对而言,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学历体系较为完善,在现有以专科学历为主的职业教育基础上,允许部分优秀的学生转为相近专业普通本科阶段的学习。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体系中高等农业职业本科教育也随之确立。这基本上填补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本科学制缺失的状况。针对既受过一定层次理论教育,又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国家在农业教育领域又适时地开辟了农业推广、兽医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使得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学历体系进一步完善。二、当前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职教特色不突出专业设置主要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从系统学科角度进行专业设置,职业教育属性相对淡化、弱化,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教学内容较陈旧原有专业课程设置涉及范围窄,并侧重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吸收当今比较成熟的农业科技、管理知识,学而不能致用。(三)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开展产学研合作,必须走出校园,实行企、校、场联合。但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基地仅仅限于农业院校的实验室、实习农场等小范围的功能比较单一的实践场所,远未达到要求。(四)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水平比较低,还无法实现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知识的培训。三、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一)调整原有的专业结构,实现宽口径、多方向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也就决定了专业设置的方向。因此,根据农村、农业的整体状况,可以把农科专业规划为种植、养殖、加工、农村机电、农村管理等相对独立的高等农职专业,然后以此为基础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种植类专业可以设立农学、林学、蔬菜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同时根据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趋势,可以在纯农专业基础上设立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专业,以满足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二)实施“基础+模块”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构筑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打通原有学科界限,整合原有多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变为公共的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其具有宽厚基础性。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构成独立的专业模块,此模块直接针对不同职业岗位,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职业技术能力。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践训练内容的比例,理论基础内容以够用为度。(三)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形式。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聘请一批理论基础厚实、业务熟练、有实践经验、能教书育人的教师参与教学。二是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岗前培训、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或挂职锻炼等形式走出去,了解专业前沿动态,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三是从基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四)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首先,要充分挖掘和依靠高等农业院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按照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加强实验室、实验场建设,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第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联合办学,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根据实践内容的要求,在需要和可能的原则下,按照实验内容确立实践场所,建设不同的技能训练基地。(五)加快并完善教材建设根据高等农职教特点,其教材建设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一是不过分要求知识的系统性,设计总量以够用为度。二是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农业科技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三是创建高等农职教学习包,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构建立体的、动态的教材。此外,还要做好教材更新、及时发行等工作。(六)合理制定培养目标,突出能力、职业本位性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社会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职业性人才。而目前相关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沿用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偏失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而,要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尤其要突出能力和职业本位性。突出能力本位性,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农业、农村岗位(群)及其相关产业为背景,强化其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突出职业性,就是要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