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与促进心理和谐的策略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需要面对很多过去从没经受过的压力和问题,所有这些,必然会对高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关键词高职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已成为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学生也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需要面对很多过去从没经受过的压力和问题,所有这些,必然会对高职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因此,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认真探索和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改善消极因素,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对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现代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们原有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其实,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健康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处于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