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态势。一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职业岗位内涵及外延正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技术的更新不断促使低技术岗位的消亡和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岗位技术含量的上升是一普遍趋势。二是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ID的内涵,就是使本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主流中去,参加经济全球化过程。这样,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必定要与世界各国,尤其与先进国家经济结构变化趋于一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地消失,而又会新增加大批的职业岗位。所以,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动都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英国职业名称词典第三版1965年列出21741个岗位,比第二版1949年增加6432个岗位。第四版1977年比第三版增加了2100个岗位,但第三版中的职业岗位有3500个在第四版消失了。美国近五年中,有7000多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正是一个动态大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这就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这一新形势,迫使我们要对高职的一些重要问题重新审视,作认真的理论思考。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高职的性质与功能都是由课程具体呈现。在新形势下的高职课程开发中,有一些理论要点必须注意,现阐述如下一、课程目标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逐渐成为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动态大系统。职业岗位的消失和产生交替重复。就职业岗位的内涵来说,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而,职业岗位已只能适合于作为岗位培训的目标,而不太可能成为职业教育的稳固基础。还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就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走势,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也必然对职教目标和内涵产生影响。职教目标的针对性过强,就不能满足“社会人”的流动需求。国际上的一些权威文件、印证了上述分析。UNESCOL997年再版的国际教育分类法89条中提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5B类教育的计划内容,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