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摘要: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是实现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文中就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形成式考试随着IT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大量实用IT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这种变化。为了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承担了广东省十五教育项目“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的研究。借鉴国际著名IT厂商,参照国内多家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结合深圳市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对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课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试验。一、专业技术课程改革高职IT教育要培养的学生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站在技术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熟悉软件工作规范,适应软件行业需求的生产一线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设置来体现的。所以,专业课程改革是高职IT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1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其思路就是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必须尊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就业导向原则。就是说专业课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必须以就业导向为指导,学有所用;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需求,这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先进、灵活性原则。跟踪最新技术,站在科技最前沿。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教材要及时更新。知识够用,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例如,Windows程序设计课程,可设置VisualC+程序设计或VisualC+NET程序设计或(VisualC#NET程序设计)三种不同版本。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选用相应的平台。目标性原则。改革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线,课程体系中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这个目标。因此,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的实现。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决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具体包括: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指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根本性地位;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这是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必然要求;增设与岗位联系、与认证结合的专业模块;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融入企业文化。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特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高级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3教”(教师教材教室)教学理念,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典型的方式有:“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探究式学习”等等。我们主要采取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溶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驱动、改造拓广、层层递进”教学模式和分项目调研、项目开发、项目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的“三段论”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模式和文化。专业技术课大都是应用软件工具或开发平台进行软件开发,很容易习惯性地形成以操作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依葫芦画瓢之后仍然是对编程实质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必须用自己走过的编程生洼作为蓝本,将企业模式和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打造学生的个性和技术人格,让学生有一种建立在技术底蕴基础上的个性张扬,树立培养学生“编程思想”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环节,完成编程思想的培养成长轨迹:“代码一算法一思想”,有了编程思想以后学生就可以遵循“思想一算法一代码”的企业编程规范;多维和多层次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教材外,更多的是教学网站和论坛。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减轻课堂教学学时的压力,而且通过论坛进行师生的零距离导与学,同时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层次上;考虑到学生基础程度的不同,在课堂教学、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中,要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层次的同学都要达到最低的标准并向高一级标准努力。也就是说一个课堂的练习要有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体现课程主要内容;第二个层次略为扩充,体现一定的技巧和算法;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求学生的设计无论从界面、风格、完整型还是算法、技巧、易用性等方面接近专业程序员的习惯和水平。3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IT学科的专业技术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应了。应注重过程考核,也就是通过过程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原则上多种方式并举。形成式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的区别在于:形成式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察,是一种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当然,在形成式考核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如何合理地分配各方面的分数比例?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上面。实践证明,通过答辩,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通过答辩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能较为准确与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对于操作型课程,如(多媒体创作、网页制作等,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制作出一幅幅作品,(如开发一个教学网站)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是能在12小时内能完成的。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不少学生的作品几乎达到了实用产品的成度。二、推进课程改革的保障1师资队伍建设IT学科是一个与实际接轨且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应与IT学科的发展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既具有大学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双重资格,既具备有一般高等学校教师素质(讲师),又具备生产第一线技术骨干的素质(工程师)。客观上这就要求教师的来源和启动再培训工程。承担专业技术(实践)课教师的来源主要从企业有实践开发经验,所以,积极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假期外出参加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从重点院校引进高学历的优秀应届毕业生,采取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岗位技能实践,后上岗的策略,并利用假期外出参加短期培训,获取相应的盯资格认证证书。此外,着力打造兼职教师队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用性和前沿性。2教材建设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教材作保障。目前部分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依然沿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教材,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高职教材,仍然用本课院校或培训教材,因此,教材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专业课程的教材要强调应用性,理论以“够用”为度。按照“综合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去组织教材内容,将知识点融人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去。客观上要求必须由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编写。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实训教学环境要保证专业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加大校企合作。构建学生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