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doc_第1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doc_第2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doc_第3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doc_第4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提要:本文从制度演变、市场框架与市场的扩展及证券公司的竞争三个角度讨论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状况,力求通过这样的讨论对中国证券业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新业务增长空间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本文的讨论说明了,自年代证券业、证券市场在我国兴起并发展以来,证券市场已经获得了其自身的生命,它不再仅是政府化解、转移源自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的一个场所,它本身也会积累风险,需要通过扩展来化解风险;同时,由于政府在社会保障及管制经济上的进一步改革,各类投资者的风险也需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规避,他们的资产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展是必然的,这一扩展自然要通过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来进行,中国证券业要在这一系列金融创新中把握先机,伴随中国证券市场的扩展而发展。随着月日中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证券市场在中国正式确立了其法律地位,结束了试点,中国的证券业可以说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时候,讨论中国证券业这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探讨中国证券业在今后新的发展阶段里的主要增长空间,显然是十分必要的。本报告希望在对中国证券业的现状作出描述与总结的基础上,对中国证券业的演化趋势提出意见。本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对于中国证券业的供给与需求的决定从而证券业在中国金融业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及发展空间,通过对金融产品的总量及构成的分析,给出今后金融产品种类特别是资本市场上金融产品种类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描述中国证券业的市场框架,具体阐述这一市场框架下中国证券业的业务空间;第三部分指出中国证券业在这一市场框架下的受局限的竞争对于证券公司的影响,从而解决这一局限性的出路;第四部分对于今后可能的发展路径给出尽可能具体的描述。一中国证券业的制度框架及这一框架的演化证券业是整个金融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证券业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推动金融产业发展的角色,但证券业本身的发展无疑又受到其在整个金融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规定,这一规定给出了证券业的发展空间。不同的经济对于这一规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证券市场从而证券业在整个金融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必将是日益重要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要把市场色彩十足的证券市场纳入到自身所能容纳的轨道上。这种关系将长期制约着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证券业现状与前景的讨论,必定要关注中国金融制度、投资决策程序的演变,是如何规定着中国证券业发展的。一方面,投资秩序从而金融制度框架规定着证券业在整个金融产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证券业在这一制度框架内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推动着这一制度框架的演进。证券市场是资金的供给者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沟通的场所,在这里,投资者直接地感受并承担其资金所可能受到的损失,也拥有得到高回报的机会。因此,证券市场作为一种相对于间接融资的资金融通方式,其独特性在于,投资者在这里直接地参与实质经济中的投资形成决策。正因为如此,所以证券市场从而证券业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活动中行为主体独立性的确立及资金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二是投资者的自组织的空间。这两个因素构成了对于证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金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经济的货币化及参与投资决策主体的变化相关的。证券业因投资者直接参与投资决策的需要而形成并发展。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大,表面上看是由融资的需要导致的,实质上是由经济主体自主运用资金的需要而造成的。随着经济主体收入的增长,从而其可运用的资金规模的增大,其自主运用资金的意识随之增强。也就是说,随着经济主体可运用资金的增加,经济主体参与投资决策的要求提高了,这导致了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每一行为主体都有成为一个融资中心的愿望。经济活动中行为主体的多样化、社会成员与阶层的复杂化、动机的多样化,使得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处理风险的手段与方式也必须多种多样,金融产品的丰富与不断创新无疑需要直接融资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主体类型已不再仅仅是国有与集体两种,而是演变为多种行为主体。即使在国有经济内部,也形成了各地区、各部门自身的利益,在部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逐步产生与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之外出现了多种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新型商业银行、由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合作银行演变而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外国独资与中外合资的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的恢复。这些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表明了多种经济主体自主运用资金的愿望。与此同时,国家不再承担个人的退休、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保障,个人不再是仅仅为了未来的消费而储蓄,而是要考虑如何投资以使自己的储蓄保值增值以保障未来的生活。这些,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是,中国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金融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一直采取谨慎并有所限制的政策,信托投资公司自产生以来,就与清理整顿联系在一起;城市信用合作社在获得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很快就被改组为城市合作银行;个人的退休保障基金与医疗、就业等保障基金一直没有建立起真正商业化运作的制度。这些,决定了中国的资本一直被严密地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在这之外的资本没有形成真正的组织化,而是以分散化的形式存在着,非国有性质企业及个人在形成与创建金融机构与创新金融产品上几乎没有空间。因此,尽管家户与非国有企业的资金拥有量在增长,但如果他们自主运用资金受到抑制,那么间接融资的中介作用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家户与非国有企业资本尽管有自主运用自主寻求出路的要求,但并不能对既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占统治地位的投资决策程序构成很大的压力,仅这一点不足于说明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因此,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最大动机在于,利用市场属性所决定的市场参与者自主承担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原则,把原来国有商业银行因承担政策性功能而隐含的国家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同时,通过对市场属性的修正,使资本市场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原来的投资决策程序。资本市场本应是各类经济主体自主运用资金的场所,在这里,每一主体都既是资金的需求方,又是资金的供给方。可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这样完整的资金运用主体。我国把证券市场中的参与者一分为二,一是资金的需求方,即国有企业,二是资金的供给方,包括非国有性质的各类企业与个人投资者。这一方面排斥了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上自主运用资金的其他可能性,必然影响其投资的效益;另一方面又剥夺了大多数非国有性质企业在证券市场运用资金的权力。在这一制度框架下建立与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必然带有相当的局限性。目前中国整个金融业的格局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金融相关比率已有相当发展,但我国的金融资产中银行资产占相当的比重;第二,证券市场有一定发展,股票市场的发展比较快;第三,债券市场发展较慢,其中,企业债券的发展十分缓慢。表和表都说明,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亚洲新兴国家相比,中国的银行资产占的比重,都不算低,只是债券尤其是企业债券的比重太低。表各国(地区)金融资产占GDP百分比的比较(1993年)引自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经济研究1996年第12期。表金融资产占GDP比重的比较引自吴晓灵等著新一轮改革中的中国金融第18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中国为1996年数,其他国家均为1988年数。从个人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角度看,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表说明在中国个人的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极大的比重。表按地区分的各类个人金融资产(1997)(10亿美元,%)拉美指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高度发达、较发达、较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分别指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印度、印尼。引自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金融专集),1999年1月,经济科学出版社。表中国居民收入和储蓄当年发生额(亿元)引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居民储蓄为居民收入中未消费部分,居民金融储蓄为居民储蓄中的金融资产部分,居民货币储蓄为居民金融储蓄中的银行存款和现金部分,居民银行储蓄为居民货币储蓄中的银行存款部分,居民证券储蓄为居民金融储蓄中的有价证券部分.表中数字按当年价格统计。金融资产总量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不同分布,是金融制度实质的一种体现。上面所描述的我国金融资产构成表明我国对于证券市场、民间信用仍持谨慎的态度。股票与企业债券这两种金融产品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不同发展程度,可以说是理解中国证券市场特征的关键。当国有企业没有完成根本性的改造时,国有企业同非国有性质的投资者之间发生的债务,最终都将由国家来承担,在这里只有国家信用,而没有独立的民间信用。因此,企业债券的发行,将对国有企业制度和政府调控经济模式的改革产生极大的压力,将促使国家信用之外的多种信用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广国投破产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企业债券的发展,需要并依赖于民间信用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股票本来是比企业债券更具影响力的金融产品,但国家通过对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设置,使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不会因为市场交易而变化,这样,股票成为国家改变国有企业债务比率从而也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但又不需要改变管制经济模式的一个方法。可以说,只有当政府放开企业债券市场时,才表明政府真正下决心彻底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才表明非国有性质的各类投资者能够真正自主地在资本市场上运用他们的资金。不过,当证券市场已经建立并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它总要推动着既定投资秩序的演化。第一,股票市场在经过一段初步发展之后,最终要求对上市公司进行符合市场规范的改革,因为政府总是要对最终投资者负责,上市公司最终要感受到来自投资者的压力。股票市场的日益规范化要求必然使通过股票筹资的成本逐渐显现出来,上市公司开始要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第二,中国政府是以股票的市场风险作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的替代的,因此,不可能坐视股市又成为无风险的场所,年月人民日报的社论代表着政府的这一态度。因此,股市的风险自然要让投资者对其它形式的金融产品产生需求。对于能带来稳定收益的金融品种将有着较大的需求。中国建立与发展证券市场,希望由此把国家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可是,市场上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承担风险,在于他们能够通过市场来规避风险,而在市场中规避风险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从居民的储蓄动机来说,居民要对今后的生活着想,需要一个稳定的保证,居民手中的储蓄相当一部分是保障性的。因此,债券对于他们是比较合适的,仅仅组建证券投资基金是不够的。还必须拓宽证券投资基金的可投资金融品种。而且,只有当债券这类易于设计风险控制的金融品种发展起来时,各种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余地才会大大增加。第三,市场中各类行为主体的独立性及自主性逐渐增强,自主运用资金的要求进一步强烈。而股票只是上市公司可运用的一种金融产品,还必须开发其它行为主体可运用的、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这类行为主体有,地方政府、准政府性质的投资机构、住房贷款机构及非上市公司,它们只能运用债券来筹集融通资金。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数量已不算少,且目前上市公司的绩效普遍较差,因此,在近期内我国股票市场开始呈饱和状态。债券市场上,国债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年为8.78%。但是,国债的空间还要考虑外债,因为中国的外债除了政府直接借的之外,其它的外债也是与政府信用相联系的,外债占的比重年达14.57%,内外债共占23%。虽然中国目前国债占的比重不高,但有人指出,国债的规模还要与财政收入联系起来考虑,发达国家国债金额占的比重超过40%,可是其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一般都在40-50%之间,而目前中国的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只有20%,因此,从这些因素考虑,应该说中国的国债发行空间并不很大。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国债之外的其它债券,包括地方市政工程债券、公司债券、抵押债券等,将是主要的发展目标。二中国证券市场不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