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原因及启示浅析.doc_第1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原因及启示浅析.doc_第2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原因及启示浅析.doc_第3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原因及启示浅析.doc_第4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原因及启示浅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原因及启示浅析摘要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和失去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屡创新高,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目前显现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演变成了一场祸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究竟什么是次级按揭抵押贷款?美国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波及面为什么如此之广?此次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教训?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已造成20多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欧美日澳等多个发达国家多家对冲基金宣布破产、停止赎回或遭受巨大损失,就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遭受重创。随着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和失去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屡创新高,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目前显现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演变成了一场祸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究竟什么是次级按揭抵押贷款?美国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波及面为什么如此之广?此次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训和启示?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概念及次贷危机概述次级按揭贷款是指不符合“优等”贷款条件的住宅抵押贷款,其全额偿还的期望概率相对较低。评估依据通常是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打分、债务和收入比(debtservicetoincome,DTI)以及抵押贷款和价值比(loantovalue,LTV)。信用打分较低、DTI大于55%以及LTV超过85%的借款人都可能被视为“次级”。所谓“Alt-A”贷款处于优等和次级贷款之间的“灰色”区域。这主要指借款人满足所有优等贷款的信用评分、DTI和LTV的要求,但是未能提供完整的收入证明文件。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起步较早,2001-2005年,受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美国人的购房热情急升,次级按揭贷款的需求快速增加,同时低的利率政策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次级贷款的供给,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到2006年,在美国全部抵押贷款构成中“非优级”的比重高达46%,其中次级为21%,次优级为25%。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公司接受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与投资银行一起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后出售给投资银行以转移风险;投资银行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抵押贷款公司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回购抵押贷款。投资银行再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成担保债务凭证(CDO)出售给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或者对冲基金等投资者。银行还会购买一些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即购买一种对抗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保险”,来进一步分散自己的风险。从上述的利益链条可以看出,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不断上升,借款人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下按期交纳房贷,房产增值的收益就会分配到链条上的各个主体。但当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向萧条且利率提高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17次调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而据美国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的估算,大约有近90%的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的形式,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2006年第2季度以后,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持续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再融资,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率剧增。借款人违约意味着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上发生了断裂,风险沿着利益链条开始蔓延。首先,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的公司不可能把手中的抵押贷款完全证券化。由于借款人的不能偿付,使得次级贷款出现呆账、坏账,放贷公司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次,违约率的上升使得抵押贷款证券的信用风险增加,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相关的MBS与CDO的信用评级。抵押债权的市场价值大幅缩水,一方面造成投资银行自身购买的CDO资产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在CDO价值缩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对冲基金增加保证金或者提前偿还贷款。与此同时,一旦对冲基金出现严重亏损,投资人要求赎回的压力也会剧增。在多重压力下,对冲基金只能通过出售持有的其他优质资产来增加流动资金,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对冲基金的收益率,从而促使出资人要求赎回和贷款者要求提前偿还;再加上市场的“羊群效应”,加大了对自身其他资产的抛售压力,引起对冲基金账面上的资产价值进一步缩水。很多基金公司因此宣布破产解散,停止赎回或严重亏损。综上所述,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的大肆信贷扩张,当利率升高且房价开始下跌之后,借款人丧失还款能力,导致违约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率剧增,次贷危机开始显现。资产证券化则进一步将危机由抵押贷款市场传递到证券市场,使得危机迅速蔓延并传递。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导致次级贷款借款人大量违约,使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依次转移到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这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并蔓延的直接原因。但是,利率上调和房价的下跌只是次代危机的导火索,那么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金融工具、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看,次贷危机按照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的金融工具主要有次级按揭贷款、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担保债务凭证(CDO),其中次级按揭贷款是是原生工具,MBS和CDO是在次级按揭贷款基础上经过结构化处理设计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些金融工具的共有的固有缺陷是只有在低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得到长期保持的情况下,它们的未来现金流才能得到可靠保证。另外,结构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信息过滤作用,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深化,最终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隔离越来越远,最终的投资者所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对应关系日益模糊,这就使得最终的证券投资者对于所投资的证券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的不断累积,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级抵押贷款利益链条上各主体收益激励结构的扭曲导致信用标准松动,风险监控不到位。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采取“贷款-融资”的运行模式,关联方超出了单纯的借款者和贷款者双方,还包括投资银行、评级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除了最终投资者直接与次贷本息偿付进程相关,其他方(如贷款人、评级机构和部分投资银行)的运作模式都只是建立在收取服务费用的基础上的,因此除评级机构外,他们在CDO中的承担后续义务比较松散,跟踪研究风险的动力不足,相互期待其他机构跟踪风险,自己坐享“搭便车”的好处,最终造成各方对风险监控的放弃。而信用评级公司受雇于发行者,十分可能会做出违反公众利益的事情,他们很乐于给大客户的债券评出投资级的评级,评完后,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实时跟踪和调整。即使信用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可以保证,由于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这些信用评级公司的专业胜任能力也可能存在不足。这两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信用评级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反映迟缓。至于最终投资者,由于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稳健型投资者购买的是信用评级较高的高级证券,它们认为即使出现问题,首先遭受损失的也是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的风险对冲功能似乎可以完全消化可能的损失。至于对冲基金,由于本身就是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它们关注的只是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而这种判断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市场的缺失或不透明造成恐慌,对危机起了放大作用。结构性CDO缺乏活跃连续的二级市场,其各个系列的投资者往往都投资持有至投资期满,很少交易或换手,因此CDO价值难以从市场上直接得到,价值往往由评级构依据特定的模型计算确定。在最近的次贷发生拖欠或违约中,甚至在相应的MBS信用降级后,评级机构还需要数周才能调整CDO评级和确定各系列的价值。在市场敏感时期,投资者在评级机构对CDO降级之前就可能开始怀疑这些资产价值,但由于评级机构滞后,这些怀疑常带有冲动性质。市场不透明造成的恐慌,对风险起了放大作用。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按照上面对次贷原因的分析,此次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从金融工具、金融机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进行总结。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看,从此次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有利方面,发挥其在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首先,要严格控制可以证券化的资产的范围,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只有那些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才能允许证券化。其次,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资产信用增级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披露的要求。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理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激励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条。同时,还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促进信用评级机构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信用评级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金融产品要具有市场透明性,其价值最后标准来源于市场交易。本次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市场流动性在保证金融产品的连续安全运行和避免市场恐慌中的重要性。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交易处于极低的水平,数据表明,2006全年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只有6次,占发行量的2%,专项资产管理平均每月交易不过20笔,全年交易量大概只有发行量的1/3,如此小的交易规模,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价值信息,这个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中的盲点,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风险,因此应该引起重视。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发现其中可资借鉴的内容,对促进我国金融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