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其它相关论文-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doc_第1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doc_第2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doc_第3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doc_第4页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摘要:本文从外汇市场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市场的萌芽、发展和完善,分析了中国外汇市场的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外汇市场始终与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进程紧密相连。作者认为从改革与开放的大背景下把握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对于理解中国外汇市场的萌芽、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经济史,外汇市场,开放经济,市场化与规范化。外汇市场是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产物。在开放条件下,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会形成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和货币收付关系,从而产生了进行外汇交易、建立外汇市场的客观需要。从外汇市场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市场的萌芽、发展和完善,始终与中国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进程紧密相连。从改革与开放的大背景下把握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分析其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对于理解中国外汇市场的萌芽、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说,外汇市场是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交易网络,其存在的前提是外汇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即拥有外汇的卖者和买者,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一切外汇收入必须出售给国家,一切外汇支出都要由国家计划安排,因而不存在外汇的买者和卖者,也就不存在外汇市场,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虽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外贸的国家垄断体制相适应的产物,也是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外汇收支数额不大的情况下保证外汇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必然要求。而外汇市场从萌芽到逐步完善,也正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开放型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客观要求。一、改革开放的探索与中国外汇市场的萌芽:外汇调剂市场阶段(1980-1993年)1978年12月18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大转折点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推进对外开放、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进入探索实施阶段,客观上为外汇市场的萌芽创造了条件。历史地看,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满足了当时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需要,对于整个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严格来说,外汇调剂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只是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外汇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只能说是一种外汇市场的萌芽。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限制和外汇调剂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外汇调剂市场所带来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行政计划调度外汇降低了外汇资源的配置效率;严格的管制难以调动创汇单位扩大外汇收入的积极性,也使我国长期难以改变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格局;外汇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使企业不能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经营活动,应变能力差;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容易扭曲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等等。随着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这些缺陷的存在日益制约着外汇市场自身的发育,从而在客观上为外汇调剂市场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向比较规范的外汇市场发展提出了要求。(一)外汇调剂市场的萌芽与起步(1980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探索的不断深入,传统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阻碍了外汇资源的灵活调剂和出口企业出口创汇积极性的发挥,从而造成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在这一条件下,为调动出口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并配合外贸体制改革,国务院与1979年8月13日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并制定了出口商品外汇留成试行办法,在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平衡和保证重点适用的同时,实行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留成办法。所谓外汇留成是指出口企业将出口收入的外汇卖给国家后,国家按规定比例给予出口企业的地方外汇留成额度,用汇时,用汇单位用人民币配以额度,按国家规定的外汇牌价购买外汇。外汇留成制度的推行,在当时的条件下有效地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在外汇留成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外汇额度与实际外汇资源分离,形成外汇供给和外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如有的企业有外汇留成却并不需要使用外汇,有的企业需要使用外汇却没有外汇留成额度,国家计委常常不能予以安排满足。这种供求的脱节对外汇调剂市场产生了一种内在的需求。1980年10月中国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调剂外汇暂行计划,中国银行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2个大中城市办理外汇调剂业务,有偿转让外汇资源的使用权,中国外汇调剂市场开始产生。这一时期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主要特点有:(1)外汇调剂的中介机构是中国银行。(2)参与外汇调剂的主体仅限于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3)调剂价格以美元兑人民币的贸易内部结算价(1美元合2.80元人民币)为基础,并在10的幅度内波动,(即最高限价为一美元合3.08元人民币)。(4)调剂的外汇只准使用现汇,留成额度先要换成现汇才能进行调剂,1978年8月后允许买卖外汇额度。(5)1985年底在深圳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其后在其它经济特区也相继设立。尽管我国的外汇调剂市场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但是,作为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外汇体制的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市场机制,其开创性的意义是深远的。经过改革开放的初步探索,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扩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外汇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外汇供求矛盾仍很突出。同时,由于社会总需求膨胀,国内物价上涨较大,出口换汇成本增加。此时,外汇调剂市场产生阶段确立的限定价格已经不能反映实际供求。造成了1984年调剂市场有行无市,非法高价买卖外汇的场外交易增加。针对这种情况,1985年10月开始在上海试行提高外汇额度的调剂价格,限价提高到一美元合4元人民币,同年11月,深圳市率先成立外汇调剂中心,买卖双方不再直接进行外汇交易。在外汇调剂中心里,也同样放宽了对外汇调剂价格的限制。此后,外汇调剂数量迅速增加,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总结两城市外汇交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外汇调剂办法进行了改革。(二)外汇调剂市场框架的形成(19861987)1986年,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主要改革为:(1)外汇调剂业务由中国银行移交给外汇管理局办理,1986年3月,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办理留成外汇调剂的几项规定,规定外汇额度调剂的交割和过户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现汇交易的交割和过户由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办理。这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在外汇市场发展历程中的反映。(2)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调剂外汇,但不能与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外汇交易。这是由于在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广大市场的吸引下,外商投资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提供一个市场化的环境来解决这一问题。(3)提高了外汇调剂价格,规定1美元外汇留成额度价格为1元人民币,现汇调剂最高限价为4.2元人民币,经济特区、海南行政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调剂陆续放开了价格,由买卖双方自由议定。(4)继深圳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都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经过上述调整后,外汇调剂市场趋于活跃,成交量大幅度增加,1986年后三季度全国调剂外汇成交额为18.9亿美元,1987年猛增到42亿美元,1986年10月到1987年10月,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调剂成交额为1.6亿美元。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国的外汇调剂市场已经初具框架,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外汇调剂尚属于内部调剂,即按照买卖外汇单位登记的时间、金额、外汇来源或用途,根据买卖外汇单位的具体情况,由外汇调剂中心安排成交,与规范的竟价成交方式不符。(2)由于外资企业和经济特区的外汇调剂价格完全放开,使其大大高于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调剂价格,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两个并行的市场,导致市场分割。(3)调剂范围过小,除企业的留成外汇和超计划出口的留成外汇可参加调剂外,各地政府自有或借入的外汇不得参加调剂。(4)地方行政部门干预较多,省市间的外汇难以横向融通。(5)留成外汇的使用受到外汇指标的控制,出售留成外汇带指标交易受到一定限制。到1987年底,我国外汇收支总额已达7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已由1981年的66.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75.5亿美元,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外汇流量的增加既对外汇调剂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外汇调剂市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需求。同时,1988年初,国务院决定全面推行外贸责任制,对轻工、工艺和服装三个出口行业实行自负盈亏、放开经营的试点,并取消了使用外汇留成的控制指标,为配合外贸体制改革,1988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关于外汇调剂的规定,新一轮的外汇调剂市场改革又进入了实施阶段。(三)、外汇调剂市场的完善(19881993)这一时期外汇调剂市场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办理本地外汇额度和现汇的调剂业务,在北京设立了全国外汇调剂中心,办理中央部门之间和各省市之间的外汇额度和现汇调剂业务,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2)放开了外汇调剂价格,调剂价格根据外汇供求自由浮动。(3)扩大了调剂范围,允许地方政府的留成外汇,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捐赠外汇进入外汇调剂市场,并从1991年12月1日起允许我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以及定居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参加外汇调剂。(4)允许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同外资企业之间进行外汇调剂,沟通了两个市场。(5)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调剂外汇投向指导序列,合理引导外汇的投向。(6)一些地方建立了外汇平准基金,并改进了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场运行机制。(7)坚持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的原则,开始将外汇调剂中心办成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8)1992年开通了26家地方调剂中心组成的联合报价网络,建立了调剂价格及成交情况的信息网络。1988年9月,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公开的外汇调剂市场,即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其特点在于:(1)中心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为代理客户进行交易的金融机构即经济商和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进行交易的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即自营商。(2)实行竟价成交,外汇调剂公开市场按前一天的收盘价公布当天买卖双方的外汇额和价格,1990年8月,又实行了自行报价、复数成交,即交易员可在营业时间内的任何一个时点进行报价,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逐笔成交,报价只能在开盘价的基础上浮动1500点,1992年7月27日该浮动幅度被取消。(3)实行资金集中清算,买卖成交当日分别将人民币转帐支票或外汇额度支用单交给中心结算部办理结算。继上海之后,福州、深圳、厦门、北京、南京也相继成立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这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向规范化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同以前的内部调剂相比,它运用了更多的市场机制,如公开报价、竟价成交,不仅体现了公开化、市场化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外汇调剂交易的透明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经济商的作用,完善了信息的传导机制,创造了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与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相对应的是我国外汇调剂成交额的逐年增加,1987年全国外汇调剂成交额累计为42亿美元,1988年增加到62.6亿美元,1992年达251.05亿美元。(四)外汇调剂市场的实践意义与改革方向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开放型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为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对外经济往来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外汇调剂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开放、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市场体系,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基本上反映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促进了对外贸易,改善了外商投资环境,加速了外汇资金的流通,提高了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益。从外汇调剂市场作用的发挥来看,市场不但是供求双方共同决定价格的场所,而且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尽管我国外汇调剂市场只是一个初级形式的市场,但其市场作用的发挥仍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但在我国外汇短缺的情况下为外汇的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了一个互相融通的场所,而且使国家集中以外的外汇资源导向那些经济效益高或迫切需要外汇资源的行业、部门,弥补了计划分配外汇的不足。从外汇调剂市场的逐步发展来看,在规模上,全国外汇调剂成交额逐年增加,外汇资金的绝大部分已纳入了市场调节的范围;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组织形式上,由内部调剂发展到市场化的公开调剂;在调剂范围上,由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到外资企业到居民;在调剂汇率的决定上,由严格限制到放宽幅度到完全自由浮动;在市场范围上,由分割的地域性市场到全国统一的市场。总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外汇调剂市场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有市场组织、形式具有一定开放性、网络化的市场体系,为建立规范化的外汇市场、为1994年人民币汇率成功并轨奠定了基础。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应是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方向,而我国的外汇调剂市场仅仅是一个初级形式的外汇市场,甚至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市场,这主要表现在:(1)从层次上看,外汇市场应包括客户市场、银行间同业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市场,三个市场中以银行同业市场为外汇市场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