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oc_第1页
语言文化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oc_第2页
语言文化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oc_第3页
语言文化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oc_第4页
语言文化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化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摘要: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而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因为此类知识的缺失会造成语义真空。旨在探讨这一现象对翻译的连贯理解所造成的影响。因此,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文化缺省”是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缺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际的效率;而缺省之所以能提高交际的效率正是因为交际双方都明白其中缺省的成分。这个缺省的成分虽然不在话语中出现,但却被特定的语境激活于话语接受者的记忆之中,于是话语中的实际语义真空就会由接受者记忆中的文化知识而获得填充,接受者连贯的语义理解然而,这种非常普通的交际策略在翻译中却变得非常刺手。因为,由于文化的差异,原作者与原文读者之间的这种默契不可能天然地存在于原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原文为了提高交际效率或修辞效果而采取的文化缺省策略如果不经译者适当补偿,留给译文读者的便往往是意义真空或语义疑团;而补偿过量又会损害原文的含蓄性和简洁美。为了使缺省补偿尽可能地不影响原文的语用目的和修辞1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有共同的背景知识(sharedbackgroundknowledge)或语用前提(pragmaticpresupposition)。这样才可以省去一些双方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表明,知识在人的记忆中是以一个个块(chunks)的方式贮存起来的,这种块状结构就是图式(schema),即某种概念在长期记忆中的贮存形式。每个图式由数目不等的空位(slots)组成。每当感官记忆(sensorymemory)输入了某种概念信号时,认知机制中的记忆搜索(memorysearch)功能就会自动在长期记忆中激活属于该图式的空位,也就是该空位被填上了一个填充项(filler)。当这些空位都被填满时,大脑就会出现该图式的画面。例如,当我们收到“饭店”这一信息时,我们的记忆模块上的“饭店图式”中就会自上而下(topdown)地搜索到“餐桌”、“餐椅”等空位填充项;而当我们输入某一填充项“餐桌”时,记忆搜索功能也能自下而上(bottomup)地搜索到其他空位甚至整个图式,即“饭店图式”(BrownYule,1983)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成员都有具有关于这一社会文化的共同的知识。因此在交际中,他们一般都不会将有关图式的所有信息全部输出,而往往只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择重点或典型而用。对于那些交际双方不言自明的内容,则往往省略。这种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省略的部分叫做“情境缺省”(situationaldefault)。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做“语境缺省”(contextualdefault),而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有关的,就是“文化缺省”(culturaldefault)。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都属于情境缺省。语境缺省的内容可以在语篇内搜索,但文化缺省的内容则往往在篇内找不到答案。因为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culturalspecific)交际现象。因此,不属于该文化的接受者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就无法把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semanticcoherence)和情境连贯(situationalcoherence)AB这段对话是春节前夕发生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小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几乎家家过年都要炸圆子。这一文化习俗对当地交际双方来说不言自明:当B听到A的话时,他的认知系统就会激活理解对方话语所需的空位:“过年”、“家家户户都炸圆子”等等。于是,B以与A共有的背景知识为中介,实现了与A所期待的交际目的,A与B的话语意义也因此而形成了连贯。但如果A对外国游客说这样的话,由于A的语用前提不能为对方所认同,A便无法获得连贯性交际,这一作者的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际活动,他的交际对象就是读者。作者写作时一般都会了解自己意向读者(intendedreader)知识结构,尤其对其文化经验,都有较准确的判断。因此,对于一些作者认为与读者共有的文化信息,往往会在文中略去。他的意向读者则会在交际(阅读)中根据语篇中某些信号的提示(cue),自觉地填充文化缺省所留下的空位,激活记忆中的有关图式。这样,语篇内外的连贯一旦建立,语篇内各元素之间原本模糊的关系也就符合认知逻辑的连贯关系所取代,语篇也就获得了连贯性的理解(coherentcomprehension)文化缺省与语义省略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连贯功能。二者的差别在于省略式衔接中的被省略部分在语篇内,这些空位的填充项都可以在语篇内查到,接受者一般仅凭阅读过程中的短期记忆即可迅速建立起连贯。而文化缺省所省略的内容则通常不在语篇内,也不在语篇外的直接语境(immediatesituation)中,而是通过接受者长期记忆或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中的具体的文化图式原型来建立连贯关系的。接受者对某一文化现象了解的充分,他记忆中的图式原型就越Asaclergyman,moreover,Ifeelitmydutytopromoteandestablishtheblessingofpeaceinallfamilieswithinthereachofmyinfluence;andnotleadyoutorejecttheofferedolivebranch.(Austen:PrideandPrejudice.)文中的“olivebranch(橄榄枝)”究竟何意?在硕士生和本科生两个群体中作了个小调查:其中硕士生答对人数为5人,正确率为71%;而本科生答对人数为5人,正确率为36%。问卷中的三个选项分别是“出于礼貌”、“用于致歉”和“祈求和平”,最佳选择应是“祈求和平”。调查对象中,有的以为说话人要送橄榄枝,有的以为此举意在表示道歉,有的则根本不知道。这一调查表明,本科生读者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有限;而大多数硕士生则知道,在“橄榄枝”西方文化中象征“和平”。这表明橄榄枝这一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基本被中国的高学历知识分子所接受。于是,他们在碰到这一词语时,贮存在长期记忆中有关“橄榄枝”的知识就会恢复,记忆模块中的信息加工机制(informationprocessingmechanism)便自动搜索到其填充项“和平”;再经过语境加工,最后获得语境意义。从修辞角度来看,“橄榄枝”是喻体(vehicle),本体(tenor)是“和平”,表达时喻体出现,本体缺省。在语篇理解中,喻体本身作为一种语义变异(semanticdeviation)的信号会激活有关“橄榄枝”的图式,从而完成语义连贯的过程。2在关于文化缺省的编码过程中,作者的意向读者一般不包括外国读者,尤其不包括异类语言文化的读者。因此,在本族语交际中双方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文化信息,来自其他文化的读者读起来则很难理解。所以,在跨语言交际中,就常常会存在输入了信号,激活不了应有的空位及其图式,或者记忆里根本就没有相关图式惯例不是道德,自作正经不是宗教,攻击前者并不是突袭后者。从法利赛人脸上扯下假面,不是对荆棘冠举起不敬的手。(岳麓版简爱:9上文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只能猜测到:法利赛人可能与道德有关,而荆棘冠则与宗教有关。至于他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关系,则浑然不知。而对于熟读圣经的西方读者则一目了然:法利赛人(Pharisee)为古犹太教中的一个墨守传统宗教仪式教派,圣经中称其为言行不一的伪善者;至于荆棘冠(CrownofThorns),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前,士兵们为了戏弄他,把一个荆棘编的冠冕戴在他的头上。不具备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中国读者就会感到难文化缺省现象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双方克服文化差距(culturalgap)。因此,对于那些译文读者面对德文化缺省,译者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从另一方面讲,译者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交际行为,其交际对象是目标文化的读者。要达到交际目的,他一方面要洞悉原文的文化缺省,另一方面还要对译文读者的知识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定义自己与读者的共有知识和语用前提。然后选择表达策略时,还要考虑原文文化缺省中所蕴涵的艺术动机和美学价值,以期在3从语篇的角度看,语篇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语篇连贯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因此,任何一个结点上出现意义真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与该结点有关的连贯中断。从而无法将两个表达方式之间以及它们同上下文中其他语义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连贯起来。如果译者将这两个表达方式的语义缺省给读者一个交代,从而将两者相联系。那么,读者就在阅读过程中建会很容易地立起连贯,才有可能对然而,将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译给译文读者却很难:忠于原作者的艺术创造,译文读者可能看不懂;译得详尽,又可能会损害原文的审美价值。另外,文学作品的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读者能动的参与。如果什么都给了读者,阅读起来也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高明的作者会在作品中为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Iser称之为“空白(gaps)”。读者正是在填补这一个个“空白”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审美历程,并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Iser,1974“文化缺省”就是这“空白”的一种主要类型。德国著名语言哲学家WalterBenjamin在“译者的任务”(1923)一文中指出,艺术作品之所以成其为艺术,并不是在于它传达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内容,而是在于它是如何表达的。这翻译界对于文化缺省与语篇连贯的关系没有在理论上作系统的探讨,但在实践中都已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已形成了必须在效果及使用频率上呈(1)此种译法优点在于能较好地体现原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原著的美学价值,同时可以利用注释比较详细地介绍有关出发文化的知识;读者可通过注释建立语篇连贯。这是解决文化缺省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文化缺省比较密集的语篇时。缺点是读者在正文阅读中不得不中断阅读去查找注释,阅读的兴奋惯性肯(2)此种译法的优点在于能使读者迅速建立连贯,阅读兴奋惯性不会受到影响,缺点是原文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译文中有所变形:隐性的含蓄就成了显性的直白,甚至拖沓冗长。此外,译文这种透明式的处理方式也会削弱原文含蓄的审美效果。(3)归化:即用蕴涵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涵出发文化身份的表达此种译法的目的在于用目标文化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来取代陌生而费解的出发语表达方式。比如“MilkyWay”和“银河”的互译:中国人看到“银河”的字样时,联想到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等等。而西方人在看到“MilkyWay时,文化图式中会出现”赫拉的乳汗“、”奶酪“,”通往宙斯宫殿的乳白色的道路”等等。因此,如果用不同文化图式的表达取代原作者的文化图式时,就必然会导致文化误读。这类文化色彩较明显的现象还是用文外补偿的方式较好。(4)此种译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阻隔文化交流,使读者无法了解本应了解的文化信息。但由于这种译法删去了含有文化缺省并可能造成意义真空的内容,从而使译文的语篇处于较好的连贯状态之中,因此具有一定的蒙骗性。但删除异国文化风情内容,读者就失去了了解异国文化风情的机会。所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5)硬译:即按字面照译原文。对于影响阅读中连贯的文化缺省不作任何交这种译法,由于既不能帮助读者了解出发文化,也不能帮助读者解决由此而引起的意义真空,以至无法建立起理解语义所必需的语篇连贯,因此,有百弊而众所周知,翻译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文化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人们对不同民族文化有所了解。而仅从目标文化出发,置出发文化的实际于不顾,一味迎合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方便,这就掩盖了原文的文化与事实,实际是对译文读者的蒙成功的语言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际双方对对方世界知识和经验的预设和认同。翻译是一种双重的交际活动。一方面,译者要以读者的身份与原作者进行交际;译者本人要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另一方面,译者又要充当作者,对译文读者的先有知识和经验要做出准确预设。文化缺省这一原文作者和原文读者之间建立在有形语境基础之上的默契,是否会成为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障碍,就都要看译者是否具有上述1Brow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