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探析本文将从商业银行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分析由此引致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具有独特的行业特征及经营特点。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特点之间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为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作用,高财务杠杆是其发挥市场中介作用的必然要求,而这就导致了银行资产负债率较一般企业高,股东自有资本只占总资产的很小份额。即使巴塞尔协议也只规定稳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以上,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能的。其次,商业银行负债主要由小额存款组成,即使是企业存款,一笔存款相对于总存款来说也只是很小的部分。存款者可以随时方便地转移债权,享受主动权。相对来说,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因为银行不可以禁止或限制储户提款,导致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最后,存款性资金通常具有强流动性,而银行资产主要以流动性较差的中长期贷款和证券投资为主,这就导致了银行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不匹配,在提供资产转换职能的过程中,银行通过发行流动性强的负债和持有非流动性的资产,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了流动性,这就是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一个主要特性流动性创造功能(JonathanRMaceyandMaureenO,Hara,2003)。(二)银行交易及产品的特殊性银行产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与其他企业产品不同,银行产品即贷款的质量好坏不能被马上观察到,风险可能隐藏很长一段时间(RossLevine,2004)。第二,银行的产品和收入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同质性,出售的是货币,收入的也是货币。这种表面的同质性往往会带来银行信息的不确切,掩盖银行内部的问题。使银行较一般企业更易隐藏风险,即使贷款出现问题仍可通过放松条件来达到快速改变风险资产构成的目的,如借新还旧,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后期的资金流出(银行产品的出售)为前期的资金流出买单,尽管只有流出没有流入,但是在信息层面上却很难表现出来。第三,对一般企业来说,产品积压被视为负面信号,而对银行来说,资金的积累很难让人判断是负面信号还是银行管理者对外界风险作出的谨慎反应。正是由于贷款这样具有个性的产品,导致与一般企业产品的市场化交易不同,银行贷款是非市场化、非标准化“一对一”的交易,根据借款者的信用状况,每个合约的条件如期限、利率水平等均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在贷款期间,排除资产证券化的情况,贷款合同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贷款的价格也无法通过竞争性的价格反映出来。另外,商业银行的其他产品如财务咨询、风险管理等均与一般企业的产品有所不同,其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这也是银行产品的特点之一。以上几个特点大大增加了银行经营的不透明性,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三)银行业的行业特殊性对一般企业来说,银行这个债权人是其外部治理中重要的一环,如日本主银行制。但银行本身缺乏这一环,其存款人与一般企业的债权人不同,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时间精力参与到银行的共同治理机制中。且由于人数众多,易产生“搭便车”心理而不愿意积极参与治理。产品交易的特殊及不透明性则更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大批、未预期的提款时,造成“挤兑”现象,这就是存款人的“集体行动”问题。此时,存款者陷入了经典的“囚徒困境”,当所有存款人都不取款,则他们的整体状况最优,但由于其不可能协商行动,按照银行“先来者先服务”的惯例,每个人必定争相取款以避免损失,最终造成银行破产。而银行之间的业务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个别银行的破产会产生“多米诺效应”,进而导致银行危机并威胁经济稳定。这就是银行业的刚性及脆弱性特征。(四)银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对一般企业来说,其经营目标为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但这并不适用于商业银行,对银行来说,由于存款者为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片面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会导致存款者利益受到侵蚀,此外,由于银行特殊的行业特殊性,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考虑本身安全、宏观经济稳定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一)所循治理理论基础的特殊性在公司治理领域,公司应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还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争论由来已久。主流的公司治理观点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控制权自然属于股东所有,即常说的“股东至上主义”。虽说新兴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也只是其中的一员。但实践中大量遵循的仍是为股东服务的原则。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在资本结构、产品以及行业方面的特殊性,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存款人远比非银行企业重要得多,因为如果出现破产风险,股东只以出资的8元承担有限责任,其余损失大部分由存款人承担。对银行而言,股东似乎是提供了资金,但如果没有存款人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银行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我们在研究银行的公司治理时,要重点关注存款人的利益问题。正因为如此,银行公司治理应遵循的是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二)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体现在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三者之间,公司治理主要目的是消除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董事会职能,形成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激励。对商业银行而言,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一般企业更复杂,由于银行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主要包括存款者、股东、监管人、贷款人等,因此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不止存在于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更存在于存款人与银行、监管人与银行、贷款人与银行经营者之间,从而导致银行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而这些之中又属存款人与银行、股东与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最为突出。就存款人与银行而言,由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存款人缺乏动力及能力监督银行的经营管理,对于股东来说,存款人只能索取固定的收益,这样股东就有和管理者串谋投资于大风险项目而侵害存款者利益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投资成功,其可以攫取超额收益,反之则由存款者埋单,从而引发道德风险。这就是有名的股东债权人代理问题。对银行股东和银行管理者来说,由于上述的银行产品的特殊性和银行交易的不透明性,分散的银行的股东想通过签订和执行激励合同或者通过使用投票权来约束银行管理者、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比一般公司股东的成本来得更大。更是由于这种不透明性,使得管理者隐藏和转移银行资产来得更为容易。虽然大股东比小股东更有能力和积极性去监督管理者,但这样也更容易形成两者合谋,掠夺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外,由于贷款人的存在,造成银行特殊的经营模式,即银行并不直接面对市场风险,而是采取与生产企业共享风险的方式获取收益。从而形成了银行特殊的代理模式,即股东银行企业的双重代理模式。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出资人的权力和监管权力被许多部门共同行使,因此明确界定银行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有效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成为提高银行治理效率的重要内容。(三)董事会设置的特殊性由于银行的行业特征,监管者更关注其公司治理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董事会在其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认识到监管者与银行的目标未必一致,即安全稳健与股东价值最大化,当两者出现矛盾时,监管者需要一个有效的董事会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银行董事会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商业银行董事会往往较一般董事会在规模上偏大,独立性也更强。第二,对于银行业来说,外部董事的激励作用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谁都可能成为银行事实上的客户,这就使得银行业董事的独立性其实很难得到满足,银行业董事获取贷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四)对经理层激励机制的特殊性合理有效的管理层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将有利于提高管理层的努力水平,降低代理成本,管理层的报酬补偿合同由现金分红、股票、股票期权等构成,其中,股票及股票期权计划往往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报酬补偿激励机制之一。这是由于如果对管理者实施固定报酬计划,其缺乏动力提高业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追求在职消费,如公车私用等等。如果实行股票及股票期权计划,则将管理者报酬与企业业绩联系起来,使其得到更大的激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常,我们用报酬业绩敏感性程度指标反映管理层报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度,该指标越高,说明管理层的收入补偿与公司业绩的相关度越高。对于银行来说,实施高报酬业绩敏感性的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并不合适,这是由银行资本结构以及银行产品、交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如前文所述,股东具有过度投机倾向,极易和管理者形成合谋侵蚀具有固定报酬要求权的存款者的利益,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如果实施高报酬业绩敏感性的报酬补偿激励机制,将会进一步助长管理层过度投资的风险,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因此银行宜采用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报酬补偿计划,如现金分红。银行管理层本身也更倾向于接受现金分红等低报酬业绩敏感性的计划,因为当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而面临破产时,存款人有第一索偿权,导致股权激励计划等失去价值。(五)外部治理的特殊性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机制由产品、资本、并购、经理市场上的竞争对公司内部经济主体产生激励约束作用,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资本市场上的控制权竞争、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竞争以及债权人的监督等构成外部治理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于银行来说,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有限。对产品市场来说,银行通常与客户形成长期固定的关系以缓解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不利于产品的公平竞争。且银行与一般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不同,银行提供的存贷款产品和高度人力资本密集的产品几乎都不具备竞争性,这是由于世界各国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投资领域、资产负债产品以及金融创新等都实施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样就很难通过产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达到给管理者施加压力的目的,从而弱化了产品市场的公司治理功能。对资本市场来说,债权具有与股权不同的独特作用,债权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依赖股权监督而导致的治理问题,如股东由于股权分散而易产生“搭便车”行为,但这以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前提,而目前大部分国家都不具备这个条件。另外,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债权人专家式监督的缺位,使得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机制作用难以较好发挥。并购市场是一般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因为一旦公司经营不善,业绩表现不佳,股价下跌,接管者就会在低价位收购公司,驱逐管理层,那么管理层不仅失去位置,还有其在经理市场上的贬值,所以接管机制驱使管理层为股东的利益努力工作。但由于银行行业的刚性及脆弱性特征及其重要性,为了保持金融体系稳健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国家往往限制对银行的并购及接管,导致银行控制权市场争夺的减少,银行从而部分失去了并购市场这个极好的促进银行治理的外部机制。此外,银行经理人市场也不如一般企业经理人市场发达。为避免操作风险给银行经营安全和稳健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银行管制措施中,各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也作了限制。这类限制性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经理人市场上的竞争,削弱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六)银行监管的特殊性由于银行外部公司治理的特性,监管一定程度上起着代替外部治理的作用,但其对银行公司治理也具有不利影响,除了上文所描述的使得银行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及影响外部治理几个市场作用的发挥等,主要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市场准入的限制。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单个股东持股比例及条件的限制。Barth,Caprio,Levine(2003,BCL)对107个国家的调查显示,41个国家限制单一经济实体对银行控股必须低于50,38个必须低于25。一些国家也限制非银行企业、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对银行拥有股权。这不仅使分散的股东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更使这种银行避免了被接管的威胁,也就间接阻碍了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则在于对新银行进入的限制。对新银行进入的限制会导致市场竞争程度受限,由超产权论可知,竞争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且是弥补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银行更需要强有力的公司治理作为支撑。其次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存款保险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存款人的影响。不存在事后债权权益补偿机制的情况下,虽然缺乏动力及能力监督股东和管理者侵蚀债权人利益,分散的小额存款者也会通过事前甄别或要求提高风险补偿溢价等市场措施来发挥一定的监督职能。但一旦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或有政府的隐形担保,存款人利益大部分得到保护,完全丧失监督的动力。2对股东及管理者的影响。正如上文所述,原本就存在的股东债权人代理问题会由于存款保险制度和隐形担保而趋于严重,因为存款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风险活动带来的损失,而一旦成功,可以给股东和管理者带来高额报酬,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道德风险的成本,虽然其可以通过分业经营、规定利率上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