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困境及出路探析.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困境及出路探析.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困境及出路探析.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困境及出路探析.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困境及出路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困境及出路探析摘要:M2/GDP作为衡量货币化与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急剧上升,其隐含的体制问题及金融风险受到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试图依据M2/GDP的增长趋势,解释其快速上升的原因,并就M2中所包含的越来越多的居民与企业储蓄成为导致货币增速高于GDP增速,并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的角度,探寻控制M2/GDP上升趋势,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M2/GDP;迷失的货币;商业银行流动性1中国M2/GDP持续上升的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1980年以来,我国M2/GDP的水平快速提高,已高于同期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更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1987-2007年这21年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长9.7333%,而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幅则高达21.7695%,两者相差12.0362个百分点,见图1。M2/GDP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始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金融发展理论,表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对水平。对于有关M2/GDP比值的理论主要有罗纳德I麦金农的解释和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罗纳德I麦金农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谈道:“货币负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经济中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和实际规模的最简单标尺。”M2/GNP反映了一个国家货币体系相对GNP的大小,M2/GNP比值扩大,则说明储蓄的增大,而储蓄增大则给经济以强大的推动。而根据费雪的货币交易方程MV=PY加以推导:M2/GDP比值的增加率剔除物价因素后就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率。易纲(1996)提出了中国经济的货币化假说,认为中国货币供应量对GDP的比率升高的原因是经济的货币化,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流通中现金的证据,但他未研究广义货币对GDP的比率。余永定(2002)认为导致中国M2/GDP极高的原因包括低通货膨胀率、高居民储蓄率、高不良债权率、企业留利水平低、资本市场不发达和企业资金利用水平低等。张杰(2006)认为,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有效控制和居民部门对银行体系的高度依赖是中国高货币化的基本原因。张文(2008)认为企业资产、土地、房地产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货币化仍在进行之中,导致货币需求不断增长,另外,基础货币投放快速增长,货币乘数大幅提高,我国基础货币供应较强的被动性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升。货币供求相互作用,使得在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2中国M2/GDP持续上升的原因、过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逐渐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主体,相应融资格局从原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为主体的融资格局转化为以商业银行为主、证券市场为辅的格局。在对外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引致巨额外汇储备的情况下,为对冲外汇以避免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在一段时期内促进初始投资增加并拉动GDP的上升。但随着货币供给量的进一步增加,由于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渠道受阻、居民和企业储蓄不断积累,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商业银行体系而不能充分支持经济增长,金融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大打折扣,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导致了货币供给量增加促进经济上升的作用减弱,M2/GDP持续增加的局面。具体过程见图2。本文主要分析M2促进GDP增长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商业银行部门受阻的原因及其过程。(1)资本市场不发达导致中国企业融资对银行的严重依赖。我国股市的上市门槛较高、程序复杂且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难以企及;企业进行购买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所需的资金又不能通过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发行票据解决,这些原因促使企业对银行贷款严重依赖。(2)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惜贷”现象非常普遍。银行惜贷导致了存贷差不断扩大的趋势,金融机构的巨额存贷差在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扭曲了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信息,导致中央银行过度供给货币,因此M2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3)企业贷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但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商业银行注入企业的大量资金被低效使用或产生无效沉淀,一方面会使商业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并且持续地存在于商业银行中,出现虚增的货币量;另一方面,在企业存续经营的条件下,当然只能靠不断新增的贷款去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推动既定经济总量所需的货币量越来越大,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4)金融创新不足。从我国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一,尤其是能为实际生产经营锁定风险保证收益的工具极其有限,因金融创新发展增加的货币供给只是停留在较虚拟的金融市场上,无法为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3中国M2与股票发行量关系的实证检验本文通过构建199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ARMA(p,q)模型,验证了中国货币和准货币M2(亿元)与股票发行量(亿股)的相关性。对估计变量取对数形式,可以提出变量的单位量纲,直接比较弹性。用取对数后的M2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用取对数后的股票发行量作为解释变量,用X表示,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采用ADF检验法,对M2和股票发行量进行单整检验,得到变量Y和X的ADF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表明序列是平稳的。用OLS法估计Y与X的关系,可以观察到残差序列存在序列相关,借助Q统计量、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判断模型的阶数,发现残差服从一个ARMA(1,1)模型,用此模型纠正序列不平稳的问题,输出结果如下:yt=14.59-0.02*xt+tt=(-3.27)t0.93ut-1+0.93t-1+tt=(47.16)(21.33)R2=0.9986DW=1.81AIC=-3.68估计结果显示,已经消除了序列自相关的问题,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表明M2与股票发行量之间的关系,002是弹性,指股票发行量每增加1%,会使M2减少002%,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广泛利用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多种融资方式,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造成的融资途径狭窄,融资额度受限,巨额资金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循环导致的资金配置低效率问题。4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1)过多的流动性会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放宽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无形中增大了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2)造成银行盈利减少,收益水平下降。因为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货币市场,将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的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出现与存款利率倒挂现象。(3)过多的投资和交易资金追逐有限的货币市场工具,导致货币市场上流动性较强的交易工具因各金融机构长期持有而失去流动性,即失去了资金融通、交易媒介的作用。5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角度出发谈控制M2/GDP持续上升趋势的措施(1)鼓励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应加快传统经营模式和经营结构的转型,使其逐步由单一银行存贷款销售商变成兼营存贷款、债券、证券、保险、基金、黄金、外汇等多种金融商品的综合经营管理销售商。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拓展资产委托管理式的资金渠道,在锁定风险满足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企业和个人盈余资金的收益。未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应定义为管理客户资产,锁定风险,提高收益。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优势是:良好的信用、庞大的客户群、稳定的客户来源,不足之处有:缺乏市场化的体制和基于市场的既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又懂得投资技术和风险识别的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2)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要改变存款立行的思维定势,拓宽资金运用的视野,根据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产运用情况,实现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和靠规模制胜的竞争策略,提高风险计量能力,提升风险控制水平,积极进行风险定价,拓展资产的运用渠道;实现经营业务从传统的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过渡,积极挖掘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别化服务。(3)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资产定价能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同时鼓励或者允许商业银行和国有资金进入股票债券市场,给商业银行增加投资渠道。鼓励和扩大发行企业债券,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着力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的配置机制,逐步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或者说银行信贷手段过于集中的问题,这是利用金融市场创新、逐步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现状的根本途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能为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使企业得到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居民分散投资渠道,降低银行的存差,并使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得到缓解。参考文献1.适应性货币供给全球化和微观视角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济研讨会论文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21世纪国际银行监管新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1,(1).4.中国M2/GDP过高基于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