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银行管理论文对提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执法效能的思考摘要本文从机构体制、执法模式、法制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当前执法效能不高的原因,并提出明确中央银行的定位和职能,授予人民银行金融法律监督权,提高立法质量,加强内部建设,整合执法力量,探索提高执法效率的新模式,加强执法保障等针对性建议。关键词人民银行;执法效能;立法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部分职能,从金融监管到金融服务、货币政策实施和维护金融稳定,都是执法工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人民银行执法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部分的执法任务。提高基层央行的执法效能,是全面履行央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但是,自人民银行剥离金融监管职能以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普遍感到执法权威减弱,执法效能降低,并且影响货币政策的贯彻传导,妨碍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本文围绕法律、人员、环境、体制等几个方面,分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分析原因,探讨提高执法效能的途径。1一、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1执法依据不清晰,妨碍执法活动开展1法律授权不清晰,执法依据受质疑。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实施信贷征信管理职能的依据来自于人民银行的“三定”方案,这种文件缺乏法律的基本形式,法律效力不足,不为社会公众所熟悉,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时,特别是向非银行部门征集各种信用信息数据时,受到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消极对待。人民银行履行金融业统计职责也缺乏充足的法律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但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送有关统计报表和资料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对其他金融行业没有相关规定,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很难从证券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统计资料。而且人民银行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在法律上没有调查权,调查统计部门对非金融机构的调查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数据的取得完全出于被调查对象的自愿配合,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和有效。2法律文件之间缺乏协调性,执法职责分工不清。随着金融服务工具的不断创新,结算和清算两者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但法律却将两者人为强行划分开来,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现有职责分工模式人为割裂了支付结算体系内部的有机联系,将支付结算与清算的划分作简单化处理,实际上造成了人民银行与银监机构的监管冲突。3制度设计不合理,立法目的实现不充分。反洗钱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