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内容摘要:流动性问题是世界各国金融领域中尚未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流动性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而且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尽管我国银行业目前流动性状况尚可,但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将来银行流动性问题必将出现。如何应对?本文通过对国际银行业流动性管理分析比较,得到启示:银行业流动性管理需要监管机构的外生性管理,更是银行业的内生性管理;既要依靠货币市场又要借助资本市场。关键词:流动性内生性外生性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资金需求的能力。包括保证银行债权人得到偿付,兑现对客户的贷款承诺,把握任何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避免非意愿性的资产销售,减少银行筹措资金所支付的风险溢价。国际银行业非常重视流动性管理,我国也于1994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及有关规定,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式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策略,流动性管理提上日程。2004年中国银监会又将流动性状况与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等一起纳入股份制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中,对银行经营要素进行综合评价。这些能否证明银行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呢?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面临的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商业银行自身必须积极寻求新的途径来防范和化解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中国银行业是否存在流动性问题关于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问题,目前有几种看法:有人认为,对中国而言,在效率和流动性之间,效率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从整体上看效率是不高的,流动性似乎还可以,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庞大的“盈余资金”(吴晓求,2004);也有不少人认为,流动性保障功能在我国并不重要,因为政府承担着全部的挤兑风险,但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带给我国最大也是最紧迫的挑战不是由于非效率和低收益所造成的信用危机,而是因为失去政府有效保护所引起的流动性危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这些观点从某种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这里我们比较全面地分析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事实上维持了流动性首先,国内居民的高储蓄倾向。过去十多年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呈较高的增长势头,存款增长率高于贷款增长率,所以银行在自有资本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当前支付能力。其次,政府信用取代银行信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如果让经营不好的银行倒闭,不仅存款人的权益将遭到损害,而且可能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秩序,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所以银行出现支付危机,往往是政府代替其在一定限度内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存款。第三,充足的超额储备。目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余额超过2万亿。银行拥有充足的准备金原因之一是独有的准备金利息支付制度,经过几次调整,目前超额准备金利率仍高达162%。这个利率虽然低于贷款的利率,但它却是无风险的,在不良贷款率高的时候,将资金直接上存央行可能更为有利;原因之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均由各总行在所在地人民银行集中交纳,商业银行的分支行不能动用这笔资金,但银行的分支行又须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因此各商业银行分支行便需要保留一定超额准备金。第四,外汇储备规模扩张,外汇占款增长加快。2003年外汇储备高达4032.5亿美元,外汇占款高达34846.9亿人民币;二者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168.4亿美元和11623.6亿人民币。到2004年9月末外汇储备又增长到5145亿美元,致使广义货币供应增速仍然在20%左右的高位徘徊,尽管中央银行采取了出售国债、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进行对冲,但效果有限,商业银行流动性仍相当充裕。第五,银行资产业务的调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银行业务的大规模整顿促使许多银行一方面甩掉流动性较差的投资活动如房地产,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流动性较高资产的持有如国债。第六,快速发展的国内货币市场。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上不断增长的市场交易量,不断增加的市场成员及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为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及将来流动性问题会成为银行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基本正常。然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商业银行未来面临流动性压力。从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看。首先,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多和社会成员选择性意识的增强,存款一定程度的流失现象在一些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显露出来,而且银行购买负债的渠道很有限;其次,银行总体资产质量低下,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存量仍然较大,造成银行资产的不流动性,而且理论上有很强流动性的短期贷款存在流动性隐患,因为企业缺乏资本金而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资本化,所以流动资金真正“流动”部分不多;再次,从资产负债匹配看,近年来中长期贷款比例持续增加,高达40%。贷款长期化与存款短期化、贷款流动性降低与存款流动性增强两对矛盾并存,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出现明显错配。从外部环境变化的角度看。首先,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即逐渐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直至最后取消,这样资金的逐利性会使超额准备金减少,银行面临流动性问题。其次,随着国家信用在银行领域的逐渐退出,挤兑风险会增加。再次,利率市场化的逼近,虽然利率市场化会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自主性,但利率波动频繁,影响客户对存贷款的需求,对银行的流动性头寸产生巨大的影响,加速流动性危机的产生。此外,利率变动影响银行为筹集额外的流动性而必须售出的资产的市值,并直接影响银行在货币市场的借款成本,这将直接作用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程本身,给流动性管理带来难度。最后,未来宏观经济波动,改革开改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金融业总体比较稳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没有显现出来,一旦宏观经济发生波动,单一化的资产结构必然会使银行的资产质量随之受影响,且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结果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危及银行流动性。国内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流动性管理差异分析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发布的核心原则中指出,流动性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金融机构有能力充分满足其合同承诺。强有力的流动性管理关键因素包括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央流动性控制、对不同情况下净融资方案的分析、融资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应急计划。这里一方面要求监管机构为之服务,另一方面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管理。这两方面我国银行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外生性流动性管理差异美国。1997年1月1日,美国联邦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在骆驼评级制度(CAMELRating)基础上出台了新的“骆驼群”评级制度(CAMELSRating),它认为,流动性是衡量资产保值变现能力和负债充足与否的综合指标。流动性不足的金融机构一旦出现支付危机,可能会引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发作。而对于流动性的规制,没有正式的比率和指标,监管当局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基本因子:存款的构成及其稳定性;对利率敏感性资金的依赖程度以及借入资金的频率和数量;负债结构;资产变现能力;融资能力。英国。英格兰银行对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流动性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以“与金融机构管理层磋商”的方式对其流动性情况加以监控,主要考察金融机构的资产变现能力和负债结构,并对其流动性现状和需求作出估价。经过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协商,制定一个指导性指标,尽管没有法律效力,但各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日本。参考美国的“骆驼评级制度”,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对金融机构提出以下规定:一是检查法定流动资产比率(不低于30%),主要看流动资金的走势、流动资金的组合、主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负债的组合,检查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情况;二是检查存放比率(不超过80%),检查吸收短期资金的能力及对流动资金管理的政策和做法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由央行强制推行的,其关键是通过制定出一整套能协调资产与负债关系,体现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相统一的比例控制指标,要求各个商业银行必须遵循。比如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等,中长期贷款比例余期1年以上的贷款与余期1年以上的存款之比不能超过120%,拆出拆入比分别限制为8%和4%。内生性流动性管理差异银行流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银行机构的自我努力和流动资金管理。从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演变来看,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都是商业银行为适应外在环境变化主动采取的流动性管理手段。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负债管理是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流动性,如美国,主要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向联储资金市场借款、根据回购协议借款、向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向欧洲美元市场借款和发行融资性商业票据等方式实现。其意义在于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率,减缓了银行体系由于储备的突然减少带来的震动性影响,而且还增加了银行负债的平均期限,减少和降低了存款的可变性及负债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我国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依赖存款,货币市场借款非常有限。资产管理方面,从传统的资金集中法、资产配置法、线性规划法到资产证券化,西方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正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源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清算信托公司(RTC)解决储贷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流动性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MBS和ABS发行规模和资产范围都得到迅速增大,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分散和流动性的改善。而我国银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是贷款,而贷款的流动性很差,证券化暂时还行不通,一部分是国债,国债市场流动性也很低。国外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仅凭流动性指标不能说明问题,它必须同安全性和盈利性一起考虑。尤其一些合规性强、风险敏感度低的流动性指标必须取消:如存贷比率只考虑了存款和贷款的总量而忽略了它们的具体构成要素,忽略了存贷款利息和本金在现金流上的时间差异性,往往缺乏可比性,如国外银行的存贷比率远高于我国银行,并非我国银行流动性好于国外银行。还有拆借指标不仅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还抑制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拆入比4%限制了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拆出比控制在8%以内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降低了银行盈利,监管机构应该监控拆出资金的质量风险,而不应该将其与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存款挂钩。再如120%的中长期贷款指标限制,将严重制约商业银行正常的流动性管理和盈利的获取。银行流动性管理不能仅依赖中央银行的外生性管理,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的内生性管理。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主要靠外在推动,靠央行强制,中央银行会根据普遍或平均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准,而各商业银行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不同,执行结果可能不是最优的流动性管理水平。如果流动性管理是自主决定,不同规模、不同业务结构、不同所有制的银行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在具体操作办法、管理重点、指标选择上有所侧重,有所区别,采取最适合自已、最有效的具体管理策略。内外管理双管齐下,才是最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十分必要。在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为了保障存款人利益而容许没有偿债能力的银行利用存款人及政府的资金继续冒险经营,其后果会更严重。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存款保险公司会通过严格的金融监管和有效的经营辅导,建立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改变货币市场活动与国内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脱节的现象。如果国内货币市场发挥正常功能,可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一个有效工具。一方面,继续完善已有的以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债市场为主体的货币市场体系,逐步消除市场分割,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尤其是国债,发展票据转贴现业务,使其成为信用拆借手段的一部分,成为银行流动性管理和头寸调剂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这样通过货币基金所聚集的资金大部分还将留在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可以规避由于存款搬家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传统流动性管理方法往往通过在货币市场买卖短期债券和拆借短期资金来调节流动性,其实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致使银行负债结构波动较大,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资产证券化是西方商业银行常用的流动性管理手段。首先,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可以将难流动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其次,对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可以成批量、快速地将不良资产转换为可转让的资本市场产品,重新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第三,证券化增加了商业银行从资本市场获取流动性的渠道,机构投资者和大量个人投资者对宏观环境的判断及资金需求和风险偏好各不相同,从而可使商业银行获得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证券化产品市场的扩大使商业银行也可能投资并持有这些产品,从而增加流动性管理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