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农村研究论文农民平均主义还是平均主义改造农民关于农村集体化运动与中国农民研究的反思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平均主义不是农民阶级的主义或农民主体的意识,个体农民劳动者却是平均主义的“克星”;农村集体化运动是一场以平均主义全面改造农民的运动,也是中国农民不断抵制平均主义改造的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目标的平均主义追求是中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贫民思潮和战时平均主义结合的产物。关键词集体化运动;平均主义;改造农民20世纪的历史巨人毛泽东一生研究与重视中国农民问题,尤其关注低层贫苦农民的疾苦;但他推动的集体化运动和在农民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则是他对平均主义的执着追求①。这在学术界大致已是一个不争的史论。长期以来,社会与学术界在研究与分析农村集体化运动的平均主义失误时,大都认为集体化运动或毛泽东的平均主义是农民平均主义,是受农民阶级思想的影响,或者说是集体化运动的领导者迎合了农民的平均主义。然而,就我长期的考察来看,事实恰恰相反,失误的关键是集体化运动立足以平均主义改造农民阶级的主体。一在学术界,平均主义被通称为“农民平均主义”或“农民意识”②,甚至称之为“农民阶级的主义”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农村集体化运动或“一大二公”运动则被认定是受农民平均主义的影响,是农民平均主义泛滥的结果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2期,第90页。然而,大量历史事实告诉说明,平均主义不是农民的追求;集体化运动所追求的“一大二公”式的平均主义则与当年中国农民主体的追求相背道。众所周知,我们通常说的农民,都是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个体农民,这种农民个体生产者,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农民的主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平均主义,在经济上说,一般是指平均社会或集团的主要财富。而财富的平均,一是将财产“公有”、“共有”或“均占”,反对或取消财产的明确私有产权;一是将财产或成果均分,不管投入多少,劳动好坏,效益如何,人人均分或均享财富与成果;集体化运动或毛泽东当年追求的平均主义观,则是社会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基础的劳动大呼隆,收入分配“平均化”和物质生活的“同步富裕”,是具有“一大二公”特色的社会理想平均主义。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否定财产私有和谋求社会财产与社会生活的平均化,即追求“公产”、“共有”与等级内结果的“平均”。可是,个体农民是一个什么属性的阶级呢它产生于原始公有制或奴隶主公田制的瓦解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