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摘要安徽省作为农业政策改革的先行,自2005年开始全面减免农业税后,增加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资金,但是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却没有相应增加,发展下去会降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文章对安徽省取消农业税后农户投资不足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并相应提出通过建立反哺农业体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和投资保险制度、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策,引导农户增加农业投资热情。关键词取消农业税;农户投资;影响投资原因;提高投资热情对策一、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路径的演变我国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村的税费改革试点都是从安徽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镇出于“费收的让农民弄个明白”和让干部从“忙不完收费”中解脱出来的思路,进行的“费税合一”改革,由此拉开了的改革序幕;此后1994年太和县开始、1996年后在阜阳地区推行的“税费合并、统一征收、统一管理、分开使用”改革;1998年五河县开始试点将“五统”改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的改革;1999年安徽省有关方面选择了来安、怀远、濉溪、望江四县进行了“取消乡统筹费,调整农业税计税常产和税率、重新确定计税耕地面积、改进三提征收方式,完善农业特产税征管”试点;到2000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即2000年中央7号文件),决定在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安徽大省进行全省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试点,标志着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安徽省农民政策性负担约54亿元,人均负担109.4元、亩均负担93.8元,当时的乡镇运转经费主要就是靠农民供养,即所谓“以农养政”。2000年开始实施税费改革试点后,省财政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对县乡因免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附加等政策性减收全额埋单,补助县、乡、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60亿元,至此宣告过去“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2002年安徽省在原有方案基础上,一是坚决制止向农民乱收费,详细规定了农村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在国家级贫困县对农村初中和小学实行“一费制”;二是对农民建房、结婚登记和计划生育等,除按规定向农民收取证件工本费和其他合法费用以外,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三是将茶、果的农业特产税税率下调到8%,并选择萧县、砀山两县进行将水果等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全部改征农业税的试点;四是取消基本水费,一律实行计量收费,并详细规定计量水费的收取标准;五是选择天长、五河两县进行给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即在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基础上,将国家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间接给农民的补贴转为直接补贴。2005年是安徽省全面减免农业税的第一年,政策给农业带来的影响已经初见成效。免除农业税后,全省财政将因之减少收入19.18亿元,同时增加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85亿元,两项合计21.03亿元,农民人均可增加收入43.8元。2006年是安徽省农民享受政策优惠最多的一年,农民不仅免除农业税,还可享受8.65亿元的粮食直接补贴、4亿多元的水稻良种补贴、6.83亿元的综合直补资金预计人均享受财政补贴41元。2006年6月份,安徽省又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家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其试点工作内容是推动农村流通主体、流通方式、政策手段、管理体制四个创新,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国内销售、农产品出口和农村市场运行监控服务五大体系。力争用3年的时间,培育2个国家级大型流通龙头企业、10个省级和30个市级龙头企业,建设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8000家,农业生产资料连锁超市6000家,以及200多家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初步建设起高效畅通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通过这些改革,必将会给安徽省农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二、目前安徽省农户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处于比较艰难的爬坡阶段。从总量看,2005年全省一产增加值959.6亿元,比2000年增加217.8亿元,年均增加43.6亿元,只相当于GDP增量的8.8%;从速度看,“十五”时期,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仅增长1.3%,分别低于第二、第三产业12.3个和11.4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2.6个百分点;从产出效率看,2005年全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5307元/人,比2000年提高1632元/人,但与二产、三产的差距扩大,以近50%的劳动力创造的GDP还不到全省的五分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投资状况对其发展影响很大。投资是生产规模扩大、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投资的作用是在于通过投资有效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调整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对农业部门也不例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安徽省农业投资主体从主要是政府与集体的投资转向了农户,农户作为农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在制度上获得了认可,成为农村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决策单位,其投资能力和倾向对农业投资产生根本性影响,对于实现农业稳定持续发展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自安徽省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使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基本实现,也增加了对农业投资的兴趣。从20002004年,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从2585.56元增加到3373.65元,而农民农业投资额从498.88元增加到787.10元,但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和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却在2.35%和18.56%左右;再从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情况来看,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从2000年的445.22元占17.22%增长到2004年698.30元占20.70%;而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从2000年的53.66元占2.08%增长到2004年的88.80元占2.63%,虽有增加但增长不快。这就表明,虽然安徽省经过减免农业税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投资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是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农户农业投资的盲目性及短期性。近几年,由于农产品有关的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民从国家取消税费和对农业补贴得到的政策礼包不断被吞噬,农民对农业生产投资热情和能力下降。据安徽省农调队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中有71.6%是用来建房,只有29.4%是用于生产性投资,这必然会影响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2.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单一性。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乡、镇、村行政组织,税费改革后乡级财政收支困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减少,基层组织维持运转都有困难,拿不出钱来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势必导致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与投入比重严重失调,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相对滞后,增长势头明显减缓。3.农户投资的非农化倾向性。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赋予农户的生产经营者自主权,但由于这种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家庭内部分工性质,从而导致农业日益兼业化和副业化。2000年到2005年,安徽省农户家庭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从占67.1%下降为56.8%,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比重从28.3%持续提高到38.2%,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这就难以激起农户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4.农户投资的不稳定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会相应地增加生产投入,特别是农地收益增加更能刺激农户增加农业投资;但如果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下降,农户投资也表现出增长乏力,甚至会出现2003年人均生产性支出-9.3%的负增长情况,这说明了农户的投资具有不稳定性。5.农户投资量上的分散性。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地少人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各农户家庭所能耕种到的土地量减少,决定了农户不具备实现机械化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从而导致农户不可能成为实现机械化的基本经营载体。农户的价值取向使得即使具备了农业投资能力的农业大户,也不肯把资金放到回收率极低的农业机械上,从长远看必然影响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三、影响安徽省农户投资热情的原因分析根据相关投资理论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影响我省农户农业投资的因素很多,既有农业产业、国家政策方面,也有农户收入、土地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税的减免和对农业的补贴使农民手中可支配的资金增多,但是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却没有相应得到增长,其主要原因大致有:1.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客观原因。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后,所得报酬的增量就趋于减少,在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农户会放慢对农业的投资。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条件的物质部门,不仅是受自然条件影响生产周期长、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的风险性强的产业,需要很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面对较大的自然风险,还是产品需求弹性小、行业壁垒低面对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时刻影响投资的安全。2.农业比较利益低是制约农户投资的根本原因。资本边际效率理论表明,只有当某项活动的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其他部门时,资本拥有者才有投资这项活动的意愿。2004年安徽省家庭经营收入1489元;比上年增加24.1%,人均纯收入2499元,比上年增加17.4%;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得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698.30元,比上年增长33.3%,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88.80元,比上年增长28.4%,这种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长大于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速度的低效益情况,难以调动农户农业投资的积极性。3.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减弱了农户投资的热情。根据经济加速原理,投资的变动取决于收入的变动率,只有收入的连续增长才能使投资的增加。对农户而言,若其收益虽有所增加,但增长率减慢则会大大减弱农户对其投资的热情。2005年以来,由于取消粮食税和增加“直补”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但受农资需求量增加和成品油价格上涨,使化肥、种籽、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偷吃”了政策的礼包,致使农户投资热情下降。4.农地集体所有制是制约农户投资的深层次原因。我国农地的集体所有制使得每个成员都有无差别使用农地的权利,但由于人多地少、以及土地有远近肥瘦的差别,平均分配的结果导致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化,即使搞成“绣花农业”,也无法实现农业的生产规模。加上集体所有制使农地的产权主体不清,基层政府通常可以调整承包合同,导致农地承包权不稳定,使投资主体难以获得稳定长期投资所带来的预期收益。5.农户的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内在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之农业效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大批有文化、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或经商,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低,无法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对市场应变能力差;加上农户投资的同构化现象造成了农户与农户间的激烈竞争,争夺产品和原料市场,从而使投资效益下降,挫伤了农户投资的积极性。6.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外部原因。经济政策是投资的外部环境的主导力量,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国家采取实行农产品的保护价,但工农产品依然存在价格“剪刀差”,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比较效益低;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有所增加,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上是减少的,农业信贷资金发放的原则是重短期轻长期,且贷穷不贷富,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量严重不足,长此下去就会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四、提高农户投资热情的对策建议在以劳动密集型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投资数额的多寡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速度,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投入是关键。安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增加对农业投入的主要对策有:1.用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2005年安徽省人均GDP1049.5美元,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7.941.640.5,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现阶段应实现财政政策转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农业投资法,政府应成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投资主体,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农业投放所占份额及其递增比例,特别是要保证国家规划中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以及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等,在健全农业投入法规的同时,建立健全执行和监督机构,规范各级政府投入行为。2.加强农户投资的利益诱导,构建多元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农民增收是三农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户投资的财力基础。近年来安徽省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14元,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到3.211,应采取更加直接有力的措施,形成农民增收的投资机制。但是农业投入光靠农民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扩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在增加投入总量,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同时还要改进农村建设的投资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实物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3.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健全农村融资渠道是扩大对农业投资的基本要素。针对目前农村融资渠道不畅、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应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提高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加大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