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基于农民认知与满意度视角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基于农民认知与满意度视角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基于农民认知与满意度视角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基于农民认知与满意度视角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基于农民认知与满意度视角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基于农民认知与满意度视角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论文关键词】失地农民征地制度认知征地补偿满意程度【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广大学者的关注。笔者根据对浙江省部分县市地的调查走访时所得数据,分析了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认知和对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探讨了土地征用及其政策对被征地农民生活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农民认知度和补偿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城市地域范围显著扩大,农村地域范围也相对缩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按照世界实际情况计算,中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就需占用耕地约12.7万公顷1,每征用0.067公顷(1亩)耕地,就会产生1.5个失地农民2。因此在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业农民。据学者推算,截至2007年底,中国的失地农民总数已达到8000万3,其中浙江失地农民超过200万。而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超过50%,也就是说未来十几年时间里,将有2亿农民转变身份4。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农民失去长期以来赖以生计的生产资料并走向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解决农民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将成为矛盾的焦点5,其结果也必然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因此不少学者和政策研究者都对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方案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然而不少成果忽视了广大农民对征地制度本身的了解以及他们对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但事实上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认知与其对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往往决定了他们对征地的态度,是衡量征地制度及补偿制度合理性的重要依据。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失地农户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农民对征地制度认知水平以及对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从而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二、调查方案设计笔者在2008年7月至11月,和来自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一同进行了专题调查。问卷调查涉及浙江省的萧山、温州、宁波、义务、金华、丽水等县、市、区,同时我们还零星走访了浙江部分县、市的一些村庄和农户。抽取的农户调查样本覆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失地(或即将失地)农民,符合随机抽样要求。本次调查共发放农户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8份,有效问卷239份,其中涉及已征地174份,即将征地65份。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农民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包括农民个人信息、2007年个人及家庭纯收入、家庭月消费水平等;第二部分是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认知,包括对征地相关法规、补偿制度的了解及对征地的意愿等;第三部分是农民对征地所获补偿的满意程度,包括获得的补偿、征地前后生活状况等内容。三、被调查农民基本情况从年龄分布区间来看,被调查农民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比例。从受教育水平来看,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到,大部分处于小学或初中水平,本科或大专水平只占到总人数的2.51%。农户2007年家庭总收入水平分布较为广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家庭总收入在2-3万元范围内的较为集中,占到35.56%,而家庭总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所占的比重达到20.50%,数据显示低收入农户仍然较多。表3-1被调查农民2007年家庭总收入水平分布单位%2007年家庭总收入1万以下2-3万4-5万6-7万元8万以上比例20.5035.5621.767.1115.07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调查显示,务农不再是大部分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单位工资成为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个人经营在农民收入中所在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表3-2被调查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单位%主要收入来源务农单位工资个体经营出租房屋比例23.4345.1922.598.79注:主要收入来源是指占家庭总收入50%以上的收入来源。家庭月消费水平较低。50%以上的农民家庭月平均消费水平在2000元以下,大部分在1000-2000元之间,只有极少数在3000元以上。表3-3被调查农民家庭月平均消费水平单位%家庭月平均消费水平500以下5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以上比例11.7619.2556.4910.460.8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农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大部分农户家庭收入低、消费水平不高的现实没有改变,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下,文化水平不高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四、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认知笔者将农民对征地相关法规和补偿制度的了解的调查数据以1-4编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表4-1的结果。表4-1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认知分析对征地相关法规的了解对补偿制度的了解平均数2.452.32频数239239标准差0.7010.637注:数据处理方法:1代表不了解,2代表不清楚,3代表知道一些,4代表非常清楚从表4-1可以看出,农民对征地相关法规以及补偿制度了解的平均水平只有2.45和2.32,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只有极少数人清楚地知道,这一比例与本科或大专学历水平所占比例基本符合,这也进一步说明农民对征地制度认知的总体水平不高,且与学历的高低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便于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将农民的征地意愿进行了相似的数据处理,统计得出农民对征地的平均意愿为2.69,标准差为1.165,处于不太愿意和无所谓之间。而从表4-2可以看出,征地意愿表现为愿意(包括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的农民只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30.96%,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或处于迷茫状态。表4-2农民征地的意愿单位%征地的意愿很愿意比较愿意无所谓不太愿意很不愿意比例4.1826.7820.5030.9617.58注:数据处理方法:1-5分别表示很不愿意、比较愿意、无所谓、不太愿意、很不愿意笔者认为调查反映的这一现象与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征地和补偿制度的认知能力有关,同时也和现实的补偿标准以及他们对于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笔者将在“农民对现有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中具体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的心理,问卷还就他们愿意被征地与不愿意被征地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大部分愿意被征地的农民认为征地之后生活能有所改善(比例达到50.21%),一部分因为户口可以农转非,还有部分认为补偿还比较高;对于不愿意被征地的农民,大部分由于补偿太低、就业困难或者生活失去保障,还有一部分出于长期以来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心理,不愿意离开土地。五、农民对现有征地补偿的满意程度调查涉及已征地农民174人,即将征地农民65人。在已征地农民中有超过65.51%的农民所得到的经济补偿低于3万,5万以上的比例只有17.82%。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后获得的直接经济补偿十分有限。表5-1失地农民获得的直接经济补偿直接经济补偿1-2万2-3万3-5万5-10万10万以上比例42.5222.9916.6716.671.15除了直接经济补偿这个指标,问卷还对失地农民获得的其他形式补偿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47.70%的失地农民办理了保险,大部分农民获得了其他形式的补偿,但遗憾的是还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失地农民除获得直接经济补偿外没有获得其他任何形式的补偿,他们不得不为维持生计而面对陌生的环境,这也势必会使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感到焦躁、不安。表5-2失地农民获得除直接经济补偿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补偿单位%其他补偿保险留地安置就业改善农业分配土地/住房其他无比例47.701.1518.973.4411.495.7429.31尽管失地农民获得了直接经济补偿,大部分同时获得了其他形式的补偿,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失地农民对于补偿标准的满意度。问卷还对失地农民征地以后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于获得的补偿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表5-3失地农民征地以后生活状况及对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失地农民征地以后生活状况失地农民对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平均数3.191.82频数174174标准差0.7650.778注:第一组数据处理方法:1-明显好转2-稍有好转3-和以前差不多4-有所下降5-严重困难第二组数据处理方法:1-很愿意2-比较愿意3-无所谓4-不太愿意5-很不愿意对生活状况和满意程度的评价由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分别以1-5编号。调查数据直观显示大部分农民认为生活没有改善,进一步分析显示生活状况平均水平为3.19,也印证了初步判断。虽然此项调查数据表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补偿满意度调查显示农民平均满意程度只有1.82,处于低水平,大部分认为补偿太低,不够合理。六、对调查结果的再思考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民对征地制度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征地的态度,而这样的现实又和他们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现实密切相关。因此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应采用农民能普遍接受的方式,让农民有渠道了解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同时要及时了解农民的诉求和想法,做好反馈工作,行之有效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调查还显示,尽管大部分农民在征地以后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改变,但依然表示对“征用土地以不低于原生活标准作为安置补偿的适度原则”难以接受,希望能提高补偿标准,按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笔者认为,一方面农民失去了自己依赖的土地,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生产方式,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促使他们希望以较高水平的补偿换得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对土地增值的普遍预期和无法参与土地增值分配的现实,加剧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也增加他们的不满情绪。为此,笔者认为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应改变只按农业用途给予补偿的做法,尝试让开发商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面对面的讨价还价。改变单纯的经济补偿模式,从多方面考虑予以补偿,如可以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安排适应性就业岗位,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等保障制度;同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补偿费的合理分配,乡镇政府违法参与分配行为应杜绝,村集体与失地农民分配比例混乱等应有效控制。此外还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综合技能,帮助和引导失地农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