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方针,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调科技、产业一体化经营以及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出了问题,其它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看,工业化、城市化活动恰恰是在农业可以提供剩余产品的基础上出现的。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更会危及到国民经济的基础,危及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过程。它必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1.正确认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开始实施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为了获得工业化发展所需资金,农村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随后不久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农业和农村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国家在这时期也提出了水利化、机械化、良种化、化学化等措施,毛泽东还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等思想。这些都为今天正确认识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与重点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我们留下需要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当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动员手段,其目的是要求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结果对农村建设很少投入,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再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意识形态,把阶级斗争扩大化,把大经验教条化,抹煞了区域差别和自然条件差别,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是没有从农村社会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地位这一战略高度上,正确认识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中国现代化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重任,我们能否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建设问题更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目标。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不仅如此,这一重要阐述,从另一角度也表明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建设问题越发突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村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但是,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二、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必须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一,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应该看到,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很快。当前,应该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以及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完善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多下功夫。要大力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化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要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要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第二,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现代物流业体系建设。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国内外的实践也都表明,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融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力量。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对此,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应对国际竞争新态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先导性作用。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就要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到|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第三,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比如,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又如,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再比如,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第四,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应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并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还要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还应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回忆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产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要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三、建设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指导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更是一项具体伟大实践过程,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既要大处着眼,又要小处着手。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宏伟蓝图只能一步一步实施,立足当前要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逐步积小胜为大胜,决不好大喜功。二是雪中送炭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