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与路径选择论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制度变革;路径选择论文内容提要回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若干历史经验值得重视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必然涉及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和农村城镇化的政策两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选择启民智谋民富保民安三条路径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内在地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要内容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党更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回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几个历史经验值得重视(一)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从国情特点尤其是从所处发展阶段特点出发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人口众多且多数是农村人口;生产力不发达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以往的新农村建设却往往忽视了这些特殊性一方面,地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决定了各地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个样一个模式搞一刀切,更不能一哄而起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占多数和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脆弱的,在这样脆弱的基础上进行新农村建设愿望固然很好,但往往流于形式,口号多于实践,目标又定得过高,把人们的胃口吊得老高,到头来是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二)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于城乡良性互动,必须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我国本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消除“三大差别”中就包括了消除城乡差别新中国的建立为消除城乡差别提供了政治条件,但随着户籍制度的建立人为地把中国公民划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同户籍制度相匹配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隔绝状态得以制度化和稳固化在城乡隔绝和相互封闭状态下,不仅不可能搞好城市建设,顺利实现城市化,同样也不可能搞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孤立地建立起来,必须在城乡统筹城乡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大提出的“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只有在城乡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开创出新局面,迈出新步伐(三)新农村建设要有超前意识世界眼光,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仍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这是世界各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许多国家一方面在农产品的贸易上设有高关税壁垒或者设有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补贴,农民收入中的相当大份额实际上是由国家财政补贴形成的反观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今天,在世贸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如何加强农业如何使得我国农业能够应对国际竞争?这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问题新农村建设要有世界眼光,需要眼光向外,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四)新农村建设要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形成有效的公共投入机制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钱关键是人“50多年间,几代农民在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巨额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整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大力投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人均享有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是完全可能的(五)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业,但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限于农业建设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都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基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以合理的产业结构先进的生产方式现代的科学技术作支撑,这些都离不开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但现代农业建设绝不能等同于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的目标和要求,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意味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二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变革(一)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家庭承包制”这种土地使用制度使中国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化农业存在尖锐矛盾和冲突,土地得不到集中,农业就不能规模化,农民的收入也就无法提高只有靠城市化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解决问题使打工农民真正放弃土地,使土地向少数农户转移,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上面说的土地集约化,另一个是农民组织化如何提高农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市场经济中通行的“合作组织”应该是企业性质的公司专业化农业经营活动需要由相应规模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经营和管理投入新的生产要素需要政府强力支持以替代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和以替代土地为主的生物技术都需要提供体制激励建立农业研究机构新产品投入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教育投资等等这些要素的提供需要由非营利机构来开辟道路,需要政府来做工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要做到:第一,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地方,尤其要重视现代农业需要的农业技术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化的新型农民第二,“硬”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是当务之急;信息化建设很紧迫;物流设施不可或缺,政府应该负起责任第三,“软”基础设施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地方更加重要,如担保组织仲裁组织科技服务系统市场秩序等(二)关于农村城市化政策选择对于农村城市化政策选择问题,要尽快建立起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进城农民提供廉租房和低价商品房,保证包括进城农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房住要解决长期以来的泛市场化问题,政府有责任建立起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平价医院和社区医院,与完全市场化的医院区别开来,保证所有的人都看得起病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学校建设,城市公立学校应竭尽全力接纳农民工子女就学,公立学校不足应允许在城市里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办学校存在并给予补贴提供场地,给予指导和支持,不能动辄关闭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国一盘棋”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一)启民智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要继续扩大“两免一补”发放范围,尽快在全国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让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学上好学加强农村教育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专业培训的力度,加快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普及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解决好农民“有处学”的问题;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解决好农民“愿意学”的问题;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好农民“学得起”的问题;各级政府都要将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力争几年内分期分批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一遍,要创造环境创新机制,引导人才向农村这个“洼地”流动,解决好“有人教”问题(二)谋民富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经济不仅仅是打工经济,更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市场经济大学,是农民闯市场学本事的最佳途径农民工的作用不仅能有效解决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还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信息和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是城乡互动的“润滑剂”为此,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输出”与“回归”相结合,打造一批农民工企业家输出劳动力是劳务经济的初级阶段,带回生产力才是劳务经济的最终目标在发展劳务经济的基础上抓好“回归”工程是培育农村内生经济增长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要通过政策激励亲情牵引筑巢引凤等措施,为那些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造条件二是国内输出与国外输出相结合目前全球劳务市场有一亿左右劳动力需求,而中国作为重要的劳务输出国,每年输出劳务仅有50万人,可以说是市场潜力巨大三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打造一批品牌劳务要使劳务经济有新的更大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输出的力度,更要着眼长远强化品牌意识,靠品牌推动劳务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是政府组织与发展中介组织作用相结合,发展壮大一批劳务大军(三)保民安保民安,“就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努力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首先,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发展民营经济,改善金融服务,增强服务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乡村工业向城镇聚集,农民向城镇流动,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在当地的县城和小城镇实现转移和就业其次,要不断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民市民化的体制和机制中小城市和城镇要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要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尽快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城市要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构建农民进城务工和长期居住的体制保障,改进农民工居住登记管理办法,改善农民工生活和居住条件,促进进入城市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