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问题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过程的介绍,对村民自治现状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说明村民自治取得的成绩及和急需问题,最后得出发展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的结论。关键词: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民主政治建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的“包干到户”,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逐步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解放了生产力,也使得干部靠上面任命、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失去了依托。在这种背景下,1980年代初,广西罗城、宜山一些地方农民自发组成的村委会,在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兴办公益事业、制定村规民约、维护社会治安上发挥了显著作用。农民的这一伟大创造立即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的组织管理形式。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颁布的新宪法,明确了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从1983年到1985年,伴随着撤销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府的进行,村委会也普遍建立起来。以普遍建立村委会为标志,我国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找到了重新组织自己,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的新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现在已经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农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村级民主制度是农村改革的三项伟大成就之一。1村民自治制度,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截至2004年底,中国农村已建立起64.4万个村民委员会。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普遍完成了五至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就此指出:“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十六大规划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和“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强调:“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等历史性任务,使扩大基层民主的现实要求更为迫切。近些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普遍落后;农民政治素质、民主、法律意识的低下;村民自治法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农村自然、社会环境的相对闭塞等,对村干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村干部法违纪问题凸显,甚至贿选、农村黑金政治等影响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制约着村民自治制度发展。一些三农学者,对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颇有见解。有学者认为村民自治还具有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突破口和生长点的作用。就是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本身的一个环节,村民自治不仅会导致而且事实上已经带来了由下自上的民主化进程。然而多数学者不认为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突破口,但相信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生长点。2毛丹认为:关于乡村民主,过于拘守流行的制度主义框架,偏重于制度文本分析,可能产生过于乐观的结论。.农村的自主制度是国家给予的,实质上,国家不是缩小了在农村的控驭范围,而是改变了对村落的控驭方式至多是在改变经济控驭方式的同时,减少了对乡村社会事务的过多和过于直接的介入。国家不想管的事可以不管,想管的时候可以随时管起来。3邱泽奇认为:村民自治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反映了村委会合法性是完全基于民主的。选举原本是反映民意的一种有力工具,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仪式。4郑永年则认为,在中国民主可能是精英送给社会的一种礼物,而不是各种社会势力根据自己的愿望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制度。5,学者的观点尽是一些学术上的探讨。近几年,中央一直关注把“三农问题”作为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连续两年发布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标准和具体举措,这其中农村村民自治的完善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和政治保障,真正的、合法的、合理的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过程的分析,与取得的成绩及和急需问题,以及三农学者等对村民自治现状的评价,全面系统的论证发展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1.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历程:我国农村改革既是经济改革的过程,也是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起源于当代农村改革,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积累、发展的历程,历经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和飞跃:1.1第一阶段(19781987):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大约十年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了,改革率先从农村取得了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逐步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80年代初,一些地方农民自发组成村委会,农民的创举立即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并在1982年宪法中明确了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同年开始试点工作,以普遍建立村委会为标志,我国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找到了重新组织自己,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的新路子。1.2第二阶段(19881998):从1988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正式试行开始,到1998年11月4日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大约又是一个十年的时间。村民自治在这一时期村民委员会全面实行并建立框架。1987年11月24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会议审议通过了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对村委会组织和村民自治作出了具体规定。1988年6月1日该法正式试行。在村民自治起步的关键时刻,1990年,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找到了推行村民自治的抓手。1994年,中共中央直接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完善村民选举、村民议事、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项制度的具体任务,从而使村民自治向着具体化、制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为契机,村民自治逐步铺开。截至1998年底,全国农村普遍举行了二至三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制框架初步构筑,以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和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兴起为标志,我国亿万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自治的道路。1.3第三阶段(1998至今):村民自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村民自治工作,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村民自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充分肯定了发展基层民主的重大意义,并把它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1998年11月4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截至目前,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村委会选举办法。新法颁布后,27个省份完成了新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民自治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村民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中许多隐性的深层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并逐步得到研究解决。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新村委会组织法为标志,村民自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村民自治的产生,到村民自治法律地位的确立,从村委会组织法的试行,到村委会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在探索中发展,在前进中完善,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中,开辟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之路,就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是一场革命。2、村民自治发展的现状在经过二十余年积累,特别是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后,党中央对农村基层民主建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村民自治得到了快速、全面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产生。我国现阶段的存在村民自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权力与农村基层的自治权、社区组织与村民个人权利由于体制本身和实际操作的原因造成的冲突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村级治理体制处于结构性转型之中,村民自治正在改变农村政治的性质和运作路径,农村民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存在各种权力边界不清等深层次的冲突,农村政治制度化建设落后于村民自治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性冲突主要表现在:1.1.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在权力关系上的冲突。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国家实现对农村社会一体化整合的工具,在村级正式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位置。可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是以国家法律的授权为依据、以全体村民的民主选举为基础的,在法律上并不具有服从村党组织的义务。两者权力来源和职权不同的客观存在,必然影响到农村政治的统一性。而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有些地方在乡镇党政的支持下,采用控制选举、用党支部会议代替村民会议、以党组织替代村委会行使职权等所谓一元化领导和一体化运作的方式来控制农民自治组织。其结果是改变了村民自治的民主性,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为此,在如何处理村两委矛盾上,矛盾双方都要有所改正,党支部要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村委会要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增强党的观念。理顺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两委关系,对村民自治的深化关系重大。1.2.国家行政权力与村民的自治权力之间的冲突。村民自治是村民的事情,但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尤其是与基层党委、政府密切相关。因为村民自治是中国社会政治链条中的一环,不是孤立于整个社会之外的存在,因此,考察、评估村民自治的现状,离不开对基层党委、政府态度和行为的分析。从国家立法上来看,村民自治否定了公社体制时国家政权与农村组织特别是乡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将过去那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转变成为国家政权对基层自治组织的指导关系。然而,在农村改革以后,我国县乡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压力型体制”从体制上进一步促进了乡政向国家型经纪的蜕变。6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最主要表现在,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均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农村权力的基础已由上级授权而改变成了村民授权。这种改变必然影响到国家行政权力对村委会的管辖权限及行为习惯等问题,也必然影响到乡镇政权的权威。因为选举过程产生的巨大“浪费”是换取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代价。71.3.村委会的自治权与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之间的冲突。根据村组法的规定,村委会不仅管理着村集体的土地和财产,还具有支持和组织全村发展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并需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因此,人们按照人民公社时期的习惯思维,将村委会视为集体经济组织。有些地方就借发展集体经济为名,将村委会职能扩大,不断强化村委会的经济功能,使之向经济组织方向发展,并以此来剥夺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但也有村委会组织法中赋予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职权,在相当一部分村委会是很难落实到位的”。的现象发生82.我国农村基层的村民自治在农村基层的“全面推进”已成态势,但推进的速度和质量差异很大。何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从深度上讲,就是要抓好村民自治的制度及其配套建设,不能单打一,要注意整体推进。比如,为了完善村民的选人用人制度,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推进民主选举,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村民自治不能仅仅局限在民主选举上,还要注意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只有这后三个民主抓好了,民主选举的成果才能巩固。即使在某一时期,我们突出抓民主选举,也应比过去有所提高,也应站在村民自治的整体高度上来看民主选举、抓民主选举。应该说,四个民主一起抓,现在不仅在村民自治推动者那里形成了共识,在村庄操作中也有了好的开端。各地在全面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质量上差异很大。就拿地方立法来说,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已实施两年多了,有几省连一个地方法规都没有出台,对本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就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仅省与省之间有差异,即使是工作整体水平比较好的省份内部地区与地区、县与县之间也有差距,有的地方依然有死角,有的地方老百姓给我们来信反映说,他们那里村干部十几年都没有选举过,许多事依然是少数干部们说了算,这就是差异的具体体现。3.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村委会选举是在实践中展开得比较充分的民主形式,因此,暴露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主要有:3.1选民资格问题、候选人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