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民主制度论文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理论刍议摘要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检察制度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体现。其职责是针对三类案件五种情况进行监督,它有提高司法民主权力制衡,保障人权的价值,并有提高司法文明的功能。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司法;价值古代法大师梅因认为在一个进步的社会中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意见常常是或多或少地走在法律的前面。我们可能非常接近地达到它们之间缺口的接合处,但永远存在的趋向是要把这缺口重新打开来。因为法律是稳定的,而社会是进步的,人民幸福的或大或小完全决定于缺口缩小的快慢程度。而为了协调法律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缺口,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拟态”现象,这种“法律拟态”就是司法实务部门进行的司法改革和探索,是法律的雏形。人民监督员制度就属于一种“法律拟态”现象,当这种探索在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人民的幸福,有助于司法公正,那么立法机关就会考虑使它上升为法律。我国人民参与司法活动主要集中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体系的一部分,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了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外部监督机制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背景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该条进一步从公民的权利、国家机关的职责以及要求的角度,重申了公民的监督权。宪法中的上述三条规定,从一般到具体,既规定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又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监督的义务,同时,又原则地规定了公民进行监督的方式方法。应该说,宪法对公民监督权的规定是明确的、完备的,为人民行使各项权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为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宪法依据。我国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