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民主制度论文转型期政府体制内的制度变迁内容提要政府与公众互动式的良好沟通关系到公共问题的解决程度和政府权威的确认、公众对政府支持的程度。以杭州市市长公开电话为个案,用制度分析方法探讨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性治理的结构,认为它是转型期政府体制内有效制度稀缺下的制度补救,是一项改进型的制度安排。市长公开电话连结政府与市民,使政务公开与便民服务真正体现在实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当然,该制度也暴露出政府体制运行的固有缺陷。事实证明,许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最终有赖于政府体制改革、法治建设和各种社会制度的完善。关键词市长公开电话制度安排制度稀缺制度改进作者徐家良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博士生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副教授汪锦军从80年代开始,不少城市政府相继开通了各种类型的热线电话,包括环境保护热线和城市建设热线,解决了不少公共问题,改进了政府工作。但到90年代末,棘手的社会问题迎面扑来,一旦处置稍有不适,就会引发政治与社会的不稳定,这说明原有的制度安排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有必要探讨一种替代式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原有的或新型的社会问题。杭州市政府正在做的这一方面的尝试比较典型地反映出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有研究与分析的价值。1一、杭州市市长公开电话制度改进型的一种尝试1999年6月,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建立“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的通知,决定建立“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6月15日,杭州市长公开电话正式开通,受理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设法予以解决,对一些暂时解决不了或办不到的问题,向市民作出解释与说明。到目前为止,公开电话已运行三年多,受理群众来电20多万件,答复处理率达96,群众满意率为92,成为市政府了解社会动态信息,保护公民与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渠道。市长公开电话是原市长专线电话开设于1988年和各区、市有关部门专线电话网络的扩充和延伸。与原来的专线电话相比,市长公开电话一方面延续了其基本任务受理基层单位和市民通过电话反映的对政府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向有关责任单位交办和转办来电反映的问题,并督促检查办理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市民来电反映的重大问题,反馈处理结果;及时向领导提供具有紧迫性、苗头性和普遍性意义的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公开电话所依存的内部结构、权力职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