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民族主义论文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之魂【摘要】爱国、团结、民主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之魂,这种民族之魂催生的伟大力量,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近代第一次抗击外国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辉煌历史。【关键词】爱国团结民主一、爱国之魂,驱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开始踏入中国,民族空前危机的时候,中国人民弘扬了比起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激昂、更博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之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22日,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30日,再就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发表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愤怒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发出了“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等呼喊。1934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表对日宣战通电,宣布要“领导工农红军和全中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为保卫华北,保卫中国而战”。并且命令共产党员“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当民族面临危亡之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地战斗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就立即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抗战。1936年2月又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开赴华北前线直接对日作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军队数量少,武器装备差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配合友军作战,血战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救援娘子关;一方面开赴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整个防御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对敌作战千余次,歼敌5万多人,牵制了40万侵华日军,对加速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消极抗战,国难加剧。中国共产党在仅有十八万武装力量的情况下,以民族利益为重,忍受极大的牺牲,勇敢地肩负起抗日主战场的重任,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使战争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方向发展。二、团结之魂,集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