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 《歧路灯》研究八十年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歧路灯研究八十年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读者及学界的注意。本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本文拟对本世纪20年代以来80年间歧路灯研究作一回顾,供歧路灯爱好者与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对歧路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1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其卷八著录歧路灯一则,引阙名笔记云: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120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这是本世纪见知的最早的有关歧路灯的记载。其所谓“纯从红楼梦脱胎”,当然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歧路灯之所以流传不广,其原因也不在于无人为之刊行。但是,这段著录文字至少说明,学者已对这部小说发生了兴趣。30年代,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歧路灯,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亦转录了小说考证的材料。1924年,洛阳清义堂将歧路灯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杨懋生序及张青莲跋,对李绿园及其歧路灯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歧路灯成书以来的第一个印本,在歧路灯流传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正如张青莲跋中所言:“冗务匆匆,未及校勘,仅依原本,未免以讹传讹。”因此书中亥豕鲁鱼,随处可见,加之印数不多,流传仍是不广。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开始排印出版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的校点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册26回,未见下文。朴社排印本前冠有冯友兰写的一篇长序,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得失作了全面的评价。冯友兰序中说:“歧路灯的道学气太重,的确是一个大毛病。幸而李绿园在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义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学先生的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均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论,非常欣赏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河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冯友兰还辑成李绿园公诗钞;朴社排印本前还有董作宾写的李绿园传略,对李绿园的生卒年及年谱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冯、董所作的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近八十年来最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由于印本的问世,给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于是,学界开始有研究论文发表,但是,有价值的专论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绍虞与朱自清的文章。郭绍虞于1928年初在文学周报5卷2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歧路灯的论文,将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郭绍虞称赞“李绿园竟能于常谈中述至理,竟能于述至理中使人不觉得是常谈。意清而语不陈,语不陈则意亦不觉得是清庸了。这实是他的难能处,也即是他的成功处。这种成功,全由于他精锐的思路与隽爽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朱自清的观点与郭绍虞大致相同,尤其对歧路灯在情节结构上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在文末说:“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篇佚名的文章评歧路灯,对歧路灯的人物塑造、社会生活描写及语言等,大加赞扬,认为是“写真实主义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诺,不仅帮助冯友兰搜集有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资料,还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发表歧路灯及李绿园先生遗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二),对歧路灯与李绿园作了考论,肯定歧路灯在无意中深刻攻击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道的同时,也指出因作者现实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小说描写时见空洞的弊端。郭绍虞与朱自清等人均只读了朴社排印本第一册26回,未及读到全书。他们的观点,自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却是代表了当时学界对歧路灯的一般看法,是本世纪歧路灯研究早期的有影响的成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洛阳清义堂本印数过少,朴社排印本未能完成;在此后的四五十年间,尽管有人对歧路灯持有很高的评价,如李敏修于中州文献汇编总序中盛赞歧路灯“开近世平民文学之先声”,但学界很少有人对之作深入、全面的研究,歧路灯似乎再次面临被“埋没”的尴尬境地。2直至本世纪60年代,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歧路灯钞本的寻访工作,并搜集有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研究资料。栾星花十年的精力,于70年代完成了歧路灯的校注工作,并辑成歧路灯研究资料一书。由于当时出版不易,一直到1980年,才由中州书画社(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栾星校注本,1982年出版了歧路灯研究资料。栾星以清乾隆末年钞本歧路灯为原本,参稽他本(见知歧路灯清代钞本、民国过录本及清义堂石印本、朴社排印本共11种),校定全书为108回,并作注千余条,于俚语、方言、称谓、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历史事件、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释,详加考订,颇为精审,予读者以很大的便利。歧路灯研究资料一书分李绿园传、李绿园诗文辑佚、歧路灯旧闻钞三部分,后有附录:李绿园家训谆言81条。这部书提供了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交游、著述以及有关歧路灯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宝贵资料,搜罗较为完备,编排亦颇合理,且详注出处,为研究者所欢迎。栾星校注本歧路灯出版后,立即在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起热烈反响,中国大陆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台湾的联合报,香港的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等报章,纷纷以埋没二百多年的古典白话小说歧路灯出版、一部被埋没二百多年的小说、再放光芒的歧路灯、被誉为红楼梦以外又一巨著等标题加以报道,随之,一些学者在各类报纸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对歧路灯展开热烈讨论。31981年、1982年与1984年,在河南省郑州、洛阳与开封先后召开了三次歧路灯学术讨论会,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与1984年分别编辑出版了两部歧路灯论丛,收录了提交前两次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和一些知名学者的文章。此外,散见于各类刊物的论文亦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自1928年至1983年底,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歧路灯的研究论文(含少量报道文章)有110篇左右。这些论文对李绿园的生平思想、歧路灯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如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亦有学者对小说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作专门研究,或对小说所反映的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开封城市经济、有关戏曲的描写及民俗等作详细的考证。由于李绿园及歧路灯本身思想及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者们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亦较广,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二是认为歧路灯是优秀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与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间;第三种观点较为平和,认为歧路灯不及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一流佳作,应属于二流作品,但还是较为成功的,有其独特的风貌。持否定观点的,可以蓝翎的文章“埋没”说质疑(见歧路灯论丛(一)为代表。蓝文认为:李绿园的“创作思想的确是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精神的大倒退,大大发展了开创人情小说的金瓶梅本来就有的说教因素的落后面,使人情小说的发展岔向了歧路”,“歧路灯的确要宣传儒家的正统思想,把这种腐朽的思想看成人生指路的明灯”,“作为文学欣赏的对象,歧路灯就相当缺乏艺术吸引力,能让人愉快的读下去”,“是一部思想平庸艺术平平的古代小说”,与醒世姻缘传一样,“就二者思想的落后和艺术的平庸来看,则伯仲之间,各有短长,难分高下。它们是同一创作思潮的产物,是人情小说发展过程中一股混杂着更多的泥沙和腐物的浊流”。其评价之低,在当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