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读书摘编.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读书摘编.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读书摘编.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读书摘编.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读书摘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读书摘编刘小枫在本书的前言的第一句话就指出:清理二十世纪的学术思想之思绪,对于世纪末的汉语学术界,是一项非但不可规避、更应主动承担的课题。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现代现象本质上是源于西欧文化基因的社会演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理念的扩张,使现代现象与欧洲古代社会形态和理念形态出现裂痕。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之演化,导致西欧文明以外的其他民族地域的社会和理念随之发生现代性裂变,构成了二十世纪生活世界的基本现实。对百年前的中国士人来说,现代现象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于现代化过程在中国是植入型而非原生型,现代性裂痕就显为双重性的:不仅是传统与现代之冲突,亦是中西之冲突。如何理解百年来汉语学界持续至今的中西冲突论?梁启超、冯友兰等识察到,中西文化的价值理念之争(体用之争)实为古今之争,即传统与现代之争。现代思想学术的重大标识之一是社会理论的形成和扩展。社会理论与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决定性差异在于,前者是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想性学术。总结二十世纪的思想学术,首先值得关注关于现代现象的社会理论之建构即刘小枫所谓的现代学。但是,言说现代并不必然是一种关于现代现象的知识学建构。现代学的知识言述尽管不可能摆脱个体旨趣和价值立场,然而,在现代学中,现代现象首先被实证知识性地推距为一个审视的对象,将现代现象先予客观化,以便有效地审视它,而非或激进、或保守地批判之。作者力图带着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来审理欧美的社会理论,这基于作者的一个观点: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中西二元景观因此将遭遇进一步的挑战:现代的问题性成为现代思想的主题,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对中西文化理念和社会形态的演化都是命运与共的。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是作者认为值得尝试的思路。作者的关注不在于建构所谓中国化或本土化的社会理论(这种提法乃基于中西二元景观),而在于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葺,从而推进对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把握。一现代学的问题意识11“后现代”论述的现代主义性质八十年代,欧美思想界出现了所谓后现代论述思潮,在各个人文学科领域急速扩张,引发与现代性论述决裂的大论战。后现代论者声称,现代性论述的权威基于一个充满危机的精英秩序,“这样的精英秩序也许是世上最后的神秘祭仪,在我们这些被末日灾难和极权主义吓得心惊胆战的人心中,它们已经不再有位置了。”然而,后现代论述一开始就面临双重尴尬:现代性论述的文献已表明,即使不是所有的、至少也是基本的后现代论题,仍为百年来的旧话新语,以至后现代论述的主义论证显得颇为费力;利奥塔也承认,后现代属于现代的一部分。更为尴尬的是,现代性本身尚是一个未理清的题域,当后现代论述要以现代性知识学来界定自身时,发现关于现代性的知识学尚在漂浮之中。后现代对现代性论述的攻击,实际成了现代性论述的一个激进的变种。很难确定一个现代性现象的统一的历史时间,但所谓现代现象的涵义还是可以界定的:一种普世性的转换每一个体、每一民族、每种传统社会制度和理念形态之处身位置的现实性(社会化的和知识化的)力量,导致个体和社会的生活形态及品质发生持续性的不稳定的转变。在现代现象中,社会和文化制度以及个体的处身位置处于自己已然不知自身何在的位置。何谓现代现象之本质?西美尔(georgsimmel1858-1918)的如下回答调校了问题的提法:现代性现象之本质是它根本就没有本质。哈桑界说后现代主义的两个术语“不确定性”和“内在性”,早已由西美尔提出并贴在现代性的身体上。取消本质,若是现代现象的实质性标识,恰恰显明,现象本身成为了本质。把握现代现象的形态结构,成为现代学赖以成形的基本课题。现代事件发生于三个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结构性位置:现代化题域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现代主义题域知识和感受之理念体系的变调和重构;现代性题域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及其文化制度之质态和形态变化。现代学作为关于现代事件的知识学,要扭转知识学界对现代主义论述的过多倾注(文人的自恋性话语),现代学要履行从知识学上审视现代主义话语的职能。现代主义话语作为对现代性冲动的肯定性或否定性论述,仍是十九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一种知识类型无论其为单纯知识性的,还是叙事性的。这类话语呈现为名目繁多的主义论述,躁动着难以遏制的现代性知识感受的欲念冲动和情绪宣泄:或标新立异或愤世嫉俗或大开社会病药方。曼海姆已注意到文人型论述和学人型论述的差异。如果现代主义话语是一种现代性的话语,现代学则是一种关于现代性的话语。从这门学问的知识学立场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言论,或“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一类的高瞻远瞩,都带有过于审美化的浓艳娇媚。12古典社会理论中自由民主的现代性现代学的出现,以涂尔干、西美尔、韦伯、特洛尔奇、松巴特、滕尼斯和舍勒为代表的古典社会理论为标志。在共同社会与利益社会(滕尼斯)、有机团契与机械团契(涂尔干)、自然经济社会与货币经济社会(西美尔)、休戚与共的社会与竞争社会(舍勒)、神魅化社会与合理化社会(韦伯)的区分中,现代已成为一个指号。现代学的建构初衷隐含着自由民主派知识人对现代事件的社会思想立场和政治态度。在激剧的、不稳定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左倾激进社会主义论(马克思主义派)、右倾激进自由主义论(尼采派)和激进保守主义(卡莱尔)的现代性言论,抨击自由民主的社会秩序构想。现代学恰是在这一社会的政治文化危机中诞生的。涂尔干的现代学建树首先在于完善了观察社会现象的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意味着抵制革命思维,针对的是激进知识言论。韦伯的贡献,不仅在于对现代社会制度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精神起源这一现代学子课题的经典性研究,还提出了阐明现代学之学问原则的学问论。这些学术思想赖以支撑的问题意识是:旧有的自然法传统中的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已经崩溃,正在建立的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面临威胁:来自经济工业主义和政治社会主义的威胁。西美尔被确认为第一位现代性社会学家,他率先突入现代性题域的纵深,致力把握现代性社会中,个体和群体的心性质态以及文化制度的形式结构:对钱的文化社会学分析、对都市人的处身心态的社会分层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心理现象(审美主义)的社会学分析,相当周到地堪定了现代学诸课题的位置和论题。舍勒从现象学和历史社会学的综合角度分析现代性精神气质的质态(怨恨)及其形态分布,并基于松巴特的市民概念拓展出作为类型的现代人题域。现代学的形成史表明它试图与现代主义论述划清界限。作为现代性骚动之表达的现代主义论述,经常以某种激进式的知识学形态出现,其质态是学问的审美化或政治行动化:构想多于观察、诗意铺陈多于描述性分析、解放主张多于症候分析、新异的知识话语的建(或解)构多于对现存知识论述的审理。从巴霍芬、尼采、斯宾格勒、容格到海德格尔、巴歇拉、德里达和福柯,堪称声势强劲的审美化学术思潮。韦伯和斯宾格勒、伽达默尔与德里达、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对抗背后,隐含着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制度安排。尼采、斯宾格勒、海德格尔与法西斯主义的制度安排,马克思、列宁、葛兰西与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后现代论与无政府主义的制度设想的关系,颇值得注意。“知识即权力”的命题在十九世纪成了哲学的掘幕人,思想不再是爱智行为,而是阶级斗争或意志行为,从哲学的尸体中繁殖出现代式的权力学术和论述。然而,古典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论述及其学问论建构,并不意味着现代学的建构已完善地达成。事实上,古典社会理论在建构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的问题上疑虑重重:涂尔干实证知识与道德社会秩序之间的杆格,韦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杆格,西美尔个体原则与社会关联、生活质态与生活量化的杆格,舍勒本能冲动与逻各斯的杆格,特洛尔奇伦理多元性、历史相对性与文化价值的统一性的杆格。可以说,后现代论述是对现代性问题未获解决并不断出现新症候的激进反应。13舍勒、西美尔思想中的现代人隐影与韦伯、特洛尔奇的现代学的着眼点不同,而与西美尔的着眼点相近,舍勒关注的是现代精神气质的品质及其结构。心态是世界的价值秩序之主体方面。一旦体验结构转型,世界之客观的价值秩序必然产生根本性变动。现代的体验结构转型表现为工商精神气质战胜取代了神学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在主体心态中,实用价值与生命价值的结构性位置发生了根本转换。舍勒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心态(体验结构)的现代转型比历史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更为根本。现代现象中的根本事件是:传统的人的理念被根本动摇,以至于“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象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舍勒的这一问题意识构成了现代学中的首级题域,即不受地缘民族因素决定的论题。这个论题就是现代人类型的出现。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然形成一种超民族性的现代人的理念、精神气质和生存样式。舍勒的论点与西美尔的现代人论题基本相同:现代人的形成意味着人的形而上学品质或实质性本质的解体,人只被视为各种自然生理和历史社会因素的总和。其结果是,人的哲学被人的社会学取代了:人的科学成为人的社会科学。西美尔以为,每一时代有一个主导理念:在希腊是存在,在中世纪是上帝,在十七、十八世纪是自然,在十九世纪是社会,二十世纪是生命。因此,个体的生成可以视为现代性的标志,这一生成的条件首先是经济生活结构的改变,这导致超出原属群体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从根本上说,现代性关涉个体和群体安身立命的基础的重新设定。舍勒于世纪初指出:现代性一言以蔽之,本能冲动造反逻各斯。现代人仍然想寻找某种确定的、牢固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已经不复存在。如韦伯所说,生命意义的释义在现代社会已个体化。汉语社会思想应同时进入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把它们当作属己的、而非西方的问题来看待,才会进入切实的现代性论域。14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与中国的现代化现代人类型的普泛化不能引申出这样的论点: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必然是普泛化的。这是现代学的次级题域。与首级题域相比,次级题域受民族地缘因素的支配。现代化论出现于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学界,它负有维护自由世界的制度理念的责任担当。现代化的概念可追溯到韦伯的合理化概念。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是对现代性的品质界定,并不带有化之的价值诉求,相反,带有一点悲观的忧虑。现代化论与合理化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金耀基吁请汉语知识界走出“种族中心的困局”,克服优越和自卑“两种不正常情绪”。(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的现代观深受美国社会学中结构功能学派特别是帕森斯的影响。依附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是:西方民族国家演化为资本主义强国(现代化),是按西方的国家利益重构非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秩序的结果。现代化论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之紧张,依附理论强调的是重商发家和殖民扩展。沃勒斯坦指出,自由主义的社会理论以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思想起点,其分析“预先假设了将这两个事变挑选出来并置于首要地位的分析参照框架,即资本主义(或其代用品:个人自由)在某种意义上必定在一些国家中,在时间的某一点上获得胜利的设想。”依附论从根本上质疑所谓的社会科学的合法性: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是十九世纪的世界体系的产物,它植根于现代资本主义形成期(十六世纪)确立并论证的世界观。如果说,现代化论的价值预设是自由的民主制度,依附论的价值预设就是国际秩序中的平等。政治经济不平等是依附论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概念框架是其基本的理论资源。两者的冲突实质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论争。古典社会理论并非是在自由主义理念获取社会法权之后出现的。因此,世界体系论并没有能驳倒自由主义社会理论本身的正当性。15激进左派、激进右派与风险社会十九世纪末的西欧知识界中,波德莱尔、尼采对现代性或忧郁或激越的批判,扩散了市民社会的危机意识,由此开始了一条审美化的反现代性的现代主义言路。后现代论述与左派和右派社会思想的晚近演进均有亲和力。一方面,后现代论述中的审美主义在攻击自由主义时,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言路携手,尤其从阿多诺、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到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以至詹姆逊的社会文化批判论表明了这一面相。另一方面,后现代之推崇的尼采主义经德里达、福柯的推进,亦与激进右派携手。这种携手的哲学论证,由罗蒂所谓的“后哲学”命题完成:建立解构批评实用主义与政治观念的紧密联系。由于意识形态批判对时代精神的危机采取了冷嘲挖苦式的批判态度,贝克以为,意识形态批判是在丧失距离地加强危机。社会批判理论固然源于对社会生活危机的确认,但问题是,如何从社会理论来理解、把握时代生活的危机,要求社会理论深化其自我理解。贝克不仅主张反省当今的现代状况及其危机症候,而且用于作为反省现代现象之知识学工具的社会理论的基架,因而带有社会理论的范式反省性质,以便适应现代状况中的新的危机症候。这种反省并没有采用与现代相对的后现代的修辞和分析立场,而是把现代与另一种现代对立起来。贝克提出两种现代的冲突的观点:现代现象出现了断裂,古典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草案被否决,一种新的现代形态出现了,即工业化的“风险社会”。这也意味着区分质朴的现代化和反省的现代化。质朴的现代化指传统的理性化,反省的现代化指理性化的理性化。韦伯当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