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演变摘要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中国当代作家对“日本军人”的描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以前,这时期的“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政治化的倾向,被简单分为“鬼子”和“反战士兵”两极。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来,这时期对“日本军人”的描写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走上了由政治化向文学化。概念化向人性化,公式化向深度化的转轨。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日本军人”形象;演变中国当代文学中,涉及日本军人的文学数不胜数。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本军人”形象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还没有出现过系统梳理和反思的文。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各个年代的文化、政治语境,对中国当代文学中“日本军人”形象作出系统梳理,了解其形成的内在逻辑,从文学的角度对那场战争以及中日关系做一个理性的反思。一中国当代文学中“日本军人”形象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的日本军人形象集中出现在描写抗日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如敌后武工队风云初记平原烈火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地雷阵敌后日记敌后三年不屈的昆仑山龙山游击队苦菜花浅野三郎等。这些“日本军人”形象大都带有明显的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倾向。或是狡猾凶残,不堪一击,被中国人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胜利;或是忠厚善良,深受日本军国的压迫,在中国人的感召下,成为坚定的反战同盟战士。这种描写既有别于历史事实,也无法解释抗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残酷性。(一)“鬼子”形象“鬼”是古人对外族的称呼,本来是用来区别夷夏的。近代以来,来中国的外国人多了,“鬼子”逐渐成为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开始时,“鬼子”称谓并不含贬义,它开始于广州,广东人把夜以继日地做生意的英国人叫做“鬼子”,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在晚上活动。但随着外国侵略者的入侵,“鬼子”一词逐渐有了贬义,成了妖魔鬼怪的代名词,如“洋鬼子”、“红毛鬼子”等。尤其是日本战争的爆发,“鬼子”逐渐成为对日本士兵的专用套话。套话是一个民族对异族进行描述时,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它一方面表现了日本士兵的凶残面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日本士兵既恨又怕的心理。与“鬼子”称呼相对应,建国后出现了不少对日本士兵暴行进行描写的作品。这类作品中的鬼子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日本士兵群体性的描写,即将日军作为一种群体加以表现,表现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另一类是对日本军官的个体描写,这些日本军官身上无不带着几种“滞定型”的特征:凶残、狡诈、好色、愚昧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滞定型”特征却很少出现在作为个体描写的普通士兵身上(不包括作为群体角色描写的日本士兵)。作为群体描写的日本士兵,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多被写成面目狰狞、杀人如麻的魔鬼野兽形象。如下面的描写很具有代表性:“残暴的敌人如同饿狼扑食未获,越发穷凶极恶。到一庄烧一庄。烧得浓烟遍野,遮住了冬天的太阳,没跑出的病人和老人、孩子,都被扔进火堆里,活活烧成灰,凄厉的惨叫声,震撼着天地。”这些日本军人都是以披着人皮的野兽出现的。他们从相貌、性格到行为逻辑,无不体现出兽性,是青面獠牙,杀人不怕血腥的恶魔。二是多被描写成胆小、怕死的愚昧形象。如龙山游击队中写鬼子碰到地雷,“吓得爬成一片,连狐狸太君也吓得钻到洋马肚子下面了,好一阵工夫才出来。”不屈的昆仑山中描写鬼子被八路军打得溃不成军,“鬼子们抬着尸体,搀着伤兵,一路上,叫爹唤娘,一派狼狈相”。这些描写带着讽刺调侃,具有潜在的娱乐消遣功能,这时的日本士兵,实际上成了中国大众的消遣对象。对日军群体暴行的描写虽然生动真实,然而却是外部事件的描述。而且大部分作品对暴行的描写模式化,渐渐流于空疏、千篇一律。这是因为作家不能对侵华日军做具体个别的深入描写,不能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难以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个体形象。而将日军描写成怕死的弱虫,实际上是违背了历史事实的。这样的描写虽然烘托了中国军人坚定、勇敢的高大形象,一定程度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但却一定程度的误导了读者对日本军人真实、深刻的认识。为了改变对日军的一般化描写的弊病,很多作家在作品中也尝试着对日本军人(主要是日本军官)做个体描写。但毕竟中国作家不是日本人,他们很难体验日本军人的杀人心理,对于他们野兽般的行为也难以理解。所以他们只能将他们现在听到的、或以前见到的情景,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进行描写。再加上中国意识形态很浓的文艺理论的指导,这样就很容易将日本军官描写成模式化、脸谱化的“滞定型”形象。概括起来,中国作家笔下的日本军官大致有这样几种“滞定型”:凶残、好色、伪善。“凶残”是中国作家笔下的日本军官最典型的特征,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岗村指挥他的狼狗去咬中国人,“一直到狼狗舔着嘴角的血,用血红的眼睛望望梁上那个中国人已经变成一副骨头架子”;苦菜花中庞文大队长用酷刑折磨着七岁的小孩,“皮鞭在孩子赤露的幼嫩身上抽打,一鞭带起一道血花!”与日本军人种种凶残行为相对应,中国作家在描写上也渐渐将他们野兽化。对日本军人的外貌描写中,常常用到的词语有:“疯狗似的”、“黄呢子野兽”、“毒蛇一般”、“恶狼”等。在中国作家笔下,日本军人都很“好色”,见到女人就要进行奸污,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甚至是怀了孕的女人。龙山游击队中的狐狸太君见到女人就用他“那双淫秽的小三角眼,死死盯在人身上”,被他奸污的中国女人不计其数。苦菜花中庞文大队长最大嗜好就是“玩女人,有一次找不到年轻的,抓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婆,他也不放过”。“伪善”也是日本军官常见的特征。笑脸下面隐藏的是凶残的面目,体现出了日本人狡猾的一面。铁道游击队中鬼子为了从小孩嘴里套出游击队的消息,分糖果给小孩吃。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松尾见到中国人常常“装出和气,脸上老不离笑容,爱讲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并握着对方的手笑着说:我喜欢和中国人交朋友!可他杀人却是厉害,而且都是在夜间秘密的处决”。总的看来,这阶段中国作家在表现日本“鬼子”形象问题上,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1)几乎所有的“鬼子”最后都遭到了失败、惩罚或击毙。如果说文学作品机制就是在一个相对完整、封闭的叙事情境中,通过对生活基本的矛盾与冲突的想象性的解决,把广大读者编织于一个文化经验的幻想之中。那么,中国这个阶段的文学正是通过对“鬼子”的最后惩处,完成了安抚中国人民倍受外国列强侮辱和欺凌的心灵,并唤起民族自信心的文化功能。(2)几乎所有的“鬼子”都是配角。这一方面与中国当时的文艺政策有关,无产阶级文艺理论要求作家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工农大众作为文学表现的对象,连“中间人物”都不能做主人公,更何况是罪恶满贯的“鬼子”。他们只能作为英勇无畏的中国人的衬托而出现。另一方面,这实际上也是创作者对日本军人存在“刻板成见”的一个典型表现。中国人民对于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是记忆犹新的,这些在作品中作为配角的“鬼子”形象实际上是中国人根据自己对鬼子的理解和想象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作家深入进行生活实践而创作出的人物,自然就不可能达到做主角的要求。(3)单个的、滞定型的鬼子形象一般以日本军官为多,日本士兵被描写成鬼子形象时,多作为群体描写,单个描写的很少,这无疑与中国作家对日本士兵所做的阶级分析有关。在中国作家眼中,日本士兵与日本军官是属于不同的阶级,具体描写坏人形象时,只能描写日本军官,而作为群体描写的日本士兵所做的恶事是受日本军官欺骗的,他们是可以被转化的。(二)反战士兵形象与凶残的“鬼子”形象相对立的,是作家们塑造出来的日本反战士兵形象。日本反战士兵是指反对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士兵。在抗日战争中是否有这样的士兵,答案应该是:有,但却是很少很少。中国人坚持这样的看法:日本士兵是日本老百姓,是受日本军阀欺骗来中作战的,他们在侵华战场上丧失人性的行为是军国主义毒害的结果。因此,这些士兵经过一定的教育和感化,是可以恢复人性,甚至可以走到反战立场上来。这些日本士兵形象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无产阶级出身的普通士兵,这与单个“鬼子”形象都是日本军官形成了对应。如浅野三郎中的浅野出身农民,哗变的“皇军”中的井上、木村等出身渔民等,他们都是在日本军部的强迫下来到中国参加侵略战争。在日本军队中,他们受到了日本军官凶残的对待,渐渐对战争产生了厌恶。他们或是在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接受了中国军队的教育,或是在同胞的反战同盟的宣传中渐渐认清了这场战争的真实面目,“日本的老百姓和中国的老百姓都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他们是在“替那些靠战争发财的大资本家去打战,是在当法西斯的炮灰”,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他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军阀和财阀,对于日本军队的士兵,是讲国际主义的”,在这种共产主义的思想指导下,这些日本士兵积极投身于中国反战运动,有的甚而为中国抗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浅野三郎中的浅野,哗变的“皇军”中的岩崎。有些反战士兵甚至被塑造成类似于中国共产党员形象,哗变的“皇军”中的岩崎,他机智、勇敢,帮助战友逃离军官的摧残,向士兵宣传反战思想以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最后领导战友集体投向新四军,从头到尾俨然是个中国共产党员形象。而且这些反战士兵形象许多不再是配角,而成为作家笔下的主角。中国作家塑造的这些日本士兵的形象,显然采取的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而不是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立场,对日本士兵的定位和分析所采用的也是中国左翼文学常用的阶级分析方法。由于这样的立场和方法,浅野三郎哗变的“皇军”之类的作品,就带上了一定程度主观化、概念化和理想化色彩。日本士兵的这种形象与实际形象相差很远,即使有这样的日本士兵,那也是极为少数,缺乏普遍性和典型性。这些作品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作家对日本军人以“忠君爱国”为核心,以“义理”、“荣誉”、“廉耻”、“复仇”、不成功便成仁的“自杀”、绝对服从主人和上司等武士道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日本民族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实际上,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本士兵都是日本普通老百姓,而他们在中国所做的一切罪恶,并非都是日本军阀逼着干的。他们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地达到了和法西斯军阀的一致,非常容易地、自觉地毁灭人性,这才是他们的可怕之处。而善良的中国作家一厢情愿的将他们与日本军阀机械的加以区分,从而塑造出一系列正直、善良的日本士兵形象,不能不说是有违历史的。通过上面对80年代以前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日本军人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鬼子形象也好,反战士兵形象也好,实际上都担负着非常复杂的功能和“任务”:宣泄、抚慰中国人民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心理,反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勇敢智慧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民族精神,突出中日无产阶级是一家的思想,担当中日人民友谊的桥梁等等。二新时期,中国抗日文学开始了历史性的转轨。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中期,是抗日文学的前突破期,虽然也有最后一幅肖像等探索性文学出现,但大多是一种悄悄的变化,不很明显。到80年代中期,随着长城万里图(周而复)新战争与和平(李尔重)等长篇小说,红高粱(莫言)和黑太阳酋长营支那河(张廷竹)以及军歌大捷(周梅森)等中篇小说的出现,抗日文学开始进入了后突破期,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惯性,走上了由政治化向文学化、人性化的转轨。新时期对日本军人形象的塑造,与前一阶段有延承。“鬼子”形象仍很多,如红高粱中的活剥人皮,生命信道中用中国人做活体解剖,漠野烟尘白太阳红太阳中用中国人作练胆的活靶子,天镇老女人风中无数中国男人被侵略者残忍地割下生殖器,为的是让中华民族种族灭绝。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来说,一味地魔鬼化和野兽化日本鬼子,只能增进中国年轻一代的复仇意识,无益于睦邻友好,不利于文化交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日本鬼子的恶魔形象一再被重复描述,而且愈演愈烈,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日本右翼军国势力死灰复燃的警惕,这是日本在经济上重新崛起后,一系列对外政策所导致的“恐日症”的必然结果。同时,“反战士兵”也不断出现,弹痕中坂村六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帮助中国人打鬼子,长河落日中的绿川英子向日本军队进行反战广播。但更多的是突破,新时期的作家开始把战争中的人以及特殊境遇下人的心灵世界作为其艺术表现和关注的中心,并且开始准确、公正地勾勒出日本人的外在形象,透视出这个民族的内在精神气质。这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日本人,观察今天的日本人进而把握他们明天的精神走向,是不无裨益的。首先,新时期的作家打破了日本士兵与日本军官的阶级分界线。来自下层的日本士兵不再只是被日本军阀欺骗来打战的良心未泯日本老百姓,他们同样也是我们战场上可怕的敌人和对手。如尤凤伟的生存中的日本士兵小山做了俘虏还不服软,一个劲地和中国人作对,使出种种诡计对付中国人,最后和中国人同归于尽。邓贤的大国之魂中的护旗兵田忠一郎“好像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魔,高挚手榴弹从死人堆里站起来”,“扑向正在开会的中国人,尽管担任警戒的中国士兵及时掉转抢口,这个日本人还是奋不顾身地拉响了手榴弹”。当美国海军战斗机攻击日本海军总司令三本五十六乘坐的轰炸机时,“红着眼睛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一个个奋不顾身,英勇地扑向美国飞机,试图保卫自己的总司令”。正是这些来自普通民众的士兵组成了这支可怕的军队。而日本军官也并非全来自剥削阶级,如纪实作品南京大屠杀中的一号人物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来自于工人家庭,邓贤的日落东方中日本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是一个渔民儿子。日本军官也不再是被描绘成固定的丑恶凶残形象。陈道阔的长河落日中冈村中将“白净的面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