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中国近代文学在急风暴雨中步履艰难而又急促地走完了它的全程,在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中国近代文学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终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和先声,并开启了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中国近代文学是历史转型期的文学,又处于中西文化交流和撞击的大潮之中,因此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新内蕴、新形式和新特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倘与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相比,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差距。但,许多专家学者在这块处女地上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贡献仍值得我们珍视。今天适逢世纪之交,回顾一下本世纪来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不论是从总结中国文学研究学术史的角度,还是对推动21世纪的近代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近代文学的终点是“五四”运动,然而早在“五四”前,就已有人着手近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如寅半生(钟骏文)的小说闲评(1906)、俞明震觚庵漫笔(19071908)、刘师培的论近世文学之变迁(1907)、李详的论桐城派(1909),以上这些笔记和评论文字多是对某一作品和某一文派即兴式的评论,也有关于作家真实姓名的考索和身世的介绍,总的说还比较零碎、肤浅,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更谈不到对近代文学整体的探讨和发展规律的揭示。但在“五四”前的笔记和文章中也有个别有价值的见解,如谭瀛室随笔指出官场现形记的结构“仿儒林外史,每一人演述完峻,即递入他人,全书以此蝉联而下,盖章回小说之变体也”(注:转引自蒋瑞藻编:小说考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版,第415页。)。再如黄人的小说小话评三侠五义云:“豪情壮采,可集剑侠传之大成,排水浒记(传)之壁垒”;“而摹写人情冷暖,世途险恶,亦曲尽其妙,不独为侠义添颊毫也”(注: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5376页。)。像如上这类中肯的、有见地的评论在当时并不多见。对近代文学较系统的研究工作是“五四”之后开始的。我把“五四”至本世纪末的近代文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开始期(19191949);(二)重建期(19501978);(三)繁盛期(19791999)。二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创期。“五四”运动后学术界虽有“近代文学”这一概念,但于近代文学的时限却是模糊不清。1921年,沈雁冰(茅盾)著有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注: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约13000字,与刘贞晦的中国文学变迁史合为一册,名为中国文学变迁史。1921年12月出版,大约此书是最早提出“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但该书不是专讲中国文学的,这里只是借用“近代文学”这一概念。),于是“近代文学”这一概念,逐渐为学术界使用。后则有陈衍的近代诗钞(1923)、严伟等人的近代诗选、钱仲联的近代诗评(1926)、金兆梓的近代文学之鸟瞰(1933)、钱歌川的近代文学之特征(1934)等。但以上论著中的“近代文学”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近代文学,究竟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学?它的时限范围是什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并未形成共识。1929年,陈子展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他在书中说:“所谓近代究竟从何时说起?我想来想去,才决定断自戊戌维新运动时候(一八九八)说起”;陈独秀曾主张“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2卷6号(1917年2月),第2页。);郑振铎则谓“近代文学开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而终止于五四运动之前(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28页。1958年他写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时,又将中国文学史分为五期:即上古期、古代期、中世期、近代期、现代期。郑先生把近代期明确定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公元一八四一九一八年)”。),钱基博撰现代中国文学史,似又把“现代”视为“近代”,总之,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近代文学始终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尽管如此,从“五四”到1949年,近代文学研究工作仍取得了很大成绩:即论述了近代文学范围内的主要作家作品、社团流派及其文学现象,奠定了近代文学的研究基础。在这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的是鲁迅、胡适、郑振铎、阿英、陈子展诸前辈学者。较早论述近代文学的是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此文是为纪念申报五十周年而作,它所论述的范围也就只能是18721922的五十年,但这五十年恰恰正是中国近代文学最繁荣、最有代表性的时期。申报创刊于1872年,19世纪的七十年代正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萌生期,随着近代维新思想的发展,文学也逐渐发生变革,而后又兴起以梁启超为旗手的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直到“五四”前后,这是近代文学最具近代性的一段。胡适写此著并无意于总结近代文学,但在客观上却为近代文学描画了一个轮廓,如果说他为近代文学研究建构了一个叙述框架,似乎也不为过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当他站在新文学的立场上来审视这五十年文学变迁的历史时,他首先发现“这五十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算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它的重要就在于这五十年“乃是新旧文学过渡时代不能免的一个阶级”(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存二集卷二,上海东亚图书馆1924年版,第91页、94页。以下引胡氏文,除注明者外,均见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在论著中开宗明义的这几句话,正表明他并非一味“攻击”旧文学,而倒颇有点清醒的“历史主义”观点。胡适说这五十年的文学,由于受到“时势的逼迫”,它不能不有所变化:“这五十年的下半(笔者按:约指戊戌变法之后)便是古文学逐渐变化的历史。”诚然,胡适的文学史观从总体上来讲,仍存有以文言、白话来作为区别、判断文学是“死”是“活”的根本缺陷,但他毕竟是一个具有卓识的学者,他在具体考察作家作品时并非因其用的是文言而一笔抹煞,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除对仍用旧体诗创作的黄遵宪、金和和新文体作家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给予较公允的批评外,典型的例子是对古文学三大家严复、林纾、章太炎的评说。严复、林纾均是用文言翻译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和外国小说的,但胡适对严、林二人的评价却颇有历史主义眼光。他说:当日的中国学者总想西洋的枪炮固然利害,但文艺哲理自然远不如我们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了。严复与林纾的大功劳在于补救这两个大缺陷。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胡适对严复、林纾的总体评价与定位,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认同。胡适于二人译著的具体分析更值得我们玩味。比如他说:“严复用古文译书,正如前清官僚戴着红顶子演说,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这话是很有见地的。因为当时知识界尽管在语言功能的认识上存有差别,但在语言的价值观上是共同的:即认为语言有雅俗和层次高低之分,用文言写成的古文被人视为“高文典册”;而白话则是对妇孺农氓启蒙和宣传的工具。如果严复不是用古文翻译天演论,那末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是绝不会为它写序并赞为“骎湜与晚周诸子相上下”的。再如,胡适对于林译小说的评价亦很中肯。他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译文“自有古文以来,从不曾有这样长篇的叙事写情的文章。茶花女的成绩,遂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胡适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所周知,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正是凭借林纾这支以文言为转换符号的生花妙笔,重视了巴黎上流社会肮脏一角所发生的一个哀艳感人的爱情故事。小说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外”,“不胫走万本”(注:寒光:林琴南;陈衍:林纾传,见福建通志文苑传第9卷。),时人誉为外国红楼梦。文人雅士也纷纷献诗题词,连近代翻译大家严复对此都赞叹不已:“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注: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5页。)以此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掀起了一股茶花女热。胡适之所以如此看重巴黎茶花女遗事,正是基于这部林译小说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胡适在评论林纾译的华盛顿欧文的拊掌录和狄更司的滑稽外史时又指出:“平心而论,林译的小说往往有他自己的风味;他对于原书的诙谐风趣,往往有一种深刻的领会,故他对于这种地方,往往更用力气,更见精采。他的大缺陷在于不能读原文;但他毕竟是一个有点文学天才的人,故他若有了好助手,他了解原书的文学趣味往往比现在许多粗能读原文的人高得多。”这些言说不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