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对我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探讨.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对我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探讨.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对我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探讨.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对我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探讨.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对我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对我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探讨摘要:中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历来是散文界关注讨论的重点话题。文章通过比较散文与其它文体,突显散文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彰显散文“真情实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散文的“真情实感”,不仅表现在客观生活的真实,而且表现在主观感受的真实,以真诚的心态,以“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的心弦。同时回顾中国20世纪文学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也证明散文之所以能一直能较稳定地吸引读者,占有读者,走进读者的生活和心灵,是因为它的生命力“真情实感”。关键词:散文真情实感客观生活主观感受前言中国20世纪文学及其囊括下的中国20世纪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的学术概念,最早由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庄汉新教授在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一文中也明确提出了“中国20世纪文学及散文”的理论,该理论针对有关中国20世纪文学,一直沿用中国近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来分别表述其段落,却忽略了时间的无穷顺延性和区别历史分期的相对性的现象,提出“中国20世纪文学及散文”的理论,让中国20世纪文学及散文的划分表述更为合理、正确、科学。同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20世纪散文的“真情实感”提供了有力的学术理论支持。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散文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散文发展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其间几次繁荣时期比如“五四”新文学发展初期、60年代初期,新时期等极大地促进了散文的发展。尤其进入90年代,散文呈现出热烈而繁荣的局面,形成一股“散文热”,一直持续至今,其市场前景越发让人看好。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冷静思考后就不难发现,当代散文研究相对匮乏,根本无法和小说相比较,而且散文研究相对杂乱,没有形成一整套统一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理论体系。在有限的研究中,散文的“真情实感”又是散文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参考借鉴了散文界权威观点,来探讨散文的“真情实感”。综观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的主流风格,是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与中国现实社会生活和民众真实心绪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主义、蒙昧主义,争取个性自由、人民民主和阶级解放的思想内容。从20世纪初,站在散文思潮潮头前的鲁迅先生,高擎红旗,对中国20世纪散文做出的种种开拓性的贡献,野草的问世直至王实味野百合花的出现、邓拓三家村杂文的异军突起,都无不贯穿在中国20世纪散文严格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红线中,从来没有间断过。虽然其间各种倒行逆施的政治势力,凭借其强力、暴力,残酷打压、迫害,但中国20世纪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散文作家,始终忠实于社会生活和人们内在心灵的真实,执着于对现实人生的真实描写,说真话,抒真情,敢于书写人民群众的心声,表现了一代散文作家应有的干预生活的主体精神和高尚人格,其勇气、胆识、风范,惊天地、泣鬼神。同时,关于散文的理论及其批评也曲曲折折,尤其是关于散文的“真情实感”问题历来是散文界作家及文学批评家讨论的重点。鲁迅的散文批评经典之作怎么写,对散文抒写“真情实感”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他提出了散文的重要审美命题散文的幻灭“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周立波在其主编的散文特写选(1962年)序言中,便写下一段颇具权威的话:“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首要特征。散文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1980年前后,巴金连续发表了说真话、再论说真话、写真话等文针对17年某些散文满纸的假话、空话、套话和艺术上单一、封闭的创作倾向,倡导散文要说真话,抒真情,要“当作我的遗嘱来写”,要“把心交给读者”。这些无疑都是发自一个有良知作家的肺腑之声,因此巴金的“真话论”一出,立刻获得散文家和散文研究者的广泛认同。20世纪80年代,在散文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林非先生在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一文中比较全面探讨了散文的范畴、本体、创作、鉴赏和批评等问题,其中反复强调“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像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他从“真情实感”和文化本体的角度追问散文,使散文的创作、鉴赏和批评等理论发展更进一步。林非不仅强调散文的“真情实感”的重要性,而且将其定位为散文创作的基础,甚至将其提升到散文本体的地位。加之他还从散文美学,从整个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来思考散文的本质特征,如此散文的“真情实感”论自然便成了80年代初期和中期理论话语匮乏的散文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文学界的广泛讨论。时至今日,“真情实感”仍然是一个广泛用于散文创作、研究、批评的重要概念。阅读所及,几乎每篇每部研究批评散文的文章书籍,都对其津津乐道。然而,究竟何谓散文的“真情实感”,一篇散文应不该应该遵循以及如何遵循“真情实感”,各家众说纷纭。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古人对散文的理解一直比较宽泛。通常包括:一是指与韵文相对而言,泛指除诗、词、曲以外的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二是指与骈文相对,指句法不整齐的散体文字。就连“散文”这个名称在古代也不流行。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文学革命的先锋们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散文样式,对中国传统的散文文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一改往日旧散文概念的宽泛、庞杂,而趋于后来的狭义、单纯,使散文文学性的面目日渐清晰。刘半农最早提出“文学散文”,首次将英文Essay译为“杂文”,并将这种文体与Fiction(小说)归并为一类,统称为“文学的散文”。这样初步确定了散文的内涵和外延,把它同一般的散体文章分离开来,与诗歌、戏剧并列为文学样式之一。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美文,首次提出“美文”的概念。后来又在自己的园地自序中,明确提出了“抒情的论文”概念,将叙事、抒情、议论性文章并列为散文的品种,与我们现行的散文分类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散文便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和审美样式便确定起自己独立的地位,散文文体定位更加明确、单一、专门化,语言也更加直白化、口语化、大众化、生活化。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散文自然也不例外,且散文更有“美文”的称号。我们通过与其它文体相比较,就不难发现散文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彰显散文“真情实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本身就决定了它的“散”、“淡”和“闲”,使其必然成为一种“家常文体”,在西方称之为“Familiarstyle”。因而,散文也不会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如果说,诗歌、小说、戏剧更多的像书法的“中锋”行笔,那么散文更多的是“侧锋行笔”。散文与其它文体相比,散文是最早成熟的。新文学的小说、诗歌形式上较多地借鉴国外,戏剧更是典型的外来品,它们都需要一个模仿、探索、理解、消化吸收的艰难而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因此,它们成熟地也较晚,以至今日仍然免不了模仿的痕迹。而散文不同,虽然也借鉴了外国散文创作中的优点,尤其较多取法英国的随笔,但由于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散文成就做积淀,以及作家们深厚的中华传统散文的个人修养,都往往决定着他们自觉从中华传统中汲取养分,并与外国散文创作方式与理念相糅合,在“散”、“淡”、“闲”这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园地中展示散文本来面目真实,让散文的生命力不断传承下去,这是其它三种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形式上,散文短小精悍,也最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便于抒发感情、表达感触,容易成文,也方便阅读,在传播思想、反思社会和自身及开展批评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更获得了文艺战线上“轻骑兵”的美称。鲁迅就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散文所具有的这种自身优势,也就决定了它是抒真情、表实感的;是灵魂的袒露,个性的抒发;是一种人格的张扬。叙述视角上,严格意义上散文的叙述视角仅局限于第一人称,遵循“我”即作者的书写模式。也正是散文本身文体的这种约束性限制,决定了散文“真情实感”的必须性和重要性。第一人称“我”,没有真实的现实生活经历,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何以打动读者,何以繁荣不衰?而其它文体则自由。但在散文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中“虚构”与“想象”的成分与日俱增,使得散文的叙述视角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散文的叙述视角已不再局限于第一人称,也不再遵从作者是一切写作素材的来源的法则,而且普遍运用了第二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截止今日,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便给作家的创作和读者对作品的审美带来了混乱和困惑。但透过散文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散文自身不断在变化完善,但散文的叙述视角必须局限于第一人称,这样才能确保散文“真情实感”的可靠前提。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体是可以虚构的,像科幻小说等甚至可以完全虚构,且备受广大读者的亲睐,这或者就是它们的特性,但散文则完全不同,散文必须真实,散文不是靠动人的情节吸引读者,不是靠虚幻故事来迷惑读者,而是靠实实在在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所读到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作家的真实的事件叙述、情感流露或心灵告白,我们还不如去读小说。因为要讲虚构,散文就远远比不上小说的魅力。散文的魅力在于全篇“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小说的魅力在于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便,因此牢牢揪紧读者的心,“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电视剧也大多根据小说改编而来。戏剧则主要是通过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像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散文写人,它可以是自始至终地比较全面地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个人的片断,还可以写一个人的某种思想闪现,或者写一个人的一件或几件事,甚至是写一个人的一瞬间活动,以小见大。有人因此认为,散文篇幅短,也不是专门刻画人物,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因而没有丰富坚实的生活基础也可以写出散文,甚至可以写出优秀的散文。我们须知要把散文中的人物等写真实写活,让读者感到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没有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品味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通过与其它文体的比较发现,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原汁原味的呈现给读者,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散文的“真情实感”,首先表现在客观生活的真实。散文题材的选择、内容的筛选、素材的积累必须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根据,决不能凭空胡乱想象,肆意虚构。散文的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对客观生活的真实反映。作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的点点滴滴,以小见大,将现实社会生活原汁原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散文的描写力求细腻,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作者要注意生活积累,特别是注意细致的观察生活,日积月累。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各种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从书本上积累各种知识。不论社会科学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都要注意学习。没有生活,没有积累,只靠胡编硬造,靠个人的想象和虚构,如同高楼大厦没有坚实的地基,是永远写不出好散文。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散文的“真情实感”,不仅表现在客观生活的真实,而且表现在主观感受的真实,以真诚的心态,以“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的心弦。著名作家莫言说过这样一句话:“关于散文的写法、说法很多,如果让我说,那就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觉。有真乃大,有真乃美”。郭沫若对此概括有一句很精辟的:“散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流出来的”。确实,一片好的散文,定是建立在生活积累感悟之上的思想结晶,作者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现实生活有真实而强烈的爱憎感受,才能真诚地直面人生,体味人生,反思自身,观照生命。这一方面,巴金、孙梨等都以自己的作品向世人们展示真实的自我,不论是亿悼亲友,还是追思过往,反思自我,反思社会,都真切地传达着自身的真实生活体验、感受和思索。散文的灵魂也在于此,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写真人真心真事,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和表达,而它的内容也与人们的内心世界、真实性情和现实生活最为贴近,袒露生活的真实和表达情感的率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喜欢。散文应该也必须通过真情实感,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而不是单纯依靠语言的华丽、美艳,更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娇揉造作。如果不动真感情,不写真生活,不抒真心绪,散文何以安身立命?何以能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例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冰心的往事、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之所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不是因为“真情实感”。刘增山的我凝望着祖国的版图、禾子的长城,留在我们身后、王英琦的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等散文,饱满的热情,深情的眷恋,倾诉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命运的忧思,拳拳之心,无不以其“真情实感”而感人。朱自清代表作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它以至诚、至真的父子之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背影全文不足1500字,写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和琐事,且无华丽的文字,那一幕幕真实的生活情景“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肥胖的身躯,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我的眼泪又来了”,作者将自己真情实感融入平淡的生活细节中,善于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以具体细腻且凝聚着浓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